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上传人:ail****e4 文档编号:52883506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之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桥之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桥之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之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一、教学目标设计麻口识目标:1 .积累”美感、驻足”等词语。2 .认识桥的美学原则、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哺归力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 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2、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3、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 的方法。4、感受体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惠育目标: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品味语言;理清文路,理解文意,把握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 .理解桥美在何处。2 .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难点: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三、教学对象分析本文作为一篇应用文知识百问href= /Article/qing/ target=_blank科学小品文,清新婉约,行文典雅,学生爱读。但本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 果,要理解这些内容,对初中生来说稍难了些,所以教学中借助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帮助学 生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疏导。四、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设计1 .朗读法,以读带讲。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极富表现力,适合朗 读。因此因势利导,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2 .讨论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 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 、观察法。通过比较图片的差异,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4.比较阅读法。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 同。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五、教学媒体设计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制作成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始终。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卓有成效地进行读写训 练,并通过网上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六、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七、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桥的图片资料。八、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音乐伴奏自动播放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图片。2、导入新课3、介绍作家(课件展示作家图片及介绍资料 )4、明确教学目标开课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学生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料,课件提供学生接近作家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任务有所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激发学生兴趣,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必要参资料,力求有个良好开端。二、整体性阅读(一)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勾画出生字词,结合课文解释。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二)再读课文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1、文章哪一段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2、文章哪一段点出了本文的说明角度?3、文章哪一段亮出了作者爱桥的观点?爱桥的原因是什么?4、作者是怎样写桥之美的?理清文章结构。(三卜同桌进行讨论(四)、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形成板书。 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 学生主动识字词语, 积累词语出示问题更明确化,学生独立学习指向更明确。在整体性阅读一环节, 设计了听读一一自读一一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 个整体性把握,为下一环节的突破性阅读打基础。在理清的基础让显示文章脉络,让学生思维更清晰化。三、突破性阅读1、集体读四五自然段,思考问题: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什么例子?怎样进行说明?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3、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4、课件有关列举例子的图片,图文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5、小结:作者眼中的桥之美,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6、再次美美地读文。理解桥美在何处以及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问题的设计,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配加声音效果的课件图片,都在为此而服务,突出教学重点图片配予效果逼真的声响, 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 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 兴奋点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实现人机对话效果。细读后美美品读,加深个性感悟,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四、探究性阅读1、探究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在内容和语言上的区别2、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不同之处。作者说明的技巧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此设计此两问题作为探究题,很有价值。课件显示相关表格给学生探究指明一个取向。五、拓展迁移总结 全课1、欣赏图片说说桥除了作者所说的对比与和谐的美之外,还具有哪些美?2、课后作业:请模仿桥之美的写法,写出你的 “ 之美”。或根据作者的叙述,描绘一幅带有桥的画面。更多地显示有关桥的图片, 开阔学生视野,也抒学生思维提升到最活跃的程度, 实现课 堂拓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把课堂向外延伸,审视桥之美延伸到其它事物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桥之美资料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