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54845758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4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和难点1、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2、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玻片和装片(写有“e”字的玻片等),擦镜纸,纱布。学生:对照课本,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教学过程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1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2 .显微镜的使用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认真观看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给予鼓励性评价。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强调: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使学生明确: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教学过程:一、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二、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三、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不能)必须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一一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一一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一一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四、看书本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五、阅读课文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3内用镶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一一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镶子把它展平。(取、展)4、用镶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6、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教学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学难点: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2、细胞结构的观察。1,阅读书本的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一滴一取一涂一盖一染一吸。(口要漱干净)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4观察草履虫教学目标: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4、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一单细胞生物在你们印象中,哪些生物是最小的?总结,有些生物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称单细胞生物。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其中一种单细胞生物一草履虫,看看它的结构如何?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大家看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尼与它的命名有什么关系?介绍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如纤毛的作用:运动。表膜:呼吸。食物泡:消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草履虫是蓝绿色的,椭圆形,因为被染色三、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书本上找出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有利与有害总结。有利:净化污水,吞食细菌,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有害:寄生虫,造成赤潮四、复习观察显微镜的过程显微镜的基本步骤是: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分为:10*,12.5,16*显微镜的物镜为分:4*,10*,40*观察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再转用高倍镜,注意观察转用高倍镜后,视野光了还是暗了?五、自由观察提出对实验的问题。辅导学生解决问题5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教学目标复习显微镜的使用认识人体的基本组织。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彳镜,并观察到4种人体基本组织图像。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动物组织的装片,擦镜纸,纱布;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人体四种组织的细胞形态。教学过程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一、复习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2.显微镜的使用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二、认真观看四种动物组织装片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上皮组织装片;结蹄组织装片;肌肉组织装片;神经组织装片。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给予鼓励性评价。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强调: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四种组织的细胞形态。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练习思考,回答。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学生畅所欲言。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6观察葫芦弹和肾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葫芦葬和肾蕨的形态结构特点2能力目标:比较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特征3情感目标:保护葫芦葬和肾蕨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苔葬种植和蕨类植物2难点:苔葬种植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材料用具:葫芦涎,肾蕨;放大镜,直尺,镶子,刀片,白纸等实验过程:观察葫芦葬和肾蕨的注意事项1、分小组到野外观察葫芦葬真蕨的生活环境2、用肉眼观察葫芦葬、真蕨的形态和结构组成3、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葬的茎、叶。4、分别用直尺测量葫芦薛、真蕨的植株高度5、用放大镜观察肾蕨的抱子囊群观察葫芦葬和肾蕨的方法步骤:实验开始前: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齐全1 .用肉眼观察葫芦葬和肾蕨的外形和颜色。2 .用直尺分别测量葫芦酬和肾蕨的高度。3 .参照图2.1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葫芦葬各部分的特征。4 .选取抱葫呈棕褐色的葫芦葬置于白纸上,用镣子夹住葫芦葬的长柄,然后用刀片将抱萌切开,用放大镜观察抱静里的抱子。5 .参照图2.13,观察肾蕨及其叶背面的抱子囊。6 .整理好实验用具【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观察,你发现苔葬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它们都生活在的地方2、观察葫芦葬的假根,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葫芦葬的叶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叶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吗?4、比较苔葬植物和蕨类植物植株的高度,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这与他们的结构有什么关系?葫芦葬的植株开始有:的分化,没有真正的,假根只起作用,长的比较矮小。肾蕨的出现了真正的,即植株可分为三部分;并且出现了组织,因此植株长的比较高大。5、葫芦葬和肾蕨都靠繁殖后代7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关系教学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明确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呵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教学过程:看屏幕展现两幅图片,大森林和城市。提问:这两个地区温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为什么大森林的水分多?水分从哪里来,引出课题。指导学生利用发现法解决问题:1、 发现问题:森林里的水分是从植物体散失出来的吗?2、 提出假设:假设水分是由植物体散失出来的。3、 设计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用塑料袋把植物套起来,过一会看有没有水珠生成。4、 得出结论:水分确实是由植物体散失出来的。提问:植物体主要靠哪个器官向外散失水分呢?根据对比实验:有叶片植物和没有叶片植物水分散失情况说明叶片是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提问:植物体内的水分是以什么状态散失出来的。讲述:用物理知识给学生讲解植物体的水分是如何以气体状态散失掉又遇冷空气转变成液体状态的水珠。提问: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在植物体内运输最终到达叶片的?小实验:用输液管吸收水分,证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向上运输的。植物体内水分向上流动的动力就是蒸腾拉力。给学生看资料说明植物体每天向空中散失大量的水分。给学生放一段录像说明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1、 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2、 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3、 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根据植物体蒸腾作用的意义提倡学生应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提问:植树节是哪一天?刚栽种的小树有什么特点?讲述:小树在移栽的时候,根部离开了土壤,水分供应不足,这时如果叶片太多,就会因蒸腾水分过多而使小树死掉。小活动:让学生利用手里的盆栽植物进行移栽实验。活动结束请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作品。通过这次小实践增强学生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给学生看关于我国森林覆盖和绿化状况的资料并请学生谈看法?请学生为我们的家园绿化和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倡议书: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努力为祖国的建设,为我们又遇冷空气转变成液体状态的水珠。提问: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在植物体内运输最终到达叶片的?小实验:用输液管吸收水分,证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向上运输的。植物体内水分向上流动的动力就是蒸腾拉力。给学生看资料说明植物体每天向空中散失大量的水分。给学生放一段录像说明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1、 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2、 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3、 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根据植物体蒸腾作用的意义提倡学生应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提问:植树节是哪一天?刚栽种的小树有什么特点?讲述:小树在移栽的时候,根部离开了土壤,水分供应不足,这时如果叶片太多,就会因蒸腾水分过多而使小树死掉。小活动:让学生利用手里的盆栽植物进行移栽实验。活动结束请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作品。通过这次小实践增强学生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请学生为我们的家给学生看关于我国森林覆盖和绿化状况的资料并请学生谈看法?园绿化和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倡议书: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努力为祖国的建设,为我们的理想,为真正把我们生活的地球变成一个绿色的家园而贡献自己的力量。”8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教学过程:介绍叶片的结构阅读课文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叶片总的来说能分成几个部分?1、表皮分为上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比下表皮的气孔少,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2、叶肉是叶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叶绿体,还记得叶绿体是进行什么作用的场所吗?3、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和筛管,主要是起运输作用的组织。蒸腾作用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气孔是表皮里比较特别的结构,它们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一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壁厚薄不均匀。1、气孔与水的关系:当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2、气孔与温度的关系:温度高,气孔打开,加快蒸腾作用温度低,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与安放2、对光3、观察使用显微镜时,物镜与目镜的选择:先用10*的目镜和5*的物镜,为了找到物体的位置复习显微镜的构造:提问: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观察叶片的结构和步骤1、叶片放于木板上2、两片刀片,迅速切割(找出最薄的一片,用毛笔粘上)3、把最薄的一片做成临时装片。(先在载玻片上滴水,再把叶放在水里,盖上盖玻片,如看不清楚,可用稀碘液染色)4、找出叶脉,表皮,叶肉5、收拾工具,清洁桌面9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一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2 .光合作用的条件。教学难点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讲解实验过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那如果没有了阳光,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但因为场地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为什么)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观察现象。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氧气和有机物学生提前把纸片放在叶子上,上课时把叶子拿回实验室继续实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分析实验结果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经验证明,淀粉遇碘后会变成蓝色,那么你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1、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2、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得出结论: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生物能,储存于有机物中光合作用不只是产生了有机物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解释各实验步骤的原因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烛。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结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物除了利用氧气供自己使用外,还排出到大气中,维持了两者的相对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碳一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公式: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怎样提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10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教学目的:1、 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2、 了解碳酸氢钠的作用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3、 验证氧气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2难点:收集氧气和验证氧气教学过程:一、通过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二、实验步骤:1 .取一个大烧杯,注满清水,按每100mLzk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 .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烧杯内,井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烧杯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3 .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大烧杯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4 .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使金鱼藻接受阳光照射。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5 .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并立即倒转,水落到试管的下部。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中。请注意观察生香或牙签的燃烧情况三、实验结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四、实验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11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描述种子的呼吸现象,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重点:描述种子的呼吸现象,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种子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创新,说出呼吸作用的意义。二、实验内容(一)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是: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演示实验)材料器具:萌发的大豆种子;透明保温杯,温度计,蜡烛,燃烧匙,试管,玻璃导管,漏斗;澄清的石灰水,清水等。方法步骤:1 .将萌发的大豆种子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两份分别装入甲、乙两只保温杯中,将另外两份煮熟并冷却分别装入丙、丁两只保温杯中。2 .在四只保温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读数并记录。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记录各温度计的读数。3 .拔掉甲、丙两只保温杯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燃烧情况。4 .乙、丁两只保温杯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改装,经过一段时间后,向杯中注入清水,将杯内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情况。方法步骤2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方法步骤3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方法步骤4验证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师生共同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表达式。12观察水蛆教学目标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复习显微镜的使用。认识水蛇。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难点:规范使用显彳镜,并观察到4种人体基本组织图像。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水蛇的装片,擦镜纸,纱布;学生:教学过程一、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二、复习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2.显微镜的使用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二、认真观看水蛇装片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观察标本: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给予鼓励性评价。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强调: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水蛇的细胞形态。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练习思考,回答。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学生畅所欲言。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13观察蚯蚓实验目的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2、观察蚯蚓的运动。材料与用具活蚯蚓、糙纸、棉球、放大镜方法步骤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注意它身体是否分节。思考1:怎样区分它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2:辨认蚯蚓的前端,数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朝向身体后方。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变化。思考: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用手触摸蚯蚓,能不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有黏液?注意事项:1、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2、实验后别忘了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中。实验习题(1)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2)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部.(3)当我们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这种结构与蚯蚓的运动有关.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的运动速度比它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要.(4)用手轻触蚯蚓的各部分时,可以看到:蚯蚓身体后部的触觉比前部.(5)蚯蚓的身体由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称为动物,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头部靠近.(6)在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呼吸的.饲养蚯蚓时应选用富含的湿润土壤14观察蝗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说出蝗虫各部分结构的名称。2 .学会解剖蝗虫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 .通过解剖蝗虫的过程,加深理解蝗虫适应环境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创设学习平台,从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心入手,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3 .通过两人一组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感受与精神。4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点与难点重点:1 .观察蝗虫内、外部结构2 .正确掌握蝗虫解剖的技能难点:1.蝗虫口器的拆卸3 .正确剥离蝗虫外骨骼教学过程:引言:问题:1.蝗虫的分类?4 .蝗虫适应环境生活的特点?一、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蝗虫、剪刀、解剖盘、解剖针、放大镜、镶子5 .实验步骤:(1)蝗虫放在解剖盘内,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2)用手触摸蝗虫的体壁,体会其体壁的特点(3)观察蝗虫的运动情况二、探究蝗虫外部形态的特点1.整体形态:分头、胸、腹三部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2 .认识各器官3 .翅、口器和足的拆卸三、探究蝗虫内部结构的特点1 .正确地剥离蝗虫外骨骼2 .观察蝗虫的内部结构四、结论:蝗虫适应环境的原因15观察鲫鱼、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课标中,观察和解剖鲫鱼属于A级学习水平,即要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操作技能。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类群,通过对鱼类的学习,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特点,为后续学习的脊椎动物进行对比打下基础,并且掌握学习脊椎动物的一般方法。2、学情分析鲫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鱼类,对于该生物的结构和行为特点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解剖鲫鱼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有的学生可能好奇、兴奋,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可能会害怕,不敢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表扬、鼓励等不同方法,并在解剖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3、设计思想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如下考虑:1肉通过触摸一一肉眼观察一一取特殊侧线鳞对光观察一一图片详解一一视频感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方面了解侧线的结构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相关功能。2内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一鲫鱼解剖实验,考虑到学生没有相关操作基础,采取播放分段演示解剖视频一一教师讲解解剖注意要点一一学生绘制解剖路线等方法,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搭建多层脚手架,提高教学实效。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剖鲫鱼的实验,对鲫鱼外形、内部结构与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简要描述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剖鲫鱼实验,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基本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得以培养,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得以进一步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解剖鲫鱼的实验并准确记录观察、实验结果的学习过程,学生尊重实验动物的科学态度及实验的规范性得到培养。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2、鲫鱼的解剖方法和内脏器官的观察。难点:鲫鱼的解剖方法和内脏器官的观察。四、教学准备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工具、放大镜、鲫鱼教学用具:自制PPT课件、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实验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准备阶段:引入课题引言: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呢?今天,让我们以鲫鱼为例,一起来探究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出示鲫鱼外形图,组织学生观察鲫鱼实物。带着思考进入新课学习实施阶段:一、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提出观察项目:观察鲫鱼,描述鲫鱼的外形特征。交流鲫鱼有哪些外形特征与水生生活相适应。1、体形、体色2、身体分为几部分3、观察鳞片的排列4、观察侧线5、观察鳍、鼻孔播放视频:“鱼是怎样游泳的”,认识鳍的作用。归纳: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二、解剖鲫鱼并观察具内部结构(一)播放“解剖鲫鱼”的录像。强调鲫鱼解剖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解剖并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同时出示鲫鱼的解剖图。学生观看,领会解剖要领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提出观察项目:1、呼吸系统:触的位置、形状、颜实验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色2、消化系统:食管、肠、肝胰脏、胆囊。3、生殖系统:精巢或卵巢的形状、颜色等。4、膘:形状、颜色、组成5、心脏:位置、形状、颜色6、肾脏:位置、颜色先解剖、后观察。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前往后。教师巡视指导(三)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适时作出评价。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阶段,并作业布置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作业:1、填写好实验报告2、课外调查:市场上的鱼类品种完成作业16观察家鸽教材分析本案例主要安排“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这一探究活动。教材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勤于动手,策划了“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的探究实验,按照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制定实施计划(有问题提示)一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思路,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阅读分析相关资料等方法,来阐明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最后对鸟类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教材编写突出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主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生存环境,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一些活家鸽、骨骼标本和羽毛等实物材料和难以看到的内部结构的动画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个体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自主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在“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的探究中设置了直观观察、文字、表格等多种素材探究,还设计了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的活动,因此使认知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理念1 .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以情感发展为基础,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图片出发,重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合理地保证学生动手实践。2 .“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这一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散,如果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亲自观察,独立探究这一问题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将其设计为一堂分组探究课,想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不同方面的内容,小组得出结论后进行组间交流,最后在归纳总结中,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补学习。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大量图片和实验的展示,让同学们自主探究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鸟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增强保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同学对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教学难点尝试独立完成“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的探究活动1.在看图片和视频的同时,教师要配合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2.由于探究任务多且课堂时间很有限,所以分小组探究,最后组间交流评价,归纳小结。教学难点突破课前的探究活动难度比较大,教师应该提前布置实验任务,上课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成果和收集的资料,讲解他们的实验结果,然后全班一起讨论,归纳、总结他们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给学生动力。教学策略和教学环境设计1.这是一节新授课,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的展示,配以教师引导式的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究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由于是多媒体教学,教学环境在多媒体教室,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学习方式以集中学习为主,但很多地方可以采用协作式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得出结论。2.由于探究任务多且课堂时间很有限,所以分小组探究本组最感兴趣的探究任务,后组间交流教学过程:1纸飞机游戏:材料:三张大小相同,但质地不同的纸一一硬板纸、广告纸、餐巾纸要求:选择其中一张纸,想办法让这张纸能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并且有一定的飞行轨迹。在自然界中公认的飞行家一一鸟类,它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引入课题: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2教师设计文字资料“如果我们做一个飞机模型,在模型上安装一个发动机,它会飞行比较长的时间。它飞行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发动机给他提供动力的时间长短而定。”3(1).根据课前学生的报名情况,分成小组探究家鸽的体型、翼、骨骼、肌肉、呼吸、其他结构。(2) .小组根据探究方向,选定实验材料和器具,完成相应的探究内容。(3) .课前准备好家鸽六个方面的探究内容4探究一外形篇1.体形(1)观察家鸽的体形,身体呈什么形状?这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家鸽的体表被覆羽毛。请用家鸽标本和一只没羽毛的家鸽浸剖标本,哪个更具有流线型的体形?这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家鸽用于飞翔的是正羽?分别用肉眼、放大镜、低倍显微镜,对比观察正羽和绒羽,你会发现了什么?探究实验指导:一摸二看三辨四量家鸽和鹤鹑都有翅膀,为什么家鸽能长距离飞行,鹤鹑不能?你能否用皮尺测量两者的翼宽和体宽,比较它们的比例,最后得出结论?17观察关节的结构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学生自己能说出关节的基本结构。2 .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能够明确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3 .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重点难点:1 .课前学生通过本微课预习,理解关节的结构、关节的特点两个聚焦点。2 .课上教师用测试题方式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当堂评价。3 .针对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堂讲解、训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一组图片)最近网上掀起了一股“炫腹”风潮,很多人认为,反手能摸到肚脐眼的身材就是好身材,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好身材,还需要好关节!这个动作体现了关节的哪些特点呢?二学习过程1 .关节的基本结构:(展示关节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识关节的基本结构一一关节面、关节囊与关节腔;根据关节面的形状,区分关节头和关节窝;说出关节面表面覆盖的关节软骨(展示肩关节和慌关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由于关节的结构不同,关节的运动范围不同,引导学生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2 .关节的特点(1)(展示何可欣在高低杠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关节有哪些特点?(2)(展示截图和关节的结构)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结合关节的基本结构,总结关节各部分的功能3 .小结:(展示本微课的知识结构)通过过程1与过程2,总结关节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关节灵活性和牢固性的特点,进步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4 .评价:(展示两道单选题)学生在学习完本微课后,独立完成,检测预习效果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18观察细菌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2 .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二、教学过程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关于芽抱,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抱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抱。芽抱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抱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抱,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抱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抱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抱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抱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抱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抱杆菌在形成芽抱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抱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抱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2 .细菌生命活动特点:(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3 .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4 .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七年级全册生物实验教案(济南版)19观察醉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1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3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重点、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教学过程设计一、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c培养。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2.教学过程:(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