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自述_鞍山台町”露天博物馆“设计及空间改造论文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7057830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所自述_鞍山台町”露天博物馆“设计及空间改造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场所自述_鞍山台町”露天博物馆“设计及空间改造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场所自述_鞍山台町”露天博物馆“设计及空间改造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论文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21.1 课题背景21.2 课题目的21.3 课题意义22 国内外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及趋势32.1 国外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32.2 国内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32.3 文化建筑改造的发展趋势43 历史建筑改造设计原则43.1 整体适度还原43.2建筑风格定位53.3巩固建筑结构53.4屋顶改造修补成重点53.5延长建筑寿命要科学53.6解构建筑结构之美53.7所有设施要齐备54 项目概况54.1 项目设计条件54.2 总体规划105 建筑单体设计125.1 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设计125.2 鞍山会展中心改造145.3 台町博物馆设计(东山宾馆建筑群改造)165.4 露天博物馆空间设计理念17结 论19参考文献20致 谢22本科论文摘 要鞍山台町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她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可见可触摸的物质空间方面,更多的是鞍山的时代记忆和鞍山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如何在建筑改造中重塑场所精神,激发鞍山人民的共情,将台町文化用建筑的语言进行叙述成为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不同品质及等级的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在遵循威尼斯宪章城市更新原则的基础上,挖掘其内涵,引入“非为保存而保护,实为创造而修复”的改造原则,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递进:从城市角度分析区域角色以及和城市的关系,以达到共生共存,功能互补的目的;中观对台町地区现状进行梳理,进而延伸至场地上台町;从微观层面对场地街道尺度、交通问题、建筑功能等问题进行具体处理,并对场地内建筑、景观以及交通等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取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此触发整个区域激活。在建筑设计中,依托上台町场地内鞍山会展中心和东山宾馆建筑群的特有建筑风貌,分别将其功能进行补充和置换,并将东山宾馆一、二、四号楼改造为台町历史博物馆。在中台町场地通过老建筑加建,将已经废弃的当社图书馆改造成为市民文化中心。室外空间成为露天博物馆,让老建筑进行“文化自述”关键词:建筑改造; 文化建筑; 博展空间; 观演空间AbstractAs a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block, Anshan Tading carries not only tangible material space, but also the time memory and common feelings of Anshan people. Therefore, how to reshape the spirit of the place and inspire the common feelings of Anshan people in the archite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how to narrate the Tading culture i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different solutions for different quality and grade buildings. On the basis of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renewal of Venice Charter City, this paper digs its connotation,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not for preservation, but for creation, but for restoration, and proceeds from three levels: macro, meso and micro: analyzing the regional role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ymbiosis, coexistence and functional complementarity; meso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ding area From the micro level, the street scale, traffic problems, building functions and other problems of the site are specifically dealt with,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s, landscape and traffic in the site is sorted out and extracted,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 as to trigger the activation of the whole area.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relying on the uniqu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Anshan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and Dongshan Hotel complex in the site, the functions of the buildings are supplemented and replaced respectively, and the first, second and fourth buildings of Dongshan Hotel are transformed into TAIDING history museum. The abandoned community library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 civic cultural center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old buildings in the zhongtaimachi site. The outdoor space becomes an open-air museum, allowing the old building to carry out cultural self-report.Keywords:Architectural Transformation;Cultur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Watching performance space引 言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使得郊区或者农村等区域也逐渐进入城市范围甚至成为市中心,而在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建筑,成为城市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建筑有的极具时代特征,建筑形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有的建筑则标准低、质量差,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此外,老旧城区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混乱等问题日渐严重,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辽宁省鞍山市台町街区就是典型事例,街区内商业布局混乱,街道狭窄且人车混行,当地居民由于缺乏风貌保护意识,随意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搭建扩建。鞍山台町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匮乏,同时缺乏文化建筑元素,与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严重不符,同时当地居民缺乏寄托共情的空间,因此将此处改造成为鞍山台町文化高地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建建筑日趋饱和,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改造日渐重要,而我国建筑改造现状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但有一部分建筑改造案例中,“仿古”成为主要的手法,这样的价值取向和采用的改造手法值得我们进行考量。在国外的研究领域和实际项目中,同样也应当采取辩证的思维去进行学习与思考。本项目通过整合场地资源,深入挖掘场地信息,在台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理念的背景下,通过对场地内各建筑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功能置换将东山宾馆一、二、四号楼改造成为台町历史博物馆,承载台町和台町人民的历史记忆;通过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将鞍山会展中心打造成为集展览,会议办公于一体的会展综合体;通过了新老加建和建筑修复,将原当社图书馆改造为市民文化中心,同时置入小型观演空间,从视觉听觉层面传播台町文化,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场所;而在珍贵的室外空间,让老建筑成为主角,为人们讲述历史,从而由内而外激活空间。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 课题背景在城市建筑和物质遗产中,历史文化居住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物、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层次,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最能反映城市的特色和风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见证城市百年变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活态历史, 是建成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兼具物质、非物质价值,唯有将双重价值进行传承,街区文化方得延续。所以,对其进行活化需要深入思考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老旧城区建筑以及配套设施不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通过将老旧建筑改造,赋予其新的功能就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由于老建筑珍贵的历史价值以及时代变迁留下的痕迹,将其改造成为文化类建筑是城市更新以及建筑改造中最为常见的。此外,鞍山台町街区始建于1916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整个街区建筑以及道路呈放射状布局,独栋别墅排布其间,街道静谧。但现存街区风貌破坏严重,无人问津。1.2 课题目的历史街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可见的,更多的是时空记忆,建筑作为人活动的场所,不仅要经受时间和风雨的侵蚀,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的“再创造”,自下而上的“设计”往往最为“致命”,建筑师的设计仿佛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画板。面对这些陈旧,甚至破烂不堪的老建筑,或许建筑师需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可以随意穿越时空的人,游走于不同的语境之下,既要挖掘出历史的、文脉的、共情的元素,还要立足于当下,有的放矢的进行取舍,既要区域性的总体把控还要个别性的特殊处理,因此需要重新对价值取舍进行再定义,是拆、是改、是留,交通问题,空间形态,建筑特色,艺术价值都变成天平上的砝码,让历史空间在建筑师的手下延续生命。1.3 课题意义在辽宁省鞍山市台町这些具有历史印记的建筑和街区中,有一种建筑类型是在近代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建筑,他们就是日占时期遗留建筑及历史街区。但这部分建筑遗存一直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存在着保护的盲点。民间组织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些建筑的历史价值,但苦于无法向政府部门进行保护建议,只能在无奈中目睹这些历史建筑遭受岁月的侵蚀。日占时期建筑遗存的保护、利用和更新,可以使这些历史遗存成为鞍山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之一,对提高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些老建筑遗址被用作实物或实物展览,还可以对市民和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扩大日式民居和公共建筑融入东北特色旅游产业链的思路,增加其对历史遗址消费的吸引力,增强建筑的影响力,对建筑物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 国内外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国外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就国外而言,目前对城市更新的研究不仅涉及物质空间,还涉及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等方面。例如,秘鲁第696号政策法令和第11-95号国家最高法令将选择更新地区时要考虑的一系列因素分为四类,即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布里坦尼卡在谈到旧城更新的定义时,提到了物质空间、经济、政策、文化、卫生、环境等诸多方面,因此,国外旧城更新的内容更为广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2 国内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密度日益密集,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化,许多历史居住街区由于缺乏保护,逐渐沦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淘汰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了一些关于旧城更新的研究,但在旧城更新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方面均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直到1989年我国城市规划法提出后,“旧城改造”才真正作为正式用语出现在条例中。2. 21 旧建筑的改造规划缺乏科学性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失败的案例都是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包括旧建筑改造的目标和定位、未来发展规划等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旧建筑的使用率还会继续下降。因此,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机构进行相关评估和考虑。只有这样,旧建筑的再利用才能大大提高。2. 22 商业色彩浓重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过度商业化使一个地区的文化、社会和公共服务非常稀缺,导致人们生活、娱乐、休闲场所匮乏。因此,在旧厂房改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和休闲服务项目,而不仅仅是商业改造。政府可以在公共服务过程中购买一些旧厂房改造项目,为公众创造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场所。2. 23 污染环境旧建筑改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当环保施工不达标的时候,各种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这是改造旧建筑必不可少的问题,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所有旧建筑改造之前,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批准才能够进行2。2.3 文化建筑改造的发展趋势2. 31新技术的应用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和能源问题,建筑绿色改造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而对于这些历史建筑,不仅要保护他们的历史价值,还应当满足使用者舒适性的要求,通过引入节能理念,并且从多个维度平衡需求和标准,采取谨慎的态度来进行改造。2. 32空间规划理念建筑的形式往往追随功能,历史建筑由于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形态,除厂房等建筑外,其功能设置大多呈现出空间小,排布密集等问题。如何通过空间改造,使得改造后的建筑能够快速应变的多功能空间,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2. 33对于时间的精细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建筑会呈现不同的风貌,建筑结构坚固程度也会由于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通过将历史建筑所属时代进行精细划分,并且针对性的进行修复与改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3 历史建筑改造设计原则 3.1 整体适度还原从建筑的宏观角度看,我们应该尽量恢复原有的建筑风格,恢复旧建筑中可以恢复的元素。3.2建筑风格定位首先要对旧建筑的风格进行定位,并且确定改造前后的风格是否变化。3.3巩固建筑结构旧建筑多为木结构与砖墙相结合,而不是以钢筋混凝土为承重墙。在改造中,应注意建筑物墙体的承载力。具体方法是去掉墙上多余的贴纸。表面和白灰应在砖之间加入水泥。砖墙外露时,外墙应在砖面打磨后抹一层防水层,或加一层其他颜色的油漆。3.4屋顶改造修补成重点对于老建筑来说,最有利的改造就是屋顶,所以屋顶的防御性维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改造需要,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旧楼屋顶进行改造。在某些情况下,旧建筑屋顶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可以直接恢复。此外,在资金不允许的情况下,旧建筑屋顶的改造、维修和改造将成为重要的设计环节。3.5延长建筑寿命要科学旧建筑的排水系统和防水系统是多年前设计和布置的。因此,在旧建筑改造中,需要对地、墙、室外防水墙和隔水器进行重新布置,以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真正实现旧建筑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改造。3.6解构建筑结构之美对于一些结构特殊的老建筑,可以采用解构的手法,使老建筑的室内外建筑充分暴露出来,将特色结构夸张地展现给人们,使建筑成为地标性建筑。3.7所有设施要齐备在旧建筑改造中,既可以改造原建筑,也可以改造室内家具和空间的安装、布置和划分,以及室外环境设计,特别是室内空间设计,根据不同的空间特点,结合沙发,空调、音乐、照明等,都会让建筑的脉搏恢复。建筑似乎是无生命的,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建筑一直是有生命的3。4 项目概况4.1 项目设计条件4. 11 项目设计条件ABC图4.1 项目选址本项目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境内(北纬N410622.01,东经E1225953.18),紧邻鞍山城市主、次干道,街区内部面积约为 220880。台町呈放射状布局,内部分为上、中、下三条东西向主干道。如今,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由公共建筑(如鞍山老干部基地、东山宾馆等)和居住建筑(如别墅、留学生公寓等)两部分组成,建筑整体风格保持完好。2015年,台町被辽宁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用地位于上台町,以及中台町部分区域。4. 12 项目基地建筑现状鞍钢会展中心位于东山街77号,建于1961年,原用作鞍钢科技馆,建筑面积10091平方米。该建筑由鞍钢设计院设计,整体风格为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中西合璧”风格,与北京人民大会堂相类似,正面为十四根罗马柱,正厅为大理石地面及墙面,有三组半圆形水晶吊灯,室内为木制地板,墙面有美术雕刻画。建筑体积宏大、装饰豪华,是建国初期“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建筑的代表,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图4.2 鞍山会展中心南立面当社图书馆位于今东山街73号(原东风街104号),建筑为二层别墅式,建筑整体为欧式风格,坐东朝西,一层贴有土黄色麻面小墙砖装饰,门窗为拱形结构,装饰有花纹,二楼建有阳台,屋顶为半木造风格,设有半圆形老虎窗。建筑现为民宅,一层南侧有加建一排房间,二层阳台被封死作为房间,基本保存完整,建筑左右均为现代多层楼房,与整体周边环境不协调。图4.3 当社图书馆现状图东山宾馆始建于1952 年,原为鞍钢为苏联专家建设的公寓。是直属于鞍钢集团的涉外型宾馆。2005 年7月被评定为四星级宾馆,宾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390平方米。由主楼、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四号楼、会展中心、健身中心、网羽馆组成。主楼建于1952 年,四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坐北朝南,建筑由鞍钢设计院设计,俯瞰呈“山”字形,主入口面向西南方向,位于东宾街与铁东十二道街交会处,有六根简化的罗马柱做装饰。后于1960年建设一、二、三号楼,均为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其中一号楼为一层别墅,面积2293平方米,二号楼为二层别墅,面积2135平方米,三号楼为二层别墅,面积1854平方米。东山宾馆建馆以来,即成为鞍山市政府及鞍钢集团接待重要领导人及外国贵宾的指定单位,曾接待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原越南主席胡志明,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霍查等众多外国元首及贵宾4。图4.4 东山宾馆建筑群现状图4. 13 针对项目基地提出问题(1)如何挖掘鞍山台町地区的历史和文脉价值,并在当代语境之下进行转译、延续。(2)如何结合整体把控鞍山上台町区域历史建筑的整体风貌、建筑特色、历史价值、街路形态以及环境绿化,打造会说话的“露天博物馆”。(3)如何在梳理建筑功能、建筑现状、公共空间、使用人群、区域肌理、区域交通、空间形态等关键要素之后对价值取舍进行再定义,将无形的时代记忆通过建筑师的语言留存于有形的城市空间并对现存建筑和空间进行“艺术装置”植入。(4)如何在梳理现存空间完毕之后,将拆、改、留的建筑分别进行相应功能置换。(5)如何将无形的时代记忆通过建筑师的语言留存于有形的城市空间。4. 14 项目设计理念通过场地内现状梳理,结合台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设计原则,特提出以下设计理念:(1)首先应当分析并挖掘鞍山台町地区的历史和文脉价值,并且始终遵循“非为保存而保护,实为创造而修复”的原则进行设计。(2)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递进,从城市角度分析区域角色以及和城市的关系,以达到共生共存,功能互补的目的。(3)中观对台町地区现状进行梳理,总体分为拆除区、改造区、留存区,并形成一定的比例,拆除区比例最小,改造区和留存区次之。(4)基于“区域针灸”理论从微观层面对街道尺度、交通问题、建筑功能等问题进行具体处理,同时触发整个区域激活。(5)拆除的建筑应当是历史价值较低且人为损坏或历史风貌改变的建筑,这部分的场地进行设计时依然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入手,既要注重功能与流线的组织,还要考虑新建建筑如何回应区域和城市。(6)改造部分需要考虑新功能的置入,力求打造成为文创及商业步行街区,激活整个空间。(7)保留部分需要考虑老建筑的修缮以及现存公共空间缺乏等问题,同时还应当考虑居住区和其他区域的动静关系,让老建筑成为展品,力求打造成为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露天博物馆”。图4.5 项目设计理念4.2 总体规划4. 21 建筑布局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由下台町向西南角延伸,到达放射状场地的圆心上台町,逐渐过渡为台町历史街区文化高地,此处会展中心保持其原有空间风貌,仅在建筑内部做功能置换;东山宾馆建筑群在一号楼和四号楼之间加建体量,使得二者成为一个整体,同时新建体量隐藏于空间之中。而中台町场地中加建形成市民文化中心,建筑遵循原有空间肌理,通过延伸场地轴线来限制体量,使得新建建筑融入于环境之中。同时会展中心、台町博物馆以及市民文化中心从空间上形成一个整体。4. 22 交通组织上台町作为市民和游客人流汇集的文化高地,为了有更好的空间体验,在本项目中流线组织方式采取人车分流的方式,通过在场地东山路和铁东十二道街设置车行道路,并且在道路尽端设置停车场,以满足游客日常停车需求,在各个建筑之间通过景观绿化以及硬质铺地限制人行道路,使得场地内交通井然有序,道路分级明显。图4.6 场地交通组织4. 23 建筑风貌控制建筑空间风貌是台町历史街区珍贵的遗产,会展中心南立面柱廊极具时代特征,是建国后特定时代的产物,工字型平面布局形成特有的建筑空间,东、西、北立面均有柱廊元素,因此,在进行鞍山会展中心改造时,保留其外立面,仅在建筑内部做功能置换,以满足当今时代需求。东山宾馆建筑群以一层或二层建筑为主,为了保护建筑外立面,保持上台町外部空间风貌,在进行建筑改造时,在一号楼和四号楼北侧加建一体块,新建体块在材质上与老建筑进行区分,在建筑高度上与老建筑进行呼应,保持谦虚的姿态,融入环境。当社图书馆现用作住宅使用,在进行改造时新建建筑遵循放射状弧线,将建筑体量划定范围,提取老建筑坡屋顶元素,新建建筑与老建筑在形态上相互呼应,同时新建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材质,与老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新老建筑的辨识度,使得老建筑成为主角。4. 24 景观空间设计上台町鞍山会展中心和东山宾馆建筑群空间布局围合形成室外景观,由原东山宾馆一号楼门前景观花坛进行组织,形成主要景观,由此形成放射状路网将各建筑功能联系起来。由此向西到达高差景观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周边居民和外来游客休憩的场所,它仿佛成为方圆内最有人气的街头小公园。它背后倚靠的这一栋栋覆满斑驳青苔的小屋正是文创活动的运营商所在地,也是他们在城市更新这张大纸上贴上了创意生活的标签,为工作、居住、生活在这里的15分钟社区生态圈打造了质感空间,让打拼过程中的年轻人能够优雅地工作,体面地社交。5 建筑单体设计5.1 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设计5. 11 设计理念近年来,以剧场为核心建设的文化中心为我国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剧场演绎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如何建设具有亲密感,平民化的剧场是当今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注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创造优良场所,增进邻里交往,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品味也是文化中心需要具备的功能特点5。本项目中场地位于原当社图书馆用地,在遵循城市更新总体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场地内建筑进行诊断,将所有建筑划分为改造建筑、拆除建筑、保留建筑,同时置入小型剧场空间,可以承接各类文艺演出,当地剧目,让文化通过视觉,听觉传播,建筑形式在体量上进行分割,造型上进行呼应,材质上形成对比,新老完美融合。图5.1 市民文化中心5. 12 功能设置(1)市民活动 2250图书阅览 617阅览室:建筑面积500(原当社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建筑面积117.市民活动室 2346排练室:建筑面积220;棋牌室:建筑面积117;歌唱教室:建筑面积72;乒乓球室:建筑面积144;健身房:建筑面积117;书画创作室:建筑面积144。辅助空间 915办公室:4建筑面积5;门厅:建筑面积30;楼梯、卫生间、走廊建筑面积共840。(2)风土剧场 2658观演空间 875;底层观演区:建筑面积520;茶座观演区:建筑面积205;观演台:150。剧场辅助空间 524;对外服务:建筑面积300;服务空间:建筑面积64 ;门厅:建筑面积160。辅助空间 384管理室:建筑面积40;运营和洽谈室:建筑面积54。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功能面积共290。图5.2风土剧场室内透视图(3)民俗展览厅 1080展厅空间 875书画展览:建筑面积500手工艺术展区:建筑面积225;临时展区:建筑面积150。 辅助空间 205;主门厅:建筑面积90;次门厅:建筑面积40;楼梯:75。5. 13 流线设计市民文化中心建筑功能复杂,观演空间以及市民活动室功能较为分离,因此在设计时,通过门厅入口处将二者流线进行分离,此外各自区域设置独立次要出入口,以满足功能上的需求。建筑主入口设置在台町步行街内街,大部分人流从此处而来,同时在场地北侧分别设置两个次要出入口,满足疏散需求。5.2 鞍山会展中心改造5. 21 设计理念鞍山会展中心建筑体量大,空间单一,现有功能主要以会议、办公为主,其功能和建筑体量严重不符,造成浪费。但由于其层高较高,因此有改造并且丰富功能的可能性。通过将鞍山会展中心内建筑功能进行重新梳理,大小空间以及排布逻辑进行重新组合,在南向主入口处设置门厅集散空间,原建筑中央大会堂保留其风貌,让历史空间本身作为展品,自我发声,同时会堂空间作为学术会议、鞍钢历史展示的场所。围合会堂六米宽的走廊将作为历史长廊展厅呈现,从建筑一层开始通过图文展示的方式以长廊为媒介盘旋而上,将鞍钢及鞍山历史娓娓道来。通过在南向二层设置影音展厅,丰富展示元素,同时让观展者更直观的感受鞍钢历史。在北向空间置入夹层,将原有7.5米层高的空间一分为二,使得功能和空间更加匹配,同时在小空间内设置会议等功能,使得建筑功能得到完善。图5.3会展中心改造模型图5. 22 功能设置(1)展示空间 4379会堂历史空间展区:建筑面积1250,向民众展示上世纪会堂风貌,同时赋予学术交流、鞍钢宣传的功能。实物展区:建筑面积324;图文展区:建筑面积660;多媒体展厅:建筑面积240;临时展厅:建筑面积355;历史长廊:建筑面积1550。(2)展厅辅助功能 670文物保护与修复:建筑面积共220;库房:建筑面积450,设置于地下室,通过坡道与上层进行连接。(3)其他功能 2650办公会议 814贵宾休息室:建筑面积100;办公室:建筑面积共350;大会议中心:建筑面积300,容纳100人; 中小型会议室:建筑面积64。服务空间 636主门厅:建筑面积160;次门厅:建筑面积64;咖啡餐饮:建筑面积340;服务问询:建筑面积45;纪念品区:建筑面积27;楼梯、走廊、卫生间等面积共1200。5. 23 流线设计会展中心南侧设置主入口,供主要使用者使用,北侧设置次要出入口,供后勤人员使用。观展、会议等主要功能和办公管理等次要功能进行了流线的划分。5.3 台町博物馆设计(东山宾馆建筑群改造)5. 31 设计理念东山宾馆建筑群原用作东山宾馆客房及附属功能,但对于鞍山市民来讲,东山宾馆不仅仅是用作居住的盒子,更是时代的记忆,是鞍山的记忆。因此通过将其功能置换,打造成为台町历史博物馆,为游客讲述历史,为鞍山记录历史是很有必要的。为保持外部空间的完整性,在一号楼和四号楼北侧加建体量,使得二者进行联系,同时补足功能。与此同时新建建筑隐藏于外部空间之中,人们游行于场地内时,旧有建筑成为主角,最大程度的保护了风貌。5. 32 功能设置(1)展示空间 2174场景蜡像展区:建筑面积共1580;图文展区:建筑面积210;多媒体展厅:建筑面积384;(2)学术研究 320文物保护与修复:建筑面积共320,一共5间;(3)辅助功能 1744库房:建筑面积384;门厅:建筑面积190;办公室:建筑面积共120;楼梯、卫生间走廊:建筑面积共1050。5. 33 流线设计台町博物馆通过建筑加建将两个建筑统一为整体,建筑主入口设置在原东山宾馆建筑四号楼,通过此处进入博物馆主入口门厅,随即进入展馆展厅空间,在一号楼展馆尽端进入加建体量之中,此处为开放展览空间并且设置休憩功能,同时将流线串联于原四号楼中,延续参展流线,最终通过连接体进入主门厅,形成闭合参展流线。建筑北侧道路设置次要入口,用作工作人员流线以及展品运输流线。和观展人员进行分离。5.4 露天博物馆空间设计理念台町这片承载了记忆与辉煌的土地,仍然是国家和时代发展的一份宝贵财富,保留这样的时代记忆,就是为后辈保留更多的精神食粮。“鞍钢会堂+东山宾馆”特有独一无二的文创符号,是老工业基地乃至国家的重要工业文化遗存,通过功能置换的还原式改造,将老宾馆、大小会议室等原址原貌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度结合,用巧妙的构思,把旧工业文化的记忆再编码,创造新的文化载体,打造“露天博物馆”向全体市民开放,赋予她新的功能和深刻内涵。让她为历史代言,让建筑说话。图5.4外部空间效果图结 论台町的转型,意味着它与鞍山一起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见证了鞍山新老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城市的活力和质量,为弘扬和传播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内涵与载体融合,价值与体验融合,文化的地域性和旅游者的移动性结合,为了解、传播、深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6。本次课题通过将鞍山台町街区上台町进行建筑和外部空间改造,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其打造成为了台町甚至鞍山的文化高地,成为记录和承载台町、鞍山文化的媒介。涉及到新老加建类项目时,新建筑和老建筑之间关系的处理是重点,通过本次课题发现,积极地去应对问题、在回应老建筑才是较好的办法。新建建筑通过提取原有建筑元素,例如形态和比例尺度,并将其转译成为设计语言,以此和老建筑进行呼应、协调。在材质和设计手法上立足于当代,提高新建筑和老建筑的辨识度;在涉及到历史建筑内部空间改造时,要始终遵循威尼斯宪章中历史建筑保护原则,重点历史空间要重点保护,采取少干预的策略,同时还应当立足于当代,注重改造后建筑功能的可持续性。需要墙体拆除时需要对其是否承重进行判断,必要时做墙身加固。在历史空间中,场所的重塑不仅仅需要重塑物质空间,更多的应当是场所精神,而在鞍山台町,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托了近百年的风雨,呼吸着历史的气息。在此过程中,本项目始终遵循威尼斯宪章历史建筑保护原则,同时提出“非为保存而保护,实为创造而修复”的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价值观,为台町街区换发活力带来了新的可能,为鞍山人民提供了新的心灵寄托。就此,老一辈将在此追溯光辉岁月,新一代的青年追寻艺术的热爱与梦想,有着老台町怀旧情结的人们,四面八方喜欢异域风情的游客,来自不同时代不同诉求的人都能在游历中实现共情,获得全新的居住生活体验。 台町也将用文化创造,实现“让人留下来,让新产业留在街区”的先锋实验,成为色彩多样的城市客厅。参考文献1 蔡新雨.基于“区域针灸”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策略初探以鞍山市台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1):117-118. 2 许翠.探析国内旧建筑改造的意义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285.3李响,汪海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以鞍山“台町”历史街区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10):91-92.3 宋文,邹俊.探究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和发展趋势J.文学界(理论版),2012(08):300-301.4 马子轩. 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5 陶欢. 文化中心内部小型剧场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6 张凡.文旅空间打造的案例分析谈金陵美术馆的选址、改造、定位及运行J.建筑与文化,2019(10):222-223.7闫丽.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与对策N. 中国文物报,2017-07-21(008).8孙彤宇,许凯,杜叶铖.城市街道的本质 步行空间路径一界面耦合关系J.时代建筑,2017(06):42-47.9张晓漫.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传统街区微改造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10王学勇,张永超.基于城市文脉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生研究J.工业建筑,2017,47(12):57-60+65.11徐拥军,王玉珏,王露露.我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和对策J.学术论坛,2016,39(11):149-155.12赵蕾.某老旧砖混结构房屋改造的鉴定及加固J.工程质量,2018,36(09):85-87.13陈炜来.某砖混结构房屋改造前鉴定及加固设计J.福建建筑,2017(03):50-53.14VTN Architects.“钟乳石”竹亭装置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自由空间J.风景园林,2019,26(07):80-83.15陶欢. 文化中心内部小型剧场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16周春艳,钟华.绿色技术在历史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现状J.工程管理年刊,2018,8(00):69-75.17Lydia Kiroff.Nexus between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Creative placemaking in inner AucklandJ.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2020,9(1).18Andrzej Soczowka,Anastasiia Mazurova.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regions (for example Katowice conurbation, Poland)J. asopis Socalno-Ekonomno Geograf,2017,23(2). 19Grete Swensen,Joar Skrede.Industrial heritage as a culturally sustainable option in urban transformationJ.FORMakademisk,2018,11(6).20Ovidia Soto-Martin,Alba Fuentes-Porto,Jorge Martin-Gutierrez. A Digital Reconstruction of a Historical Building and Virtual Reintegration of Mural Paintings to Create an Interactive and Immersive Experience in Virtual RealityJ. MDPI,2020,10(2).致 谢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情绪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毕业论文就是我的舞台,在此表达发自肺腑的诚挚谢意与感想:我要感谢,十分感谢各位指导教师,尤其是我的导师罗奕老师和高薇老师。她们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毕业设计以及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到最后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罗老师和高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在我们因为疫情无法进行现场调研时,是罗老师驱车前往鞍山进行现场测绘,让我们毕业设计有了基础资料。正是两位老师的无私帮忙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设计及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您们。我要感谢,十分感谢学弟学妹。开学期间正在上课的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忙我和罗老师一同前往鞍山进行现场测绘,让我们毕业设计有了更加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对各位学弟学妹的帮忙表示真挚的感谢。 我要感谢,十分感谢毕业设计小组的同学们,从接触课题时的不知所措,到积极搜集资料、献言献策、提出思路,再到最后的成果,为了一个不为什么的共同目标,我们一起熬夜一起画图。这些都将成为我大学最后时光里珍贵的记忆。我要感谢,十分感谢自己。在毕业设计以及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自己总是用心主动与老师同学们沟通,查漏补缺。透过毕业设计以及写作论文,我更加深刻认识了建筑学的魅力以及与人交流的重要性,也会更加坚定了投身建筑设计事业的信念。我要感谢,十分感谢我的母校沈阳城市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记忆。 最后,我要感谢,十分感谢五年的大学生活,感谢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岁月虽清浅,时光亦潋滟。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不谈亏欠,不负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