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装饰设计专业自评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1632783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学装饰设计专业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建筑学装饰设计专业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建筑学装饰设计专业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学(建筑装饰设计方向)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2017年12月0 专业概括21建筑学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21.1 专业定位21.2 人才培养模式62师资队伍102.1 结构与数量102.2 问题与对策123教学资源基本建设233.1 人才培养方案233.2 教学改革253.3 实践教学设计273.4 教学资源建设314教学管理364.1 总体思路364.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404.3 教学及管理信息化404.4 教学大纲制定与执行404.5 教师教学方法于学生学习方式404.6 考试考核方法及管理404.7实践教学体系建设404.8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的落实及效果404.9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405. 学生发展405.1 招生及生源405.2 学生指导与服务招生及生源405.3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405.4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405.5 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405.6 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405.7 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405.8 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情况405.9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406. 质量保障406.1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406.2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406.3 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406.4 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406.5 质量改进情况40210 专业概况学院自1993年招收全日制专科生开始就设立了建筑与装饰工程专科专业,2004年开始设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2006年 招收建筑学(建筑装饰设计方向)本科生。自有专职青年教师4人,选聘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的优秀教师到校任教,教师中副教授比例在40%以上,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目前共有在校生185人,其中2014级学生25人,2015级学生,47人,2016级学生56人,2017级学生57人。本专业的设立,适应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1.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1.1 专业定位1.1.1 定位基础1.1.1.1 学院总体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强化办学特色,专业强校,树立专业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多样化人才为重点,育人为本,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管理;立足龙江,服务东北,为国家和黑龙江省经济建设服务。1.1.1.2 社会调查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整个行业呈现平稳上升态势。预计到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将超过18万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城市住宅、办公、商业、休闲娱乐空间、建筑改造项目激增;城市公共空间、住宅庭院等项目不断升温。1997年以来装饰从业人员以每年近100万人速度递增,仅北京一地,装修从业人数就达60万,正规装修公司一万多家 。 2017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66万亿元。1.1.1.3 专家研讨通过对毕业生回访,学部了解到了建筑装饰设计方向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这些信息不仅会影响在校生对自己的定位,还将对专业的教学、管理等产生直接影响。2013年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毕业生回访,学部对回收的几十份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和用人单位调查反馈表进行细致分析。调查表中建筑装饰设计方向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集中反馈的问题,成为今后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些关于毕业生能力需求方面的信息成为学部关注的焦点。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学科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2014年7月至12月期间走访了省内多个建筑装饰公司和设计单位。通过小型座谈会和直接交流等方式对黑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背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与其中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为本专业学生就业与实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1.1.1.4就业前景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前景广阔。毕业生主要在建筑装饰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等从事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工作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设计及有关建筑管理工作。1.1.2 专业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强化办学特色,专业强校,树立专业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多样化人才为重点,育人为本,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管理;立足龙江,服务东北,为国家和辽宁省经济建设服务。建筑装饰设计方向自成立以来,遵循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与就业方向的变化,调整本专业教学计划,强化办学理念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并具有较高应用性技能型的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学科的高级技术人才。通过不断改革创新的“2016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在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导向下、职业性任务驱动中、开放式实践实训平台上,加强实训、实习环节,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并将第二课堂的有关专业实践活动纳入其中,实现“校企合作、学做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实践本科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办学,把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专业。1.2 人才培养模式1.2.1 培养目标结合学院中长期办学定位,确定现阶段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掌握建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建筑装饰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装饰工程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可在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或施工企业从事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构建以“考研、就业、创业”为主的多样化人才成长途径,在此基础上,立足学校本科教育的实际,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突出“知识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四种能力培养,使毕业生成为具有较强发展后劲和潜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1.2.2 培养规格及要求1.2.2.1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1)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马列主义哲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思想,了解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审美素质和修养;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操作原理和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建筑美学知识以及有关的绘画基础和表现技法;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及其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构造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建筑装饰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了解建筑经济和建筑法规知识;了解模型辅助建筑装饰设计的优势,掌握模型制作的方法;掌握相关建筑装饰设计软件的应用。 (3)专业知识了解建筑装饰设计前期策划知识;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注意地域性知识内容的安排,使学生了解、掌握地域性建筑的风貌特征、历史沿革、建筑材料、设计方法等相关问题, 能运用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从事建筑装饰方案设计,特别是具有解决本地区实际设计课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室内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对一般的建筑室内环境进行使用功能、精神功能、视觉艺术和环境质量的综合设计;了解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知识;掌握城市设计、园林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城市景观、雕塑小品、园林绿化的方案设计。 (4)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和绘画的知识与方法,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了解和掌握环境心理学,重视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5)拓宽知识了解和掌握城市社会学、人文科学、绿色建筑学等与建筑装饰设计方向相融合相交叉的前沿学科知识。1.2.2.2 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1)自学能力具有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信息获取、对外联系和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水平的能力。 (2)业务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综合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进行思维创作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基本表达技能,较熟练的表达技巧,在加强徒手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表达能力,具有准确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有较强的模型表达能力。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设计方法,把所学的建筑理论、建筑技术、建筑经济、建筑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运用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使学生有较强的构思和方案的设计能力,具有初步的绘制施工图能力。 (3)科研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较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学习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变化的社会要求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从建筑学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研究和开发能力。1-1 课程体系关系图2师资队伍2.1 结构与数量2.1.1专业教学团队情况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形成了自有专任教师为主体,富有活力、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学院助力教师发展,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与改革,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批教学和科研成果。建筑装饰设计方向现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3550岁2人,35岁以下2人。职称水平较合理,副教授2人,讲师2人。教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均为研究生学历,总体学历水平较高。历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种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知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2.1.2 教育教学水平为了推动学科建设,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建筑装饰设计方向教聘请其他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探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青年教师任教之初,要经过试讲和任教文件考核历练,并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为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助课,以此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专任青年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实现教书育人。学部定期开展教学检查、督导听课、教学调查问卷等活动,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成果进行全面考评。教师以教师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2.1.3教师教学投入水平建筑装饰设计方向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给学生树立良好学习榜样。本专业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备课认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好评。建筑装饰设计方向教研室专职教师目前聘请的教师也都是行业知名教师,职称高,实践能力强;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打开思路和今后的就业有很大帮助。2.1.4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学部高度重视与校本教学特点相符合的教学研究,鼓励教师把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引导与鼓励,本专业教师能够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科研资源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项目带动教学的做法,有效地将研究成果与前沿知识带进课堂。同时,学部将教师参加教改项目、发表教研论文、参与课程与教材建设、获得教学成果奖等作为职务晋升的重要考核内容,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成果。2.2问题与对策目前,专业专任教师总量仍然偏少,教师队伍中高学历,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仍然不足。现有师资队伍的数量虽然能够满足国家的办学要求,但与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性技术大学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有待优化。原因分析:(1) 学院办学规模相对比较稳定,但仍稳重有升,受限于办学经费限制,人员编制数量没有大幅增加,学院为了后续发展,部分专业还预留了一部分师资编制,客观上制约了生师比的优化提高。(2)学院部分学科发展不均衡,起点较低、基础较弱、科研平台较小,吸引博士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难度大,途径也比较单一。(3)学院在引进高水平师资时,由于受到地域、资金、影响力等因素的制约,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导致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4)学院科研方面的投入不足,科研平台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现有的薪资待遇同科研平台强的院校不具有吸引力。改进措施:因建校时间较短,教师参加工作时间较为集中,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未合理拉开,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应该充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积极利用和共享社会优秀人才资源,稳步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3教学资源基本建设3.1人才培养方案建筑装饰设计方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掌握建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建筑装饰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装饰工程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可在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或施工企业从事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及有关建筑管理、建筑学科学研究和建筑教学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后系统地制订形成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确立应用型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体现了学院应用性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知识结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有科学和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更需要它们之间的紧密配合。从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教学计划都体现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配合。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结构适当。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强有力保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课程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环节4个模块。将很多单纯的理论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删掉,设计课中涉及到的理论部分内容,由设计教师在讲授任务书时将原理部分进行讲解。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进行理论教学,线下项目教学的形式,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含量尽可能放大,使用现代多媒体新技术信息同屏教学,在灵活性、即时性、交互性等方面加以尝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搜寻可利用的部分网络教学资源举例如下:a.学堂在线中国建筑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b.中国大学Mooc建筑设计基础东南大学单踊c.中国大学Mooc-建筑设计空间基础认知哈尔滨工业大学孙澄d.Mooc学院-住宅设计原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郑时龄e.学堂在线-适老居住空间与环境设计原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f.学堂在线-住宅精细化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 g.Mooc学院-居住小区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陆化普h.爱课网-BIM实施标准指南-清华大学BIM课题组-王子若(2)根据就业导向需求,设立专业平台课程与建筑装饰设计方向相近的专业有建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方向。根据近几年的数据分析,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范围较宽,有些用人单位要与本专业相近专业共通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这一特点,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对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就行调整,将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的课程设置成一个专业大平台,将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等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进行统筹安排,以宽口径培养为核心,培养具有深基础高素质的专门人才。(3)根据人才培多元化需求,建立模块式培养2016版培养方案充分的体现了我院“三维度一融入的”办学理念,由“3+1”的教学模式升级为“2.5+0.5+1”的教学模式。培养方案中第六学期按照学生的具体要求,因材施教地进行课程“三大模块”设置。学生可根据毕业需求就业、升学、创业,来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就业模块:该模块中设置的课程均为就业方向课程,如工程经济、建筑施工管理、建设法规等就业对口二级建造师考试课程。创业模块和考研模块实行全学部各专业统一思想、统一课程分专业培养的整体设置原则,每个模块设定96学时-128学时的理论课程。(4)根据专业能力结构需要,设置实践环节根据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为了适应人才能力结构的需要,我们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形成课程调研、建筑装饰系列设计、专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的实践环节,特别是通过在校内外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使学生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项目设计工作能力。3.2 教学改革3.2.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本专业方向教师结合专业及课程特点,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强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有利于实现教师精讲、多练、重理论、重实践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授课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大量生动直观的图片、动画、影音等丰富的教学资料,可以强化学生头脑中的实物形象,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2.2 实施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重视设计课的反馈环节,每一次草图及正图完成后都要组织评图,不断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能力。1 强调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各设计从前期准备到成果展评,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通过从接受任务、获取必要信息、完成任务、接受反馈这样反复,熟悉设计的过程以及与注册建筑师制度接轨后建筑师的全方位业务,使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2 题目各有侧重。根据训练目的的不同,依据问题要素并结合相关知识,使每个设计题目要求和设计结果各有侧重,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3 因材施教,培育个性。对每个设计都有教学目的和共同的要求,在此前提下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独特的构思和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帮助逐步完成自己的方案,鼓励创新。4 重设计方法教学。在设计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强调调研、收集资料的方法、协作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正。确设计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辩证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5 强调评图过程。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相互评图,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与学的互动。6 设计题目尽量选择有地方特点的地形、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改革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自由空间”是比较大的,但是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观念上改变并不大,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就非常重要了,特别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体现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比如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了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建筑装饰设计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集体点评,学生分组调研、分组讨论、分组汇报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纳入平时的教学中去,成效显著。(2)考试方法改革,提高素质学生的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这部分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出。期末成绩占70%,这部分成绩通过考试给出。对于考试的命题、阅卷和考试总结,每位教师都要严格按照管学院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内容结构合理,既考虑覆盖面,又突出重点;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基本能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学生的今后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3.3 实践教学设计3.3.1 实践环节设计科学合理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学生培养计划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建筑学专业学生不仅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建筑学的素养,侧重实际应用与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具备就需要经过各种的实习实训来培训,因此,我方向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写生实习、认识实习、采风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实训,共52周。(1)实习实训管理及效果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这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在于是学生在实践工程和设计中熟悉建筑师的业务范围与工作程序,掌握施工图的绘制和编制办法。提高相关知识在设计中的运用能力、各工种之间协调工作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技能。本专业方向从2009年至今已与多家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协议。根据学院的黑龙江东方学院实习管理办法,本专业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等多种实习形式。按学院要求制定实习大纲,并认真贯彻落实,保证实习内容有效完成。指导教师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全程指导实习教学,在各方面严格监督、管理和考核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总结;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完成实习任务,撰写实习报告。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实习单位反响良好。(2)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我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共14周,分别安排在第七学期十周,第八学期4周。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实习实践以及对专业的认知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根据学院的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等文件,本方向形成了一整套从开题、中期检查到答辩、存档全过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流程。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均有计划、内容、地点、指导教师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3.3.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大纲科学,制定合理科学的针对建筑学专业毕业生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行工学交替,真正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3.4 教学资源建设3.4.1 教学资源建设符合培养目标要求3.4.1.1 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材料完整依据教学计划和对建筑设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编写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学部统一的部署和指导下,专业任课教师和教研室集体编写出了一套质量高、实用性强、专业特色突出、格式规范的系列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反映出先行课程、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考核性质;而教学日历反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采用的教学手段、习题作业及参考书等方面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日历,由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上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教务处定期组织对教学日历与教学实际进度的一致情况得检查,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书编写内容详实,格式规范、下发及时。3.4.1.2 重视教材建设和选用本专业建立以来,严格对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与专业必修课的教材进行多次认真的筛选与选定。教材选用上坚持了择优选用原则,符合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注重选用教材的适用性、科学性、发展性和多样性。学院积极倡导采用国家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为满足我院学生的教学层次,本专业教师拟定编写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造型基础素描等校本教材。3.4.1.3教学计划(1)教学计划编制说明1 指导思想 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它的编制、实施及质量控制决定了毕业生的规格。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原则,注重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强化竞争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教学计划所内含的知识结构有三方面内容:建筑学专业知识(含本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使学生的能力达到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2 编制依据参照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知道委员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框架与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保持一致。按照学院的办学思路、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专业的特色。参照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标准,使教学符合注册建筑师制度的要求。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的发展修订和调整,使其满足社会的发展和要求。(2)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计划由主任教授主持制定,根据以上编制依据和学院有关规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制定,经学校主管院长批准执行。由于教学改革、教学发展,对教学计划作相应调整,需报教务处同意,重大变动需经学院主管院长审批。4.教学改革4.1 总体思路学院高度重视深化教学改革,将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多年来,学院从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自身办学定位入手,确定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专业以此为契机,在推进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育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4.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体制、机制改革(1)根据专业方向的调整,适当调整专业方向课建筑设计基础、造型基础、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中删除城市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新增集合式住宅设计和特殊人群空间设计等课程。(2)对应实训性质较强的设计类课程,引入相应的项目教学法,形成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4.3 教学及管理信息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学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以智慧树、好大学在线和尔雅三大平台为基础,推动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二是借用线上资源,逐步推行慕课微课,实现翻转课堂。三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交流以及培训等办法,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鼓励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学术会议,通过PPT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钉钉,蓝墨等网络手段进行教学,节省时间,信息同步、及时预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4.4 教学大纲制定与执行依据教学计划和对建筑设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编写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学部统一的部署和指导下,专业任课教师和教研室集体编写出了一套质量高、实用性强、专业特色突出、格式规范的系列教学大纲。专业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明确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教学大纲在制定过程中突出以下特点:(1)充分吸纳了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且增加了前瞻性的内容;(2)充分体现了改革与创新精神,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组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体现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5)科学安排课程进度;4.5 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建筑装饰设计方向教师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应实训性质较强的课程引入了贴近生产实际的项目教学法,形成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广泛使用蓝墨云班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移动环境下实现互动教学,管理自己的班课,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任何普通教室的课堂现场或课外,随即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等互动教学活动,实现即刻反馈,即刻点评。发布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从而让学生的移动设备从此变成学习工具;实现对每位学生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期末教师可以得到每位学生的数字教材学习评估报告,推动了基于数据的学习和智能化教学与管理。4.6 考试考核方法及管理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科学设置考核方式,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英语、高数和思政类等课程上机考试规模,专业课提倡采用综合测试、设计答辩、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开卷考试、现场技能操作、上机操作、设计图纸表达、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并且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检测考核,力求实际效果。对补考率高的课程逐步实现考试常态化和学分替换。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也有论文、报告、平时测验、课堂表现等其他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7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快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根据黑龙江东方学院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方案的要求,各教学单位要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改革实验课程内容,增加独立实验课程门数,形成由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段递进式实验内容。(2)实习教学要科学设置项目,调整实习内容,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实习模式多元化。(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相结合,线上和线下资源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4)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根据实践教学特点,鼓励采取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操作、演示、答辩、报告等相结合的多种考核方式,建立客观的评价依据。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想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逐步构建以“课程实验+设计课程+实训环节+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为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课程设计师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训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综合所学完成一个项目并独立撰写论文,展示成果的一个平稳过度,顶岗实习则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责任心,团队意识。4.8 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的落实及效果毕业设计从选题、论文形式、考核标准和管理方法要进行全方位改革。选题以解决行业或岗位的实际问题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学生采取团队协作方式完成;毕业设计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创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学科竞赛参赛作品、论证性实习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等;根据专业特点,合理确定毕业设计的考核标准。4.9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学院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为引领,以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建设为动力,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三维度一融入”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5. 学生发展5.1 招生及生源情况建筑装饰设计方向的招生规模:从2013年开始,每年1-2个班,30-60人左右。生源分布:以黑龙江省为主,外省涵盖:河南、内蒙、山西、四川、广西等省。表5-1建筑装饰设计方向最近五年招生人数一览表年度招生人数2013502014252015472016562017575.2 学生指导与服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学生为本,主张个性化发展;制度保障: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评比制、辅导员+1年级班主任制、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设立创新实训室导师制、毕业论文导师负责制。建筑工程学部坚持办一个专业,建若干个创新实训室,出一批创新成果为教育教学特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建立了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实训室,提出了以项目为驱动,以兴趣为导向,以互联网+科技为手段,以参赛为历练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几年了吸引了多位学子加入实训室,为学生的就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3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程的学生工作体系。实施全员育人工程。我院要求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推进学生管理的科学化,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注重将朋辈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2)构建指导服务新模式,完善指导服务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健全了“全员参与、全面指导、全程服务”的长效稳定工作机制,构建了“创业启蒙、创业见习、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资金支持、创业发展”六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指导模式。(3)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学校积极总结多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面对新形势,开创新思路,打造学院有心理咨询师,班级有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完善寝室、班级、网络“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4)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学校倡导“助学”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体现国家资助政策,完善资助体系,坚持设立“绿色通道”,保障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5)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5.4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通过辅导员工作测评、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利益诉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解决,及时反馈;每学期学生通过教务系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优良率达到90%以上;学校每年开展学生对辅导员满意度测评工作,满意率均超过98%。在校生对学校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比较高。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指导服务的制度健全、运行有效,认为学校在资助帮扶等方面的效果突出,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在思想教育引导、就业创业指导、社会实践与社团指导等方面比较满意,学生普遍感觉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普查、咨询服务等方面工作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5.5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1)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进学风建设。一是思想教育引导学风建设。学院立足正面教育积极引导,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把“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是、诚信”的学风灌输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使之成为内在动力和自觉追求,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学好本领成人成才,回报父母,改变命运。学院还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遵章守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教育学生志存高远,学会做人。学院还把学风建设列入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主要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2)健全制度加强学风建设。把培育优良学风作为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正面引导与严格监督相结合,以规范管理促进习惯养成。学院相继制定了黑龙江东方学院学生管理规定黑龙江东方学院关于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学风建设的管理制度,构建了完善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为依法治学和培育优良学风提供了制度保障。学院实行学业导师制度,教师担任班主任,履行学业导师职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学会学习。学院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突出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每学期都在学生中开展评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全院实施“读书工程”,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加强个人修养,提升内在素养,每年对大学生读书征文获奖者记学分。改革考试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院实行学分制,设立创新学分,鼓励优秀学生提前毕业。(3)以奖惩手段激励学风建设。学院给品德优秀、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高额奖学金。除国家规定的各档次奖学金外,学校还设立学习进步奖,激励基础差的学生刻苦学习,不断进步。学院设立优良学风班评比标准,激励广大学生班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争创优良学风班的势头。(4)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学院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形成了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勤奋、严谨、求是、诚信”的优良学风逐渐形成。近三年来,学生上课出勤率、教材持有率、课后自习率都保持在90%以上。 5.6 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1)学生学习氛围日益浓厚。目前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所提高,学生课程出勤率、教室利用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较高。学生考试违纪率较低并逐年下降。 (2)学生学习效果稳步提升。近三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学生在省部级(含)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中获得奖励人数增加。5.7 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通过学生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的反馈,积极提取学生的意见,学生自我学习与成才满意度建设是学生工作着力推出的一项工作,是每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生自我学习与成才满意度建是一项长期工程,通过这部分反馈,可以是我们进一步明确阐明学生满意度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与着力点,以更好团结带领全体教师员工做好各项工作。也通过不断的调研和完善,整体满意度较高。5.8 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推动就业工作,建立了校友和用人部门的跟踪反馈机制,充分了解到了学生的就业方式、岗位分布、就业面向等。从反馈数据看,建筑装饰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符合学院培养目标的要求,就业率逐年不断提升,就业质量较好。5.9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回访及调查问卷,在接受调查回访的企业当中,有90 %的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表示满意。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学历、外貌形象、实习经历、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外语能力、优秀的专业成绩以及是否为党员等方面。92%的企业认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规划能力、知识融合能力等工作能力较好。在我校毕业生有待于提高的方面问题中,31%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承受压力挫折、克服困难能力有待提高;22%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稳定心态有待提高;18.5%的企业认为毕业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有待提高;12%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11%的企业认为毕业生专业技能有待提高;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创新工作能力有待提高。6.质量保障6.1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为实现应用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紧紧抓住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主要教学环节和教学基本建设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不懈研究、探索、实践和创新,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学院、学部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学院、学部、学生三级评教体系;依托”丁丁简道云“平台的“教师评学系统”;逐步完善的制度建设体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五查”教学管理措施;逐步向“全面监控、全程监控、全员监控和闭环控制”目标迈进。(1)学院、学部两级教学督导队伍。本学院实行学院学部两级督导制。两级督导常年在教学一线检查督导教学工作,有效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2)学院、学部、学生三级评教体系。学院实行学院、学部、学生三级评教体系。学院评教主体为学院领导、评估中心、教务处、学务处、研究生处的中层干部、学院督导;学部评教主体为学部主任、教学主任、主任教授、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学生评教主体为全体在册学生。学院、学部评价人依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表规定的评价指标,参照与教学相关的其他工作,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法,确定教师的课堂及学期评价成绩;学生评教分为定期评教和日常评教两种形式。依托”钉钉简道云“平台的“教师评学系统”。学院评估中心建立了“教师评学系统”。该系统借助” 钉钉简道云“平台,以所有本科学生为对象,开展了教师评学工作。任课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对所教授的班级进行评价;可以实现获得如下信息:(1)教师对学生的满意度(ABCD等级);(2)学部评分等级对比;(3)各班级平均分;(4)专业对比。6.2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巩固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院坚持将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发展规划、各届党代会、教代会和每年党政工作要点的核心主题,加强规划与落实,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通过建章立制,注重加强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注重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和严格的教师考核与奖惩制度,保障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编制核算、院内津贴分配、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一线教师倾斜,提高教师在学院的地位。(2)教学秩序得到保证,教学内涵进一步提升。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确保了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高了教与学的积极性。通过评教、教学检查等工作,准确把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推进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教师教学积极性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教师找准自己的坐标,积极投身教学工作,教书育人,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15年以来,1名教师在学院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学习风气明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成效明显。 2015-2017年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达到了30余人次,学生受益人数显著增长;就业率连年位居黑龙江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院社会声誉不断提高。6.3 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为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教学质量相关信息,教务处、评估中心分工合作推进质量信息收集、统计、分析、反馈工作,为质量监控和评估服务。评估中心建立了学院、学部、学生三级评教体系,多层次立体式的收集、统计、分析、反馈教学信息。学生评教采取定期评教与日常评教两种形式。定期评教分为学生座谈会评教与期末评教,信息反馈的途径为学部、评估中心、教务处。由学生教学质量评教组组成学生信息员队伍,建立了学生信息员QQ群,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信息员座谈会,根据学生评教系统的指标体系填写信息反馈表,评估中心把收集的信息汇总,并及时反馈给教务处,同时把学生评学情况总结刊发在评估中心简讯上。全体学生期末评教,由学生登录教务处网站“正方教务管理系统”,根据学生评教系统指标体系针对每一位教师的每一门课程给出综合评分,该分数作为学生评教分数计入教师综合考评。6.4 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从2011年起,每年撰写黑龙江东方学院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报告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与评价,切实服务社会、学生和用人单位。评估中心每年将学院评教、学部评教、学生评教三项分数汇总,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向学部和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公开信息。为年终教师考核提供客观、公正依据。6.5 质量改进情况(1)完善教学奖惩机制,创新质量改进方法学院确立了以三级评教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指引下,对三级评教中发现的问题,由教学评估中心向相关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各相关单位及时组织整改。近三年,学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教师教学激励政策,对优秀师生、优秀教学成果进行奖励。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了强有力的政策导向作用,有力地巩固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了教学质量改进。(2)针对问题全面整改,质量改进效果明显 学院在 2012年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获得通过。5年来,学院按照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和校园建设。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中,更加坚定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上下工夫,促进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