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13章DNA的生物合成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52433229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13章DNA的生物合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13章DNA的生物合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13章DNA的生物合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3章 DNA的生物合成一、DNA复制的基本规律:1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2半不连续复制:由于两条亲代DNA链以逆向平行的方式存在,而DNA聚合酶又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则是不连续的,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3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4复制的高保真性:为了保证遗传的稳定,DNA的复制必须具有高保真性。DNA复制时的保真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在复制时对碱基的正确选择;对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校正。二、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1DNA聚合酶(D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 DDDP):在原核生物中,DNA聚合酶有三种,分别为D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聚合酶。pol 具有53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和53外切酶的活性;其功能主要是去除引物、填补缺口以及修复损伤。DNA聚合酶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是原核生物中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在真核生物中,目前发现的DNA聚合酶有五种。其中,参与染色体DNA复制的是pol 和pol ,参与线粒体DNA复制的是pol ,pol与DNA损伤修复、校读和填补缺口有关,pol 只在其他聚合酶无活性时才发挥作用。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特点*:(1) 以单链DNA为模板;(2) 以dNTP为原料;(3) 需要引物提供3-OH;(4) 聚合方向(新链的延长)只能为53;(5) 遵守碱基互补规律;(6) 需要Mg2+。2解旋、解链酶类:(1)解螺旋酶:利用ATP供能,作用于氢键,使DNA双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2)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 SSB):是能够与单链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子。其作用为:稳定单链DNA,便于以其为模板复制子代DNA; 保护单链DNA,避免核酸酶的降解。(3)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可将DNA双链中的一条链或两条链切断,松开超螺旋后再将DNA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DNA链的缠绕、打结。3.引物酶:是一种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DRP),为DNA-pol发挥作用提供的3-OH。4.DNA连接酶(DNA ligase):DNA连接酶可催化双链DNA分子中单链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使DNA片段连接起来。三、参与DNA复制的物质:1底物:以四种脱氧核糖核酸为底物,即dATP,dGTP,dCTP,dTTP。2模板:以亲代DNA的两股链解开后,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3需要引物: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 4各种酶和蛋白因子:DNA聚合酶、拓扑异构酶、解螺旋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引物酶、连接酶。其中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最主要的酶。四、DNA生物合成过程: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1复制的起始:由拓扑异构酶和解链酶作用,使局部DNA的超螺旋及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两条单链DNA,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结合在单链DNA上,形成复制叉;在引物酶的催化下,合成一段短的RNA引物。2复制的延长:催化合成领头链和随从链。3复制的终止:去除引物,填补缺口,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五、DNA的损伤:由自发的或环境的因素引起DNA一级结构的任何异常改变均称为DNA的损伤突变。引起DNA损伤的因素有:1自发因素;2物理因素;3化学因素。4生物因素六、DNA突变的常见类型:点突变、插入、缺失、重排七、基因突变的后果*(一)仅改变基因型,不改变表型(二)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三)致死性突变(四)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八、DNA损伤的修复:DNA损伤的修复方式有光复活、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后二者属于有差错倾向修复。切除修复*:是细胞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机制,可适用于多种DNA损伤的修复。主要由DNA-pol和连接酶完成。修复的大概过程: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如原核中的UvrA、UvrB和UvrC)或DNA糖苷酶识别DNA受损伤的部位,并在该部位的5端作一切口;由核酸外切酶(或DNA聚合酶)从53端逐一切除损伤的单链;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单链片段以填补缺口;由DNA连接酶催化连接片段,封闭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