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炭集团xx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XXXX)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46869895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54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东煤炭集团xx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XXXX)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神东煤炭集团xx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XXXX)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神东煤炭集团xx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XXXX)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DHLG-C-2015-01-I/1 xx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 处 理 计 划 (2015)生产经营单位: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编 制 单 位: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发布 2015年01月01日实施哈拉沟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5)编 制 工 作 组 xx煤矿编审主 任:魏光荣副主任:张 峰 李建军 姚选智 宋立兵 许 军 温庆华 邢海龙 武德宏 马飞林 郭春雨 张志杰成 员:王晓荣 蔚保宁 王 荣 刘培壮 王 强 张彦明 王小雄 甘建军编 辑:惠小刚 王庆雄 李 智 李 威 张光辉 常廷豪前 言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规定,并结合xx煤矿生产实际情况,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制本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40目 录第一章 概况4第一节 矿井概况4第二节 矿井生产系统9第三节 2015年采掘计划及采掘范围内地质条件1第二章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领导组织机构6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6第二节 处理灾害时的通知顺序和要求14第三章 瓦斯事故预防与处理16第一节 瓦斯事故隐患分析16第二节 瓦斯事故预防措施16第三节 瓦斯事故处理23第四章 煤尘事故预防与处理29第一节 煤尘事故隐患分析29第二节 煤尘事故预防措施30第三节 煤尘事故处理33第四节 灾变现场人员采取的紧急措施35第五章 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处理39第一节 外因火灾的预防与处理39第二节 内因火灾的预防与处理67第六章 水灾事故预防与处理72第一节 井下水灾隐患分析72第二节 井下水灾预防措施74第三节 矿井水灾事故处理79第七章 顶板事故预防与处理85第一节 顶板事故的隐患分析85第二节 顶板事故预防措施87第三节 顶板事故的处理92第八章 机电运输事故预防与处理99第一节 机电事故99第二节 主运输事故104第三节 辅助运输事故107第九章 井下爆破事故预防与处理111第一节 井下爆破事故隐患分析111第二节 井下爆破事故预防措施111第三节 采取的救灾措施117第四节 爆破事故处理118第五节 灾变现场人员采取的措施119第十章 创伤急救120第十一章 安全培训与修订122第一节 安全培训122第二节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贯彻、修改、补充123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附件125附件1:xx煤矿2015年采掘接续计划125附件2:应急救援有关人员及联系方式126附件3:xx煤矿地面、井下应急物装备资明细129附件4:xx煤矿灾害防预与处理计划培训计划137附件5:xx煤矿应急响应程序138附件6:xx煤矿兼职矿山救护队人员情况表139附件7:相关图纸140第一章 概况xx煤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直距约55公里处的乌兰木伦河东北侧,行政区划属神木县大柳塔镇所辖。南以xx为界,接大柳塔井田;北以石圪台井田为界;东以七概沟及陕蒙边界为界;西以乌兰木伦河为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41至1101835, 北纬391702至393516。xx煤矿南北长约8.4km,东西宽约8.5 km,面积72.40 km2。xx煤矿前身是神木县地方国有煤矿,1999年10月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收购。2003年2月,按照国家“关小建大、整合资源”的方针,xx煤矿又整合了绥德县前石畔煤矿和佳县瓷窑湾煤矿,对矿井进行了第二次改扩建,于2004年12月8日建成投产,成为神东煤炭集团千万吨矿井群中的骨干矿井之一。现xx煤矿由原瓷窑湾煤矿、前石畔煤矿、前石畔预留区和原xx煤矿四个井田组成。截止2014年6月井田地质储量64582.8万吨,可采储量36971.2万吨,主采煤层为22、31、42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煤质优良。第一节 矿井概况一、矿井井田xx煤矿(整合)范围是根据陕国土资矿采便字2009114号文件关于同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等四个煤矿进行资源整合的函,依据原xx煤矿、原瓷窑湾煤矿、原前石畔煤矿、原前石畔井田采矿证外侧拐点坐标圈定。整合后xx煤矿生产规模达1000万t/年。 图1-1 xx煤矿(整合)矿权关系示意图二、井田地质情况井田大部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覆盖,仅在乌兰木伦河沿岸有基岩出露。井田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直罗统(J2z),新近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N2)及第四系(Q)。本区地层总体呈倾向SW的单斜构造,起伏不大,倾角一般小于1。局部有低缓“凹盆”或“穹窿”,平面表现为呈“S”状展布的箕状,鼻状构造相间出现,但波幅小于10m,翼宽大于750m,一般箕状构造翼宽较大,最大可达2.5公里。在井田南边缘有两条由大柳塔扩大区向北伸入的物探正断层F6,落差小于20m,长约4.5公里,倾向SW,倾角65-85;DF62,落差2-4m,长约4公里,倾向NE,倾角65;xx三盘区22304运顺305回顺掘进至770m位置揭露F43断层,落差13.5m,倾向99,倾角57,该断层斜穿三盘区。区内无大型断层,构造属简单类型。三、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及煤层情况(一)主要可采煤层情况本区全区可采煤层有3层,它们是22、31及42。大部可采煤层有1层,为44煤层。局部可采煤层有4层,即12上、12、43及52煤层。(二)煤层赋存条件井田内含煤地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属湖泊三角洲沉积。共含5个煤组,有对比意义的煤层共12层,其中可采煤层8层,即:12上、12、22、31、42、43、44、52煤层。其中12上、12、43、52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22、31、42煤层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44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不可采煤层4层,即:11上、11、21上、52上煤层。11上煤层赋存于第五段,零星分布,见煤点2个,无可采点;11煤层赋存于第五段,见煤点23个,可采点1个,厚度0.05-1.02m,平均厚度0.50m;22上煤层赋存于第四段,见煤点7个,可采点4个,厚度0.45-1.74m,平均厚度0.92m;52上煤层赋存于第一段,见煤点16个,可采点1个,厚度0.20-0.83m,平均厚度0.38m。(三)煤质、煤种各煤层均呈黑色,条痕褐黑色,弱沥青沥青光泽,断口参差状、阶梯状为主,部分棱角状和贝壳状。镜煤条带中内生裂隙5-20条/5cm,被方解石充填,裂面常见黄铁矿薄膜及斑点,易氧化、易自燃。各煤层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亮煤为主,并含较多的镜煤和丝炭成份。煤岩类型以半暗型煤和半亮型煤占优势。镜煤局部地段厚度达5cm呈层状或透镜状夹于各成分之间,丝炭沿层面呈条带状或透镜状分布,厚1-3mm,常见丝炭化植物叶片和茎干的薄片出现在镜煤的上、下部位。各煤宏观煤岩类型有所不同:12上、12煤层以半暗型为主,次为暗淡型和半亮型煤,22、31、42煤以半亮型为主,半暗型和光亮型煤少量,43、44、52煤以半暗型为主,其次半亮型和暗淡型煤。煤层剖面各类型间,界线清晰,结构明显,常见中、细条带状和线理状结构,连续水平层状构造。各煤层有机显微组分含量很高,其平均值变化在97.2-98.4%之间,其中镜质组含量平均值为27.4%-58.4%,丝质组34.9-53.4%,镜质组反射率在0.456-0.576之间,属I煤化阶段,即低煤化度烟煤。四、水文地质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xx煤矿(整合)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和毛乌素沙漠东南接壤地区地势总体中东部高,西部低,地形起伏较大,最低点在xx与乌兰木伦河交汇处海拔1084.10m,最高点在井田北部讨素敖包海拔1349.6m,相对高差265.5m,海拔高度一般在1200-1300m。矿区东及东南部为黄土梁峁丘陵区,沟谷深切,冲沟密布,地表径流发育,有利于地下水排泄;西及西北部为风沙滩地区,沙丘连绵,地形波状起伏,极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地形低洼处汇集成富水区,并有大泉出露。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将矿区含水层分为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中生界碎屑岩类裂隙潜水和承压水以及烧变岩裂隙、孔隙潜水。潜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入渗系数0.2314-7.29m/d;承压水接受区域侧向补给和浅层水越流补给。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构造的控制,总的流向是由西北往东南方向;浅层地下水则由地形较高处往河谷运移。地下水以泉或潜流的形式排泄。窟野河是矿区地下水的最低排泄渠道。(二)开采技术条件1.顶底板井田内分布的煤层伪顶一般由厚度小于0.5m的炭质泥岩、泥质岩组成,可随采随落。直接顶由厚度大于0.5m的粉砂岩及泥质岩类组成,各煤层以中等稳定到稳定的类、类直接顶为主,厚度较大的粉砂岩顶板属稳定的类直接顶,局部以厚度较小的泥岩、砂质泥岩及其它岩层互层构成的顶板属中等稳定至不稳定的、类直接顶板;煤层基本顶一般由较厚的细、中粒砂岩组成,多属级来压强烈顶板。22煤层顶板直接顶分布约占采区70%,厚度2-15.76m,一般2-8m;老顶局部分布;伪顶零星分布。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直接顶岩性为粉砂岩及泥岩,老顶为厚度较大的砂岩。31煤层顶板老顶区由南向北贯穿井田中部,约占采区50%,以巨厚层状中粗砂岩为主,一般厚十几m,伪顶大多分布在老顶区,面积不过3-5%,直接顶在井田西北角厚度较大,岩性以粉砂岩为主。42、43、44、52煤层顶板均以直接顶为主。各煤层底板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组成,据其力学性质属中硬至坚硬底板(-类),一般不会产生底鼓现象。22煤层底板局部赋存膨润土。2.瓦斯各煤层自然瓦斯成分主要为氮气,31、22煤层瓦斯检测含量为零,4、5号煤层含微量瓦斯。3.煤尘目前开采的1-2煤、2-2煤的煤尘挥发性爆炸指数分别为36.59%、38.83%,均远远大于10%,具有爆炸性。4.地温无高温地热危害,地温梯度2.93/100m。矿井属地温正常区,无地温、地热危害。5.自燃12上煤层为不易自燃至很易自燃;12煤为易自燃;22煤为不自燃至易自燃,31、42、43、44、52煤为不自燃至易自燃。自然发火期1-3个月。第二节 矿井生产系统一、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矿井采用平硐-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矿井主运输为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为无轨胶轮车。采煤方法为走向(倾斜)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方式采用连续采煤机掘进,梭车配合胶带机运煤。二、供电系统矿井两回电源线路分别引自大柳塔110kV变电站和前石畔110kV变电站。地面设35kV变电所四座,分别为主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旧风井工业广场35kV箱变,新风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xx副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其中主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主要为洗煤厂、1#排水泵房、房采区排水泵房、2-2煤加压泵房及地面其他生产系统供电;旧风井工业广场35kV箱变主要为热风炉、2-2煤综、连采工作面供电;xx新风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主要为主通风机、1-2煤、2-2煤综、连采工作面和辅助生产设备供电;xx副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主要为副井工业广场的办公、生活供电。三、运输系统主运输系统全部为胶带机运输,PLC控制,配置CST、制动系统,采用液压自动张紧方式或重锤张紧。设有胶带防跑偏、防滑、堆煤、温度、烟雾、自动洒水、纵撕、沿线急停等胶带机保护装置及信号系统,安全性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运输能力满足生产需要。辅助运输全部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五、通风系统根据井田开拓布置,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现有平硐1、平硐2、主斜井和进风立风井共4个进风井,1个回风立井服务全矿井,设置两台型号为FBCDZ36/2800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其中一套工作,一套备用。矿井总进风量为16703m3/min,总回风量为17030m3/min,总排风量为17351m3/min,负压为2400pa,等积孔为6.89m2。xx煤矿瓦斯主要来源于本煤层释放,经测定,在各巷道、采掘工作面瓦斯含量较小,根据2014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全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10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27 m3/min,回采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6 m3/min,掘进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09 m3/min,属瓦斯矿井。五、供排水系统矿井供水系统分为30KW泵房和90KW泵房。30KW泵房通过管道加压泵将水源提升至山上高位水池,高位水池(容积是3300m3)再由90KW泵房供主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消防供水系统;30KW泵房供副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消防供水系统;两系统水源均取自xx净水厂,供给各用水点使用。22煤加压泵房水源来自11-14采空区沉淀后净化水,主要为井下各工作面供水,主供水管路选用DN150、DN200钢管各一趟。(1)1水泵房设于新建主斜井井底,中央水仓采用主副水仓分别布置形式,有效容量为2060m3。主斜井井口标高+1180m,主排水泵房底板标高+1095m,排水垂高80m,排水管路长度约410m。矿井选用三台MD280-43*3型,n=1492r/min离心式水泵(配YB-4极-660v-160kW隔爆电动机)。排水管选用2199mm无缝钢管两趟。主排水泵房与中央变电所采用联合布置,其间采用防火栅栏两用门将其隔开。三台水泵660V电源由与水泵房毗邻的井下1#中央变电所直供,水泵的控制设备置于泵房内,水泵房设水泵集中控制信号装置。(2)2#水泵房设于中央辅运大巷81联巷,水泵房配备MD280-43*4离心水泵三台,正常涌水时一用一备(一检修)。泵房设主副水仓,水仓总容量为4280m3。沿回风立井管子道安装两趟DN300排水管路,一趟排至地面主扇侧地面,一趟排至11-14采空区,正常涌水时将水排至11-14采空区沉淀后复用,最大涌水时两趟工作。正常排水能力280m3/h,最大560m3/h。(3)1-2煤盘区排水泵房安装MD280-43*2离心水泵三台,正常工作时一用一备(一检修)。泵房设有主副水仓总容量510 m3/h。安装两趟DN250排水管路。正常排水能力280m3/h,最大560m3/h。(4)房采区排水泵房安装MD280-43*4离心水泵三台,正常工作时一用一备(一检修)。泵房直接从采空区吸水,采空区汇水面积为45000m2。安装DN250排水管路两趟,一趟经中央主运巷2联巷强排立眼直排乌兰木伦河,一趟排至11-14采空区沉淀后复用,正常排水能力280m3/h,最大排水能力560m3/h。(5)22煤加压泵房安装MD280-43*3一台,MD155-30*9三台,其中日常使用时1号泵用于井下复用水加压供水,其它三台泵可通过DN250排水管路经中央主运巷2联巷强排立眼直排乌兰木伦河,四台水泵所用管路均可通过闸阀切换。(6)xx净水厂通过钻孔在22401泄水巷安装3台水泵,正常工作时一用一备(一检修)。安装3趟DN200排水管路,正常排水时一用一备,涌水大时两趟工作。排水能力:正常200m3/h(1台),最大400 m3/h(2台),排水高度45米。综合全矿井外排水能力为:(1)1主排水泵房两趟排水管路联合试运转正常,按照预定方案用单台水泵单趟管路外排污水处理厂最大排水量221m3/h,按照预定方案用两台水泵两趟管路直排外排污水处理厂最大排水量为446m3/h,和2013年排水能力测试报告最大排水能力相近,符合矿井排水要求。(2)2主排水泵房两趟排水管路联合试运转正常,按照预定方案用单台水泵单趟管路外排污水处理厂最大排水量233m3/h,按照预定方案用两台水泵两趟管路直排外排污水处理厂最大排水量为463m3/h,和2013年排水能力测试报告最大排水能力相近,符合矿井排水要求。(3)全矿井实测正常排水能力为454m3/h,最大外排排水能力909m3/h,满足矿井实际生产能力。六、安全紧急避险系统(一)监测监控系统xx矿目前使用的监测监控系统为KJ90NB, 于2010年12月2日完成环网光纤传输的系统改造工程,将地面监测中心站搬至矿调度室,同时将监测专职值班人员与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合并,形成双岗;监测主机实现双机热备,安全监控系统联网数据网络传输运行情况良好,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上传至公司监测网页。根据矿井实际生产情况,在井上安设1台交换机,井下安设5台交换机,井上下安设运行分站44台,开停传感器20台,甲烷传感器78台,一氧化碳传感器94台,氧气传感器10台,温度传感器84台(其中电源箱内传感器),风速传感器4台,负压传感器2台,风门传感器11台,烟雾传感器69台,馈电断电仪25台,风筒传感器0台,二氧化碳传感器4台,就地断电15台,对全井采掘工作面及回风、各机电硐室、各大巷等地点进行通风参数和设备工作状态进行监控,满足要求,符合规定。掘进工作面使用备用变压器为局部通风机和监测分站进行供电,并实现了风电、瓦斯电闭锁功能;综采工作面采用就地(远程)断电实现了瓦斯电闭锁,且灵敏可靠,能够定期进行断电试验检测。综采工作面煤机和连采工作面、煤机、梭车、铲车、锚杆机均已安装了机载式甲烷断电仪,定期进行维护和调校工作,使用状况较好。全天设置三班人员进行监测系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和紧急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二)供水施救系统xx煤矿供水施救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供水管网系统矿井现有两趟供水管网,其中一趟是地面90KW加压泵房,水源来自xx净水厂供水管网,通过DN200管路供至主井3*400m3消防洒水水池,泵房安装有150DL160-25*5型多极离心泵3台,流量160m3/h,扬程125m,其中一用一备一检修,通过主斜井DN200管路送入井下用作供水施救及消防洒水。另一趟是井下加压泵房,泵房设在中央辅运大巷4、5联巷内,从2221122214采空区吸取过滤水后为各生产面供水。加压泵房安装MD155-30*9离心水泵三台,一用一备一检修。2.供水管路中央胶运大巷分别安装DN200与DN150供水管路一趟,供给盘区顺槽作供水和消防用的主管路。中央辅运大巷、12煤辅运大巷是从胶运大巷DN150管路每隔100米处T接出DN25的三通,用作供水施救。中央回风大巷单独安装一趟DN100管路。12煤胶运大巷安装现状与22煤完全相同。盘区顺槽供水管路是从中央胶运大巷DN200管路T接出DN150管路安装至顺槽末端。每100米处安设一个三通,安设三通的地方作为施救饮水点。(三)通信联络系统xx煤矿通信联络系统分为两个部分:1.固定通信系统xx煤矿在地面安装了1台电话交换机分别是512一门,配有后备电源。50对通信电缆地面延着辅运巷布置到各区域,另有一根100对通信电缆从立风井穿孔电缆到井下2号水泵房布置到各区域。电话信号覆盖了矿井全部生产作业地点和主要巷道,方便、快捷实现了井下与地面通讯。目前在xx矿井下共安装了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81部。井下电话实现生产作业地点和主要巷道的全覆盖。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现有覆盖区域:各工作面、各皮带机头、各变电所、各水泵房、各井下休息点、各皮带搭接点、停车场等。2.无线通信系统xx煤矿小灵通系统是2008年12月安装,由西安大唐电信研发的一套及时、快捷、准确并实时指挥煤矿安全生产的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信号覆盖了矿井全部生产作业地点和主要巷道,方便、快捷实现了井上下无线通讯。实现了无线通信系统与调度电话互联互通。目前在xx矿井下共安装了5台小灵通基站控制器,配有后备电源,小灵通基站99台,下发240个小灵通。井下主要盲区有中央回风大巷、盘区回风巷和连采新掘进巷道。3.井下扩音广播系统xx煤矿利用主井上仓胶带机和综采工作面通讯控制系统的扩音电话,通过一台输入输出设备和固定电话连接,当固定通讯系统或其他无线系统呼叫该电话号码时,即可自动或人工接入扩音系统进行半双工通讯,实现对该扩音系统覆盖的所有巷道进行广播。(四)人员定位系统xx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是由北京天一众合科技公司研制的一套国内技术领先的考勤定位系统。系统从2006年11月份开始安装,2007年2月份投入运行。该系统具有跟踪、定位、考勤、双向呼叫、报警五大功能。目前在xx矿共安装了考勤分站60台,配有后备电源,定位器53台,信号覆盖70公里巷道,下发了1997张射频识别卡。信号覆盖了所有采掘工作面,辅运、主运巷、变电所和水泵房等重点区域,信号随着采掘工作面进行推进。目前井下主要盲区有中央回风大巷和连采新掘进巷道。井下安装使用KJ133型人员、车辆位置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全矿入井作业人员、车辆分布情况,提高了安全管控水平。系统全天候保持完好,出现故障由信息组立即进行处理。(五)压风自救系统1.地面压风机房xx煤矿压风机房建在立风井工业广场,空压机选用矿用双螺杆两级压缩空气压缩机,型号:MM350-2S(10KV),排气压力0.85MPa,公称容积流量:64.1m3/min,配置压风机三台,最大风量时两用一备。空压机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及要求。2.井下压风管路从压风机房安装一趟DN150压风管路,经新建钻孔至中央辅运大巷82联巷,又分为3趟DN150主管路,其中一趟为22煤三、五盘区服务,长4600m;一趟为22煤二四盘区及其他巷道服务,长3800m;一趟为12煤东西翼盘区服务,长4600m。井下固定避难硐室及移动式救生舱均已引入压风管路。3.压风自救装置井下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型号为:ZY-J,在使用时打开装置阀门,并佩戴装置护罩进行临时紧急自救。(1)安装供风管路的永久大巷每隔1000m设置一组闸阀和一组可满足8人同时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2)综采工作面供风支管路中沿线每隔200m设置一组闸阀和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可供3人使用,同时引出DN50压风支管引至其余巷道,并设置可满足3人同时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3)回采工作面辅运或主运顺槽距回采面40m范围内设置若干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可供8人同时使用。回风顺槽距回采面40米范围内设置若干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可供8人使用;(4)掘进工作面距掌子头4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该组装置能够满足工作面人员最多时(30人)应急使用。(5)井下所有变电所、水泵房、井底车场、皮带机头、候车点、各固定硐室以及固定岗位有人作业地点均引入压风管路,并设置不少于可供该地点作业人员交接班最大人数同时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六)紧急避险系统xx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按照国家规定于2011年开始筹备,由神东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建设,已于2012年7月完成永久避难硐室建设并投入使用,临时避难硐室正在计划实施。1.永久避难硐室根据xx煤矿整体开拓布局及采掘接续情况,已在井下中央辅运大巷80联巷处设置了一处可容纳10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设备齐全,通讯、供排水、呼吸支持系统完善。2.自救器过渡站目前xx煤矿共设置自救器过渡站11处,移动救生舱1处。已安装了监测监控设施、通讯设施、压风自救装置及供水施救设施,能够满足人员的临时避灾及更换自救器。自救器过渡站内设置有50台120分钟压缩氧自救器、相关工器具、急救医药品等,具体过渡站及移动救生舱设置地点如下表1-1。表1-1 xx煤矿井下自救器过渡站、移动救生舱统计表序号编号地点备注1一号22206回顺38L2二号22207回顺36L3三号22529运顺19L4四号22528回顺20L5五号中央辅运大巷179L6六号22208回顺10L7七号12煤西翼平台8八号中央辅运大巷114L9九号22411回顺顶头10十号22312回顺8L11十一号12煤集中辅运大巷16L12-中央辅运大巷34联巷移动救生舱3.其他紧急避险措施xx煤矿已经为井下所有人员配备额定使用时间为45分钟的压缩氧自救器,全部入井人员入井时必须佩戴,并经过培训,具有操作使用常识。按公司整体规划和要求,xx煤矿分别在主要大巷内及距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设置了一组自救器接力站,每个接力站内设置20台ZYX-60压缩氧自救器。自救器的管理严格执行公司及矿里有关规定,实行统一管理和检查、维护。具体接力站设置地点如下表1-2。表1-2 xx煤矿井下自救器接力站统计表序号地点型号台数(台)出厂日期备注122529回顺4联巷ZYX60202011年10月222409回顺6联巷ZYX60202011年10月3中央辅运大巷120联巷ZYX60202014年5月422207回顺87联巷ZYX60202011年10月522207回顺61联巷ZYX60202014年5月622207回顺41联巷ZYX60202013年8月722206回顺40联巷ZYX60202014年5月812煤西翼变电所ZYX60202011年10月912煤集中胶运90联巷ZYX60202014年5月1012煤辅运60联巷ZYX60202014年5月1122312回顺14联巷ZYX60202011年10月1212204回顺12联巷ZYX60202011年10月哈拉沟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5)第三节 2015年采掘计划及采掘范围内地质条件一、2015年采掘计划2015年全矿计划生产原煤1571万t,掘进进尺40130m,两套综采(三个综采工作面),四套连采。2015年采场布置,回采工作面主要为:22206、22528、22529-1、22529-2、22529-3、22529-4、12103、12201、12202、12204综采工作面。掘进巷道为:22煤的22410运顺、22411回顺、通道、切眼2,22207运顺、22208回顺(通道),三盘区集中主、辅运、回风巷,22312-1旺采面等。二、2015年采掘范围内地质条件(一)综采工作面1、22528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松散层厚8.2722.5m,上覆基岩厚5690m,回采段煤厚5.235.6m,平均煤厚为5.36m,煤层底板标高为12021213m。整体为回顺低于运顺。工作面老顶为中砂岩,直接顶为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局部为细砂岩。根据顺槽实际揭露的构造有:距离22528切眼12081314m处有F65断层 F65 16925 H=0.3m,该断层斜穿工作面,回采时,断层在回顺侧(2526L)处先揭露,回采至运顺侧(2122L)处结束,在工作面推进方向内影响长度约105m。且该断层在22528运顺处伴有冲刷,煤厚3.8m。距离22528切眼2049m回撤通道处有F51断层,F51 28245H=1.42.2m,该断层斜穿工作面,回采时,断层在运顺侧(8L)处先揭露,回采至回撤通道(4L)处结束,在工作面推进方向内影响长度约217m。工作面回采至回撤通道时会揭露F89断层 F89 5145H=0.4m和F90断层 F90 8525H=0.4m,预计在工作面内影响距离100m。2、22206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老顶为长石石英中粒砂岩、直接顶为细砂岩,直接底为细砂岩。松散层厚1855m,上覆基岩厚6094m,回采段煤厚5.335.95m,平均煤厚为5.58m,煤层底板标高为11331152m,整体为回顺低于运顺。3、12103工作面煤厚为1.251.9m,平均煤厚1.7m。上覆基岩厚4075m,松散层厚4.237m,上覆全部为12上101采空区,与12上101采空区层间距4.4712.5m。12煤煤层底板标高11811194.88m,整体为回顺低于运顺。根据顺槽实际揭露的构造有:12103切眼内距运顺135.8m处有DF1正断层,倾向48,倾角70落差1.0m,预计该断层在12103工作面内延伸长度100m。根据顺槽掘进时揭露煤层情况,12103切眼区域煤层底部有0.01-0.15m夹矸,夹矸岩性为炭质泥岩,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距切眼686m-735.8m区域上覆为12上101回撤通道煤柱,影响推进长度49.8m。4、12201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老顶为粉砂岩、直接顶为细砂岩,直接底为粉砂质泥岩。松散层厚033.48m,上覆基岩厚5566m,回采段煤厚1.882.45m,平均煤厚为2.08m,煤层底板标高为1212.31225.5m,整体为俯采。根据顺槽实际揭露的构造有:12201切眼内距运顺64m处有F107正断层,倾向28,倾角45落差0.3m;12201运顺内距切眼19.1m处有F101正断层,倾向41,倾角45落差0.5m;12201运顺内距切眼58.8m处有F100正断层,倾向40,倾角34落差0.3m;这三条小断层在工作面内整体呈阶梯状,预计影响工作面推进长度60m。根据工作面内Q5钻孔揭露煤层情况,工作面回采至距切眼525m附近煤层有夹矸,夹矸厚度0.17m,岩性为粉砂岩,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5、12202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老顶为粗砂岩、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直接底为粉砂岩。该面上覆基岩厚6075m,松散层厚1.515m。回采段煤厚1.882.49m,平均煤厚为2.17m,煤层底板标高为1211.21223m,整体为俯采。根据顺槽实际揭露的构造有:工作面回采至距12202切眼540-622m区域有F87正断层,倾向260,倾角70落差0.55m,断层先在工作面内揭露(靠近运顺侧),回采至回顺1-2联巷处过完断层,预计影响推进长度82m;工作面回采至距12202切眼683-710m(回撤通道处)有F81正断层,倾向187,倾角70落差0.5m,断层先在回顺侧揭露,回采至回撤通道(2-3联巷)处过完断层,预计影响推进距离27m。6、12204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老顶为细砂岩、直接顶为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该面上覆基岩厚2175m,松散层厚3.220m。回采段煤厚1.852.88m,平均煤厚为2.34m,煤层底板标高为1201.41220m,整体为俯采。根据顺槽实际揭露的构造有:工作面回采至距12204切眼465608m区域回顺侧有F114正断层,倾向309348,倾角45落差0.20.8m,断层先在工作面内揭露(靠近回顺侧),回采至回顺17联巷处过完断层,预计影响推进长度150m;工作面回采至距12204切眼1002m(回顺9联巷处)有F73正断层,倾向127,倾角45落差0.3m,预计影响推进距离15m;工作面回采至距12204切眼1079m(回顺7联巷处)有F72正断层,倾向317,倾角50落差0.5m,预计影响推进距离15m。7、22408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老顶为粗粒砂岩、直接顶为砂质泥岩,直接底为炭质泥岩。该面上覆基岩厚5094m,松散层厚3070m。回采段煤厚3.75.6m,平均煤厚为5.4m,煤层底板标高为1130.81146.2m,整体为回顺低于运顺。根据顺槽实际揭露的构造有:22408-3工作面自切眼开始回采有F62正断层,倾向48,倾角70落差2.0m,预计影响推进长度178m;22408-3工作面推进至距切眼332m有F34正断层,倾向140,倾角90落差0.5m,预计影响推进长度20m;22408-6工作面自切眼开始回采有F104 22170 H=0.5m和F105 20970 H=0.5m两条正断层,预计影响推进长度45m;22408-7工作面自切眼开始回采有F10 6660H=2.43.5m正断层,影响推进长度705m;22408-7工作面自切眼开始回采有F112 2155 H=0.10.6m正断层及伴生小断层,预计影响推进长度25m;22408-7工作面回撤通道处有F45 19445H=0.5m和F53 33945H=0.26m两条正断层及伴生小断层,预计影响推进长度为35m。(二)掘进工作面1、22207运顺、22208回顺掘进工作面22煤层直接顶为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质泥岩,遇水易软化。上覆松散层厚度055m,局部地段有基岩出露,上覆基岩厚度为33.498.8m,与12煤层间距为2025m。距中央辅运大巷3869-4199m区域为三元沟,基岩最薄33.4m。22207运顺22208回顺掘进至距22煤中央辅运大巷3000-3288m可能会揭露DF1断层,断层倾向48,倾角70,落差1.0m,预计影响巷道掘进距离288m。2、三盘区集中主、辅运、回风巷2段掘进工作面22煤层直接顶为细粒砂岩,直接底为泥岩,遇水易泥化。上覆松散层厚度510m,上覆基岩厚度为100120m。三盘区集中主、辅运、回风巷2段掘进靠近井田边界处有郝家壕煤矿越界采空区,越界范围不清,越界采空区内有积水,掘进时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实施“先探后掘”工程,确保掘进安全。2015年其他掘进工作面条件正常。第二章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领导组织机构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组织体系图2-1 xx煤矿应急组织体系二、指挥机构及职责(一)设立事故救援指挥部总 指 挥:矿长(魏光荣)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宋立兵)指挥部成员:党委副书记(张 峰) 生产副矿长(李建军) 安全副矿长(姚选智) 机电副矿长(许 军) 掘进副矿长(温庆华) 机电副总工程师(邢海龙) 生产副总工程师(武德宏) 经营副总工程师(马飞林) 通风副总工程师(郭春雨) 技术副总工程师(张志杰) 生产指挥中心主任(王 强 ) 生产办主任(蔚保宁) 机电信息中心主任(王 荣) 党政办主任(甘建军) 经营办主任(王小雄) 安管办主任(刘培壮) 地质组组长(张彦明) 通风组组长(王晓荣) 通风队队长(白永亭) 综采一队队长(宋亚新) 综采二队队长(胡 斌) 连采一队队长(丁 魏) 连采二队队长(鹿院涛) 连采三队队长(陶惠文) 连采五队队长(郝林平) 运转队队长(赵紫刚) 机电队队长(毛 涛) 生产准备队队长(蔡永胜) 车队队长(徐有平) 机修车间主任(兰永福) 驻矿地测站站长(李智炯) 驻矿供应站站长(蔡小荣) 驻矿生活服务部经理(任申宝) 保卫科科长(李智平) 驻矿水暖服务部经理(李爱平) 神东总医院医护人员 矿兼职救护队队长(郭春雨)职责任务: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发生事故后,根据总指挥的命令进行分工协作,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同时负责组织全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演练。(二)设立救灾办公室救灾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联系电话:0912 -8229557、8229567,8229999、8229596,传真:8229617。主 任: 矿调度室主任(兼)副主任:矿调度室副主任 机电信息中心主任 生产办主任通风组组长 通风队队长 职责任务:负责承办指挥部交办的有关事项、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处理、资料管理等工作;负责做好应急救援记录,必要时做好录音。职 责:对自己分管范围的业务负责,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各项任务。(三)指挥部下设十个组1、现场指挥抢险救灾组组长:生产副矿长 副组长:掘进副矿长 救护队队(副队)长成员:救护队成员 矿有关科室 单位有关人员职责:主要负责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现场抢救,处理突发灾变。2、技术组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技术副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办主任 生产办技术主管 机电信息中心技术主管职责:主要研究制定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抢险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抢险救灾。生产办负责提供与抢险救灾相关的图纸、资料,组织救灾队伍,参与救灾抢险及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通风部门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整和恢复,监测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态,对风流、风量、有害气体进行分析处理,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机电部门负责救灾过程中机电设备的供应、抢修和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停送电工作,抢险救灾物资及人员的运输。3、物资供应、资金保障组组长:机电副矿长 副组长:机电副总工程师 副总会计师成员:机电信息中心主任 机电信息中心材料主管 驻矿供应站站长 财务科科长 各队材料员 供应站保管。职责:主要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并及时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4、警戒保卫组组长: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保卫科科长成员:保卫科全体成员和治安保卫处相关人员职责:主要负责在各大门口、井口设置警戒,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防止有闲杂人员围观。5、医疗救护组组长: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医务所大夫成员:总医院大夫职责: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6、后勤保障组组长: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副总会计师成员:党政办主任 驻矿服务部经理和服务部其他人员职责:负责有关人员的食宿、接待等工作7、安全监察组组长:安全副矿长 副组长:安管办主任成员:安全管理办公室所有人员和安检员、瓦检员、井口检身工职责:负责统计和核实入井人数、升井人数和被控人数,迅速汇报矿救灾指挥部。按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配合矿山救护人员的救护工作及撤离事故现场人员,监督检查救灾方案的实施情况。监管矿灯发放室及井口检身房。8、善后处理组组长: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党政办主任成员:医务所大夫及参与救治伤员的矿区总医院和其它医院领导及矿党政办其他人员职责:负责核实遇难者身份并通知遇难者家属。安排遇难者丧葬事宜,负责洽谈抚恤条件。9、舆情监控与信息发布组组长: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党政办副主任成员:党政办其他人员 安全管理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向公司新闻中心提供信息,由公司新闻中心向公众及媒体发布事故信息。10、交通和通讯保障组组长:机电副矿长 副组长:机电副总工程师成员:机电信息中心 驻矿信息站 机电信息中心 车队队长 保卫科等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保障灾区通向外界的交通道路畅通和信息畅通。(四)抢险救援人员岗位责任制1、总指挥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工作。执行经救援指挥部研究决定的应急救援方案,负责具体的应急处理措施的审定。联系救援相关事宜,争取社会支持,下达抢险救援命令。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制定、检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3、各有关副矿长根据抢险救援方案组织所需人员及时调集救援所需的物资装备,控制入井人员,协助实施抢险救援方案。4、跟班矿领导接到事故信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及时将事故的严重程度、事故原因、现场情况、采取的措施等向生产指挥中心反馈。立即组织现场人员组织抢险救灾,并随时将现场情况向矿汇报,灾害无法消除,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等事项。5、救灾办公室主任 做好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办公室的各项应急工作。准确、快速地完成接警和正确下达接警后的初次调度命令,组织灾区人员撤离,进行自救互救及避灾。按照报告程序,快速报告事故信息。不断收集和处理事故灾情信息。通知相关单位统计遇险职工人数,通知相关人员在调度室结集待命。转达指挥部的各项救援命令,完成各项救援协调工作。6、矿山救援队负责人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负责制定矿山救援队行动方案和处置措施。具体指挥矿山救援队和辅助救援队执行救援行动。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完成指挥部下达的其它救援工作任务。7、调度室和值班员及时准确地上报事故情况,传达总指挥部命令。了解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灾难情况和救援情况。整理抢险救援命令,工程(工作)进度等有关救援信息。核实和统计灾区人数,组织灾区人员撤离。召集有关人员在调度室待命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6、事故区(队)、班(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1)区队长、班(组)长是本单位(区、组)应急管理的负责人,对本单位所有作业和作业人员的应急管理承担责任,负责本单位应急组织工作。(2)发生灾难,现场跟班的区队长或班(组)长是自救互救负责人,是避灾的现场指挥者。(3)现场跟班的区队长或班(组)长和所有现场人员承担向调度室汇报灾情的义务。要注意观察灾情的变化,查清灾区人员情况,组织灾区人员避灾和撤离,向指挥部汇报灾区情况和事故前的相关现场作业情况。(4)现场瓦检员或其他现场的安全检查人员要协助现场跟班区队长或班(组)长查清灾情,判断情况,定期检查瓦斯和一氧化碳浓度。9、通风部门负责人提供通风系统图及瓦斯、其它有毒有害气体通风情况。按照指挥部命令负责调整矿井通风系统方案。密切注意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组织完成必要的应急通风工程和执行有关的通风应急措施。专职瓦检员和安全员在发生灾害事故时要协助现场跟班队长或班(组)长,查清灾情,提出现场避灾建议。要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10、保卫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维护事故矿井的秩序和治安,积极与当地公安部门沟通信息,协助公安部门对事故直接责任人实施监护和控制,协助追捕逃逸人员等。11、安全监察部门负责人协调并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参与应急救援方案制定、修订与实施,协助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12、物资供应部门负责人积极准备救援装备和器材,并运送到指定地点。13、机电、安装部门负责人根据指挥部命令,组织实施通风机、供配电应急安装工程,保证矿井主要电气设备正常运转,及时抢修和安装抢险救灾机电设备。14、地质部门负责人提供灾区图纸和资料并根据指挥部命令完成灾区相关测量工作。15、技术部门负责人参与事故灾害初步评估、信息分析,提出应急处置措施的初步意见,参与救援方案的制定,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16、医疗救治单位负责人负责提供相关医疗救治。组织医疗救治队伍,调集药品和医疗器材,实施现场伤员救治,参与相关事故调查工作。17、通信信息部门负责人确保现场应急救援通信和电子信息采集、传输工作。 18、工会和劳资部门负责人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五)联络方式电话联系、应急救援有关人员及联系方式(见附件3)。第二节 处理灾害时的通知顺序和要求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后,应立即按照各专项预案中信息报告程序召集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研究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实施事故救援,并随时将抢险救灾进展情况向公司总调度室汇报。具体见图2-2:事故电话通知顺序图 图2-2 发生事故后电话通知顺序图 调度员第一时做出险情判断,行使应急指挥权 事故现场人员按避灾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地点后及时向调度室汇报通知值班矿领导和总指挥、副总指挥通知指挥部各成员通知各专业组正、副组长、成员各科室负责人通知各区队及相关单位向上级部门汇报哈拉沟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5)第三章 瓦斯事故预防与处理第一节 瓦斯事故隐患分析一、瓦斯积聚、窒息通风不良的巷道、盲巷、高冒区、采空区密闭附近等有可能形成瓦斯积聚。22206回顺顺槽副帮为22205采空区(氧气浓度为0%),顺槽内封闭联巷多为单道0.5m厚密闭,22205采空区密闭内外压差在800-1300pa之间,22206回顺密闭、煤柱、底板均存在漏风现象,巷道内氧气浓度维持在19.0%-20.9%,可能存在在回采过程中22205采空区有害气体大量溢出,威胁到工作面及顺槽人员安全。工作面在回采的过程汇总,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可能发生大量低氧有害气体从工作面架间溢出,造成缺氧窒息事故。二、引爆火源电气设备失爆,摩擦火花,撞击火花,电气焊等引发的外因火灾以及煤层自燃均可能引起瓦斯爆炸。三、瓦斯事故预兆瓦斯涌出的预兆:煤尘增大,瓦斯浓度忽大忽小,气温、气味异常,煤层变软湿润,在有水的巷道中可以看到帮脚及底板上有冒泡现象。第二节 瓦斯事故预防措施一、加强瓦斯的监测和检查(一)各采掘工作面和通风系统检查配备专职瓦检员跟班检查,对采掘工作面及其回风流每班至少检查2次,对机电硐室、使用中的机电设备的设置地点,有人员作业的地点都应纳入检查范围。(二)完善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定期维护、维修,对各局部通风地点及其回风、综采工作面及其回风、盘区和矿井总回风的瓦斯浓度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超限发出声光报警。(三)采煤机、锚杆机、梭车、转载机、铲车、装载机、钻机、防爆胶轮车等应安设机载瓦斯断电仪。(四)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区队长、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入井车辆司机下井必须按公司下发的规定配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器,并处于常开状态;井下不允许擅自调校和拆开仪器。(五)通风队值班人员每班审阅通风、瓦斯日报,每天报通风队、通风副总工程师、矿总工程师、矿长审批,发现瓦斯有升高趋势,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二、防治瓦斯积聚措施(一)加强通风系统管理,保证用风地点的供风量1、根据采掘接续变化及时调整优化通风系统,力求通风网络简单。2、各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应实现独立通风。消除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各用风地点风速满足规定。3、掘进工作面和尾留巷道局部通风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4、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工作面,无论工作或交接班都不准停风。因检修或其它原因造成局部通风机停运时,瓦斯检查员或生产队组负责人应立即将人员撤至全风压新鲜风流中,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并向矿调度室和通风部门汇报。5、工作面调车硐超过6米的,要及时的设置栅栏和瓦斯检查牌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6、停工地点不准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