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定法――对《论语》教学的一点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上传人:h****M 文档编号:47685619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无定法――对《论语》教学的一点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无定法――对《论语》教学的一点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无定法――对《论语》教学的一点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无定法对论语教学的一点思考新课程背景下, 论语被列入选修模块,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让学生行使选课的自主权,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然而受到“高考指挥棒”的严重影响,几年下来, 论语教学挂选修之名,无选修之实,成了“必修”的选修课, 而传统的“读译背”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索然无味。那么,选修课到底怎么教呢?孔子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农村普通高中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来实现教师最有效的“教”和学生最有收获的“学”。 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一、以读促学,求乐学叶圣陶曾告诫我们: 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只有让读重焕青春,学生才能因读而灵动起来。论语为语录体,文字浅显,书中注释详尽,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语言障碍较少,那么在论语的教学过程中读应该是最常态、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在早自修的时候展开充分的朗读,为后面的精讲打下很好的基础。读不是没有目的的乱读, 也不是小和尚念经般的读, 而是为了感知或是进一步解读文本。 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就要全盘考虑,让学生明确读的目的。是为了读准字音,还是为了理解字词,还是为了体味感情,要统筹兼顾。在论语的人物对话中,语气丰富多变:孔子弟子对老师的爱戴、敬仰;孔子对弟子子路、颜渊、伯牛等的关心爱护;长沮、桀溺、荷 ?丈人等对孔子的嘲讽、奚落。读出这些语气,人物形象也会更加丰满更加鲜活。读的方式有多种,有朗读、品读、赏读等,可根据文本的特点来采用。既可以是整体感知朗读,也可以是情感品味朗读。如颜回死了,孔子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悲叹,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 英年早逝,孔子悲痛不言而喻, 通过朗读,我们似乎看到了当时孔子的悲不能已的情状。 当然,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中, 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使读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如沂水春风 一文,根据师徒对话, 可以分角色品读,在朗读中感受那种轻松自如的教学氛围,感受孔子与弟子的关系,感受孔子的那种特别的教育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配乐朗读, 在那幽幽的雅韵、 琅琅的读书声中, 论语的魅力散发无穷。二、由简入繁,求精讲学习论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自身的发展是有益的。但如何解决过于丰厚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是论语教学的一大难题。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精读精讲。论语教材的编排看似简单, 共十五课,每课又有若干章,并有注释和详细的译文。 学生通过阅读注释和译文就能基本理解字面意思, 但是要真正读懂字词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却不是这几个译文能解决的。如在高山仰止中,有这么一段话:“闵子侍侧, ?z?z 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孔子在评价众弟子时说子路“不得其死然”, 这是为什么呢?在孔氏教育集团中, 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最为特殊, 他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可以说是患难与共,虽然有时性格比较急, 个性较勇猛, 但不至于被“咒”成“不得善终”吧。抓住这个疑点,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会促使学生再一次精读文本、研读文本,寻找答案,原来在众多的弟子中,惟有子路是“行行如也”,很刚强的样子,再联系文本中的“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就不难发现,原来孔子担心勇猛的子路最终会因有勇无谋而不能善终。读懂文本,体悟思想,除了学生的精读之外,也需要教师的精讲。教师的精讲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分析,而是需要对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收集、 归纳整理, 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点拨,这样才能走近孔子,汲取智慧,体悟思想。例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纲”,这是孔子的原意吗?学生的脑海中宋儒的知识不多,甚至是极少。这时就需要教师精讲, 补充一些儒学的发展变化和一些古时的礼教思想。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际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和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确实强调作为臣下和子女的义务,强调了臣下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但同时也强调了君主、父母的义务:君要行君道,父要有父道。后世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片面强调了君权和父权, 和孔子的原意是不同的。教师在前面“导”,学生跟着“学”,这样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也就会比较深刻比较全面了。三、勤于动脑,求合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论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变“一人学”为“一起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听、说、鉴别的能力。教师此时的身份是引导者,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首先应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我会读,我会问,我会讲等。在君子之风的教学中,就制定了这样一些学习目标 :(1) 会读:读得响,读得准,读出情趣来。要把握孔子的那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也可以配以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来朗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文段。(2)会问:提出不理解或有疑义的地方,由大家共同交流解决。如: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君子应如何加强自我修养?孔子为何如此赞美颜渊呢?孔子是如何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精神的?如何理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文”和“质”一样重要吗?如此等等。 (3) 会讲:可以针对同学的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及依据,也可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如某同学总结:“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在追求正道的时候,不能太看重物质享受, 这首先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的阶段, 如果大家都注重穿着打扮,耻恶衣恶食,就不能认真学习了。其次,这句话对那些为政者同样重要, 如果他们过于注重物质享受, 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就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笔者希望我们应该如于丹老师所说的那样“道不远人, 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 学习成长”。通过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我们看到,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极大的兴趣, 会主动参与, 会勤于动脑, 会有合作的意识,也会提高自己的读、 写、表达的能力。 这样兴趣有了, 能力有了,何乐而不为?教学有法无定法。魏书生老师曾说:“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作为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多给学生一点自主的空间,这样,学生就不会视论语教学课堂为畏途,不会在论语教学课堂“昏昏欲睡”“目光呆滞”,而会主动地走近,领悟其思想,汲取其智慧。(许倩倩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高中322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