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生物复习 第10章 第27讲 人体的内环境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1612555 上传时间:2022-01-2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6.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三生物复习 第10章 第27讲 人体的内环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广东省高三生物复习 第10章 第27讲 人体的内环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广东省高三生物复习 第10章 第27讲 人体的内环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内环境与稳定人体内环境与稳定第第 讲讲知识内容要求(1)稳态的生理意义(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意义(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意义(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涉及人体健康的基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应用性很强,多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常见的考点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稳态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神经、体液调节的联系与区别;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调节方式及意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与区别等。 本章内容比较复杂,学习时可利用过程示意图、列表比较等方式归纳要点,促进理解与记忆。 免疫调节中常考点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联系与区别,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两项免疫的过程是高考的重点与难点,而且在高考中考查得比较细致,例如:B细胞只参加细胞免疫,而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功能是有差异的;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等,所以考生要结合示意图、比较表来记忆当中的内容。 1.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由细胞内液和 组成。 (2)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 ,它是体内 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反映出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如图所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内环境细胞细胞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淋巴 (3)血浆、组织液、淋巴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似,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蛋白质蛋白质(4)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渗透压主要与 、 含含量有关。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90% 来自来自 和和 。温度: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温度: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左右。酸碱度酸碱度数目数目无机盐无机盐蛋白质蛋白质Na+Cl-HCO-3HPO2-4正常人的血浆正常人的血浆pH为为7.357.45。稳定性与血浆中的稳定性与血浆中的 和和.等离子有关。等离子有关。 (5)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流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 。因此,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内环境内环境废物废物组织液组织液消化消化呼吸呼吸皮肤皮肤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存在差异。但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 ,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2)内环境稳态: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稳态。其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都处于.平衡中。影响稳态的外因是外界环境因素,内因是体内细胞代谢活动。37调节调节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动态动态 (3)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 .调节网络。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的必要条件。如:浓度和血液中.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适宜的和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发挥作用。神经神经体液体液免疫免疫有一定限度的有一定限度的遭到破坏遭到破坏生命活动生命活动血糖血糖含氧量含氧量pH温度温度 1.内环境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其中“体液”与“内环境”的区别,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的作用是命题的主要切入点,考生应熟练掌握。 2.关于生物体中维持pH稳定的机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体血液的pH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血液中有许多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弱酸酸式盐)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2)缓冲物质中最重要的是H2CO3/NaHCO3缓冲对,H2CO3可中和碱性物质,NaHCO3可中和一些酸性物质。高考考题常结合实例进行考查,考生要结合化学知识,分析这一缓冲对是如何对酸性或碱性物质起作用的。 (3)缓冲对的调节范围是有限的,超过其调节范围时会导致机体酸中毒或碱中毒。 3.注意区分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与外界相通,属于外环境;汗液、尿液、消化液(唾液、胃液等)能与外界直接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通过示意图分析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及所含成分的异同。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相互转化(双向的),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形成淋巴,淋巴可回流到血浆中(单向的)。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如组织液中水分过多,会出现组织水肿;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会出现尿毒症;当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骼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抽搐,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的佝偻病;血糖过高则会引起糖尿病等疾病。要结合实例分析其调节机制,且明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是.(填标号填标号)。 本题旨在考对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认识。(1)通过对交换示意图的观察,可以看出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侧面有血浆,外侧面则是组织液。一般的组织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淋巴管管壁的具体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到达组织细胞,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4三三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多中大分子蛋白质较多 (2)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氧气的携带者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氧气由红细胞内到达组织细胞内要经过的细胞膜有:红细胞膜(1层)血浆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的细胞膜(2层)组织液组织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内,共4层膜。O2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产生H2O。(3)组织液中蛋白质少,而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4)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肌肉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pH(酸碱度酸碱度)氧气、营养物质等氧气、营养物质等二氧化碳、尿素等二氧化碳、尿素等 (4)酸碱度的稳定性与血浆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5)在肝脏组织中,血流的方向是A端B端。A端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浆中有较多的氧气、营养物质,较少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毛细血管流经组织细胞时,要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氧气、营养物质进入到组织液,再进入到组织细胞内;而组织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废物及多余的水分则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内,随血液循环经相应的器官排出体外,所以毛细血管的静脉端(B端)中含有较少的氧气、营养物质,较多的二氧化碳、尿素等。 如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或液体流动的方向,A、B、C表示结构,d、e、f、g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1)图中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B;C。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组织细胞 本题旨在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物质交换情况。(1)图示为某局部组织中的各种成分,有血浆d,细胞内液e,组织液f,淋巴g。其中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 (2)内环境指图中的 (填字母)。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是。 (3)图中dg,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产生CO2的反应式:.是。dfg组织液组织液d、ee、dC6H12O6+6H2O+6O2 12H2O+6CO2+能量。能量。酶酶 (2)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e。由于受到反复摩擦,表皮下边的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血液里的水分和淋巴管里的淋巴液便渗透出来,积聚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形成水泡,很明显,水泡里的淡黄色液体是组织液。(3)由于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此过程消耗O2产生CO2,所以e处的O2浓度最低,CO2浓度最高;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所以在dg中,血浆d中O2含量最高。 (4)dg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e和f之间隔以 ,f的来源有 ,f的去向有 。细胞膜细胞膜血浆和细胞内液血浆和细胞内液血浆、细胞内液和淋巴血浆、细胞内液和淋巴 (4)细胞内液e和组织液f之间隔以细胞膜,组织液与血浆、细胞内液可相互转化(双向),而组织液可被收集于淋巴流入血浆中(单向)。 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略微下降,这是因为() A.血浆中的水分减少了 B.血浆中的乳酸增多了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B 人在剧烈运动时,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大量的乳酸渗透进入血浆,能引起血浆的pH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正常值7.357.45之间,因为血液中有大量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下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你认为对曲线BC段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A.乳酸与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反应生成CO2B.乳酸与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反应生成CO2C.乳酸与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反应生成H3PO4D.乳酸与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反应生成NaH2PO4 BC段乳酸浓度降低是因为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在活细胞内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有关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作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 【真题真题1】(09广东广东)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错误的叙述是( ) A饮清水后约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度降低 C在在3 h内,饮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解析】饮水时间是饮水时间是0.5 h,因此饮清水,因此饮清水后后0.5 h和和1.0 h分别对应横坐标的分别对应横坐标的1 h(血液中的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和和1.5 h(尿生成速率达到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峰值),比较饮清水和饮生理盐水所产生的尿,比较饮清水和饮生理盐水所产生的尿量,可以看出饮清水产生的尿量多。由于排出量,可以看出饮清水产生的尿量多。由于排出了多余的水分,所以了多余的水分,所以3 h后两条曲线将会出现后两条曲线将会出现交叉或重叠。交叉或重叠。 D 【真题真题2】(08广东广东)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是( )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较过程b和和c更为重要更为重要 组织液中的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有害无益 组织液中的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过程过程b或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 B C D 【解析解析】a过程是指部分血浆经毛细血管动过程是指部分血浆经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组织液,它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被重吸脉端生成组织液,它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被重吸收收(过程过程b),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过程过程c)。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回血液,保持动态平衡,使血量又不断被重吸收回血液,保持动态平衡,使血量和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若过程和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若过程b或或c受阻可使受阻可使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液与血浆、与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液与血浆、与细胞内液之间可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细胞内液之间可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营养物质运输到细胞内,将细胞内代谢的产物运营养物质运输到细胞内,将细胞内代谢的产物运到血浆,所以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到血浆,所以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CO2是促进呼吸的生理性刺激,是调节呼吸运是促进呼吸的生理性刺激,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临床上给病人输氧时,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临床上给病人输氧时,往往采用含往往采用含5%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但吸中枢的目的,但CO2浓度过高会对中枢神经浓度过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本题要从组织液、血浆、淋巴的转化关系本题要从组织液、血浆、淋巴的转化关系入手,注意内环境稳态对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入手,注意内环境稳态对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的意义的意义(提供养料,运走废物提供养料,运走废物)。二氧化碳并不。二氧化碳并不是有害无益,过多会引起酸中毒。是有害无益,过多会引起酸中毒。 D 【真题真题3】(08宁夏宁夏)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解析】当肌肉进行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乳当肌肉进行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乳酸,从而使酸,从而使pH下降,而下降,而NaHCO3可与乳酸反应可与乳酸反应产生产生CO2,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从而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从而维持内环境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的相对稳定。 本题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考查了人体本题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考查了人体内维持内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这体现了新课标相对稳定的机制。这体现了新课标“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特点。的特点。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