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共37页)

上传人:6**** 文档编号:55767981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共3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共3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共3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附件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辨识更新评价步骤(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一般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二、危害因素的辨识及风险评价1、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下列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HAZOP: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FTA:应用于由HAZOP和What If/Checklist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2、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作业危害分析(JHA)”作业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害,以预防作业活动中事故的发生。(1)作业危害分析的范围分析工作场所内生产、办公生活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参与的作业活动中的危害。作业活动的识别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作业活动应考虑三个对象:所有常规、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本单位的还是由外界所提供的)。在对常规和非常规活动辨识时,应注意不能遗漏的非常规活动,因为许多事故都是在非常规情况下发生的,如长期运行设备的起停、设备故障、保护装置失灵、设备维修、调试、操作者未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者精神状态不佳或过度疲劳等都会导致事故甚至重大事故的发生;对人员活动的辨识不能忽略外来人员的活动;对工作场所设施、设备的辨识,同样应包括进入工作场所的外来车辆及各种租赁设施、设备等。作业活动还应包括本单位活动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下的各种类型的作业活动。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将来,在对现有危害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时,要分析以往遗留的危险以及计划中的活动中的危害因素;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本单位的正常生产情况属正常状态,装置开停车、设备开停机及检维修等情况下,危害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指发生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等情况;公司的作业活动按以下六个方面分类:a) 正常生产过程b) 开停车过程c) 检维修过程d) 紧急情况e) 办公生活过程f) 相关方g)基建项目作业(2)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见附表1)作业区在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之前,首先以生产工艺流程单元或生产作业区域(办公、生活区域)为单位,对本单元(区域)内的全部作业活动进行划分确定,编制作业活动清单(业务活动包括本单位从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贮存和输送、生产制造、测量与监控、产品贮存、运输和销售、售后服务及其他辅助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在班的生活过程、办公过程、临时工作任务和相关方的活动),清单形成后由作业经理确认审批,清单的确定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下的所有活动。具体要求如下:正常生产过程工艺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日常工艺管理及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日常设备管理及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消防设施、防护器材、防控设施的管理及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开停车过程工艺管理人员负责依据开停车步骤编制开停工工艺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依据开停车步骤编制开停工设备操作涉及的作业活动清单。检维修过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依据计划常规检修项目、非计划临时检修项目编制检维修过程作业活动清单。紧急情况下工艺管理人员负责依据曾经发生过的生产操作、工艺控制方面事件险情编制紧急情况下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依据曾经发生过的设备、电气、仪表方面事件险情编制紧急情况下的作业活动清单。办公生活过程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编制办公生活过程作业活动清单。相关方工艺管理人员负责工艺技术方面涉及的相关方作业活动清单;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电气、仪表技术方面涉及的相关方作业活动清单;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消防设施、防护器材、生活办公等方面。基建项目作业项目组负责按项目建设各个阶段涉及的作业项目编制作业活动清单。(3)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危害因素辨识的两个过程危害因素辨识指识别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危害因素识别的依据:A、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见附录1)的规定,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大类。B、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职业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等7种。危害因素特性判定的依据:判定危害因素特性,即判定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如何造成事故(危害事件)以及造成什么样的事故(危害事件),也就是判定可能导致事故的直接因素及事故种类。A、伤亡事故种类: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共20类。B、职业病种类:参照职业病目录(卫生监发2002108号),将职业病分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等10大类。 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作业区组织班站员工填写危害因素调查表(见附表2),通过填写调查表确定危害因素的存在部位、带来的危害事件和后果(损失及影响),识别参考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及职业病目录(卫生监发2002108号)等国家标准和班站以前的安全检查表、危害因素台帐等资料。推荐采用辨识方法: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 有毒作业场所监测; 噪声作业场所监测; 生产性粉尘作业场所监测。 危害因素辨识的步骤 利用作业区安全活动时间对班组员工进行识别方法的培训。 作业区将作业活动清单和危害因素调查表发放到各班组,班站管理人员与班组员工一起对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员工将识别出的本岗位的工作场所及相关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填写进危害因素调查表,调查要求全员参与,注意在识别到所有作业活动的同时,也要将作业活动涉及不到的有关“设备、设施、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识别出来。 同时,作业区风险评价小组要按照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办法和班站的工作前安全分析计划表(见附表3),组织针对每项作业活动进行JSA,有组织的识别危害因素,形成每项作业活动的危害因素清单。 作业区风险评价小组将全员填写的调查表中识别的作业活动危害因素及JSA小组识别的危害因素按照作业活动的类别顺序进行整理汇总形成作业区“危害因素汇总表(见附表4)”。 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要主动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时应以全新的眼光和怀疑的态度对待危害因素,因为过于接近危害因素的人员可能会对危害因素视而不见,或者心存侥幸,认为尚无人员受到伤害而视其微不足道。更重要的一点是危害因素辨识应具有主动性、前瞻性,而不是等到已经出现事故才进行辨识。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公司及本单位的一些作业文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本单位和同行业近年来发生的事故、较为成熟的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它们是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线索和依据,充分的辨识结果应包括本单位和类似单位近年来发生事故的原因,所有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安全检查表中的绝大部分项目,特别是重要的项目。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压力容器操作人员、锅炉作业人员、电工作业人员、电气焊作业人员、起重作业人员和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这些人从事的作业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的危害后果比较严重,对其在作业中易于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在危害因素辨识时要引起高度重视;临时用工人员,通常包括农民协议工、轮换工、计划外合同工、雇佣零散工等,这部分人员大多数从事苦、脏、累、险的作业,不少人文化程度低,安全素质不高,操作技能不全面,是事故发生的主要人群,应予以特别关注;相关方和外来人员,包括供应商、外来施工人员及参观、学习、实习、考察、检查、评价、调研、调试等人员,这部分人员大多数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知之甚少,对危险点辩识与预防能力不强,也是易发生事故的群体。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和设施,如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另外还应关注年久失修有危险的建构筑物。 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辨识危害因素时不能只考虑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危害因素,而忽略了引起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如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低温和电离辐射作业等,对人的健康和安全影响很大,辨识过程中要给予高度重视,不得遗漏。 特殊作业。主要包括高处作业、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起重作业、抽加盲板作业、检维修作业及开停工作业等。 不完好的设备设施应重点识别。 在填写危害因素台帐中“设备、设施、场所、作业活动名称”时应包括班站作业活动清单中识别的所有作业活动并且名称要一致。(4)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 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范围识别出的危害因素按以下过程分别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生产及设备操作、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电气仪表维护、化工分析等正常生产过程、开停车过程、检维修过程中的作业活动采用一般作业风险评价法(LEC);办公生活过程活动、相关方活动及有关设备设施场所中的风险采用矩阵法(RAM)涉及到工业卫生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价采用有毒作业危害程度评价、噪声作业危害程度评价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适用范围:应用一般作业活动危险性分析(JHA)方法辨识的危害因素,其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评价过程描述:LEC=D。L表示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E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后可能产生的后果。D表示危险等级。例如某一风险“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取值为6,“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取值为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取值为7,则风险评价过程为“637=126”。风险分级: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 矩阵法(RAM)适用范围:应用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两种方法辨识的危险源,其风险评价采用矩阵法(RAM)进行评价。评价过程描述:LnSm。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n表示事故发生可能性对应的分值,取值从1到5;S表示后果严重性,m表示后果严重性对应的分值,取值从1到5。例如某一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为“本公司发生过(每10年1次)”,根据“风险评价矩阵”规定,其对应分值n为3;后果严重性为“人员严重伤害”,其对应分值m也为3,则风险评价过程为“L3R3”。采用矩阵法评价时,应将危害因素汇总表中的危害因素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矩阵表格中,表示该危害因素的评价结果。风险分级:可承受风险(级、轻微风险),需关注风险 (级、一般风险),不可承受风险 (级、重大风险)。 有毒作业危害评价适用范围:应用毒物浓度监测方法辨识的危害因素,其风险评价根据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对有毒作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价。评价过程描述: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通过下式计算得出式中, 测定的毒物浓度平均值(mg/m3)国家规定的毒物在作业环境中的最高允许浓度(mg/m3)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将职业卫生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为四级:极度危害(级)、高度危害(级)、中度危害(级)、轻度危害(级)。风险分级:安全作业 (0级)、轻度危害 (级)、中度伤害 (级)、高度危害 (级)、极度危害 (级)。 噪声作业危害评价适用范围:应用噪声监测方法辨识的危害因素,其风险评价根据噪声作业分级(LD80-95),对噪声作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价。评价过程描述:噪声声级测定值接噪时间风险分级:安全作业 (0级)、轻度危害 (级)、中度伤害 (级)、高度危害 (级)、极度危害 (级)。 粉尘作业危害评价适用范围:应用粉尘监测方法辨识的危害因素,其风险评价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对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价。评价过程描述: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的计算方法同“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风险分级:安全作业 (0级)、轻度危害 (级)、中度伤害 (级)、高度危害 (级)、极度危害 (级)。(5)风险评价准则及重大危害因素的评定 风险评价的判别准则依据有关安全法律和法规要求、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公司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风险度等级划分,分为轻微风险、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三级,对应关系如下表:风险等级对应关系表风险度等级LEC法风险等级RAM法风险等级毒物危害程度噪声危害程度粉尘危害程度重大风险非常大320不可承受四级(极度危害作业)四级(极度危害作业)四级(极度危害作业)高度160-320三级(高度危害作业)三级(高度危害作业)三级(高度危害作业)较大70-159一般风险一般20-69需关注二级(中度危害作业)二级(中度危害作业)二级(中度危害作业)轻微风险轻微20可承受一级(轻度危害作业)一级(轻度危害作业)一级(轻度危害作业)0级(安全作业)0级(安全作业)0级(安全作业)风险等级及控制措施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重大风险结合风险的实际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或建立规程、制订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检查、测量及评估一般风险应采取控制措施,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操作卡),定期检查和测量、评估轻微风险不需采取措施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相关方有合理的反复抱怨和迫切要求的。 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超过了本单位的安全目标、指标的。 列入各级隐患治理项目的隐患 经过GB18218标准评价为各级重大危险源的 风险评价的过程要求作业区风险评价小组根据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对危害因素带来的风险进行集体评价,合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取值,进行风险计算分级,根据LEC、RAM、矩阵等方法的要求形成评价记录,将带来重大风险的危害因素判定为作业区重大危害因素,形成作业区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经作业区经理审批后,上报厂(处)安全环保科,其他危害因素列入一般危害因素,形成作业区一般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6)。厂(处)对作业区上报的重大危害因素进行汇总、经厂(处)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评审,填写重大危害因素评价记录表(见附表7),形成厂(处)级重大危害因素台帐,经厂(处)安全环保主管领导审批,上报公司安全环保处。公司安全环保处组织公司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对厂(处)上报的重大危害因素进行补充评审,填写公司重大危害因素评价记录表,形成公司级重大危害因素台帐,由公司安全环保主管副总经理审批。(6)风险控制的策划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能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因此,应根据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遵循“三项原则”,即除风险、降风险、防风险。对于需要控制的风险,在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或控制措施时,如果可能,首先应考虑能否消除风险或风险产生的根源。其次,对于无法或难以消除的风险,则应采取措施努力降低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后果的严重程度)。最后,对于既无法消除又不能降低的风险,再考虑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当然,除非彻底消除风险或其根源,任何降低风险的措施仍有残余风险的存在,因而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通常还需辅之必要的个体防护。 风险控制方式 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除风险、降风险、防风险)。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哪些风险需要通过制定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加以控制。一般情况下,管理方案形式分为隐患治理方案、技术改造方案,关键作业活动的管理控制方案。 开展运行控制(降风险、防风险)对于属于经常性、周期性的业务活动,尤其是一些容易引发事故的活动(包括相关方),应采用“运行控制”方式,即制定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按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严格进行日常控制管理。 落实应急准备与响应(防风险)对于识别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按程序进行管理。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有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危险化学品泄漏、停水电汽风、地震、洪水等。 实施监视测量(防风险)通过监控机制(绩效测量与监视、内审和管理评审),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检查监控,包括管理方案的适宜性,文件、制度和规程的充分性,采取的风险控制计划是否保证活动已处于有效控制之下,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以达到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目的。 风险控制策划要求风险控制策划就是指识别并确定为重大危害因素(重大风险)的目标制定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的计划,制定的原则按上述风险控制策划的原则既制定管理方案(隐患治理方案、技改技措方案)采取运行控制措施监测和测量(检查、审核、仪器监控)制定应急预案步骤进行。 对评价出的厂(处)级、班站级重大危害因素,所在班站都应会同厂(处)主管部门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同时针对评价出的重大风险应制定各级应急预案。 各单位应将职业健康安全重大危害因素、相应控制削减措施传达到有关的管理人员和员工。(7)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危害因素的识别及风险评价是动态的过程,以下情况需要更新:a) 公司每年年初统一组织的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后;b) 每次作业活动结束后,作业单位负责人和属地主管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查找遗漏的危害因素;c) 各基层单位随时发现新的危害因素时;d) 当新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e) 本单位的新改扩建项目开工前;f) “四新技术”( 即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用前;g) 相关方要求;h) 内外审中发现未被识别的危害因素;i) 发生事故后;j) 对于新的管理方案、纠正预防措施可能带来的危害因素; 以上情况应修订危害因素台帐。(8)环境因素辨识更新评价后形成的资料如下:作业区:1.原始调查表;2. 危害因素汇总表;、3. 一般环境因素台帐和重要环境因素台帐。厂(处):1.厂级重大危害因素评价记录;2.厂级重大危害因素台帐;3.部门一般危害因素台帐;4.作业区重大危害因素汇总。附表1:作业活动清单班组(岗位)名称: 类别: 序号生产单元(区域或场所)涉及的作业活动名称备注123编制人: 审批人:附表2 危害因素调查表岗位名称:岗位及作业内容:岗位及作业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潜在危害事件(危害因素导致的事故、事件)描述:形成事故原因分析:可能造成影响:调查人:调查时间:修改时间:附表3工作前安全分析(JSA)计划表JSA组长分析地点分析小组组 成序号分析作业活动(检修项目)名称计划分析时间备注组长签字: 班站主任审批签字:专心-专注-专业附表4危害因素汇总表单位名称:序号设备、设施、场所、作业活动名称重大危害因素名称可能导致的事故触发原因采取的削减、控制措施计划责任单位(部门)对应管理方案名称编制人: 审批人: 时间:附表5重大危害因素台帐单位名称:序号设备、设施、场所、作业活动名称重大危害因素名称可能导致的事故触发原因采取的削减、控制措施计划责任单位(部门)对应管理方案名称编制人: 审批人: 时间:附表6一般危害因素台帐单位名称:序号设备、设施、场所、作业活动名称重大危害因素名称可能导致的事故触发原因采取的削减、控制措施计划责任单位(部门)对应管理方案名称编制人: 审批人: 时间:附录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前 言本标准代替GB/T 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本标准与GB/T 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大类设置由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下的中类增加了“自然环境”。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隋旭、郝银贵,李荣华。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3术语和定义3.1生产过程 production process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3.2危险和有害因素 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3.3人的因素 hominine factors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3.4物的因素 material factors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3.5环境因素 environment factors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3.6管理因素 management factors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4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本标准的代码为层次码,用6位数字表示,共分四层,第一、二层分别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中类;第三、四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小类、细类。代码结构见图1。 代码 第四层 细类 第三层 小类 第二层 中类 第一层 大类图1代码结构5分类与代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见表1表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与代码表代 码危险和有害因素说 明111110111021103110411051199121201120212031299221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211021112112211321142199222201220222032204220522062207220822992323012302230323042399331310131023103310431053106310731083109311031113112311331143199323201320232033204320532063207320832093210321132123213321432153216321732993333013302330333043305330633073308339939390139023999441424343014302430343044399444549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 情绪异常 冒险心理 过度紧张 其他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 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耐腐蚀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其他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电伤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其他电伤害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紫外辐射激光辐射微波辐射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 运动物伤害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其他运动物伤害明火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梯架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良室内涌水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场地杂乱作业场地不平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地面开口缺陷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门和围栏缺陷作业场地基础下沉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地光照不良作业场地空气不良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作业场地涌水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隧道/矿井顶面缺陷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隧道/矿井地面缺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当其他地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强迫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 指伤、病期等包括与生产环节有关的各级管理人员的指挥包括脱岗等违反劳动纪律行为抗倾覆、抗位移能力不够。包括重心过高、底座不稳定、支承不正确等指密封件、密封介质、设备辅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等缺陷以及磨损、变形、气蚀等造成的密封不良指设备、设施表面的尖角利棱和不应有的凹凸部分等指人员易触及的运动件指结构、尺寸、形状、位置、操纵力不合理及操纵器失灵、损坏等指防护装置、设施本身安全性、可靠性差,包括防护装置、设施、防护用品损坏、失效、失灵等指防护装置、设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使用不当。不包括防护距离不够包括矿井、建筑施工支护不符合要求 指设备布置、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等安全距离不够和卫生防护距离不够等指人员易触及的裸露带电部位包括射线、射线、粒子、粒子、中子、质子、高能电子束等指应设信号设施处无信号,如无紧急撤离信号等指信号量不足,如响度、亮度、对比度、信号维持时间不够等 包括信号显示错误、显示滞后或超前等包括直射光、反射光、眩光、频闪效应等包括室内、室外、地上、地下(如隧道、矿井)、水上、水下等作业(施工)环境指室内地面、通道、楼梯被任何液体、熔融物质润湿,结冰或有其他易滑物等包括楼梯、阶梯、电动梯和活动梯架,以及这些设施的扶手、扶栏和护栏、护网等包括电梯井、修车坑、门窗开口、检修孔、排水沟等包括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包括无安全出口、设置不合理等指照度不足或过强、烟尘弥漫影响照明等指自然通风差、无强制通风、风量不足或气流过大、缺氧或有害气体超限等包括风、极端的温度、雷电、大雾、冰雹、暴雨雪、洪水、浪涌、泥石流、地震、海啸等包括铺设好的地面区域、阶梯、通道、道路、小路等被任何液体、熔融物质润湿,冰雪覆盖或有其他易滑物等包括不平坦的地面和路面,有铺设的、未铺设的、草地、小鹅卵石或碎石地面和路面包括这些设施的扶手、扶栏和护栏、护网等包括升降梯井、修车坑、水沟、水渠等 包括建筑中或拆毁中的墙壁、桥梁、建筑物;筒仓、固定式粮仓、固定的槽罐和容器;屋顶、塔楼等包括大门、栅栏、畜栏和铁丝网等包括无安全通道,安全通道狭窄、不畅等包括无安全出口、设置不合理等指光照不足或过强、烟尘弥漫影响光照等指自然通风差或气流过大、作业场地缺氧或有害气体超限等不包括以上室内室外作业环境已列出的有害因素包括通风差或气流过大、缺氧或有害气体超限等指井巷(采场)周围的岩体(如煤体)在外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能,当力学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瞬间释放,将岩体急剧、猛烈抛出造成严重破坏的一种井下动力现象指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或作业位置不符合人类工效学要求而易引起作业人员疲劳、劳损或事故的一种作业姿势显示有两种以上致害因素且不能分清主次的情况包括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 包括隐患管理、事故调查处理等制度不健全包括职业健康体检及其档案管理等不完善附录2一、一般作业风险评价(LEC法)1 定义 作业危险性是三个因素的乘积,这三个因素为: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 (b)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 (c)发生事故后可能产生的结果,用符号C表示。 某项作业的某一项风险可表示为:作业风险=LEC2 L、E、C的权重分值(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发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即绝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定要发生的事件为1。然而,在考虑安全系统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制定L值时,人为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事件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值定为10,这二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中间值。具体见下表: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分数值完全被预料到10相当可能6有可能3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极不可能0.2实际不可能0.1(b)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E)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风险可能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分,而每年仅出现一次为1,不可能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0.5。具体见下表处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分数值连续暴露于危险作业环境10每天工作时间内6每周一次,或偶然3每月一次2每年几次1非常罕见0.5(c)后果严重度(C)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的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极小的轻伤直到很多人死亡的结果。由于范围很广,所以规定分数值范围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数值为1,把造成很多人死亡的情况分数值定为100,其它情况的数值均在1-100之间。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10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40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5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7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5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3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1(d)风险等级三种情况各选一值相乘即LEC就得出某项风险的等级。根据经验,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风险,可忽略;分数为70-159,有一定风险,要引起重视;分数为160-320,高度风险,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320分以上,非常高风险,需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具体见下表:风险值(D)危险程度风险等级是否需进一步分析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一级风险需进一步分析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70-159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二级风险可进一步分析20-69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三级风险不需进一步分析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3表三 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表序号活动过程危害因素危害事件触发原因影响及评价是否作FTA分析风险控制措施是否不可承受风险LECLEC等级 一般作业风险评价示例序号活动过程危害因素危害事件触发原因影响及评价是否作目前已有风险控制措施是否为不可承受风险D等级1取样易燃易爆、有毒物质、静电、低温火灾爆炸1.油品流速大、静电起火2.使用不防爆器具3.人体放电4.取样胶管泄漏05640120较大是1化验取样规定2.劳保器具3.防毒面具是中毒1.未带防护用品2.在下风口0.2633.6轻微否否冻伤1.未代劳保手套2.取样管破裂3.注意力不集中0.5639轻微否否2脱水易燃易爆物质、静电、低温火灾爆炸1.流速大静电放电2.液化气周围有明火1640240高度是1.脱水操作规程是破损1.脱水离人2.判断失误36118轻微否1.防毒面具2.防爆工具否中毒1.未代防毒面具2.一人作业无人监护3.识在下风口3615270高度是1.井示标识2.防毒面具是冻伤1.未代劳保手套2.取样管漏3.注意力不集中16318轻微否1.劳保用品否二、 矩阵法(RAM)1 定义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潜在危害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相对地定性分为若干级,通常为五级;将潜在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对地定性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较适用于施工作业的风险评价。2矩阵法分析步骤确定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危险源确定风险等级选择控制措施填写矩阵分析表3 风险评价矩阵图风险矩阵图严重性后果可能性人员P财产A环境E声誉R行业内未发生过行业内发生过本企业内发生过本企业发生过多次企业每年发生多次0没有伤害没有损失没有影响没有影响1轻微伤害轻微损失轻微影响轻度影响2小伤害小损失小影响有限影响3重大伤害局部损失局部影响很大影响4单独伤害主要损失主要影响国内影响5多种灾害广泛损失广泛影响国际影响注:绿色:可正常操作但仍需继续改进的区域;黄色:需要考虑消减的区域;红色:不可容忍风险区域。三、工业卫生危险性评价(1) 有毒作业危害程度评价方法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是由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和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求出的分级指数(C)来评定的。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D(极度危害)8(高度危害)4(中度危害)2(轻度危害)1注:毒物危害程序级别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查出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有毒作业劳动时间(h)Lh212h52h53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BMCMS1式中:MC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g/m3) MS国家测定的毒物班站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mg/m3)分级指数C计算: CDLB依据计算的C值,按照下表确定该有毒作业的危害程度级别。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分别进行作业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指数范围级别C00级(安全作业)0C6一级(轻度危害作业)6C24二级(中度危害作业)24C96三级(高度危害作业)C96四级(极度危害作业)(2) 噪声作业危害程度评价1 生产作业场所根据噪声作业实测的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和接噪时间对应的卫生标准,计算噪声危害指数,进行危害程序评价。I(LWLS)6式中:I噪声危害指数; LW噪声作业实测的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dB) LS接噪时间对应的卫生标准根据计算的噪声危害指数,按下表确定该噪声作业危害程度级别。噪声作业危害程序共分为0级安全作业,级轻度危害,级中度危害,级高度危害,级极度危害五个等级。噪声作业分级级别指数表噪声危害程度指数范围级别安全作业I00轻度危害0I1中度危害1I2高度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