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科技-教案(共4页)

上传人:Xgjmqtw****nqtwad... 文档编号:49053293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找身边的科技-教案(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寻找身边的科技-教案(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寻找身边的科技-教案(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寻找身边的科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寻找身边的科技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科技改变生活第1课身边的科技中的第二课时。教材贴近生活,让学生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寻找科技的身影,感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之处。 教学目标:1、 列举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2、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3、 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信息及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小游戏导入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数学计算能力都很强,今天咱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同样的计算题,看看到底谁算的比较快?计算出答案的同学举手示意我。那开始吧。(学生计算)好,我看见有同学算完了,你来说一下答案。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吗?(使用了计算器)同学们,显而易见,使用了计算器的同学比列竖式计算的同学速度快很多,而且答案很准确。那大家都知道,计算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科技产品。它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速度。生活中,你用心观察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科技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身边的科技。(板书:寻找身边的科技)设计意图:小游戏导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引出计算器,让同学们感受它的好处。然后联想起身边的其它科技产品。二、 寻找科技产品1、师:同学们,大家抬头看课件,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四个角度,从这四个角度出发请大家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科技产品呢?首先思考家庭方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联想一下我们家里的布置,举手回答家里有哪些科技产品呢?(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有电话,电脑,冰箱)(学生回答完成)同学们回答的很积极,看来认真思考了,老师给大家选取几个例子,我们一起通过对比看一下我们身边的科技产品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学校,工业,农业同样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小结: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在家庭、在学校、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那现在同学们就整理一下我们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把49页表格填完整,一会儿请同学回答。(给孩子们充分的分析、整理的时间,老师进行适当指导。)设计意图:培养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和合理分工的能力。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既能写出科技产品的名称,又能感受到科技是怎样改善我们生活的。3、整理好后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讲解。这几个同学展示的都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科技,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师展示搜集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大家看。)三、 小小发明家师:同学们,科技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是哪些人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呢?(科学家,发明家)对,这些人的发明灵感很多源自于普通劳动者的智慧,比如说锯子的发明。给大家看一个小视频,我们一起看看锯子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呢?(播放视频)除了这个小视频,根据你搜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小故事?(学生讲授故事)同学们听完这些发明小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鲁班聪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动手实践,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师: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不足,开动脑筋,也会成为小小发明家。给大家布置一个课下作业,(1)观察生活中某一件物品,寻找它的不足之处。(2)提出改进方案或措施,你的方案要有改进的可能性。(3)进行创造设计,可以说、写、画或用其他办法。 四、教师总结:科技伴我成长师:同学们,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用双眼去发现,乐于用双手去创造,让科技伴随我们一起快乐成长。教后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小比赛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下搜集身边的科技产品为填写衣食住行的表格做了准备。又通过学生阅读鲁班发明锯子等有关发明的小故事,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发明创造,激发进行发明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身边的科技,爱上科学,利用科学进行小发明。学生们的潜力是无限的,经过努力,让想象变成现实。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