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毕业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4759479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专业代码:作者姓名:学 号:单 位:指导教师: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要差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一个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 它包含许多方面的相关问题 如差生的概念、差生的成因及转化、差生的预防等方面。而对差生的转化和预防是 我们教育的重点问题,这些方面做的不足就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整个小学教育的基础阶段。用待优生代替差生一词,从研究待优生的概念类型,待优生 的表现和心理特征,待优生形成的原因,待优生的转化及待优生的预防等方面作了 进一步阐述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关键词:待优生;待优生成因;待优生转化;待优生预防14目录前言 31 .待优生概念及类型 42 .待优生的表现及心理特征 52.1 待优生平时表现52.2 待优生心理征53 .待优生的形成原因63.1 家庭原因 63.2 学校原因 83.3 社会原因 83.4 自身原因94 .待优生的转化94.1 家庭方面 104.2 社会方面 104.3 学校方面 115 .待优生的预防措施 125.1 家庭预防125.2 社会预防 125.3 学校预防 13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注释 14前言:通常我们把与差生现象有关的问题称差生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改 革,尤其是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差生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差生问题是 学校产生以来,特别是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教育教学工作中随之产生的现 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公认的差生是指在学习上不用功,不努力, 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不尊敬教师和家长的学生,属于“小错不断,大 错不犯” 一类学生。虽然他们是学生群体中的少数人,但他们的影响却波及 到我们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差生能否转变,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坚 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否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 随着教育 改革的纵深发展,学习差生问题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 突出地表现出来。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学生被学校和家长划入“差生”之列的有 5000 万之多,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因而,如何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 康地步入社会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有关人士都应该而且必须认真 思考的问题。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1 .待优生的概念及类型差生,从广义上理解是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大部分学生平均水平的学生;从狭义上理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差生,有智力水平低下所导致的,有身体健康状况不良所致的,也有身心健 康、智力正常,但其它方面有缺陷,如非智力因素、认知因素、动力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学生自 身的学习史与学习方法、教师的文化素质与教学水平、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指导思想等方方面面的 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界定了差生概念。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 斯基说:“教育不能只弹一根弦,而要奏响喷亮鲜明的旋律。”如果只着眼于思想品德和学习, 那么学生的一些“差”就得不到转化,我们的转差工作就会畸形发展,而造成不应有的失误。因此, 我们对“差生”的认识要深入,视角要大,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健康地发展。由于差生这一概念较为笼统,具包容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所以很难界定出一个确切的概 念。在这里我们定义差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的学生,由于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长期影响, 而导致个体学习、品德、行为等诸方面长期落后低于其能力范围所及的基本标准的学生,且这些落后面又相互作用,需特殊教育的一类学生。也称“待优生”顾名思义就是等待成为优秀的学生来。 由于国内外学者对差生研究的角度不同,因而对差生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在这里可将差生划分 为以下几个类型:(1) 思想品德差(2)学习差(3)双差生(思想品德与学习都差)(4)准差生 (学习与思想品德时好时差的学生)。当然,以上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的、绝对的、永久不变的个 人属性和特征。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将差生视为天生的智力低下而置之度外、漠不关心。2 .待优生的表现及心理特征2.1 待优生平时表现:2.1.1、 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作业不完成,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和规 则,学习生活懒散,不听话、任性、不服从管教;胡闹、恶作剧,故意经常给教师添乱;害怕学 习,害怕上学,羞怯胆小,沉默寡言,神经过敏,过度焦虑,自卑,孤僻等;虚度光阴、挥霍浪 费、满不在乎、装模作样、故作丑态,成为“捣蛋鬼”;受不良影响,破坏公共财物,欺骗或偷 盗等违法犯罪;2.1.2、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注意力不稳定,认识兴趣低下,上课总是分心,搞小动 作,即使非常新异和有趣的内容,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对学习没有社会义务感,他们不知道为 什么呀来上课;他们较任性、执拗、自我控制能力差,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部队,应该做什 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害怕困难,就抄作业等;还有由于缺乏坚持性 就会导致功课完不成言行不一、撒谎等。2.2 待优生的心理特征表现如下:2.2.1、 恐惧型 思想包袱重,顾虑重重,惶惶不安,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在同学和老师 面前不敢抬头,担心在公开场合下受到老师的批评,时时警惕老师和学校。2.2.2、 自卑型 他们总感到老师对自己关心少、批评多,没有“出头之日”,表扬、鼓励与 自己无缘,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在老师面前说不上话。他们一方面害怕自 己再次遭受失败和挫折,被他人嘲笑、挖苦;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对自己失去信心。自卑心理往往 使人自暴自弃,无所追求,一事无成。2.2.3、 应付型 常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迟到、早退、旷课习以 为常,纪律比较散漫,无所事事,临时抱佛脚,应付学习和考试,他认为上学是在给父母和老师 上的。2.2.4、 逆学型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表现为对老师的批评和学校的教育处分不服,认为自己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没有好印象,怕老师不信任,故破罐子破摔,经常与班干部、 老师顶撞、吵嘴,发牢骚,有时对优生讽刺、挖苦、打击,对集体漠不关心,情绪消极,行为对 立。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是学习的奴隶,整天昏头昏脑,看到书本就头疼,继而产生厌学心 理。2.2.5、 矛盾型 这种差生一般表现在学习成绩不稳定, 情绪反复无常。心境好时雄心勃勃, 遇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左右摇摆,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除了这些共同的特征外,还有特殊性。可见,重要的是针对学生 的具体表现与心理缺陷进行教育,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3 .待优生的形成原因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关于这一点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 大的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又包括许多小的方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3.1 家庭原因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修养、文化水平等对儿童的成长显得极 为重要,个别父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3.1.1、 家长教育不得法及错误的教养态度。一些封建专制式的家长,粗暴无知,他们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条“真理”,对子女报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对孩子拳脚相加。与此相反,个别父母则过分地娇惯孩子, 捧他(她)门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个 别家长甚至连作业也替孩子写。3.1.2、 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在一些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里, 子女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如果不注意进行科学的消费观 引导,往往导致孩子形成在生活上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从而成为贪图享受的差生;家庭经济 差的家庭,往往使孩子受到歧视,产生自卑心理,思想负担过重而成为待优生。3.1.3、 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一个家庭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在闲 暇时间进行什么活动,对子女身心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家庭闲暇生活多样化,家庭成员有多种 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诸如文娱、体育、鉴赏、旅游等,可以培养子女多种兴趣,发 展多种特长;而家庭闲暇生活单调,不利于发展子女的兴趣和特长,使子女在学校成为兴趣单一、 性格呆板的学生,不利于和教师、同学的交流,从而可能成为受冷落的待优生。3.1.4、 家长自身存在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自身知识水平低,甚至连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也辅导不上去,也不 会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结果只是干着急,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另一方面又只会采取 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来教育子女。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丧失了信心。有的父母个人生活不检 点,对子女生活形成误导,使他们不想学习,甚至自暴自弃。有些家长整日忙碌,放松了对孩子 的管理,原来稳定的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受到冲击和改变,自觉性差的学生乐得自由自在,我行 我素,不思进取,沦为待优生。3.1.5、 家庭结构的影响首先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往往有较强的动机,而过强的动机容易导致焦虑。中国的独生子 女家长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子女背负过大的心理压力, 让学业压得透不过气来,导致学 习效果反而不佳。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缺乏传统上的兄弟姐妹的环境因素,缺乏社会性意识, 性格孤僻、胆小、退缩或更具攻击性等;而且,自我中心的思想导致他们与教师也不能顺畅合作, 从而有可能成为待优生。其次是残缺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其中父母离异给学生带来的心灵伤害最大。离异的父母 一方面为了弥补子女失去的父爱或母爱,而对孩子过于娇惯溺爱、恐其受到委屈 ,放任迁就,以 弥补心灵的内疚,出现不管不教的现象,孩子也可能因为无人管教而成为待优生。 另一方面他们 种种不健康情绪,也会直接影响、感染子女,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发展了孩子自私、乖戾的不良 性格,使孩子对双方都厌恶。这种情况下的学生极易流向社会,泡游戏厅,电子游艺室等娱乐场 所,寻求刺激,再加上社会的影响,更加深了差的程度。3.2 学校原因小学阶段是学生度过的最基础、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一切都将影响他们 以后的各方面,如果教育不当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但现行的初级教育却存在着明显的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2.1、 学校错误的教学观传统教育势力强大,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品德的培养, 无休止的上课、补课、考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应付考试上,冲击了学生的文体活动和其他 兴趣的培养与发展,学校生活因枯燥而变得更加沉闷,学不进去,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正确, 没有学习兴趣。1.1 .2、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不当有些教师不以学生为主体,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简单重复,只注重 结果,不注重过程;教学方法死板,强行填灌,课本、资料、作业、试卷堆积如山,大多数学 生,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变成了尖子生的“陪读”,这也必然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 有些教师不能公平、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对儿童教育方法不当,偏爱某些学生,对儿童缺 乏爱心,缺乏了解,经常有意无意地的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尤其是对待差的学生,肆意践踏 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关心、不重视、甚至厌恶歧视,冷嘲热讽,体罚或变相体罚时而有 之,使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怀和学校的温暖,就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及他们厌烦学习。3.3 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儿童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他们进 入学校生活有不可磨灭的烙印。苏霍姆林斯基使用“狼孩”的遭遇事例作为事实依据,说明了 环境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多么重要。因此,对社会原因进行了归类:3.4 .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形成待优生 当前的广播、电视、报刊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仍以 升学率的高低为主要指标,导致学校、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部分学生心理上产生很大 的压力,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厌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3.4.2 、不健康的影视文化“培育”待优生庸俗黄色的影视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毒害不浅,儿童过早地涉及成人世界的内容,武打、暴力、抢劫等。许多学生由此丧失志气,缺乏进取精神, 荒废学业。个别学生甚至利用上网进行行骗和违法犯罪活动,可见电子“毒品”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干扰很大,是制造待优生的又一大“毒源”。3.4.3 、社会不正风气制造差生社会上流行“知识贬值”,“金钱万能”等错误观念,对家庭、学生本人都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这些不良风气对 是非不清、缺乏判断力的学生来说,影响极大;社会上,吃、喝、嫖、赌等丑陋现象潜移默化地 侵蚀着学生的心灵,这些都是造成待优生最根本的原因。于是就有了 “学校教育十年功,毁于社会上十分钟”。3.5自身原因3.5.1、 小学适应能力差 刚入学的小学生,要从游戏中脱离出来,投入到学习中,不能很 好适应,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或交头接耳,或弄小玩意,或睡大觉等。加之偶尔的学业 失败,挫伤了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情绪波动,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3.5.2、 自我意识消极,意志力差 待优生自我评价偏低,自信心不足、自我监控意识淡漠, 再加上缺乏意志力,不肯刻苦学习,在学习负担太重的情况下,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困难和挫折 面前甘愿服输,失去前进的动力,进而发展到厌恶、恐惧的地步。另外,在成就归因上,他们倾 向更多是外部因素或不可控因素。如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作业难挫折;而把失败归因于智力差, 能力弱等内部不可控因素,由于多次体验失败,更进一步削弱了自信心和自尊心。3.5.3、 学生自我观念错误 “读书不赚钱”,“没有文化照样发财”,这些糊涂观念在校园里 流行着,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 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 误的东西,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待优生。3.5.4、 、缺乏自信心,自我评价低 大多数待优生是缺乏学习自信心,自我评价过低,认为 自己是比不上别人的,因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困难面前不去思考、不去努力,而是逃避困 难,造成学习成绩差。总之,家庭、学校、社会各种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的综合作用,损害了学生的个性品质,导 致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待优生的形成。4 .待优生的教育转化马卡连柯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地损失。”不重视,甚至放弃对“差生”地教育,则会形成大量地教育废品,那不仅是教育的失败,而且会直接影响社 会的发展。另外,轻视对“差生”的教育,还违背了 “培养合格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违背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个面向”教育指示,使学校培养的合格人才不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给社会 带来不可估量地损失。提倡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全体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而消除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就成为这一改革的关键。差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实践中找出差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因人而 异,因势利导,标本兼治。下面探讨一下转化应注意的几个方面:4.1 社会方面4.1.1、 形成正确的舆论 整个社会要形成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新风尚;要向学生讲清楚 所有的不良风气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被社会消极面所 蒙蔽,并使之树立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的信念。4.1.2、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对于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坚决予以取缔,教育学生要坚持知 识是万能的,没有知识是不行的,要把金钱万能的错误观念摒弃,天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只有自 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全社会形成劳动才有收获的良好风气。4.1.3、 严厉查处网吧 要禁止中小学生进入游戏厅和网吧,一经发现,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 分。政府要制订相关网吧、游戏厅管理条例,加大监控力度,控制数量,且尽量远离学校,以净化学 校周边环境,铲除这一“电子毒源”。4.2 家庭方面4.2.1、 充分理解孩子,给予恰当关爱单亲孩子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心理上的正确需求,教育 他们必须针对特点,“对症下药”,尤其是要理解他们,给予恰当的关爱,这样,十分有利于他们健 康成长。利用家长会或个别联系形式,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育等资 料,提醒这些家长应特别注意爱护孩子,正面教育孩子认识父母离异的事实。家长和老师密切配 合培养教育孩子,共同从学习上、生活上关爱他,让集体之爱,温暖单亲孩子的心。4.2.2、 举办家长学校,引导父母正确教育子女让家长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的心理需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正常健康成长。家长要亲自陪同子女一起学习文化课,补上欠缺 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习教育子女的好经验以及指导子女学习的一些方法,从而全面地给子女的学习以帮助。灌输给家长科学的教育思想,介绍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形成一个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目标一致的教育网络。4.2.3、 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家长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注意平时好好学习与个人专业有关的知识,尽量多地 表示出对知识的兴趣,通过模范榜样作用来影响子女,使子女改变对知识的消极观念从而好好 地学习。在教育教养方式上保持家庭成员的协调一致性,使他们生活在愉快、温暖、轻松、和谐 的环境中,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4.3 学校方面4.3.1、 改变教育教学环境4.3.1.1 改变传统观念人的十个手指还有长有短。待优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也是一群完整的社会人。他们有极 大的潜力可挖,可塑性很强,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随时寻找和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 要肯下一番功夫,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他们的闪光点是微弱的,是多方面的,也常常是“一 闪念”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因此,教师一发现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他成为向好的 方面转化的转折点。4.3.1.2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俗语讲“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已证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适当的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在教师期望的方向上发展,从而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成绩。老师真诚地关心学生,学生就会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喜欢 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4.3.1.3 纠正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教师首先应改变自身的形象定位,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性的“良师益友”,去靠近学生,一道纯真的目光,一句赞许的话语,一颗诚挚的 心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清除他们不良的心理因素,使他们重塑自信心。教学中决不能使用“笨” “差” “傻”等歧视性的语言,老师应处处严于律已,时刻通过自己的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最 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上课时通过与待优生进行目光接触,来传递教师的爱护与期望,给 学生锻炼的机会,避免产生教学与我无关的感觉;公正地处理问题,特别是在优差生之间出现 问题时,教师不能袒护优等生、错怪待优生。忌一有缺点便通知家长、向家长告状。要从实际出 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按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上课,不开快车,及时照顾待优生;布置作业要 执行国家要求,要分层次安排,待优生的作业最好因人而异。4.3.1.4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 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中进行学习,这是转化差生的一个良好条件。学校要利用班团会、课外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训练活动。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 都有成功感,培养其自信心、自强心和自律习惯。4.3.2、 学生学习素质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的效果都反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结果上。 因此,不 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的影响、期望、要求,最终必须由学生自己来接受,转化为自己的学 习动机才能实现。为此,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4.3.2.1 提高学生的认识掌握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掌握了知识就具备了成就事业的 坚实基础。俗语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活动也是如此,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 法,学习才会事半功倍,突飞猛进。4.3.2.2 让学生体验成功作为小学生的引路人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充分信任他们,尽量设法减轻待优生的思想负担,不给他们背上“不及格”、“差生”的包袱,让他们有 发展和表现自己特长的场所,也要让具有发表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信心百倍地努力学习,使孩子放飞希望的风筝。必要时可以降低知识的起点,大可不必事无巨细 统统要求掌握。总之,差生在各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 转化差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完成它必须由社 会、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各个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给差生带来一个 明媚的春天,实现差生全面、完整、和谐的转化。5 .待优生的预防未来的社会要有一个将康而稳定的发展,就必须防止一批又一批的低文化水平,低素质的待 优生流入社会。要做到由“转化”到“预防”,就要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不断改革教学方 法,制定有效的措施和目标,从多方面开展对差生问题的预防。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 努力。5.1 社会环境是防治基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帮助他们找准人生坐标努力奋斗,不能人为地划分等级,不轻视 和歧视差生,吸取传统教育的精华为素质教育服务,彻底清除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智育第一的 旧观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温暖、民主、平等的大家庭中自由愉快的生活学习发展自己,很多心 理障碍自然就会消除。真正树立男女平等、待优生与其他学生平等,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公 正地评价待优生的优缺点,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的闪光点。5.2 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差生的预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习惯,优秀品质和高尚道德,离不开和睦的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 家长应多学点教育学心 理学常识,考虑子女的个体特点,“量体裁衣”,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去对待孩子的方方面面, 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不能随意打骂,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认为自己对孩子拥有至高无尚 的权力,要关心孩子但不能溺爱和娇宠,在教育教养方式上保持家庭成员的协调一致性, 家长们 应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消除有些学生的封闭孤独,狭隘自卑等不良心理障碍,使他们生活在愉 快、温暖、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教育管理,更需要家长、老师应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和帮助他们成才。5.3 正确的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应该是预防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毕竟是在学校接受正规科学 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确立一种“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的教育观,树立 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意识,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关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待每一位学生。教育者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与学生建立起正常的师 生关系,在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沟通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正确的,但绝 不能“关卡压”,更不能随意训斥惩罚,应大力提倡学校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正确疏导,忌用 堵塞”,特别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待优生进行堵塞更会适得其反。只有通过感情交流,意见沟通,热情帮助,积极引导,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使学生康发展, 成为有用之才。总之,在找出差生心理障碍,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后,进行综合治理,使社会家庭学校与学 生本身的自我修养等外部和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只有这样才能预防消除差生的 心理障碍,促使差生进步转化,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束语差生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需要专门而细致、深入的研究。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本人的利益均密切相关,这一问题应当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更应该积极主动地研究探讨这一问题,以便全面贯彻当的教育方针、 政策,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差生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的问题。素质教育的今天已不提倡使用差生一词,所以大都使用待优生代替差生。参考文献:满都拉.对差生概念的探讨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8月第4期第29卷邹瑞迁.试论“差生”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连云港教育学报,2000年第2期(总第50期)马秀梅.差生形成的原因J.呼兰师专学报,2003年01期杨乐生.学科差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月第4期第16卷番仕福.对差生心理障碍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 0 0 1年8月增刊第1 7卷唐诗胜,胡家英. 把给特别的孩子-浅谈单亲孩子的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8期第18卷王荣琴.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心理障碍及其转化策略J 2 0 0 1年第3期李克信,王敏.论差生的概念、成因及其教育措施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 9 9 8年第2期杨玉芝.“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 .黑河教育,2 0 0 5年2月林勇强.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 0 0 4年第5期(2 0 0 4年增刊)杨远方.浅谈差生”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天津教育,1 9 9 8年第7 8期崔玉中.论家庭环境与差生原因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5年第1期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曾琦,陈向明.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注释: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马卡连柯著.丽娃译:家庭和儿童教育,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