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54093660 上传时间:2022-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牛双喜 摘要: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对学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形成良好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关键词:多媒体;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教学都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着改革,语文更是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被应用于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激发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强化了科学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养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多媒体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实际上是人的素质的核心,而多媒体就具有容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想象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的时空跳跃、时间倒置、景物切换、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课件中,有利于开拓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点燃创新火花。如诗歌常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寓于深刻的哲理,抽象难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事理为具体生动的形彖,帮助学习理解内容。例如:在初中语文课件愚公移山中,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描述课文故事,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科的教学,更有利于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例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全诗的高潮。学生对此感到惘然,理解困难。为此,教学时可先出示曹操“临石观沧海”的挂图,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 “临石观海吟诗” 的片段,这样动静结合,把学生带入到形象生动的画面之中,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图画,表现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大海吞吐宇宙之势的博大胸襟,至此学生也不难理解此句诗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其韵意的,从而达到了学生理解其实含义的目的。又如在教学北朝民歌敕勒歌时,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大草原”教学挂图,让学生从大到小仔细观察草原的广袤及草茂牛肥的景色,体会“天苍苍,野茫茫”之意境,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真谛。再如教学马致远的词天净沙 秋思时,可用多媒体先出示教学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断肠人”在夕阳之下眼前所遇之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可九个景点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通过观察分析,学生不难理解藤枯、树老、鸦昏,暗示其凄惨;小桥、流水、人家,反衬其孤独;古道、西风、瘦马,暗示其惆怅、失意。这九个景点又一脉相承,揭示了游人垂暮之年,漂泊在天涯,无家可归的极度悲戚之情。这样借助教学挂图即培养了观察能力,又理解了内容,对学生创作也有深刻的启迪,这样的媒体展示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科学思维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创新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而提出问题则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媒体具体形象的屏幕再现,图文并茂,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产生无数个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使学生能自由的想和做,产生新的欲望和活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此看出,多媒体对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很大。 二、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媒体僵化、固定的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以其丰富、生动的优势给语文教学注入青春与活力,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进程。学生创新素质首先表现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是创新素质的先行者。优秀的多媒体可使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一般性形象,使之升为感性形象,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感知性表象和过去已有的经验性表象,以及想象中所产生的创新造性表象三者结合起来,使之上升为源于感知而高于感知的概括性表象,这种概括性表象如果在记忆中保存下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进一步促进感知,在理解课文内容,挖掘课文内涵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是良好学习态度与自我发展态度的最高表现,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作为外部因素去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及能动性,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如教育学家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这样通过多媒体手段消除冗余信息的干扰,缩小观察范围,集中观察点,运用字幕、解说进行强化,使学生维持与之相适应的情绪激动水平,并在电教媒体创设的氛围中思考,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内部因素。三、多媒体的运用,其核心问题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积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探索和构建过程中,将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条件,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多媒体的运用,可发挥其感受性、新颖丰富的优势,激发学生好奇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就青少年来讲,主要表现在好问、好动方面。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们产生一种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种求知欲望如果反复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好奇心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甚至会导致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和发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而许多教育技术的很大优势就是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形象逼真、形象新颖,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就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为其创造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将声像图文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它丰富的表现力可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灵感。四、 多媒体延伸了教学的空间,使课内、课外与社会有机的结合,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应体现为思学、好学、会学和善学,而创新能力突出表现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创造性的有机结合上。在培养语文能力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拓展电教媒体的运用空间,使其由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理解、表达、鉴赏、评价等能力。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调师生间的交流,进行点对点教学,资源高度共享与教师的针对性反馈,增强了课堂师生信息传输的密度。这样,师生通过网络进行对话,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总之,多媒体进入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手段。它使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它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组织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过去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活动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良好品质。同时也促进了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参考文献:1李雯.电教教材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中国电化教育,1997,(10):20-212孙国萍,黄厚江.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J.中学语文教学,1999年,(8):15-163钟启泉.教育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4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5郭莉,任维政.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形势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6):118-119作者简介:牛双喜: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美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