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共10页)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47895679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福建省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探索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邓志贵摘要:垃圾处理作为城乡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当前,城镇垃圾收集、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还通过饮水、食品和大气污染等间接地影响生产生活。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紧迫任务。针对此情况,我公司于2011年初,组织人员对福建省试点乡镇和百强镇进行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给相关部门在制定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起一定的帮助作用。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对策、建议目录一、调研目的二、调研样本三、调研方式四、方案分析五、综述和建议一、调研目的此次针对福建省乡镇及所属行政村的垃圾清运情况进行市场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乡镇及所属行政村的垃圾现状、垃圾收集清运方式,对了解到的情况做出报告,供相关部门在制定农村垃圾清运方案、技术研究作参考。二、调研样本此次调研样本为:龙岩地区永定高陂镇、三明地区永安小陶镇、南平地区延平夏道镇、宁德地区福安赛岐镇、福州地区闽侯青口镇、泉州地区晋江陈埭镇、漳州地区芗城区芝山镇。这些乡镇列为福建省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或福建省经济百强镇,具有经济较发达、在当地知名度较高等特点。三、调研方式对于调查样本的信息了解有几种途径:通过查询调查样本的行政村分布、人口状况;亲临调查样本所在地,通过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垃圾清运方式,并针对人口规模较大的村采取入户走访、拍照、测算运距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以确认垃圾日产生量、垃圾收集清运方式、垃圾运距等信息。四、方案分析4.1、垃圾收运现状 4.1.1、村垃圾收运状况乡 镇调研对象人口数量日垃圾产生量(吨)前端收集环卫工人数量 垃圾去向人工成本垃圾收集方式垃圾收集频次使用设备垃圾池/露天堆放(元/人月)高陂镇北山村58406.424由环卫工人沿街收集,居民自行自投入垃圾池1次/两天人力板车或三轮车6垃圾池800富岭村38704.2571次/天5垃圾池800小陶镇小陶村20002.2早晚各一次4垃圾池800八一村12001.324垃圾池800赛岐镇宅里村1200013.2早晚各一次3垃圾池1200下浦村50005.50垃圾池0夏道镇夏道村60006.62次/天6垃圾铁桶1200徐洋村40004.42填埋场1000青口镇镜上村30003.3早晚各一次4垃圾焚烧场1000扈屿村30003.32国道旁1000陈埭镇西板村1200013.2早晚各一次3垃圾桶1600鹏头村1200013.29垃圾桶1600芝山镇林内村15001.65早晚各一次3垃圾池1000渡头村15001.653垃圾池10004.1.2、镇垃圾收运状况乡镇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前端收集集中转运运距 垃圾处理方式镇域面积 (km2)人口数量(万) 日垃圾产生量(吨)垃圾收运量(吨/日)环卫工人数量使用设备铲车 (辆)转运车(辆)高陂镇1164.144.544.564人力板车或三轮车1360填埋场小陶镇414.8333335122露天堆场夏道镇150333336006填埋场赛岐镇118.5121324537233焚烧青口镇1278884550 018填埋场陈埭镇38.4151658050 023露天堆场芝山镇325.156.11015压缩中转填埋场通过上述乡镇及乡镇所属主要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清运现状调研得出:现有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基本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置”模式,并形成一定规模化,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其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a、前端垃圾收集采用露天垃圾池,池内蚊蝇丛生,雨天污水横流,居民素质较低,垃圾随弃严重;b、中转采用敞蓬车转运,垃圾及污水沿路抛洒,二次污染严重;c、终端采用填埋、焚烧或直接露天堆放,对水及空气环境再次污染;d、环卫工人人员不足,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积极性不高;e、机械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附图: 露天垃圾池 水污染 敞篷车 露天堆放或焚烧4.2、造成主要因素造成上述现状,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4.2.1、经费不足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时,对于环境卫生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增加,不仅设立了专门部门或外包负责制,还配备了一些环卫工人及三轮车、垃圾池等,但是垃圾的清扫、 收集、运输、终端处理等各环节都要落实人员和经费,在环卫资金下拨不足,且当地财政相关费用也得不到保障时,资金缺口就比较大。虽然采用外包或雇佣外来人员方式来降低费用,却也导致了工人积极性不高,环境卫生日常维护做的不到位,一天基本清理一次,雨天不清理,车辆转运采用敞蓬车造成二次污染严重的原因。4.2.2、硬件不完善福建属于高山丘陵地带,山高路陡,很多边远乡村路面硬化程度不高,即使可以通行机动车辆,生活垃圾的转运频次也低,甚至一段时间后干脆不转运,造成垃圾随弃现象严重的原因。4.2.3、垃圾分类不足,宣传不到位 虽有些城镇布置分类垃圾桶,但由于宣传不足,居民对垃圾分类不重视,直接把垃圾混装后丢弃,只有清洁工人会将部分可回收垃圾分类回收。造成资源循环利用率低。4.3方案分析:针对上述现象及成因,我们提出如下几种垃圾处理方案:垃圾中转方案、垃圾直运方案、垃圾分类方案进行探讨。4.3.1、垃圾中转方案 垃圾前端收集采用小型自卸式垃圾车进行定时上门收集或分布一定数量规格的垃圾箱,采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转运,一车可以配多个箱体;然后把垃圾转运到垃圾压缩中转站,压缩时垃圾均处于全密封状态;压缩后的垃圾通过全密封的自卸式垃圾车运至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车辆配有污水收集装置,避免转运过程中二次污染。此方案避免了垃圾二次落地,提高了垃圾转运效率。如下流程:小型自卸式垃圾车垃圾压缩中转站小型密封垃圾箱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前端收集 垃圾中转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全密封垃圾转运车 终端处理附图: 全封垃圾箱 转运车辆 压缩中转站和全封转运车4.3.2、垃圾直运方案 对于已大量布置标准垃圾桶地方,垃圾前端收集采用桶装垃圾运输车或小型自装卸式垃圾车收集装满垃圾的垃圾桶,集中于一处,自装卸式垃圾车或垃圾桶与大型后装压缩式垃圾车对接,压缩车对收集来的垃圾进行压缩后,直接转运到填埋场或焚烧场。如下流程: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压缩式垃圾车标准垃圾桶桶装垃圾运输车 自装卸式垃圾车 前端收集 终端处理附图: 桶装车 自卸车 压缩式垃圾车对于已大量布置标准垃圾桶地方,还可采用移动式垃圾压缩箱的方式,进行垃圾直运。标准垃圾桶集中于一处后,移动式垃圾箱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压缩,通过车厢可卸式垃圾车转运,直接运到填埋场或焚烧场。如下流程: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移动式垃圾压缩箱标准垃圾桶 前端收集 终端处理附图: 移动式垃圾压缩箱 车辆转运4.3.3、垃圾分类方案4.3.3.1、现有垃圾收运方式的不足垃圾的收运不管是垃圾站转运方式还是垃圾车直运方式目前都还处在混合收集阶段,表现为厨余、泔脚等高含水率的有机易腐性垃圾与其他垃圾一同收集,这样收集到的混合垃圾便具有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可生物降解性强、热值低等特点。若采用填埋方法处理,将大大增加渗滤液的产生量,提高二次污染治理成本;若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常出现垃圾不易燃烧、需要助燃、发电量大大减少的现象,降低了焚烧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混合垃圾中通常还包含了大量的塑料成份,采用焚烧技术处理,极易产生二恶英类物质,造成更严重的污染。4.3.3.2、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简介未来垃圾处理应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建立起完整系统的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处理的体系,按照最小费用原则,以控制城市垃圾污染。4.3.3.2.1、垃圾源头分类。在街道上设立新型垃圾分类桶,如玻璃、纸片、果皮、电池等垃圾桶,采用此种方式将垃圾进行初步分离。4.3.3.2.2、垃圾初步分离后,由收运车将垃圾运至大型分选中心进行再次分选,最后根据不同的垃圾成分进行相应的处理。垃圾分类后不是被简单送至填埋场而是送到相应处理场或工厂,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简单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如今垃圾分类正在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们国家理应不能落后。5、综述和建议总之,垃圾收运、处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难解之题,必解之题,各地环卫管理部门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的垃圾收运、处理方案。同时建议我们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创美好的卫生环境。故提议:a、加大环卫经费的投入。增加设备投入,降低环卫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提高环卫人员待遇,发挥人员积极性。b、加强宣传。采取各种宣传渠道做好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向居民宣传随意丢弃垃圾危害,垃圾集中收运及分类的优点,普及环保常识。c、完善制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规范居民的行为。采取各种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居民监督作用。d、硬件改善。改进现有的垃圾运送道路情况、垃圾处理方式。完善垃圾池的处理功能。e、加大对垃圾资源的分类回收利用,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参考文献:1 福建省试点镇和百强镇2010年度“建立行政村专职保洁员制度”汇报报告2 基于金溪河沿岸古镇青木川的垃圾情况调研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