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上传人:sa****i 文档编号:51303450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用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微生物病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非上述病原体所致疾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二、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 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测最可能的病原菌, 进行经验治疗(见表 2); 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给予针对性目标治疗(见表 3)。临床无感染表现而病原检查获阳性结果时, 应注意排除污染菌、 正常菌群和定植菌的可能。三、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感染、 严重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抗菌活性强、安全性好的杀菌剂,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四、选择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和感染情况, 尽量选用对病原菌作用强、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的品种,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二)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等)、药物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如半衰期、血药浓度、组织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三)参考各医疗机构及病区细菌耐药状况,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四)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病情较重者可采用注射剂。(五)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 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 应考虑药物的成本- 效果比。(六)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供应情况等。五、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 小时(重症感染 48小时)后,可根据疗效或临床病原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六、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 23 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七、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综合治疗。 有局部病灶者需同时进行局部引流等治疗。八、应尽量避免将全身用抗菌药物作为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以防产生耐药菌株。 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 可考虑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气道预防给药。九、遵循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联合用药原则。十、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三合乡卫生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