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重点整理

上传人:siy****11 文档编号:53574554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免疫学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免疫学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绪论 ( P14) 1、名词解释: 自然免疫:又称为先天免疫性,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获得免疫: 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 (包括病原物) 的抵 抗性。 体液免疫:指 B 淋巴细胞分化产生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指 T 淋巴细胞直接作用于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的特异性免疫 抗原 ( P33) 名词解释 抗原(antigen):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就是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发抗体的形成) ,但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物 质。 抗原表位: 结构已经明确了的抗原决定簇成为抗原表位, 它是位于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者其 他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特殊结构的化学基团。 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 2%20%) T 细胞或 B 细胞克隆,并诱导 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抗原组学: 是建立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新兴领域, 它正在成长为继基因组学和 蛋白质组学后的科学热点。 利用基因组学可以预测疫苗的候选抗原, 利用蛋白质组学可以筛 选疫苗的候选抗原,利用抗原组学可以鉴定疫苗的候选抗原。 思考题 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答:应具备两种特性: 其一: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 的特性。 其二:免疫反应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 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 有些小 分子物质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 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 即无免疫原性, 称 为半抗原。 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是什么 答:1)常规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 T 细胞或 B 细胞克隆;超抗原只需 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 T 细胞或 B 细胞。 2) 常规抗原与 TCR 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段能与 TCRW 的外侧结合,另一 端与 MHC- n类分子结合。 3) T 细胞识别常规抗原是特异性的;识别超抗原是非特异性的。 4) T 细胞识别常规抗原受 MHC 限制;识别超抗原不受 MHC 限制。 抗体 (P61) 名词解释 Fab:木瓜蛋白酶使 Ig 在铰链区重链间二硫键近 N 端处切断,形成两个相同的单价抗原结合 片段建成Fab 段,一个可结晶的片段简称 Fc 段。 Fc:同上 CDR 互补性决定区,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因在空间结构上可与抗原决定簇形成精密的互补, 故又称互补性决定区。 思考题 Ig( immunoglobulin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什么特性来分类的各自的功能有何差 异 1和据重链类刿同,免疫球蚩白可分为五毙.即免疫球罢白 Gd 廟人免疫球蛋白 A (LfiAX 免疫球蛋白 M (1 刽)、免疫球蛋白 D (1 幼)和免疫球白卜:(IRE), 1 廉I 聃 利 IgM还旳亚类。 NIsG;血淸含鼠最幼 半我期最论 竹布最广:唯一能穿过胎盘皿 执繭、抗病毒、ft 毒索抗体大多为 廖 与抗原站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其血 段与乔噬细胞表面飽 受怵结令发挥调埋存噬朴用 1 与 NK 细炯結合介导 ADCU 作用 1 还可与菊轴球菌 A 蛋白SPA) 第令用于检测菜些抗原口 1 凸;为五嶷休,分子呈最大,在种系烷育、个体绘育及免疫应答中产生量甲;结合抗 原.激活补休*调规祥噬的能力比 1 戚債的多.是烏散能的抗休 1 酣:常以:憂体胆式存在于分巒液中*豔与給膜机處染免瓷. Lgl);为曲体,血淸中含杲很少,主蛍存在丁成热细抱我面,为 B 细胞的抗原受臥 血丄妙是 B 鈿胞成熟的一个車姿标志. 1 默:为单体.半族期最包.血淸中含鼠視锻,參与讨賊反应+可介 9 1 型耗蝕反应船 发也 体液免疫应答与抗体产生规律有什么联系 一)初次免疫屁雪抗域训滋机体产土抗体的过輕町分为: 潜伏期: 对数 期 : 乎台期; 下抗原己入侵*但抗怖还无法检出 抗体水平呈对数增枝 此期抗体含常相对稳定 与抗原纺许或裁降欝*抗体雪議中卿卜降 1.潜伏期檢 2.抗件耳少 3.抗何类世以 I 酬为主 4 錐持时阖短 5-抗钵特开性低医学收 育网搜集整理 (二)再次免陵应答 柑同抗原再次入侵,町迅速、高效地产生轉异性应答 特点:L潜伏期短2.抗体号多3.抗休类羽以rsG为主4堆持时司也5,抗体特异性高 补体系统 (P88)此章为重点 名词解释 溶膜复合物:是补体活化的后期阶段的产物,补体的溶膜途径形成溶膜复合物。 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4b)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 补体受体 I型:CR1, CD35,又称 C3b 受体 补体: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解答题 补体通过多条途径活化的生物学意义如何 (一) 溶菌和细胞溶解效应 补体系统通过经典途径、旁路途径或 MBL 途径被活化后,可在靶细胞上形成膜攻击 复合物,导致靶细胞的溶解,补体的这一功能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重要的防御和免疫监视 作用,可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消灭病变衰老的细胞。由于补体的溶细胞效应具有重要 生理意义,因而,当某些病人出现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补体缺陷时, 出现的最重要表现是容易 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出现反复性感染。 (二) 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 调理作用又称促吞噬作用,补体和抗体均具有调理作用。在吞噬细胞表面有多种补 体受体,如 CR1, CR2, CR3 等,结合了靶细胞或抗原的补体片段( C3b/C4b)可与吞噬细胞 表面的补体受体特异结合, 促进两者的接触,增强吞噬作用和胞内氧化作用, 最终使机体的 抗感染能力增强。 清除免疫复合物 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 C3b/C4b 后,若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 CR) 的 RBC 和血小板结合,则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和脾脏,被巨噬细 胞吞噬。 (三) 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在病毒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中加入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 在没有抗体存在时,补体也可对病毒产生溶解灭活作用。 (四) 炎症反应 C3a, C4a, C5a,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使表面具有相应受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 胞等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支器官 痉挛等的作用; C3a 和 C5a 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吸引具有相应受体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 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 C2a 具有激肽样作用: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作用。 (五) 免疫调节作用 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片段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对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例如,C3d,Ba, Bb 等片段对 B 细胞的功能可产生调节作用; C5a 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如 IL-1, IL-6, IL-8, TNF 的产生等。 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 ( P119) 名词解释 淋巴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的白细胞,主要指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 T 细胞抗原受体(TCR):它是 T 细胞对抗原特异识别和结合的受体蛋白。 每个 T 细胞表面大约 带有30000 个受体。它是由两条不同的肽链组成的异源二聚体, 即二聚体 aB TCR 或者二聚 体 丫 3 TCR 整合素 (integrin) :整合素是细胞粘附分子,并起着信号转导作用。它能促进细胞与细胞以及 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整合素是细胞表面分子的一大家族,大约有 30 多个成员。 协同刺激和协同刺激因子: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有关的分子,协同参与 B 细胞活化剂免疫应 答的一类分子。 思考题 哪些免疫细胞有呈递抗原的功能抗原呈递与哪些分子的功能有关 答:可分为专职 APC 和非专职 APG 专职 APC 是指一类特化的细胞,他们具有摄入、加工、 处理、提呈胞外抗原,激活 CD4+T 细胞,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这类细胞必须表达 MHC-H类分子、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和各种粘附分子。专职 APC 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 细胞、内皮细胞和 B 细胞。通常情况下则表达 MHC-H类分子、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和各种粘 附分子的细胞称为非专职 AP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 P138) 名词解释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具有控 制移植排斥、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移植中能引起迅速而强烈的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MHC 基因编码的 产物。 思考题 你认为 MHC 限制性有哪些内容并说明其生理意义。 MHC 限制性: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不仅识别抗原肽,还要识别自身 MHC 分子。 MHC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参与胸腺对胸腺细胞的选择作用,对机体免疫应答 的遗传控制,参与细胞免疫相互识别,对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遗传限制等。 (参与对抗原的 处理;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 应;参与 T 细胞的分化过程。 ) 以 MHC、抗原及 TCR 为例解释它的多态性和多样性这两个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MHC 多样性由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两方面构成。 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 多态性: 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 即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 存在差别。 MHC 多态性意义: 赋予种群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实现对机体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3)使 MHC 成为个体的终身遗传标志 (4)增加了寻找合适同种器官移植供者的难度 抗原抗体反应及应用 (P172) 名词解释 Antiserum :抗血清,用抗原人工免疫实验动物,可以获得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称为抗 血清。 Hybridoma technique :杂交瘤技术,即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分泌抗体但 不能长期培养的 B 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肿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 分泌抗体又可长期传代培养。 scFv:单链可变区片段,是为了提高抗体小片段与抗原的结合能力, 在 VH和 VL之间插入 1520 个氨基酸残基的连接链,使之成为单链可变区片段。 Mancini 沉淀:单向扩散法沉淀,将适当浓度的抗体混于琼脂( %1%)中,琼脂凝固后,打 成小孔,加入抗原,抗原由小孔开始向周围扩散,并在小孔周围合适的位置形成沉淀环。 Ouchterlony 沉淀:免疫双扩散沉淀法,在琼脂板中抗原和抗体分别从相邻的孔中向四周扩 散,在抗原孔和抗体孔之间二者比例合适的部位形成沉淀线的沉淀方法。 细胞介导免疫应答 ( P189) 名词解释 抗原呈递细胞(APC):是指能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肽通过 MHC 分子复合表位形式呈递 抗原信息的所有细胞。 内源性抗原(en doge nous Ag):是指细胞内合成的抗原。主要由自身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 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及自身分子突变的抗原等。 协同刺激信号( costimulatory signal ):免疫活性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二信号即协同 刺激信号, 是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结合、 相互 作用后产生的。 思考题 试比较内源性抗原及外源性抗原加工、呈递及效应过程的差异。 a、外源性抗原以抗原肽一 MHC- n类分子复合物形式呈递给 CD4+T细胞识别。 (外源性抗原经吞噬或吞饮作用,被 APC 摄入胞内形成吞噬体,后者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 噬溶酶体。 抗原在吞噬溶酶体内酸性环境中被蛋白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多肽, 其中具有免疫 原性的称为抗原肽。内质网中合成的 MHC-n 类分子进入高尔基体后,由分泌小炮携带,通 过与吞噬溶酶体融合,使抗原肽与小泡内 MHC- n 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n类分子复 合物。该复合物表达与 APC 表面,可被相应 CD4+T细胞识别结合。 ) b、内源性抗原以抗原肽一 MHC 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呈递给 CD8+T 细胞识别。 (内源性抗原是指细胞自身合成的抗原, 如肿瘤抗原和病毒蛋白抗原等。 内源性抗原在细胞 内生成后,可被存在于胞质中的蛋白酶体, 即小分子聚合多肽体 (LMP)降解成小分子多肽; 小分子多肽与热休克蛋白 70/90 在胞质内结合后,静抗原肽转运体( TAP)转运到内质网中, 通过加工修饰成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肽;抗原肽与内质网中合成的 MHC- I 类分子结合, 形成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后者转入高尔基体再通过分泌小泡将其运送到 APC 表面, 供相应 CD8+T 细胞识别结合) T 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与抗体介导的免疫杀伤各有哪些途径 答:T 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 结合, 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 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 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 强。 B 细胞产生抗体,由于抗原或半抗原入侵刺激机体而在细胞中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可逆、 非共价、特异地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 -抗体复合体,使抗原失去活性。 免疫调节 ( P226) 思考题 (自己再酌情整理补充 ) 刺激 T 细胞分裂增殖的白细胞介素有哪些如何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白细胞介素一 1 (IL1)、IL 2、IL 4、IL 6、IL 7、IL 8、 IL 9、IL10、IL15、 刺激 B 细胞分裂增殖的白细胞介素有哪些试试说明他们的免疫应答调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一 1 (IL-1)、IL 4、IL 5、IL 6、IL10、IL11 IL13、IL14、 感染免疫与疫苗 (P287) 名词解释 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的抗原 超敏反应: 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时, 出现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异常的特异 性免疫应答。 思考题 详细叙述超敏反应的四种类型。 I 型超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同样变异源刺激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其特点是: 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通常不遗留组织损伤,其发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n 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由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与不提途径中的一些成分及各 种效应细胞相互作用, 造成这些细胞核组织的损伤。 实际上, 这类超敏反应是依赖于抗体的 细胞毒作用。 川型超敏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是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 因此又称免疫复合物超 敏反应。 W 型超敏反应:即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又称为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 刺激以后 12h以上才发生的超敏反应。 四种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有何不同 看书去总结吧。 。 你曾经在生活中遇到哪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