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案例反思

上传人:tcy****09 文档编号:55468561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沟》案例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葡萄沟》案例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葡萄沟》案例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葡萄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在具体描写葡萄?生:二自然段。师:真不错。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这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勾画描写葡萄枝叶的句子;用“”勾画描写葡萄的句子。生:描写葡萄枝叶的句子是“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绿色的凉棚。”生:描写葡萄的句子是“到了秋季美丽极了。”师:谁来读读描写葡萄枝叶的句子,其余孩子思考:这句话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生:比喻。师:能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吗?生:把“茂密的枝叶”比作“绿色的凉棚”。师:像这样的句子,平时大家积累了很多,谁来说一说?生: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生:孩子的笑脸像盛开的鲜花。生: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生:师:孩子们积累的句子真丰富!希望课后也能把这个优美的句子摘录下来。同桌两个同学再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生自由诵读)师:接着我们再来学习描写葡萄的句子。【课件出示】作者抓住葡萄的( )、( )、( )来写的?生:作者抓住葡萄的“数量多”、“颜色多”、“品种多”来写的。师:能具体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数量多”、“颜色多”、“品种多”的?生:我从“一大串一大串”体会到数量很多。生:我从“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红的”体会到颜色多。生:我认为“五光十色”这个词语也能体会到颜色多。师:我赞成这个同学的意见。像这样表示颜色多的词语还有哪些呢?生:五颜六色生:万紫千红师:品种多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生:品种多也是从颜色多体会到的。师:五光十色的葡萄美吗?生:美!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通过自己的读来表现葡萄的美。(生试读)师:谁来评一评?生:我认为他读得很好。特别强调了“一大串一大串”让我们感受到葡萄的数量多。生:我认为他把“五光十色”读得很好。让我们感受到了葡萄的美。师:是呀,老师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再一次一起来感受葡萄的美吧!(师生齐读)师:这一自然段作者不仅描写了葡萄沟的景色,还描写了葡萄沟的人们。葡萄沟的人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热情好客。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生:准会生:摘下最甜的生:吃个够师:是呀,葡萄沟不光景色美,人也美。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葡萄沟教学反思今天上了葡萄沟的第一课时。在设计葡萄沟的时候,我也力图能够让课上得扎实、朴实,把文本中的各个语言点敲实、挖透。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落实了语言文字教学: 1、对于课题的挖掘。先出示“葡萄”两个字,让学生认读,指导轻读音。让学生观察这两字的相同点。题目中,“沟”是需要掌握并书写的生字,因此我让学生组词,还在课件中打出“勾”、“钩”让学生组词区分。 2、字词教学,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交*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效率,又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在读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读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词。随后,在课文教学中再对于出现的生词进行随文教学,希望通过反复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在文本中学习字词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待学生反复朗读段落后,出示课后的“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让学生看着填空题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我发现,学生在前面的不断有感情朗读段落之后,很快便能够看着提示背诵了,这是不是也无形中渗透了“熟读成诵”的学习方法呢? 但是,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可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例如: 、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比较像。有一个学生说到“钓”,我当时急着出现“钩”,便把上纠正了。后来想想,那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还算班里非常好的学生,她都说成了“钓”,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那么,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当时,虽然课件上没有打出“钓”字,但是既然学生混淆了,还是应该抓住这个生成点,在黑板上写一写。 、在教学“五光十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我问了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当时学生的反映是楞了一下,有个别学生说不能。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觉得老师这样问,应该答案是否定的吧。他们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经过师傅的提点,我也恍然大悟。其实“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可以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颜色的词语也可以用,只是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贴切,因为它还写出葡萄的光泽。这两个词只能说哪个更适合,而不能说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回想一下,课堂上其实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可以用的。当时我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再通过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课堂上也不用绕很大一个弯路了。这样,也能够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有时候同时可以用多个词语,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个最贴切。 看来,要让课堂上得扎实,光有预设还不够,还要随着学生,随时生成。这样的功夫,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