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2

上传人:z**** 文档编号:51364169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2内容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2、说出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3、分析影响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分类列表梳理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能够运用历史照片等资料分析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3、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法令规范等方面,探讨影响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化 的社会因素。知识结构: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城市:1 )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生活与多沿袭传统。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吃满汉美食,住深宅大院;平民百姓则 粗食布衣,住普通民居。当时,无论服饰是否华丽,都以中国自产 、缝制;无论食物是否精美,都为各地自产之物。2)服装: 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店、,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 ”“”渐渐进人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到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 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3)饮食: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各地城镇中多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喜 吃米饭、海鲜;北方人喜欢面食、肉类。各地还有一些风味点心或菜肴。鸦片战争后,在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 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4)住宅:随着中国开 设越来越多,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设立了外国人的 馆区。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 的豪宅。5) 风俗: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也受到 的影响。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 ”“”,并改革传统的 。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 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 。2、农村: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 、的状态。农民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遇到灾荒,流离失所,冻饿而死于路途中是常有之事。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 若磐石地沿袭下来。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从20世纪50 70年 代,、,是中国社会风尚的 。但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晶要凭 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2、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 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1) 吃:由于 改革提高了生产力,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2) 穿: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3) 住: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4) 风俗习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府延长节假日休息时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更多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外出旅游,等等。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 成。基础演练:1.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腿跟形式先融化, 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B. 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2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一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C.近代西文思想的传播B.近代教育的发展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3.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观念的影响B.政治制度的变革C.领袖的个人决策D.底层民众的呼声4.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 C .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5.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 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 有可能出现在A. 19世纪中期B . 20世纪初期C . 20世纪中期 D . 21世纪初期6.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趋势B. 自由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