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性别差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060035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男女性别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男女性别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男女性别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男女性别差异一、男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成绩统计分析,认真探讨当代男 女大学生因性别差异而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对男 女学生在智力、成绩上的差异对大学生性别差异进行探讨。关键词:大学生;性别差异;心理健康21 世纪初的大学生, 作为我们跨世纪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 研究他们的人格特征 不仅对于国家建设起着推动作用, 而且也对现在大学教育工作者提供 一个参照系, 同时也可为成长中的大学生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并战胜 自我,成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有用人才提供一个理论上的依据。1 心理健康问题本问题用 SCL-90 对吉林大学在校 400 名男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 查,然后对因性别差异而产生的心理健康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我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的 因子是F2 (强迫)、F3 (人际关系)、F4 (抑郁)。1.1 问题的提出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培养的高层次的人才, 他们的健康成生关系到 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培养质量, 大 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制约培养质量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因素, 并由此会影响着大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水平, 由此认 为,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必须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心理健康,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 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 心理健康、 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随着社会竞争的 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业、择业、生活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产生越来越激烈的心理冲突, 由此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质量, 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 求。为了全面、 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有效地开展 大学生的教育、 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 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测评分析。1.2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校在读的全日制大学生 420 名作为调查对象, 获得有效问卷 400 份,有效回收率为 95.24% ,其中男生 2l0 人,占 52.5% ,女生 l90 人,占 48.5% 。研究方法。采用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广泛运用的症 状自评量表( SCL-90 )为测查工具进行测查。该量表有 90 个评定项 目,包括感觉、思维、情感、意识、行为、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精 神状态等内容, 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调查对象的自觉症状、 存在的问题 及其严重程度。 90 个项目共含 l0 个因子,各因子及其定义如下: Fl (躯体化),F2 (强迫症状),F3 (人际关系),F4 (抑郁),F5 (焦 虑),F6 (敌对),F7 (恐怖),F8 (偏执),F9 (精神病性),FIO (其 他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五级评分制(l!5分),反映出不同程度 的症状,I分表示无此症状,2分表示症状较轻,分数越高,症状越 严重,5分表示最严重。所得数据SPSSI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 析。表大学生ML 90各因子得分的性别酸昂比较勇生 Cn=2t2>女生(n 103)壑悴化t1 36 + IL5J1.83 + 053L 98 ±0.72-1 762人际关系1.6810.521.73 + UUS-0.8461,53±(L-I91 7f + 0.5H-2.573'1 -1-1 +0.45I .5S i IL 552.23L49±0,47l,59±C.5-l-1.610L 3710.42-3.】们偏执1.44±0.571.54 + 0.5511 46 + O.J31 50+0.J70.73:合汁134,83±M,67143.90 ±36,44-2.09*上表显示,女生在总分以及F4 (抑郁)、F5 (焦虑)、F7 (恐怖)等因子都显著低于男生,可见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严重。1.3结论通过对综合特征比较发现,大学生个性特征的性别差异十分明显。男生具有情绪较稳定、主动性和独立性强、责任心和意志力强、敢于 向权威挑战、适应能力强、处事果断刚毅、创造能力和专业能力强等 特点;女生具有性格外向、富有激情和幻想,敢想敢干、热情开放等 特点。但与男生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抑郁或焦虑感强、缺乏耐力, 心理素质不如男生。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劣于男生, 具体表 现在抑郁、恐怖和焦虑得分高。无论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学业和 前途方面的心理压力性别差异显著。这可能与传统文化的女性观以及 女性生理特点有关, 因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不高, 而女大学生自我期望 比较高,所以两种期望可能产生冲突。 同时,女大学生相对男生而言, 面临着精神社会的重压及不同程度的歧视、婚恋等问题的压力更大, 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及男女生在求职上的社会不公有关。 来自学业与 前途方面的心理压力年级差异显著。 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是弱小者, 她 们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显著高于男性。 来自人际关系、 自信 和自尊方面的心理压力,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可能与女性特有的某些 心理特征如:敏感、矜持、善妒有关。来自人际关系的心理压力低、 中年级学生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 这是导致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比男大学生较低的主要原因。此外,在面临压力时,女性一般比较敏 感,易过度防卫,且缺少疏导压力的渠道,因此更容易产生敌对、抑 郁、焦虑和恐怖情感体验。 这说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应注意性 别差异,加强对女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 有针对性地指导女大学生 克服个性弱点,完善人格。建议:(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要把好大学生新生 入学心理健康质量关; 进行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调查; 建立大学生心 理健康定期检测进度; 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 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对 障碍性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治疗;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实 施动态管理;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做 好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2)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 设。要增加投入力度,增加文化体育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 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营造宽松、和谐、民 主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大学生寓教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 ( 3)大 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在接触、 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也能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促使自身的心理 得以锤炼并趋成熟。(4)多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条件和环境,缓解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如 多渠道联系设立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包括创 设大学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等,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 成学业。二、大学生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研究摘要 近年来大学牛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 注。本文首先设计了测度指标用以测度男女学生群体学业成绩差异。 检测结果显示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学业成绩差异情况; 然后实证了学习 时问与学业成绩的正相关关系 并发现男女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同。 在 此基础上建立并实证了学习时间影响因素模型, 结果显示: 高中学习 习惯的保持程度、 学生对学业重要性的判断、 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满意 程度、寝室学风和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男 女大学生在各影响因素上的分值表现不同解释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 异现象。关键词】学业成绩;性别差异;测度指标;大学生 学业成绩是对大学生进行测评的关键指标, 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业成绩相关研究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 有学者发现高校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性别群体差异, 并 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但已有研究未能给出一个普遍接受的可操作 的学业成绩差异测度指标, 也未能对此差异的成冈给 m 全面的解释。本文针对此问题主要进行了三个工作。 (1) 设计大学生男女群体 学业成绩差异测度指标, 以便于更好的描述和分析男女群体学业成绩 差异现象。 (2) 分析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凶素:并分析男女生在相关 因素上的差异。 (3)解释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一、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指标设计及运用运用数理统计工具可以判断男女群体是否存在学业成绩差异。这也是已有研究中通常运用的判断方法。 但是这些工具仅能整体性的判 断差异是否存在。不能够详细的描述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的内部特 征。同时在判断差距大小上存在功能不足,不能明确的体现出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进而无法分析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随时间的演化特 征。我们认为通过计算特定排名区域内的男女牛相对人数比能够较 好地解决七述三个问题。之所以用相对人数比,是考虑到高校的不同 冬.业之问存在较大的男女人数比例差异,简单的人数比不能说明问题。引入排名区域可以帮助我们对各成绩层次的差异进行分析,有利于寻找差异的特性,同时课可以寻找此差异的动态变化情况。本文设计了测度男女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指标:差异系数Rk。.用以全面动态的测度男女学生学业差异。指标构成如下:countif (排名IX城 丄匚 女)上_ countif (排第区减k *男)* S女生总人数 u._ma.鼻 i-aaM男生总入数countif(排名区域k,女)是指研究样本中排名区域 k内性别为女 的学生人数,countif(排名区域k,男)是指研究样本中排名区域k内 性别为男的学生人数。分母各项分别为研究样本的男、女牛总人数, 指标尺t表示在特定排名区域k内。性别为女的学生人数与性别为男 的学牛人数的相对比。根据指标定义可知。 Rk=l 时,排名区域 k 中男 女人数相对相等.不存在差异;R。>1时,则表示排名区域k内,女 生人数相对多于男生人数, 指标值越大,女生人数相对越多:尺。 <1 时,则表示在排名区域可内,女生人数相对少于男生人数,指标值越 小,女生人数相对越少。我们收集了 J 大学管理学院两届 (2002 级一 2003 级)学生共计 489人全部科目的学习成绩,计算Rk值。其中2002级251人,2003 级 238 人。笔者取 k 值为前 110、前 14、前 13 和前 12 分别对总 计18个学期的学生平均成绩进行了指标 Rk的计算。得到图I和图2。 通过对图表进行分析发现: 女生的成绩显著优于男生, 学业成绩存在 显著的性别差异,同时男女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现象体现出如下特征: (1)成绩较好的排名区域内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随学期的延伸而扩 大。 (2)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随着排名区域的不断提升而增大。二、学习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探讨男女学生学业成绩差异, 首先需要研究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然后比较男女学生在各影响因素上的表现, 解释差异的形成原因。 大 量研究表明学业成绩的关键影响凶素可以分为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 两部分。学习效率影响学业成绩是显然的,但是由于这一概念难以测度, 同时其受到先天智力因素和后天学习习惯的影响较深难以改变, 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学习时间展开研究。 学习时间包括上课学习时间和课余学习时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课余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分析上课学习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我们参考初任教师评价研究(BETS)模型的相关知识,采用“分配时间”和布卢姆的“用 功时间”概念.分析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本文的分配时间是 指用于上课的时间,考虑到同一个专业课程安排基本相同, 我们可以 用出勤率测度这一时间;用功时间指分配时间中认真听讲的时间, 我 们用出勤率乘以听课率来测度。ffi 1 2002饭到丸学生学业成况昭2生学业成绩逐舁情况我们在J大学管理学院200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25人发放调查 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9份.其中男生68人,女生51人。用SPSS 对问卷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得到表 1。由表1可知出勤率 和听课率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即“用功时间”与学业成 绩存在较高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计算了男女生群体的各指标 平均值。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表1 相爻系数丧学业成绒出勤率听课率用功时间学业成绩1488(*)11听踝車184(*)!.521(*)1出勤牢*239(").663(*).974(*)1 1* 0.05水平上显著(双尾 * 0.01水平上显着(双尾)表2样本平均值比较性別成绩(百 分制)出勤率(%)(%)厂用功时男生74,91i 8LO56E56149,87女生8L3692,6578.0072.26由表2显而易见女生的出勤率和上课听课率都优于男生, 女生的 平均用功时间远多于男生。用功时间和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女生的用功时间远多于男生.可以解释为什么女生的成绩优于男生。 也即解释了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现象。 上述分析从学习时间的差异 角度给出了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的解释。但是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还需进一步研究学习时间差异形成的原因。 才能构造出可操作的解决 方案。为此本文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三、学习时间影响因素分析(一)研究模型及假设目前对高校学生学习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为研究此问题,笔者与高校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总结出学习时间的影响因素如图 3所示。图孑 学习时伺影响丙素權型高中学习习惯是在以学业成绩为绝对导向的环境中培养的学习 习惯,其特性就是学业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高中学习习惯的保持程 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 高中学习习惯保持程度越好,学 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HI学生高中学习习惯的保持程度越高。用于学习的时间越长。高中生进人大学。从一个强约束环境进入一个弱约束环境。 大学 生有相对较大的时间自由支配权。学生对学业重要性的判断会直接决 定用于学习的时间的多少。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H2学生认为学业越重要.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多实际课程安排情况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当课程安排不能与 学生原有的预期相符合后 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较高的课程安 排满意度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 提高出勤率和听课率。 因 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H3 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满意度越高。学习时间越多。 大量的实际观测表明。 学生寝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小集体的风气 对学生个人有较大的影响 学生会出现较明显的小范围行为趋同现象。 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H4 学生所处寝室的学风越好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越长。 运动是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之一。 对运动的兴趣越大, 用于运动 的时间就会越多, 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运动的时间安排, 甚至会冲击已 有的学习计划。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H5 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越大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少。 电脑在高校中普及率很高。 使用电脑的时间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 课余时间。 甚至已经达到了影响正常的学习时间的地步。 出现了为了 玩电脑游戏而不上课的现象。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H6 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越大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少。(二)数据收集及假设检验为验证假设对 J 大学管理学院 2003 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 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119 份,其中男生 68 人,女生 51 人。我们用 0-10 分级打分法测度高中学习习惯的保持程度和寝室学 风用每周运动时间测度对运动的兴趣。 用日均使用电脑的时间测度 对电脑的兴趣。运用考试的重要程度测度学业的重要性。 测度学生的 出勤率和听课率,用二者的乘积测度学习时间。将各相关影响因素变量与学习时间分别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检 验。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除假设5未得到验证外,其他假设都得到 了较好的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安排的满意度、高中学习习惯的保持 程度、寝室学风和x,-J-学业重要性的判断与学习时间都存在显著正 相关关系。而对电脑的兴趣与学习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运动时间与学习时间的关系不显著,这可能与运动时间测度设计有关。(三) 学习时间差异解释上面我们得到了 2003级影响学习时间的主要因素及其方向。下 面进一步分析在各因素上男女群体的差异。 我们分别计算男女的各指 标平均值,得到表3。表3 2(X)3 84«女各指标平均值性 别离中学习习学业审賽噪程安排 满意度寝室 学风对电恼游 戏的W趣(h)懺保持度性判断男3.716.403.965.41L95女4.746.844,497.270*76分析表3中数据.我们发现对学习时间有正面影响的因素, 女生 的平均值高于男生的平均值;对学习时间有负面影响的因素。 女生的 平均值又低于男生的平均值。这解释了学习时间形成的原因,也更加 深入地理解了男女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的成因。 有趣的是,对运动的兴趣与学习时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运动对学习时间并无消极意义* 0.05水平上显善(双尾)* * 0.01水平上显害(双尾) 图4相关系数分桁结果四、结论及展望以J大学管理学院学生样本为例,我们发现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性 别差异.为解释这一差异,我们实证得知学习时间和学业成绩存在显 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发现男女学生学习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实证 我们得到了五个影响学习时间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方向。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发现,在促进学习的因素上女生表现优于男 生相反在对学习时间有负面影响的因素上,女生得分低于男生,这 解释了为什么女生的学习时间比男生多,进而解释了男女群体学业 成绩差异现象。如前所述本文从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人手对高校学生学 业成绩差异展开了分析, 对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给出了解释。 显然学 业成绩不仅仅受到学习时间的影响, 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差异和考核 方式对学业成绩也存在必然的影响 限于篇幅本文未对二者进行分析, 在日后的研究中将会进行进一步分析。本文描述性性说明了大学生男女群体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差 异,并进一步探讨了此种差异的产生原因, 但并未探讨大学生男女群 体学业成绩差异问题的性质。学业成绩的差异即可能是一个严重的 急需解决的问题, 也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正常现象, 又或者两者兼而有 之。男女学生群体学业成绩差异的形质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假如此种差异是一种负面的差异 需要高校管理者采取管理措施 予以解决, 本文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基础。 主要可采用的管理方案如 下: 1提高课程安排的质量,提高教师授课水平,进而提升学生对 于课程的满意度,这有助于缩小男女学生学业成绩差异。 2加强学 风建设,帮助男生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 升学生特别是男生对学业的重视度。 4采取适当管理措施引导并 约束男大学生电脑使用方式和时间, 避免沉迷于其中影响学业成绩的 获得。三、当代男女大学生性格差异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 Spence & H elereich 的个人特征问卷 (PA Q )对 山东大学的 119 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 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 (1) 男大学生 比女大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工具性一自我坚持特质,但男女 大学生在情感一人际关系特质上表现出趋同的趋势; (2)男女大学生 在对各自性格的理想模式上表现了更强的趋同的趋势; (3 ) 男女大学 生所共同期待的性格模式是:男女性都 同时具有更强的工具性自 我坚持特质和情感 -人际关系特质,即 Bem 所说的男女双性化,而 且女性男 性化的愿望更加强烈。关键词:男女大学生、性格差异一、 问题的提出由于时代的发展 ,加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奉行的男 女平等政策的影响, 中国虽然没有经历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运动, 但 人们对男性和女性提出的要求仍然有一种趋同的趋势。 这是现代工业 社会区别于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 ,由于中国实行的 计划生育政策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加上 中国社会正加速 由 传统走 向现代化 ,未来 中国社会这种要求男女趋同化的特征将会 更加 明显。在人们感慨男性越来越女性化和女性越来越独立 (越来越 男性化 )的同时我们不仅要 问,在这种对男女两性要求趋 同的社会 环境下 ,人们 对男性和女性的传统界定 ,在未来社会还有没有意 义 ,在将来男女性 除了身体的 自然差异之外 ,真的会不存在其它差异了吗 ? 带着这些 问题 ,我们对山东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性格差 异调查。二 、方法及实施为调查男女大学生性格差异的状况 ,我们采用 了 Spence & H elm reich 编制的个人特征问卷 (PAQ )( 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 杨 中芳博士 总校订,远流出版公司 1997 年版 ,P770 )对山东大学的 大学生进行了测量。量表包括 24 个成对出现的性格特征 ,每一对 代表了人们可能拥有的特征的两极。 比如 ,完全没有艺术细胞 非 常有艺术细胞 ,用 0、1、2、3 、 4 代表一个人拥有这个特征 的程度,0 代表完全没有这个特征, 4 代表这个特征表现得非常突出 1、2 、3 代表中间的层次 ,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人的该特征越突出。 24个特征共分成三组,每组含8个特征,分别代表在男女两性 中均被认为是好的性格 ,但女性被认为在更大程度上拥有它们。人 们常说女性是情感的动物 ,女性比男性更能理解别人的感受 ,女性 更具有交际才能 ,就是这个意思。但如果男性拥有这些特征 ,也是 可以接受的。我们称之为女性性格特质或情感.人际关系特质。在 两性 中均被认为是好的性格 ,但男性被认为在更大的程度上拥有这 些特征。我们常常要求男性较女性应更坚强 ,在事业上追求更大的 成就 ,实 际上就是要求男性拥有这些特征 ;但女性如果拥有这些 特征 ,也是被认可 的。我们称之为男性性格特质或工具性一自我坚 持特质。是在两性 中会有不同评价的性格特征,即在男性中被认 为是好的,但女性中被认为是不好的特征;或正好相反 ;我们称之 为综合特征组 。第一组特征包括非常易动情的、很温柔的、能意识 到他人感受的等。第二组特征包括非常独立的、非常爱竞争的 ,非 常有优越感的等。第三组特征包括感情不易受伤害的,从不哭的,不 需要安全感的等。我们分别对每组进行累加计分 ,这样每个人就有 三个分数 ,分别代表一个人的工具性一自我坚持特质,情感一人际 关系特质和性格极端化程度 ,这三组特征分别代表了人们心 目中的 男性性格、女性性格 、两者对立的性格。前面两个分数越高 ,代表 一个越拥有我们刚才所描述的传统男性性格 ,女性性格 ;第三个分 数高说明这个人越有男性味 ,分数越低代表其越有女人味。因为每 个特征的选择分别由 0 到 4,每组含 8 个性格特征 ,三个分数都分 布在 0 到 32 之间。本次研究共调查 1l9 名在校大学生 :其中文科生 63 名 ,理 科生 56 名,男生 58 名 ,女生 61 名;年龄分布在 1722 岁之 间。在调查实施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求被调查者说明他们对自己性格 现状的评价,而且要求说明他们理想中的自己的性格应该是什么样子 的 ,这样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预测男女大学生性格差异的变化趋 势。三 、男女大学生性格差异的现状分析 统计调查结果显示 (详见表 1) ,在所列三组性格特征分数中,男 女大学生 在工具性一自我坚持特质和综合特征组上表现出了统计上 显著的差异 。在工具性自我坚持特质上男大学生的平均分数为 20 33 ,女大学生的平均分数为 18 .08 ,男性明显地高于女性;在综合特征组上男大学生的平均分数 18 . 67,女大学生的平均分数 为15 . 00 ,男性明显地高于女性,这表明在现实中女性表现出 了更多的女人味,男性表现出了更多的男人味。这个结果回答了我 们前文中提出的一个 问题:即使在我国政府推行男女平等政策已有 50年的历史,又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现代化的历程,男女性格的差异 仍然是存在的。这一 方面可能是中国社会仍然处在传统社会和现代 社会中间的过渡阶段,男女性的自然差别仍然是决定每个的社会角 色和职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另一方面可能是社会和文化仍然对 男性女性有着不 同的要求,文化的变迁往往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变化 的,要消除社会文化对性格差异的影响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许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也不必要达到的 目标。现代社会的一个特 征是多元化和个性化,其中也包括男女性别的差别化,追求男女具有完全相 同的平等并不具有实践或道德上的价值,保持差异则该是 我们永恒的追求,毕竟是因为差异 ,才使世界如此的美丽。« I男女性柱三但性榕将征上得分分布農性格特征性则人數t-值出Sigil - railed)工再性自我坚3820.334 + 52117.002持特航女 q613.90情感人隊关系舅582G.644.40-1.04H7.150持质*21.444,01第表1性搭特征性剧平均備t-df踪合(a«it特18673.615.5B7117 0006115-003.56四、男女大学生自我理想性格的差异分析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的趋同性不仅表现在情感一人际关系 性格特质差异的不明显上,更表现在他们对自己性格特征的期望的趋 同上。在对自己理想性格特征的设计上,现实中本来存在的男女大学 生之间的性格差异在这里也消失了 (详见表2)。期女大学生在三組性的稈分分帝性幅待征性别人数值dfs*g(i -工具性自我矍舅5B27.842.71-L39117持特质女6127.62.64男5B23.023,11-L29117JOO女6123.943.和绦合(KKUW5825.432.830.88117.205征)组女6124.73.26从表中可 以看出,在对 自己理想性格的设计上,男女大学生 表现出了与在现实性格特征上相同的差异趋 向。即男大学生在工具 性一自我坚持特质上的得分(273 . 84)和综合性格组上的得分(25 . 43)高于女大学生(两组得分分别为27 . 16和24 . 97 ),女大学生在情感一人际关系特质上得分(23 . 84)高于男大学生(23 . 02)。但统计检验显示,在三组性格特征上男女大学生都没有 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现实中表现出了显著差异的工具性一自我 坚持特质组和综合性格组的得分上也是如此。这说明在对自己理想性格特征的设计上,男女大学生表现了更大的趋同趋势。我们可以预 测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社会对男女性 的社会文化期望将 会更多的趋向一致 ,而男女性对 自己理想性格设计 的趋同将造成 现实 中男女性 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更加一致 ,但这种一致并不是个 体上的一致 ,而是作为群体的男性和女性差别的减小。五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具体分析被调查者在三组性格特征上理想分数和现 实分数的差 异我们可以发现 ,男女大学生表现了相同的理想模式 (比较表 1 和 表 2 的数据 ) ,即无论男性和女性都 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工具性 一自我坚持特质, 表现在分数上就是男女大学生在工具性一自我坚持 特质上的期望得分高于实际得分 。如果计算男女性合起来的平均得 分 (男女性在各个性格特征组上的总平均得分见表 3) ,总体在工具 性一自我坚持特质上实际得分为 19 18 ;期望的得分为 2750 , 这个差别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 无论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拥有更多的 情感一人 际关系特质;表现在分数上就是男、女大学生在情感一人 际关系特质 上的期望得分高于实际得分,如果计算总的平均得分 , 总体在情感一人际关系特质上的实际得分 21 05 ,期望得分为 23 44 ;期望和实际的差别虽不如在工具性一自我坚持特质上的 大,但在统计上也具有显著性。综合和说明现在人对自己的性 格期望并不刻板地局限在自己的性格 角色上 ,而是希望个性的全面 发展 ,期望自己有更完美的个性 ,但是相比较来讲 ,人们希望自 己有更多的男性性格特征,(其理想分和现实分之间差别较大)。 无论男性和女性都希望自己更加男性化, 表现在分数上就是在综合性 格组期望的得分高于实际的得分 ,即倾 向于更加男性化的一端。如 果计算总体的平均得分,在综合性格组,实际平均分为16 . 79 , 期望平均分为25 . 19 ,分数差异具有统计的显著性,反应了现代 社会中大学生期望男性化的强烈程度,无论男性和女性。类耦人数平均值标准蟄T-值dftailed)工鼻性自我至11919.&4.35-20.81MR.0001127.502.68情!8 人际養聚現宾1121.054,21-7.55*000转质理履11923,443.4711916.79402-20.64L18.000理炬11925.)93.05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男女性在工具性一自我坚持 特质和综合性格特征组的显著差异说明了男女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 即女性更女性化,男性更男性化,但是在情感一人际关系特质上, 男女大学生虽然表现了差异但并不显 著,说明现代人男女性格趋同 化趋势。理想性格和现实的显著差异,显示了人们一方面希望个性的 全面发展,即同时具有更多的传统认为的好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 另一方面则表现 了人们对 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想和现实之 间的巨大反差将使人们经历更多的心理冲突和不安。六、对男女性格差异的一点思考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性别角色和 性格差异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而倾向于减小 ,但新的性格 角色模式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这使现代人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工 作单位都比前人要经历更多的冲突, 必须建立新的性别角色模式而不 是重建传统的男子汉 ,小女子的性别角色模式是显而易见的,这不 仅向我们每个人提出了挑战, 更对我们的传统的教养方式和父母对子 女的性别期待和性别塑造提出了挑战。现代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 无论男孩和女孩都有更多的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 ,如何 向子女 提出合理的期望和恰当的性别角色期待是每一个为父母的所必须面 对的问题。很 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面对变化的社会,面对众多 的选择,我们反而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了。 根据调查我们认为 可以向所有的父母 和教育者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1 不要局限于自己对男女性格的刻板印象去塑造自己的孩子 , 争取孩子的性格全面健康的发展。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使之不仅要具有 传统男性所具有的性格优点 ,而且要使之具有传统女性所具有的性 格优点,事实证明它们并非截然对立不可兼得的, 这代表了未来人生 发展的方向, 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性提出的要求, 只有这样我们的子女 才能适应社会迅速的发展,获得健康和完美的人生 。2 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或片面的理解男女平等的含义, 对 男孩子和女孩子实行完全相同的教养模式和性格期待。 男女平等并不 是指事实上的完全一样 ,而是指男女都有按照自己的本性来发展自 己的权利。 抹杀人的本性差异的平等将造成更大的不平等, 也将使子 女体验到不必要的心理冲突。 保留男女之间必要的差异不仅是应该的 而且是必须的,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3 避免对竞争、成就等工具性 一自我坚持特质的过度强调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直被认为是过度男性化的社会,其特征是冷酷无情的侵略和扩张,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关于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 讨论。调查结果显示 了中国现代社会有一种 片面男性化的倾向,这 是现代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它的危害性。这种危 害性在整体上表现为文化的危机,在个体上表现为个人性格的内在 心理冲突。作为父母,我们应注重子女性格的均衡培养,即不要过度 强调男性特征,也不要片面强调女性特征 ,此所谓中庸之道。四、记忆面孔,男女有别:关于面孔再认性别差异的行为与ERP研究摘要 采用行为实验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通过学习 测验范 式考察面孔再认中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 (i) 女性面孔更容易被记 住,且女性很可能比男性更擅长记忆面孔 (ii) 旧面孔性别差异诱发 的 N 170 波幅更大,表 明该脑电成分可受到面孔熟悉度的调制 (iii) 女性面孔诱发的面孔加工 N170 波幅更大, 而男性面孔引发的 P2 波 幅更大; 前者可能与女性面孔可变化的特征较多、 需要更大的心理负 载有关;后者可能与男性面孔可变化的特征较少、再认难度较大,从 而需要更事件相关电位深的加工有关 (iv) 新旧面孔诱发女性被试的 P l 波幅存在差异,但男性被试身上不存在此现象,提示女性的脑活 动可能比男性更早地受面孔 的熟悉度所调制此外,女性被试对于 新旧面孔还表现出 P2,N 250 波幅的差异,且女性被试新旧效应涉 及的头皮范围比男性更广, 这些都为女性较好的面孔再认能力提供了 电生理证据关键词:性别差异、面孔加工,记忆,事件相关电位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心理差异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自从 M accoby 和 Jack1inlJ 对此进行总结以来, 该领域新的研究仍不断 涌现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男性和女性尽管在总体认知能力 (如 IQ ) 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某些特殊认知能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别例如, 男性 的空间能力优于女性 J,而女性的言语能力优于男性 f3.目前,对 于到底存在哪些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 仍属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J .情景记忆能力的性别差异也得到了 一些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发现,情景记忆能力的差异与记忆材料有 关在使用语言材料的记忆任务中,女性被试的成绩优于男性 ;而 在涉及空间信息加工的情景记忆任务中,男性 的成绩优于女性在 关于情景记忆性别差异的研究中, 人类面孔常被作为记忆材料 这类 研究经常采用学 习测验范式在学习阶段,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 面孔,间隔一段时间后, 在测验阶段把学习阶段被试见过的面孔与没 见过的面孔进行混合后随机逐个呈现给被试, 让其判断每个面孔是否 在学习阶段见过 这类研究普遍发现, 女性的面孔再认能力优于男性 刚面孑 L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部刺激, 从他人的面孔中可以了解到 很多信息,如性别 、年龄、种族 、情绪等人具有很强的面孔再认 能力,甚至对于多年不见的朋友,往往一见面就可以马上认 出这 种能力对于社会交往甚至生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 与人对一般物体的心理加工相比,对面孔的加工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1 目前,研究者对于面孔加工过程已提出若干理论模型, 如 B ruce Y oung 模型和 V alentine 模型 】根据 B ruce Y oung 模型, 面孔加工的第一个 阶段为面孑 L 结构编码阶段,此阶段之后是两条 独立的通道。1、方法(i ) 被试男性被试 17 名(2429 157 岁),女性被试 17 名(24 47 146 岁),皆为高校在读学生, 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 右利手,身体健康,无神经损伤史,实验后获得少量报酬(ii) 刺激材料 面孑 L 照片共 288 张,男女各半,表情中性, 吸引力中等,经图像编辑软件处理后达到大小 、明暗、对比度和空 间频率等基本一致,为避免肤色的影响,采用灰阶图片、黑色背景, 像素为 168x218 实验过程中照片距被试 09 m ,视角约为 38。 x49。(iii) 实验过程实验在隔音、亮度适中的电磁屏蔽室中进行被 试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 前面与眼睛水平的位置上放置用于呈现面 孑 L 照片的电脑显示器 照片呈现的时间和顺序使用 Neuroscan 公 司的 Stim 2 软件控制,该软件还可记录被试的按键反应实验采用 “学习测验”范式进行 ,共分为 9 个 block ,每个 block 都包含学 习、测验 2 个阶段,每隔 3 个 block 被试休息 5 ra in 在每个 block 的学习阶段, 呈现 8 张男性面孔和 8 张女性面孔, 每张面孔呈现 3 S,被试的任务是对面孔 的性别作 出反应,同时要求被试记忆面孔; 在测验阶段,呈现 16 张学习阶段见过的面孑 L 和 16 张新面孔 (男 女各半),每张面孔呈现2 S,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面孔是否在学习 阶段见过,见过按左键,没有见过按右键, 按键的手在被试问平衡 学 习阶段与测验阶段间隔 30 S(iv ) 脑电数据记录记录脑电的仪器为 Neuroscan 公司生产 的 EE G E R P 系统实验中被试佩戴 Q uick cap64 导脑电帽, 前额发际下 1 cm 处接地,参考电极位于左 乳突 ,在 眼眶周围记 录水平眼电 (H E O G ) 和垂直眼电 (V E O G ) ,采样率为 500 H z , 模拟滤波带通为0. 05100 H z,头皮电阻小于5 kQ,导联方法 采用国际10 . 20系统(图1).(V )行为数据处理.除对被试在学习阶段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数 据进行方差分析之外,还根据信号检验论原理,计算测验阶段被试的 辨别力d .d值越大,表明辨别力越高,反映被试 的再认能力越强, 计算公式为d = Z (击中的百分LL)一 z(虚报 的百分Lt).(Vi)脑 电数据.离线分析测验阶段面孔照片诱发的脑电,分析时程为照片呈现前 200 m s至呈现后1000 m s,照片呈现前200 m s做基线.根据垂直眼电校正眨眼伪迹,并进行 30 H z (12 dB / oct, zero phaseshift)低通滤波,排除波 幅超过邑虫m 的脑电分段, 再转化为所 有电极(记录眼电的电极除外)的平均值为参考.经叠加 后,男性被试和女性被试分别得到4条ERP曲线:男性旧照片、男性新照片、女性旧照片、女性新照片.叠加次数4355次.从ERP总平均图(图2和3)可以看到,各种实验条件都出现了P 1 , N 170 , P2 , N 250 , LPC (1ate positive component)等多个明 显的E RP成分.根据相关文献和对总平均图的观察选择参加统计 的电极及各 ERP成分的时间窗口.其中P 1 ,N 170,P2,N 250所 选电极相同,为 O 1 , 0 2, P7 , P8 , PO 3 , PO 4 , PO 7 , PO 8 .另 外,P1 , N 170的测量指标为潜伏期和峰值,其时间窗口分别为80 130 , 130 200 m s ; P2 , N 250使用平均波幅(选定时 间窗 口内 各采样点电压 的平均值)作为波幅测量指标,时间窗口分别为200 240 , 250290 m s .对LPC也是测量平均波幅,所选电极 点为 C 3, C4 , C Z, CP 3 , C P4 , C PZ , P3 , P4, PZ,时间窗 口为400600 m s .采用SPSS 11 . 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重复 测量方差分析,涉及的因素有被试性别 、照片性别、照片新旧和电 极位置,依具体情况选择不 同的因素和电极位置.对 LPC 的统计 采用在差异波 (旧照片减去新照片 )上测得的数据进行 ,而其他成分 采用从原始波测得的数据进行.对 ER P 数据进行统计时采用 G reenhouse . G eisser 法矫正 P 值,如统计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且 这个结果独立于被试性别,即无论男性被试还是女性被试,其 N170 波幅皆为女性照片更大.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编码女性面孔 比男 性面孔需要更多的心理负载所致 . Rossion 等人认为,翻转面孔的 N 170 波幅增加是因为对这些刺激的结构编码更困难.相对于男性 面孔,女性面孔可变化 的特征更多 (如发型等 ),因此编码女性 面孔 需处理的信息量更大,所以导致在本实验中女性面孔诱发的 N 170 更大.而 Sagiv 和 B entin 认 为,翻转面孔 N 170 波幅的增加是由 于相对于整体,对面孔各部分分析的增加,因此 N 170 波幅的增加 也可能是反映了对女性面孑 L 细节的更多心理资源的投入. 在本实验 中,旧面孔的 N 170 波幅更大,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这些研究表 明结构编码阶段受到了熟悉度的调节. B arrett 等人 I2 引认为, N 170 可能反映了对再认过程的调节,而不是再认 的结果,可能从这时开 始积累分辨 面孔的重要信息.熟悉面孑 L 诱发更大的负波可能是由 于激活了更大的表征网络或者反映包含 了对这些 面孔 结构编码不 同的功能机制. 熟悉面孔的认知表征受到自上而下调节的影响. 因为 没有见过的面孔在记忆中没有表征, 所以这些刺激不能受到自上而下 的影响另外一个解释由 Yantis 提出,认为 N 170 可能受注意的调 节,熟悉性作为一个外在的因素,引起了对面孔更多的注意,所以对 熟悉性 的面孔注意得更多(iii) 在本实验中,男性照片的平均波幅大于女性照片,这与 Ito 和 U rland 的实验结果一致 Latinus 和 Taylor 认为 P2 波幅的增 加反映了对刺激更深或更广泛的加工 男性照片相对于女性照片来说, 外部特征较不明显,更难以辨认,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更深的加工前 人研究发现,越是熟悉的面孔诱发的 P2 波幅越小在本实验中, 旧面孔诱发的 P2 波幅小于新面孔,不过该现象仅见于女性被试, 这与女性被试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较高的辨别面孔新 旧的能力相对 应(iV) N 250 T anaka 和 Pierce 认为 N 250 是对个体面孔表征 的指标,而不仅仅是面孔基本分类表征的指标 N 250 对面孔熟悉 度敏感,熟悉面孔诱发的波幅更大 在本实验中, 女性面孔诱发的 N 250 波幅大于男性面孔,这与本实验中对女性面孔较好的再认成绩 是一致的此外, 本实验中对于女性被试,照片新旧之间存在显著差 异,旧照片 N 250 波幅显著大于新照片,但是男性被试则不存在这 种差异,该结果与女性被试较好的再认成绩相对应W iese 等人在研究 自我年龄群体偏见时发现, 年轻被试对年轻 旧面孔的 N 250 波幅高于年轻新面孔,而年老被试则没有,因此他 们认为 N 250 是第一个与自我年龄偏见相关的 ERP 成分但在本 研究中,女性被试的 N250 波幅对照片的新旧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 男性照片还是女性照片,均存在这种现象,因此不支持 N 250 是与 面孔再认的自我群体偏见相关的 ERP 成分的观点 (V ) 新旧效应在 W iese 等人的实验中发现,年轻人记忆年 轻面孔的成绩更好, 同时新旧效应也更大 本研究中亦发现类似的现 象,即被试对女性面孔的记忆能力更强, 新旧效应也更大 与此同时, 在女性被试身上, 新旧效应的这种增大较之男性被试有更广泛的头皮 分布.V ilberg等人 刚认为,顶叶新旧效应对从长时记忆中大量地提取信息敏感 ,因此当行为反应中正确率更高时, ERP 数据中的新 旧效应就更大 4、结论本实验采用学习测验范式对再认面孑 L 的性别效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提示女性可能 比男性再认面孔的能力更强, 且女性面孔 比男性 面孔更容易记忆对测验阶段脑 电数据 的分析使得对上述差异 的 神经机制以及相关 ERP 成分的心理学意义获得了一些新 的了解 ( i ) 女性面孔更容易被记住, 且男性和女性的面孑 L 再认能力很 可能存在差异, 女性比男性更擅长记忆面孔。 上述结果表明女性在面 孔记忆 中存在 自我群体偏见,而男性不存在(ii) 旧面孔诱发的 N 170 波幅更大,表明该脑电成分受到面孔 熟悉度 的调制(iii) 女性面孔引发的 N 170 波幅更大,而男性面孑 L 引发 的P2 波幅更大;前者可能与女性面孑 L 可变化的特征较多、需要更大 的心理负载有关;后者可能与男性面孔可变化的特征较少、再认难度 较大,从而需要更深的加工有关.(iv)新旧面孑L诱发女性被试的P1波幅存在差异,但男性被 试身上不存在此现象,提示女性的脑活动可能比男性更早地受面孑 L 的熟悉度调制.图1电极分布囹圈中者为参抓统计分析的电极#2011 年 5 月 M 56tt M 14 m1116#2011 年 5 月 M 56tt M 14 m男住旧 dDJL RHWBK; 女性I8d见 女性插00見图2性植试的KRPA平均图#2011 年 5 月 M 56tt M 14 m#2011 年 5 月 M 56tt M 14 m(-0.11±0.36 gV);电极位说存在0著的主效应. FC7.224) = 4.65. P < 0.01.在P7电极位直波恠最大 (-1.17±0.38 gV).并与 PO3. PO7 位直差异 W«. P >0.05;照片新旧与被试性别的交互作用W*F(L32)« 16.85. P < 0.001.简血效应分析我明.对于男性被试. WIHM片之间不存在照片.-0.13±0.53 MV;1117#2011 年 5 月 M 56tt M 14 m#1118Rnro孔 女性励孔 图4不同性别的检试旧面孔时的盖异波(旧熬片Mt去新魚片2 mV2 mV#图S締旧BB孔LPCJft分農异波的矣皮分布(400-600 ms>#pV.女性照片0.54±0.74 pV;在PZ点男性照片 -0.21 ±0.94 MV.女性«(片 0.61±1.04 MVhP< 0.05.3讨论本研究考家了不同性别的酸试再认不网性别面 孔时的悄况.结JR发现无论男性被试还是女性被试. 都址対女性照片的再认成绩!1!好.&明!性不存在 白我性别偏见.而女性存在门我性别伦必 此外.本 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