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50813119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成 果 报 告通江县铁溪镇中心小学 张培元 李家斌 巩晓燕 赵 英 程 强内容摘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资源不足的实际,以竹资源开发和应用为载体,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体系,探索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资源开发及应用策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对于增强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生命活力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关键词 竹资源;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策略;农村小学一、成果形成背景(一)体育活动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需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而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法指出: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要求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近几年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更是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把具有健康体魄作为青少年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础条件。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强调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全国大、中、小学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必须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二)体育器材匮乏导致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简单枯燥我校距离县城约100公里,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其占地面积小,活动场所少,体育教学资源匮乏,导致课外体育活动简单枯燥:1.学生的参与面小。学校仅有1个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参与锻炼的学生往往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无事可做,有的追逐打闹,有的躲在校园的角落里玩耍,有的甚至开展一些诸如打烟牌、弹滚珠等不健康不卫生的活动,或以电子游戏等来打发课余时间。2.活动的内容单一。主要局限于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无法满足学生参与锻炼的心理需求,致使其缺乏参与热情,活动效益不佳。造成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三)学校所辖区域竹资源丰富我校地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大片竹林,竹园、竹器比比皆是,学生熟悉竹、喜爱竹,喜欢玩竹玩具。由此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少数民族的一项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一方面竹子价格便宜,将其制作为体育器械的方法简单,投入少,见效快;另一方面竹竿舞简单易学,其运动强度、运动量可随意调控, 容易组织,操作性强,顺应了学生“动起来”“跳起来”的心理需求,对于推进课外体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课题竹竿舞激活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经过历时3年的研究,形成了“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通过开发本地竹资源,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成果形成的过程(一)改革主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要求农村学校要根据其实际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工作。为此,我们从农村竹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研究如何开发竹资源,如何用之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之为载体解决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资源不足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效提升课外体育活动效益。(二)改革思路课题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激活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效益”为目标,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充分依托农村的天时、地利和师生的创新精神,开发竹资源和竹竿舞优势,创编并开展具有校园特色的竹竿舞、竹竿游戏、竹竿操等活动,形成竹竿系列课外体育活动体系,以之为载体,由点到面,形成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改革主要内容与方法1.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竹资源开发的基本经验和竹竿舞的基本技法及其在体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成果,以明了研究的依据和意义,为确立假设奠定基础。2.调查法。一是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心理需求,分析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二是调查竹竿系列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揭示问题,探寻规律。3.行动研究法。依据我校课外体育活动实际,开发竹资源,整合竹竿舞优势,创编和开展具有校园特色的竹竿舞、竹竿游戏、竹竿艺术操等为内容的竹竿系列活动,及时收集、整理、反思和完善相关的音乐、场记、动作和基本操作方法,编集竹竿系列活动校本教材,形成比较完善的活动系统。同时,边实验,边总结,循序渐进地扩大实验范围,综合开发和利用其它各项体育资源,形成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策略。(四)理论依据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形成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应当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常、有效地实施。同时,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学校可根据实际选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因此,我们依据农村小学实际,以开发本地竹资源为载体,整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的优势,建构具有农村特色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2.主体教育理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思考,从而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开发和创编竹竿系列体育活动,自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强身健体的能力。3.差异教学理论。教学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充分的发展。我们从农村小学和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依据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设计活动内容与形式,让每个学生在愉悦之中得到锻炼,实现全面发展。4.运动心理学理论。运动技术训练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节下逐渐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过程,运动技术水平,依赖于心理过程的机能特性和发展水平。我们以学生运动心理为依据,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发展体能,使之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与终身体育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三、成果主要内容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充分开发和创新课外体育活动资源,不断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涵,形成了以下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一)认识成果1.本土资源的开发应用是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各地各校拥有的课外体育活动资源既有不足,又有很大的差异。竹资源开发,让体育活动根植于我地农村实际,既能弥补课外体育活动条件的不足,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结构,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资源和体育活动无处不在,从而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因此,尽管农村经济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较差,但是竹等得天独厚的资源就在眼前,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农村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就一定会焕发出蓬勃生机!2.课外体育活动是其内容、形式和学生兴趣和谐统一的过程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要顺应学生兴趣需要,还要将健体与健心、健美有机结合,丰富活动内涵,改革活动形式,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以活动内容、形式与学生兴趣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意识与终身体育的理念,提高其参加体育活动的自动水平,让体育活动成就一生。(二)操作成果1.竹资源开发及应用于课外体育活动需遵循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要因地制宜,开发与应用并举,注重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服务。(2)主体性原则。开发和应用的目的是有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体育活动,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运动需求,使之自主参与,自我活动。(3)创造性原则。敢破敢立,大胆尝试,切实整合,推陈出新,力求多方入手开发和创新课外体育活动资源,并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进一步整理、完善和提高。(4)审美性原则。资源开发和应用要符合审美要求。竹竿器械的制作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既要符合安全标准,又要有艺术性,注重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素质。2.竹资源开发及应用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方法(1)筛选法。通过采集、选取等手段直接利用资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即直接采集、选取合适的竹竿等开展体育活动。(2)变式法。改变呈现状态或拓展其运用形式。即改变竹竿长短和使用方法。传统的竹竿舞所用竹竿都比较长(一般3米左右),击竿者在地面把竹竿与地面(或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发出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为了让竹竿器械广泛地应用于其它各项体育活动之中,我们将竹竿变为可长可短,可粗可细,长则三四米,短则二三十厘米,粗则十来厘米,细可为1厘米左右。长的可为竹竿舞之用,短的、粗的、细的可为竹竿游戏之用;将击竿方式转换为举手击竿、同伴持竿互击等形式,在打击节奏上也赋予多种变化。同时,在活动队形上也灵活多变,可为多边形、矩形、圆形,或几组平行。由此,不但催生了竹竿器械和竹竿舞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还巧妙地展现了其间蕴含的音韵之美。(3)制作法。根据活动需要,使用刀、锯的工具改变形状和存在状态,加工制作成新的体育活动器械。如,利用竹竿制作新型接力棒、弓箭、竹环等(见表一)。表一: 简单竹竿器械的制作方法名称规 格制作方法用 途竹竿长可达3-4米,短可为30-40厘米,粗的直径可为6-7厘米左右,细的直径可为1厘米左右。直接用天然竹材截取制成。也可以进行简单装饰。这些长短不同的竹竿也是制作吊竿、高跷等体育器械的材料。长的竹竿主要用于跳竹竿舞;短的和细的竹竿主要用于竹竿游戏、竹竿操等。新 型接力棒长30厘米左右,直径3-4厘米。截取两头有节的竹竿,然后,在竿内装上1-3粒小石子。接力赛或其它游戏。棒内小石子与竹竿壁碰撞,发出“哒哒”的声音,似战鼓阵阵,催人奋进。弓箭半径约40-50厘米。把细竹竿弯曲后再绷上弦。竹竿游戏,如射击等。竹节刀锯截取。竹竿游戏,如竹环套竹节等。竹筒直径约7-10厘米。刀锯截取。竹竿游戏,如竹竿挑水等。扁担长约1.2米左右,宽约4-5厘米。将竹子破开,截取竹片。竹竿游戏,如竹竿挑水等。竹环大的竹环直径50-60厘米,小的直径10厘米左右。取一定长度的竹片,弯曲成环状,将接头处固定。竹竿游戏,如竹环套竹节,竹环套竹环,或滚竹环等。(4)创编法。利用体育活动资源,创编适合学生的新型课外体育活动。即依据活动特点,运用竹竿器械创编具有校园特色的竹竿舞、竹竿游戏、竹竿操以及其它趣味体育活动等。这是课外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重要体现。(5)活动法。以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目标,将竹竿系列活动纳入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感受竹竿系列活动的魅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和季节特点开展太极、登山、拔河、踢毽子、春游、冬季长跑等特色体育活动,不断充实和丰富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3.竹竿系列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体系我们从本地竹资源丰富和竹竿舞简单易行的特点出发,充分开发竹资源,形成了竹竿系列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竹竿舞、竹竿游戏、竹竿艺术操等内容:竹竿舞,主要包括赶圩归来啊哩哩集体舞:十分钟等。【案例1】赶圩归来啊哩哩活动准备:将学生分为8小组,每组打竿人2个,跳竿人46人;每组打竿用竹竿2根(竿长3米)。音 乐:赶圩归来啊哩哩。操作要点:A.随着轻快的乐曲,8个小组进入场地。首先进入的一组排列于场地中央,其余7组绕其周围排列成正七边形。打竿节奏为“开开 合”共八次,“开合开合,开开合开开合”两次,跳竿人单脚进退朝一致方向跳进跳出,并伴有简单舞蹈动作。B.随着第一次间奏开始,队形变换为两个正方形,然后,打竿节奏为“开合开开合”跳竿人随着以秧歌舞步跳竿(如图一)。(图一) (图二)C.进入第二次间奏,变换队形为两个方队(每4组为一个方队,每组平行),学生每34人并排依次从自己所在方队开始至跳过另一方队的四组竹竿然后在依次在方队外排成一个大圆圈,原地单脚跳(如图二)。打竿节奏为“开合开合,开开合开开合”。音乐结束,打竿人与跳竿人一起完成造型。赶圩归来啊哩哩通过打竿、跳竿,充分感悟彝家姑娘在赶圩归来时的愉快心境,既能体会到旋律的欢快优美,又能锻炼身体,陶冶艺术情操。【案例2】集体舞:十分钟活动准备:竹竿(长40厘米,每人1根);音 乐:十分钟。基本动作分解 :III.相邻4人一组,向右跑跳旋转360度,回归原位,踏步舞竿。同排相邻2人一组,面对面,举竿过头顶,以兔子舞步向前向后跑跳,击竿,舞竿。II.单脚连跳,上下左右舞动竹竿,然后,平举竹竿过头顶,分别向左右做体侧运动。I.预备:学生双手持竿,自然平放于小腹前。IV.相邻2人共同托举竹竿,前排从其后排2人的竿下穿过,手中的4根竹竿组成“”字形,跑跳旋转360度,还原队形。VIII.两腿自然站立、收拢,两手打直,高举竹竿过头顶。收式。V.同排相邻每2人一组,面对面,单脚进退,共舞竹竿,然后将手中竹竿平行放置于地上,单脚连跳,拍手击掌至对方位置。VII.前排2人为下蹲,相邻的后排2人站立,并互击竹竿。然后其前后排动作互换,分腿跳。VI.单脚进退,拍手击掌。竖行、横行变化队形。集体舞:十分钟取材于学生的课间10分钟,巧妙地运用竹竿器械,采体育舞蹈、健美操之长,以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步伐,欢悦的情调,再现了课间生活的丰富多彩。竹竿游戏主要包括主要有运动型游戏、力量型游戏、协调型游戏、对抗型游戏、智力型游戏等几种基本形式。【案例3】快速扶竿(图三)游戏类型:运动型游戏。活动准备:竹竿(长1米左右),学生分组。游戏规则:每2人一组,各扶一根竹竿,相对站立。听口令后迅速换位扶竿,竿倒地即为失败(如图三)。运动型游戏是以训练学生快速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游戏。跨越竹竿丢手绢、穿越竿林等都是运动型游戏,主要锻炼学生的奔跑、跳跃等运动能力,提升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案例4】掷竹竿(图四)游戏类型:力量型游戏。活动准备:竹竿1根,长2米左右。游戏规则:学生手持竹竿中部,将其平放于肩上,经过助跑获得投掷动量,爆发式地将竹竿经肩上投出去,可从投远和投准两个项目开展活动(如图四)。力量型游戏以训练学生体力和耐力为主要内容,主要锻炼学生骨骼和肌肉力量,发展肌力与肌耐力,增强其体力。【案例5】单手托竿游戏类型:协调型游戏。游戏准备:长约1.5米的竹竿。游戏规则:学生用一只手将竹竿在手心直立托起。竹竿直立的时间长者胜(如图五)。(图五)协调型游戏是以训练学生身体协调性为主要内容的游戏。竹竿夹小球、踩高跷等游戏都是协调型游戏,它以训练学生身体重心平衡、动作节律性为目的,主要锻炼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做到速度、时间和动作地有效配合,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案例6】竹竿拔河游戏类型:对抗型游戏 游戏准备:长3米左右的竹竿,每组56人。游戏规则:人数相等的两组,相对交错握竿(竿长3米左右),听口令后同时向后拉,越线队为失败。对抗型游戏主要以小组对抗为基本形式,在游戏中可以发展体力,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与体育竞技精神。智力型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其善于观察,乐于观察,勤于动脑,敢于尝试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巧移竹竿使等式成立或改变图形、队形等。如在11717中移动一根竹竿使等式成立(如图六)+(图六)竹竿游戏不受场地、设备的限制,生动活泼,融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于一体,寓德育于体育锻炼之中,寓教育于兴趣活动之中,极大地丰富了课外活动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竹竿艺术操竹竿艺术操以长30厘米的竹竿为器械,每个学生2根(左右手各持1根),可进行简单装饰,汇集踏步、跳跃、转体、伸展、体侧、旋转、扩胸和竹竿敲击等基本动作,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竹竿艺术操动作简单,韵律性强,能对身体各部分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现已成为我校学生最为流行的一种运动。活动准备:长30厘米竹竿,每人2根;音 乐:红星闪闪放光彩。基本动作分解:II.踏步,踢腿,用力上下左右舞竿,转体击竿、舞竿。V.单脚连跳,舞竿,击竿。I.预备:两手握竿,立正姿势。III.俯身击竿,抬头收腹舞竿至肩部。踏步,两手举竿过头顶并左右舞动。IV.右脚向前成弓步,左手平举,右手举竿向上斜打,振臂,扩胸,舞竿,击竿;向右转体180度,舞竿,击竿;再转体180度,动作方向与前相反。IX.踢腿,跑跳向前,舞竿,击竿;然后踢腿,踏步向后,舞竿,击竿。VII.向左向右踏步平移,两手依次向左向右以肘关节为圆心环形舞动竹竿。VIII.向左双脚连跳,左手握竿至胸前,右手向上斜打;向右双脚连跳,右手握竿至胸前,左手向上斜打。X.踏步舞竿,连击竹竿,左手握竿向身后,右手用力举竿打向右上方。收式。VI.侧身转体180度,以右手所持竹竿为圆心,环形舞动左手竹竿。再转体180度舞竿,左手臂弯曲至胸前,右手向后弯曲至右肩,右手臂弯曲至胸前,左手向后弯曲至左肩,双脚连跳,踢腿,击竿。4.以竹资源为载体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措施(1)师生联动。建立师生联动机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优势互补,教学相长。首先,师生必须树立资源开发和应用意识,善于发现,主动开发,自觉利用。二是珍视农村的孩子使刀弄锯等对竹子进行简单加工的能力,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资源开发和应用的途径与方法;集中师生智慧,群策群力,开发和利用好课外体育活动资源。三是做好已开发资源的管理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并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建构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体系。四是狠抓学生骨干培养并发挥其辐射作用,会的教不会的,高年级带低年级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资源开发及应用和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2)兴趣驱动。从兴趣出发,以竹竿器械的开发和应用为契机,改变单一的徒手运动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竹竿舞、竹竿游戏、竹竿操和其它课外体育活动相互搭配的套餐式运动项目,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主开发并自编自创竹竿活动,从而增强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与广泛性,吸引其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激发其自主参加活动,使之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想活动,爱活动,养成乐于锻炼的好习惯。(3)整合兼容。把竹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与传统体育活动、课程内容、现代艺术相融合,将各种活动及其内容和形式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以丰富活动内涵,保证活动效果。【案例7】竹竿迪斯科活动准备:竹竿(长30厘米,每个舞者2根)。音 乐:迪斯科舞曲。操作要点:每个舞者左右手各持竹竿1根,跟随迪斯科舞曲节奏采用迪斯科步伐跳舞,并伴随竹竿舞动,敲击。竹竿迪斯科可以一个人或者一个班、乃至全校学生都可以在音乐伴奏下同时进行。将迪斯科融入竹竿舞,更适合学生的“口味”。我们亦可将秧歌、兔子舞,乃至一些现代舞的基本步伐渗透在竹竿舞中使之更具时代气息。同时,课外体育活动要有张有弛,注意其强度、内容、形式的有效搭配。如,登山、春游等运动的活动时间相对较长,运动强度较大,可在运动间歇安排猜谜语、文艺表演、竹竿游戏等休闲娱乐活动,以缓释心情,增添情趣。(4)课内外结合。以体育课堂为依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常识,突出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如,编写竹竿系列活动校本教材,将其引入体育课堂,利用体育课堂普及竹竿系列活动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动作要领,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打好基础。从而,让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得益彰。(5)成果激励。搭建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之始终保持“我能行”“我还可以更行”的心理状态。经常举行师生开发的竹竿器械展评,征集师生创编的竹竿活动,开展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小组之间的竹竿系列活动比赛,让学生在“比”“学”“赶”“帮”中超越自我,创造成果。还可以采用制作展板、影视频资料、亲子交流、现场表演、网络、电视等形式向家长、社会展示竹竿系列活动成果,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进一步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6)评价导行。以评价为杠杆撬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以活动兴趣、活动时间、活动能力、活动成绩以及体质健康水平等为内容,制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评价表(见表二),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建立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档案袋,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增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其运动能力。表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评价表序号评价内容评价细则等 级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1活动兴趣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参与积极性和参加项目的全面性。2活动时间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天数,是否保证了每天锻炼一小时。3活动能力对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与活动项目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协同精神。4活动成绩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包括相关的竞赛活动)中取得的实际成绩。5体质健康水 平参照学生健康状况和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结果进行评价。综合性等级与评 语等级:评语:(7)安全护航。活动器械(包括场地、设施、设备等)必须符合安全规范;组织开展活动要有具体的安全预案,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要注意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培养。如,制作竹竿器械要选用材质较好的竹子,切口一定要整齐,棱角处要精打细磨。在竹竿系列活动开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一旦发现竹竿破裂必须立即更换;活动结束时要适当放松整理,有序退场。四、改革效益(一)课外体育活动资源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表三:实验期间开发课外体育活动资源统计表竹竿器械(件)藤蔓跳绳(根)鸡毛毽(个)其它(件)长短竹竿新 型接力棒弓箭竹节竹筒扁担竹环吊竿高跷其它1130805050704060105090420500400通过研究,开发竹竿器械20余种,1600余件,藤蔓跳绳、鸡毛毽等其它体育器械10余种,1300余件,编写竹竿系列活动校本教材1部,进一步充实了课外体育活动资源,长期困扰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资源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表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问卷调查情况统计表项目人数及调查 占时间 下发问卷回收问卷爱好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锻炼1小时一周没参加过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有趣味性掌握基本锻炼方法人数占人数占人数占人数占人数占实验前期300297124936822.9107363210.8实验结束35034934699.13491000034197.731389.7通过研究,课外体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不仅掌握了强身健体的基本方法,保证了每天锻炼一小时,还主动开动脑筋,自制学具,自创活动,开展诸如“花样跳绳”(孩子们自发地利用身边的藤蔓资源,以藤蔓为绳创编了多人一绳、绕“8”字跳、正反跳、诵读儿歌跳等花样跳绳活动)等体育活动。近3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不断提升,体质健康和体育运动达标率均达100。在2012年3月下旬举行的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我校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小学组)第一名。(三)教师开发和应用体育资源组织课外体育的能力普遍增强。表五: 课外体育五大活动模块一览表模块名称作 用运动项目举隅健身活动促进身体正常、协调发展,增强体质。达标运动,步行、登山、跳绳、踢毽子、武术、体育舞蹈、球类活动等。健美活动在健身的基础上增强身体的美感。体操、艺术体操、健美体操等。娱乐体育调节身心,陶冶情操。游戏、跳皮筋、放风筝、春游等。防身活动提高防身自卫和应变能力。摔跤、拳击、射箭,攀登、爬越等。保健活动祛病健身、恢复功能。太极拳、眼保健操等。通过研究,教师开发和应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识普遍增强,在深入开展竹竿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和应用其它资源,不断改革和创新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健身活动、健美活动、娱乐体育、防身活动、保健活动等课外体育五大活动模块(见表五),丰富了活动的内涵,提高了各项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四)推动了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每次我校跳竹竿舞、做竹竿操与游戏,都会引来不少路人的围观。在学校竹竿系列活动的影响下,不少群众争相邀请我校体育教师为他们讲授、示范竹竿系列活动要领,渐渐地我校所在乡镇群众就自发地拿起竹竿开始了以竹竿为器械的“坝坝舞”,还有那些三五成群的少男少女们在傍晚时分也不由自主地做起了竹竿游戏。竹竿系列活动以其趣味性和多样性而走向社区,走向了社会,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竹竿系列课外体育活动有力推动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得到上级领导、相关部门和家长的高度赞誉,省市县多家教育媒体报道了本课题研究成果。2012年5月竹竿系列活动在全县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和县电视台展播,先后有30余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来校学习观摩。2012年12月,竹竿系列活动被评选为“全国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这次评选活动,由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各省市报送的904份案例进行初选和综合评选,共评选出优秀案例100名。四川共有4所学校获此殊荣,我校是唯一获得该项荣誉的边远农村学校)。五、成果的价值意义及创新点本课题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开发竹资源开发为载体,顺应学生运动心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由点到面,综合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创编竹竿系列活动,完善了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体系,形成了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资源开发及应用的基本策略,有力推进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在全面审视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地区差异和学生运动需求,从发挥地域优势和师生潜能的高度去探讨问题,寻求出路;二是竹竿系列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体系,彰显了农村特色,创造性地解决了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突出问题,为农村课外体育活动资源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个范例;三是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易于掌握和操作,很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对于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资源开发及应用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六、成果的应用推广价值本课题研究成果适用于农村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村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该成果在全县农村小学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盘活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借鉴。但是,本课题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农村小学)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资源开发及应用的实践研究,其成果仍然受到地区差异、个体因素的制约,成果的操作性、量化性、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法律出版社 1995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3 郝文亭 竹竿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