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参观体会(共5页)

上传人:vc****3p 文档编号:47088281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红楼参观体会(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大红楼参观体会(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大红楼参观体会(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姓名:孙卉卉学号:院系:29系班级:联系方式:这张图是在我进入红楼后,翻看留言簿的时候,转头看到一位奶奶带着小孙女来北大红楼参观完走出红楼的场景,她们刚和工作的阿姨聊完,说还会经常来。透过门可以看到北大红楼的大门和换票处。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在原图中格外醒目,也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生生不息传承的力量,令人动容。右边宣传报上先生们的身影和百年后来访者的身影相映,这就是传承吧。拍的时候怕来不及拍下这一幕,所以没有调整好相机,这是缺点。先生回来 沙滩百年后,流云四月天2015年4月25日周六,我独自前往了北大红楼。在前往北大红楼之前,我本来是把这次出行当做一次课业任务,或者说一次了解近代史的契机,并未有多么憧憬向往,只以为是一次浅尝辄止的学习而已。可是北大红楼里的人和境真正触动了我。下了公交环视一周,虽然是第一次来,还是认出了背向我的北大红楼,在门口还有一些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的集体前来参观的学生,用学生证换票后径直走入北大红楼的正门,映目的是写着“先生回来”的墙报,这才知道“先生回来”是一场三年五地展,从北京开始,在深圳、台北等地巡回展出,最后又回到了北大红楼,很幸运的,我赶上了这次展览,展览通过视频、实物、照片、海报等形式从各方面讲述了蔡元培、胡适、马相如、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十位先生的一生。绕过山重水复,先生回到红楼,为红楼增加了轩昂的气度,这场铺展开十位先生生平的展览,像是从民国寄来的信笺,红楼说“我们不拘一格地请回他们,不为能建树些什么,只想能保留些什么”,感动令人泪落,先生们的背影,正是一个民族的正面。这是怎样的十位先生呀,在暗夜中秉烛,照亮一方独立自由的天空,先生们知道学校能消灭监狱,知识能抗衡独裁,行动能打破专制。并且身体力行,于是,权柄下的学问风采熠熠生辉。我们怀着敬意,正像那句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们说: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古人来。我虽错过了春日,重温重楼,感动依旧。除却先生们的精神,北大红楼里的普通人和物也令人在细处感动,馆中工作的阿姨们对到来访客闲谈言语极为亲和,热情指点我还可以去前边的展览,对汉服也交口称赞。在室内拍照时,和同样怀着敬意的来访者互相微笑点头问好,这些温暖弥足珍贵,每每想到都让人心情愉快,又相信信念与爱。在前往北大红楼参观前,我先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了解了有关的近代史知识。在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先生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从此马克思主义开始了中国化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五四运动时,北大的学生从北大红楼出发,举行示威游行,此后,北大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点。北大红楼深深浸染了革命的红色。红楼成名,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九一五年九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新文化运动,并揭开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向传统封建思想道德宣战,蔡元培先生作为教育家在1917年7月出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红楼办公,按照西方的大学模式和教育方针对国立北京大学进行了整顿和改造,提倡开放民主的新文化新精神新思想,主张各种思想兼容并包和平共处学术民主,北京大学形成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成功孕育了五四运动,撒播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此后,毛泽东曾在此处工作,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思想家,毛泽东本人也从支持无政府主义进化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支持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都曾经在此任教,并且发马克思主义之先声,北大红楼一度成为北方革命活动的中心。北大红楼作为一个载体,一直传播着新文化、新思想,培养了很多有志参与革命的新青年。在今天,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就设在北大红楼,供人缅怀前人,追忆功勋。北大红楼的建筑形式具有典型的西洋风格,是北京民国时期的典型建筑。建筑的主体用红砖建成,所以被人们称为北大红楼。在半地下室设有印刷厂,新文化运动时期很多先进的报刊杂志就是在这里印刷出来,将先进思想传播于众的。北大红楼的一层曾经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所在地,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为了保持旧址的特色和原有的格局,对图书馆的旧址进行了复原,开辟了陈独秀先生和蔡元培先生的专题陈列,依旧保持了五四时代的氛围。这样的北大红楼最让人敬佩,它不用如其他纪念馆那样簇新繁丽的装饰粉刷自己,不用华美的海报宣传标语宣传自己,他只是无华的用静默诏示自己的存在,安静却沉重的历史味道在其中缓缓孕育,将这份心境带给每一个来这里的行人。静静思考品位蔡元培先生和陈独秀先生的一生,总是敬佩他们的文人胸襟和道德风骨。蔡元培是近代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自由知识分子,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他婉言谢绝了浙江省长一职,前往北京,赴任北京大学校长,意在通过教育着手,使中国转危为安,通过教育来救国。蔡元培主张:教育创制要抛开个人的偏见和党派的立场,给教育一个独立的发展空间,以实现百年大计,教育事业完全应当托付给教育家,不受政党教会的影响。就任之后,平等待人,一扫尘俗风气,知人善任,在国内选聘名师,不分派别,不问师从,聘请仅有高中学历、年仅二十四岁的梁漱溟为教授,请王国维以通信导师的名义来北大教书。对于不合格的教员,坚决清退,甚至不惜受到外交部的质问。甚至连反新文化运动的黄侃和辜鸿铭都愿意为之效力。黄侃说,余与蔡孑民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陈独秀评论蔡元培,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胡适也称赞道,蔡公是真能做领袖的。他自己的学问上的成绩,思想上的地位,都不算高。但他能充分用人,他用人的成绩都可算是他的成绩。蔡元培先生是一个出色的领袖,任用人才即赋予全权,不会再干涉过问,如果有困难,又负起全责,如果成功,把功劳归于主任之人,这样子尽人之才,才真正成就了蔡元培先生自己。用八个字来概括蔡老观念和贡献,我想应该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北大红楼经过一年的修缮后,不仅恢复了旧貌,还复原了蔡元培、陈独秀的办公室,在蔡元培办公室里竖起了蔡元培的铜像,蔡元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北大自己创办的校刊,文件陈列如仪,宛若主人犹在。在陈独秀的办公室里,笔架、家具一如上世纪初的情形,桌子上甚至还有新青年的草稿。陈独秀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民主科学与文学革命,反对旧社会的礼教与腐朽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后来前往上海,成立上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两人在五四运动中精诚合作,共同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来流传一首嵌名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星照古今。”陈独秀撰写了许多革命性的战斗檄文,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能救治中国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学术上的黑暗。多次被捕都不能动摇陈独秀的决心,陈独秀与一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时代记住了陈独秀。遥想当日盛景,追忆前人功勋,不禁心驰神往。这幢建筑深深浸染了这种活的思想,活的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当时是多么难得,保皇党和革命党共存,这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一件事,在这里却成为了一种现实。红楼本身就是一个承载者,承载见证着一段光辉灿烂而又烽火连天的历史,文化碰撞的魅力在此交融。漫步在北大红楼,回顾那段坎坷的历史,蓦然明白了“岁月易逝,精神永存”这句话,平等,民主,革命,进步。在这里能找到新文化运动巨人们体现出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前行的拼搏精神,波澜壮阔。同时这是一个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地方,地下室是印刷厂,一层为图书馆,二层是校内行政部门和大教室,三层四层都是教室,现在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有参观区,分为一层的红楼旧址、院内平房展厅两个部分,展陈面积约三千平方米,蔡元培专题陈列和陈独秀专题陈列在红楼一层,在平房内还设有名为新时代的先声的陈列,全面展示了新文化运动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只允许参观一层,甚憾。北大红楼不像天安门那样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不像万里长城那样壮阔辽远,但北大红楼的历史价值却不逊于他们,北大红楼或许在知名度上比不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鸟巢中华世纪坛前门王府井步行街西单商业街,但是他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意义却赋予了他价值。新文化运动的孕育,让沉睡的中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北大红楼是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时代的见证。静立在五四运动前夕北大学生写条幅的房间,感受百年前先辈们对家国的热爱,竹竿横斜,标语散落。棕红色的木质地板,时隔百年却仍然光洁可鉴,走上去“咚咚”的回声让人心安,楼内陈设无不给人一种厚重而静谧的力量。在今天,京师大学堂北大红楼等北大旧址情境不容乐观,北大红楼只开放了一层,以上变成了国家文物局老干部活动中心文物交流中心的办公场所,京师大学堂更是不堪,取而代之的是出版社旗下的华育宾馆,京师大学堂不仅原本的红门在文革间被拆除殆尽,现在也只剩一个牌匾能折射往日的光辉了。北京大学的老学生们感慨,老北大已经不是原来的北大了曾经是中国近现代史民主科学启蒙的圣地,如今北大旧址建筑群已经几近凋零少人知晓。取而代之的是宾馆酒店餐厅和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老人们梦里的北大不再。也许我该庆幸,在尚存的北大红楼一层还能瞻仰前人,缅怀光辉历史。希望这份感动能给予更多的人,让人们群众在北大红楼了悟一种历史的情怀。离开北大红楼,眺望这幢1918年建成的五层老楼,感慨非常,我在北大红楼得到的远比我期待的要多,在不久后,我还将带着新学到的知识造访红楼,期待红楼给我更深的共鸣。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们说: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古人来。我虽错过了春日,重温重楼,感动依旧。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