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与制作讲义11级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6856326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摄像与制作讲义11级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电视摄像与制作讲义11级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电视摄像与制作讲义11级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摄像与制作戴松 13908492634 daisong罗艺颖 13873196816开课目的希望通过电视摄像与制作这门课,可以让大家学会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即用画面、声音而不只是文字去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对于现代媒体人来说,这是一门必修课;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件让生活丰富的、很有意思的事情。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1电视摄影与编辑,任金洲 高晓虹,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实用电视摄像,苏启崇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实用电视编辑,黄著诚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4.电视摄像的理论与实务,王瀚东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5、 电视画面编辑,何苏六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6、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焦道利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一章 电视制作概述一、电视制作的基本流程策划采访、画面拍摄撰写文字稿、配音、编辑画面音响效果、字幕、特技合成二、电视语言符号三、电视画面及其特性(一)什么是电视画面 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形象素材,又称电视镜头 。 将画面定格,固定在某一点上,就叫做画幅。电视画面就是由一定数量的画幅以每秒25帧的连续运动来体现的(PAI制。NTSC30帧/秒)。(二)电视画面的特性 电视画面不仅能再现客观现实的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而且还能再现物体运动的速度感和节奏感 ,即具有空间和时间特性。 1、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利用画面中物体的运动。 框架结构。4:3 / 16:92、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单向性连续性同时性 (三)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1、表现具象2、表现运动3、运动表现(四)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1、信息清晰准确,简明集中;2、色彩还原真实、正确;3、画面稳定;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四、电视摄像机(一)摄像机的工作原理、组成和分类1、工作原理 光电转换 编码处理 -电视机镜头摄取光信号电信号 彩色视频信号 录像机 -监视器2、摄像机的结构光学系统:变焦距镜头(景物成像);红绿蓝分光系统(把彩色景物光像分解为基色光像);色温滤色片(矫正色温,正确重现景物彩色)。光电转换系统:将成像于靶面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图像信号处理系统:对电信号放大、校正、处理,同时完成信号解码工作,最终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自动控制系统:摄像机开拍前及拍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调整工作,一般摄像机上都有自动(电动)控制装置,帮助人们来自动完成一些操作。如,自动白平衡、自动黑平衡、自动光圈、电动变焦、自动聚焦、自动增益控制等。此外,摄像机还有一些附属部件,即寻像器、彩条信号发生器、交直流电源等3、分类按性质用途:广播级,业务级,家用级按摄像器件: 摄像管摄像机,CCD摄像机(二)摄像机的技术特点1、立等可见。2、要进行色温校正及黑、白平衡调节。 色温:指热辐射光源(如太阳、电灯等)的光谱成分。光源的色温,说明光线中包含的不同波长的光量的多少。光线中含长波光多,短波光少,色温低 ,光色偏红橙; 光线中含短波光多,长波光少,色温高 ,光色偏蓝青。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摄像机是根据3200K色温光线来规范基本光谱的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因此,摄像机在镜头和分色棱镜之间安装了一组滤色片,来对环境色温进行校正,以保证正确重现景物色彩 调节白平衡(WHT) :调节白平衡,就是在色温3200的基准上,让摄像机输出的红绿蓝三路电信号电平相等,以保证拍出的色彩正确还原。调节黑平衡:(BLK)使红绿蓝三基色视频信号的黑电平一致,否则就拍不出纯黑的画面。3、宽容度为1:32。即摄相机能正确反映景物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间的范围比例。(电影黑白胶片宽容度为1:128,彩色胶片为1:64)第二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一、 景别 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大致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可通过两种方式改变:一是改变实际拍摄距离;二是改变镜头焦距。 1、远景远景视野宽广,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提供整体视觉信息。可用于渲染气氛,抒发情感。 远景通常会在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所以常常被用于片子的开头、结束或者作为场景间的转换镜头,用于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形成舒缓节奏。 拍摄远景画面时间长度要足够充分,摄像机运动不宜太快。2、全景全景反映事物或拍摄对象的全貌。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全景画面不仅表现被摄主体的形状,而且表现主体的空间位置及与环境的关系(如交代人物在什么环境里做什么),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把握和感知是直接的,无间隔的,表现效果比剪辑合成的画面更真实,更客观。全景有定位作用3、中景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与全景相比,中景将环境空间和人物整体降到次要位置,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中景是一个叙述性很强的景别,一些重要的动作情节,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等,大都在中景中交待得完整、清楚。 拍摄中景画面时,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4、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画面中主体周围的环境特征已不明显,背景的作用大大降低,画面内容简洁单一。 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 近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能拉近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容易形成交流感,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播音员、主持人、采访对象多用近景。5、特写 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特写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拍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和本质特征,往往用来交代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之所在,起着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探索的期待。特写是具有极强强迫性的一种景别,不可无目的地随意使用特写。 拍摄特写时,构图力求饱满,让画面主体尽量占满画框。摄像师在对被摄主体形象的处理上宁可大一点不要太小,严格控制环境空间的范围。由于特写不表现环境,常用做转场镜头 6、景别的作用从不同的视点来表现被摄主体,满足受众心理需求。远景、全景等大景别画面通常以表现场景环境和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动作轨迹为主,视觉冲击力较弱。近景、特写等小景别画面以被摄主体的形象、细节或表情为视觉表现重点,具有较强或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形成画面节奏变化。 景别跳度小,节奏舒缓;景别跳跃大,节奏急切 。 引导受众视听注意力。 通过变换景别,引导受众注意和观看被摄主体的不同方面,使画面叙述有层次、重点和顺序。二、拍摄角度对于同一拍摄对象,摄像机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进行拍摄。拍摄角度的不同,不仅使画面上的拍摄对象主体轮廓线不同,画面结构不同,光影结构、位置关系不同,而且表达出的感情倾向也不同。1、摄像高度平摄: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 平摄时拍出的画面透视效果就像人眼看到的一样。因此,平摄的镜头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平易近人,画面中人物和景物不变形,具有真实感。是典型的新闻摄像高度。 平摄镜头平凡,但也平常,虽然用途广泛,但用多了,缺乏新意。而且不利于空间透视和层次的表现,不利于表现前后景物体的相互关系,容易显得呆板、单调。仰摄:摄像机从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线向上进行拍摄。仰角拍摄,可以夸张强调拍摄对象的高度和气势,显得高大雄伟。仰角拍摄跳跃、腾空等动作,能够夸张跳跃高度,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如跳高、跨栏、投篮等。俯摄:摄像机高于被摄主体,自上而下拍摄。 俯摄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及盛大的场面,纵深感强,有利于观察事物的全貌。 俯摄不适于表现人物表情及感情交流。俯拍的景物容易产生变形,顶部大下部小,给人以压抑、低沉的气氛。用俯摄近距离拍人时,会使人物显得低矮、猥琐,往往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2、摄像方向正面拍摄:镜头在被摄主体正前方。 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物正面特征,画面往往对称稳定,用来表现物体,显得庄严、规范;表现人物,显得稳重、端庄。正面拍摄的缺点是画面变化少,平板而无生气,透视感差,缺乏深度和立体感。侧面拍摄正侧面拍摄 :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姿态及富有变化的轮廓线条,最能反映其运动特点,但不利于展示立体空间。 正侧面拍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时,能多方兼顾,平等对待。但谈话对象看不到眼神,无法与观众交流,只能作为正面拍摄的补充。 斜侧面拍摄(除正面、正侧面、背面以外的其他方向 ) : 画面活泼生动,有较强的纵深感和立体感。被摄物体形象立体丰满,光线有明暗层次,是电视摄像常选择的方向。 斜侧方向在画面中可以起到突出两者之一,分出主次关系,把主体放在突出位置上的作用。如电视采访。背面拍摄 背面拍摄与被摄对象的视线一致,给人强烈的主观参与感。用来表现追踪式采访,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背面拍摄人物,其姿态、动作可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成为主要形象语言。3、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客观性角度就是从旁观者的视角拍摄。这是电视中最普遍的拍摄角度,它符合观众的观察习惯。主观性角度是模拟画面主体的视角进行拍摄。 三、构图构图,是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进行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1、构图的形式元素线条:是指画面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 生活中线条随处可见:电线、绳索、铁轨、道路、树干、事物的纹理、动植物建筑物的轮廓线、阳光放射线、视线(虚拟线)等等。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线条赋予一定的涵义。 画面中的线条并不等于生活中的线条,而是取决于景物与画框的相互关系 形状光线和色彩光线是构图的基础和灵魂。光线的变化,可以改变构图效果。 光线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正常照明时刻为上午8-11 点,下午2-5 点左右。正午垂直光,物体投影短,主体过亮或过暗,易失真变形。 色彩为电视 画面注入情感。画面的色彩基调,可以渲染烘托主题和内容所寄托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 影调: 画面中图象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层次和色彩配置。 根据明暗分布:高调(亮调),低调(暗调),中间调;根据明暗对比:硬调,软调, 中间调。2、构图的内容(画面结构成分)主体: 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 构图时,首先要明确画面主体,并用一切造型表现手段使主体突出。 直接表现法:给主体最大的面积,最佳的照明,最醒目的位置,以最引人注目的形式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 间接突出法:着重环境气氛的烘托和渲染。要依靠拍摄者运用造型技巧,将观众视线引导到主体上。主要侧重主体神韵、内涵的表达。陪体: 画面上与主体有着紧密联系,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是辅助主体表达主题思想的对象。陪体的作用就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说明主体。 陪体的安排,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前景:位于主体之前,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统称前景。前景可以是陪体,也可以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作用:陪衬、烘托主体,帮助主体交代情节;表现时间、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加强画面空间透视感;均衡美化画面;通过前后景物的对比呼应,增加画面概括力。 注意:前景在画面中不能妨碍主体表现;不能过于抢眼;应富于装饰色彩,构图要美。背景: 位于主体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主要用来强调主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造成一定的画面气氛、情调。 背景的选择:一要抓特征;二要力求简洁;三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是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空白:指画面中单一色调所组成的部分,如天空、水面、大地、墙壁、草地、树木等,形成实体形象之间的空隙,以沟通画面各个实体。 空白能突出主体,使主体轮廓鲜明、突出;空白能创造意境,产生更多的联想;画面留有适当空白,使画面生动活泼;用花草树木适当填补空白,起美化,均衡画面和提高画面平均亮度作用。3、构图的要求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 要求拍摄者正确选择和安排主体的位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前景、背景、环境等的关系,并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线条、形状、光线、色彩、影调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画面。 构图的基本要求:画面简洁,主体突出,立意明确,画面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第三章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一、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即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 对于电视新闻摄像的初学者来说,有一条原则,即:多拍固定镜头,少用推拉摇移。1、固定画面的功用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停留时间长,排除了运动摄像对背景的弱化作用和对观众注意力的指向,使背景和环境能得到充分的注意和关注。有利于表现静态人物。让观众“盯”着看,看清楚人物的形象、表情、神态。能够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更富有静态造型之美。静态造型引发趋于“静”的心里反应。固定画面往往给人深沉、庄重、宁静、肃穆、压抑、郁闷等画面感受。镜头较客观,较少运动摄像带来的指向性。在时间上,表现过去、历史或往事感的内容,往往用固定画面来表现。 2、固定画面的局限视点单一,受画面框架局限,难以表现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表现较大范围或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不能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过程。3、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注意捕捉画面中的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注意纵向空间的表现。通过选择拍摄方向、角度,利用前景和后景、主体和陪体的位置,光形成的影子,物体前进的方向来表现画面的纵深感。注意拍摄方向、角度,轴线关系和景别设计。 考虑到后期编辑需要,要拍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配套镜头 选择拍摄方向时,要防止“越轴”。摄像机在轴线同一侧面拍摄时,画面主体的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而当摄像机越轴拍摄时,则会使画面主体的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如果接在一起,就会发生视觉上的混乱,导致理解的混乱,不符合观众正常的视觉习惯和思维逻辑。固定画面要精致讲究,注重艺术性、可视性。固定画面,“稳”字当头。 二、运动摄像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变动镜头光轴,或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运动摄像按运动方式,可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每种运动镜头有不同的造型效果,但镜头内部都可分为三部分:起幅、运动过程、落幅。起幅、落幅是运动镜头开始时和终结时的固定画面,要求构图讲究,有一定的长度,要使观众能看清画面内容;起幅运动,要自然流畅,不可太生硬、突然;运动落幅,要自然、平稳、准确,不能犹豫不决。运动摄像总的要求是:平、准、稳、匀。平:画面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准:构图、起幅、落幅,要根据创作意图和表现内容的要求做到准确;在伴随运动时要跟得准;聚焦要准。稳:摄像机在运动中尽量保持不晃、不抖。匀:摄像机运动速度要匀,不能忽快忽慢。 (一)推摄: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拍出的镜头,称为推镜头。1、造型特点:视觉前移,形成大景别向小景别连续递进的过程;随着镜头前移,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甚至出画消失;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2、功用及表现力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推的过程,“引导”、“强迫”观众注意被摄主体,落幅将主体放在视觉中心。突出细节或重要情节。一些细节在大景别画面中,观众不易注意,推镜头将其放大、突出。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具有前进式蒙太奇的作用,但其过渡的连续性,使整个镜头更真实。推镜头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推进速度缓慢而平稳,表现安宁、幽静、平和、神秘等氛围;推进速度急促,显示出紧张、不安、激动、气愤等情绪。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3、拍摄要求推镜头应有明确的表现意义。要有目的地推,有明确的目标和落幅形象。重点是落幅,落幅构图应规范完整,要落在适当的景别位置。推进过程中,画面主体始终保持在画面结构中心。推进速度与画面内容(情绪、节奏)保持一致。以落幅画面为基准调焦,始终保持画面清晰。(二)拉摄: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逐渐与被摄主体拉开距离。拍出的画面,称拉镜头。1、造型特点。与推镜头相反。2、功用及表现力有利于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由主体引出环境,表现主体所在环境,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拉镜头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从小到大,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想象和猜测。可以通过纵向空间上有联系的两个画面形象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从远处的人或物拉开,出现近处的人或物,前景与后景之间形成前后呼应。拉镜头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画面表现时空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画面具有真实性。拉镜头与“推”相比,更能发挥感情的余韵,使人回味。常用做结束性镜头,代表视点的远离,有一种退出感。作为转场镜头。起幅画面的背景不确定,在转换场景时不会发生跳跃感,显得流畅。3、拍摄要求:同推镜头。 (三)摇摄: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像机机位不动,只是变动镜头的轴线方向,即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1、 造型特点: 摇镜头就像人们的眼睛上下、左右环顾,视线从一点移向另一点。2、功用及表现力展示空间,扩大视野。小景别的摇摄可以将细节逐一展示,包容更多视觉信息。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将性质、意义相近或相反的两个(或多个)物体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比喻、对比或因果关系。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及他们之间联系时,用间歇摇。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速度、方向、轨迹用追摇(跟摇)。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物体进行摇摄,产生积累效果。用摇镜头制造悬念。用摇镜头表现主观性镜头。倾斜摇、旋转摇,表现特定情绪和气氛。 甩镜头(摇速很快,画面形象全部虚化)。经常作为转场技巧;表示一种快速移动视线,画面动感更强,力度更大;表现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地点发生的并列情景;也可以暗示兴奋、警觉、焦急、惊恐等心情。3、拍摄要求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摇摄速度与画面内容情绪相对应。画面紧张:摇得快;画面抒情:摇得慢。 画面层次丰富:慢;画面不重要:快。摇动过程的完整和谐。(四)移摄:摄像机沿水平面作各方向移动,包括:前移、后移、横移、曲线移等四大类。1、造型特点:移镜头相当于人眼边走边看,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移镜头具有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移动摄像由于视点的不断变换,画面主体、环境、光线、方向、透视等因素都在变化,往往是一种多构图镜头,大大丰富了画面表现力;由于移镜头内部结构复杂,镜头一般都较长,具有丰富内涵。)2、功用及表现力摄像机的移动,大大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在表现一些复杂场景时,可以深入场面中的各个角落,取得好的效果。移动摄像常代表主观视线,镜头具有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移动摄像借助移动工具,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3、拍摄要求尽量保持画面的平稳,最好使用变焦距镜头的广角段进行拍摄。移动中注意安全。 (五) 跟摄: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1、造型特点: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主体,摄像机运动速度与主体一致。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景别也相对稳定。 跟镜头与推镜头、移镜头有区别。推:景别由大小;移:被摄主体不固定。2、功用及表现力连续完整地表现被摄主体,交待其运动状态、运动过程,或引出其所处的环境和空间。从被摄主体背面跟拍,观众与画面中人物视点一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通过被摄主体地活动表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具有很强的纪实性。 3、拍摄要求要跟上,而且保持画面主体的基本稳定。 (六)升降拍摄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七)综合运动摄像 摄像机在一个镜头中把两种以上的运动摄像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综合运动镜头。 第四章 光学镜头一、焦距与视场角平行光经过镜头透镜(凸透镜),会汇聚在镜头另一面光轴的某一点,这一点为焦点。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为焦距,单位为毫米。根据焦距不同,镜头分为 标准镜头(25mm);长焦距镜头(25mm); 广角镜头(25mm)视场角:有效成像平面边缘与镜头后节点形成的夹角。简单的说,就是反映能拍到的景物范围。焦距越大,视场角越小;焦距越小,视场角越大 标准镜头 45,相当于人眼 长焦距镜头 40,视野窄 广角镜头60,视野宽 二、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镜头相对孔径,指镜头入射光孔直径(d)与焦距(f)之比,其大小表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少。光圈系数,即相对孔径的倒数,标刻在镜头光圈环上,有1.4,2,2.8,4,5.6,8,11,12,16,22等若干档。 光圈系数越小(光圈越大),透光量越大。三、 焦距、光圈与景深 拍摄时,镜头中除位于焦点处的被摄物获得最清晰的影像外,焦点前后仍有一个范围内物体是清晰的,超过这个范围,影像逐渐变得模糊。能形成清晰影像的范围即景深。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系数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四、长焦距镜头:焦距25mm,视场角40的镜头。 1、特点 景深小;视场角窄;表现空间范围小;具有“放大”作用(相当于望远镜效果); 压缩纵向空间(强化横向运动,弱化纵向运动)。2、功用 调拍:远距离拍摄被摄对象。 压缩纵向空间,“挤压”被摄物,制造画面“拥挤”效果。 虚化被摄主体的背景。 形成同画面不同景物的虚实对比及转换。 创造虚焦点画面。3、拍摄注意事项 视角窄,画面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角架或依托物,保持画面稳定。五、广角镜头:焦距25mm,视场角60的镜头。1、特点景深大;表现空间范围大;具有形变现象;扩展纵向空间(纵向物体运动感加强,横向物体运动动感减弱);画面清晰稳定。 2、功用适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能够多层次表现被摄物(景深大,可充分利用前景、后景、背景造型);便于偷拍抢拍;适于展现画面主体及其环境。第五章 电视编辑概述一、电视编辑工作性质 从工种来说,编辑是电视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编辑、合成等。(电视新闻节目通常是采编合一的) 从创作环节来说,编辑主要指电视节目创作的后期阶段,即根据节目要求和创作意图,对镜头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选择和排列组合,从而结构出完整的节目形态。 二、后期剪辑任务主要包括: 叙述事件; 连贯动作;转换场景;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场景顺畅转换;结构段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节目的编辑 :围绕主线结构段落,同期声、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的编辑。 画面的编辑 根据节目内容需要来挑选镜头 以最能传达出创作意图的方式决定镜头顺序 确定镜头的长短和节奏以创作出预期效果三、电视编辑工作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修改脚本、准备设备、熟悉素材、与有关人员协商、写编辑提纲; 2、编辑阶段:归整镜头、挑选镜头(粗编)、对镜头进行组合排列(精编); 镜头如何选择: 1、技术质量:镜头清晰,曝光准确,运动镜头速度均匀。 2、美学质量:考虑光线、构图、色彩效果,哪个镜头适合配乐,哪个镜头用来抒情或转场等等。 3、影像的丰富性:尽可能丰富形象表现力和画面信息量,选择恰当的景别和角度,避免使用重复、近似镜头,提供多视角。 4、叙事需要:与内容相关,与所表现事物相关。与内容无关的镜头,再漂亮也要坚决舍弃。质量欠缺但内容表现必需的(偷拍,突发,抢拍),要留下。 3、检查合成阶段:配解说词、加字幕、配音乐音效、最终合成播出版。 检查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条理是否清楚,意义表达是否准确,剪接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无技术上的失误(夹帧),声音是否连贯,片子是否看上去清晰流畅,达到传播效果。 电视编辑工作由两方面因素决定: 技巧层面:需要编辑掌握电视语言的表现方法和表达技巧。 内容层面:要求编辑能够驾驭节目表现的广度和深度。(通常要以创作者多方面的素质和长期实践为基础) 第六章 电视节目的编辑 一、结构的编辑 1、 电视节目的结构 1、顺序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认知顺序。 2、交叉式:将不同时空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有着内在联系的线索,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交叉来组合安排,并以此组织情节,推动事件发展。这类结构方式往往以某种情绪、某种思想,事物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或一定的悬念来贯穿,通过交叉片段的安排来推动结构的整体发展。 3、板块式:有两条或更多条线索,但不是交叉安排,而是相对独立的,每一块内容有一条自己的发展线索。可以说每个板块中的小结构则是一种顺序式结构。形散,神不散,线索虽然相对独立,但都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主题。4、漫谈式:以创作者视线为线索组织内容的结构方式,纪录片创作中常用。 (二)电视节目的开头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2.由远及近,由背景、环境开头,再进入主题。 3.由当下问题切入,再追述背景、探讨原因。多有悬念,引人关注。 4.由解说、同期、画面、音乐、字幕等引入起点,再展开叙述,结果或主题放在后面。 (三)电视节目的结尾1.总结式结尾。总结主要观点或再次呈现精彩影像。 2. 写意式结尾。用声画组合象征性地点明、升华主题,耐人寻味。 3.自然式收尾。用字幕、同期声、大景别固定画面等结束,感觉言犹未尽,使人回味。 4.提问式结尾。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二、解说词的编辑 1、解说词的特点解说词并非独立成篇,它只是传播符号之一。单看解说词,通常其结构并不完整,也不连贯。 解说词是与画面紧密相连的。需要配合画面来写作。与画面比,其长处是说理和表意的确定性,短处是描述。 解说词主要是靠听觉来传播的。 2、 解说词的作用可以使电视具有完整叙事的能力;有助于电视叙事方式的精练和集中;可以克服电视画面的局限,揭示抽象的深层主题;可以引导受众理解画面信息的意义;3、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方式声画统一: 解说词紧密配合画面,去阐述画面形象中蕴涵的更多信息,发掘画面形象更深层次的思想意义,但解说词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看图说话式的图解画面。声画并行: 声音和画面在某种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各自相对独立地并行发展,两者之间貌离而神合,通过声画并行调动观众的联想,去理解声画结合之后的新意义,使信息的传达与表现更加丰富多彩。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处于相反、对立的关系中,通过对立双方的反衬作用,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收到更加感人的艺术效果。 解说词配画面注意的问题:纪实节目慎用解说词。尽量先用镜头叙事,解说词用来补充画面无法表达的内容。解说词不必重复画面已经展示得很清楚的东西,不要试图描写形象;注意解说词与画面的联系;解说词不必整个充斥画面,中间有些停顿和间歇,给观众一个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三、 采访同期声的编辑1、采访同期声:一般包括:记者、主持人的现场声;被采访者或被拍摄者的语言;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流、讨论。共同要求:简短、精练、通俗、口语化,适合讲话人的职业、年龄、身份。2、同期声的作用 增强话语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增强话语的现场感和感染力; 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使节目的节奏富有变化。 3、编辑技巧在保持语气连贯的基础上,剪去所有停顿、重复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跳”的部分可插入话筒标志、反应镜头或采访镜头。用解说词压缩、提炼被采访者的谈话段落。用画外音整理、压缩被采访者的谈话。为使解说词与同期声自然过渡,可以将同期声声音前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或让同期声声音从低过渡到正常位置。4、剪辑方式 平剪:声画同步出现,同时转换 串剪:声画分开剪辑,不同时同位转换。 四、音响的编辑音响指环境背景声,其作用主要是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渲染现场气氛编辑技巧音量差别较大的场景转换时,不一定让音响音量完全与画面同步切换。音响剪接不一定与每一个画面同步,可以拼接。音响可以夸张使用。让一些“哑片”形成声画一体的整体效果。五、音乐的编辑 音乐可以概括揭示主题,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形象。编辑时注意:克服音乐选配的随意性,尽力追求音乐与全片主题、风格的统一在纪实类节目中,尽可能优先选用客观音乐,较为自然、真实。主观音乐人为痕迹较重,要慎重使用。 在音乐与解说、同期、音响的处理上,要主次分明,彼此协调。在音乐长度上,不应将音乐从头到尾灌得太满,特别是纪实风格的节目,不可滥用音乐。在音量上,不可让音乐喧宾夺主。六、 字幕的运用1、认真选择颜色;2、字幕背景设计;3、恰当的字体;4、字幕出屏方式;5、位置和排列方式。第七章 蒙太奇一、概念: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用于电影,指镜头的剪切、组合,是电影创造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狭义蒙太奇指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和章法。即将前期采集拍摄的画面和声音素材按照主题要求所设计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广义蒙太奇影视独特的思维方式;影视作品特有的结构方法;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和章法;镜头内部的蒙太奇(长镜头)。二、蒙太奇画面的表意特性画面语言中,最小的单位是镜头,它通常不能单独叙事,或只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当几个镜头按照蒙太奇的组接规律连接在一起时,才能组成一个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 1、不同镜头的组接形成表意功能;2、镜头组接顺序不同,意义不同;3、镜头组接创造新的意义;4、镜头的组接可以自由地创造出影视语言独特的时空结构。 a、 分解和重新组合时空。 b、对现实时间延长,来夸张、强调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渲染主题或情绪。 通常采用方法: 将不同角度、不同视点拍摄的同一场面或环境内的镜头反复切换; 插入镜头。c、对现实时间的缩短;d、对空间的跨越。三、声音蒙太奇声音也具有丰富的表意功能。声音的不同组接顺序也可表达不同内涵。不同画面与同一种声音结合,会产生不同意思;同样画面与不同声音结合,也有不同意义。四、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蒙太奇的叙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国际上惯用的构成方法,根据内容的叙述方式和表现形式,蒙太奇可分为两大类:1、 叙事蒙太奇 也称连续蒙太奇,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它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目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来分切和组合镜头。叙事蒙太奇注重镜头的记录、揭示功能,注重时间的连续性,动作、形态造型的连贯性。叙事蒙太奇镜头组接的依据是生活的逻辑。按时间顺序来组接。 叙述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事件,体现时间的连续性按空间顺序来组接。逐一展示各个不同空间事物的存在状态或事件的发展状态 按因果关系、前后呼应等逻辑因素来组接叙事蒙太奇的四种句式 (1)前进式句式。从远视距景别过度到近视距景别的组接方法,即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把观众的视线从整体环境引向局部细节,逐渐地重点突出趣味中心,使观众对于某一主体的视觉感受逐渐增强。 (2)后退式句式。由近视距景别过度到远视距景别的组接方法,即从特写近景中景全景,把观众的视线由局布细节引向整体环境,给人的感觉越来越弱。 (3)环型句式。环型句式是前进式句式和后退式句式连接起来使用的手法,此句型反映情绪的起伏,从逐渐高涨到逐渐平静后再进一步高涨,或者刚好相反。 (4)片段式句式。它打破了前三种句式,具有更自由的特征。片段式是在一连串的事件发展中,择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片断进行组接,体现了一种“以局部代整体”的意念。运用得当,可以使镜头组接更加灵活自如更具有创造性。 2、 表现蒙太奇 不单是为了叙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内容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来暗示或创造一种寓意,抒发某种情绪,激发观众联想。 它不是以时空顺序作为镜头组接的依据,而是以镜头间一种内在的对应,对位,隐喻等联系为依据的; 它的意义和作用的产生是依靠观众的联想来完成的。平行式组接:并列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存在逻辑上因果关系或呼应关系的事件。积累式组接:把一些主体形象和内容较相近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叠加的、积累的效果,突出强调一种思想,明确说明一个主题。也称为主题蒙太奇。对比式组接:把内容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寓意,表现作者的主观态度。联想式组接:通过镜头的对列,用某种形象或动作比喻一个抽象的概念,或借助另一现象所固有的特征来解释某一特征(利用两个现象的共同点)。五、长镜头 长镜头理论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列巴赞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与蒙太奇相对立的电影理论,并以此为核心创立记录学派。长镜头是在一个较长的不间断的镜头里,通过推拉摇移跟等综合运动摄像进行时空连续的场面调度,完整地纪录一个事件段落的全过程,具有形式独特的纪实风格。 由于长镜头相当于运用蒙太奇组接技巧形成一个完整地蒙太奇段落。从后期编辑的角度,称之为镜头内部蒙太奇。 长镜头与蒙太奇在叙事观念上的不同特征 太奇叙事具有创作者的主观性,而长镜头具有客观性。 蒙太奇叙事,常以参与者姿态出现,主张通过造型、剪辑手段来影响观众;长镜头则以观察者旁观姿态出现,保持冷静客观,力求淡化人工痕迹,使之接近生活。 蒙太奇叙事内容紧凑凝练,而长镜头叙事内容丰富全面。蒙太奇叙事重于编辑的叙事而长镜头重于摄影的叙事。长镜头每个镜头就是一个段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蒙太奇单个镜头无意义,只有经过剪辑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造型处理上蒙太奇有较多人工手段而长镜头是自然的。蒙太奇的叙事是强制性的封闭,而长镜头是一种开放型的。 蒙太奇调动一切剪辑手法来营造一个明确的观念,呈现出单向性思维;长镜头则用再现式的的真实提供给观众多义性的选择。Gt第八章 电视画面的编辑 一、画面的剪接点 剪接点就是两个镜头之间的转换点。 编辑时体现为入点和出点。剪接点的选择关系到镜头转换与连接是否流畅,是否符合观众的视觉感受,是否满足节目的叙事需要,是否能体现艺术的节奏。准确掌握镜头的剪接点是保证镜头转换流畅的首要因素,选择恰当的剪接点是电视剪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1、 镜头的长度 镜头长度的确定必须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和思维习惯,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看清画面展示的内容,领会画面表达的意义,产生共鸣。 确定镜头长度通常依据三个因素:内容长度、情绪长度、节奏长度。内容长度:在一个镜头里,保证观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看清画面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又不会觉得拖沓。 至少要达到底限长度:看清画面的最低限度时间 最多不超过高限长度:不觉得拖沓的最高限度时间 画面的构图因素,比如景别、主体的位置、主体的动静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观众了解内容的时间,以致影响镜头长度。 情绪长度:起着制造气氛,表现某种主观情绪的描写性镜头,可以突破内容长度的限制,起到“煽情的作用”。 3 节奏长度:是 根据节目的整体节奏需要来确定其长度。 节奏缓慢,镜头稍长;节奏快,镜头较短。形成电视外部节奏的最主要因素是剪辑率,即在单位时间里电视镜头切换的次数。 剪辑率由镜头长度来决定。 镜头短,剪辑率高;镜头长,剪辑率低。 2、剪接点的选择 叙事剪接点:依据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所需要的时间长度来选择剪接点,这是电视节目中最基础的剪接依据。 情绪剪接点:依据人物心理活动和内在的情绪来确定剪接点,目的是激发、渲染情绪表现。在镜头长度的把握上一般要放长一些,以“宁长勿短”的原则来处理。节奏剪接点:以片中的动作、情绪、剧情等节奏为依据确定剪接点,运用镜头的不同长度,来创造一种节奏或舒缓自如,或紧张激烈。 画面外部节奏一般要与内容节奏相匹配,与声音节奏相协调。 动作剪接点:以画面中人物(或动物)的形体动作作为基础,选择动作的开始或进行中或是动作的结束作为剪接点。选择动作的剪切点,要能完整表现一个动作的全过程或相对完整的阶段。 选择动作的剪接点,一般选在动作姿态、速度、方向发生明显改变时,这样可使镜头组接顺畅。 声音剪切点:以声音因素为基础,根据画面中声音的出现与终止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来选择的剪接点。 声音剪接点又可以分为对话剪接点、音乐剪接点和音响剪接点。 二、电视画面组接的规则电视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是静接静,动接动 1、 固定镜头的组接 主体静止+主体静止:尽量寻求两个画面主体在空间关系、逻辑关系以及造型特征等方面的联系,以便使镜头的组合合乎情理。 主体运动+主体运动:需考虑运动的方向、速度、动势以及动作连贯,见后节“运动的剪辑” 主体运动+主体静止:选前一镜头主体运动当中的瞬间停歇处或动作完成之后作为剪切点。主体静止+主体运动:后一镜头选择即将开始运动的瞬间为剪切点。 2、 运动镜头的组接 通常去掉中间镜头的起幅和落幅,只留第一个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镜头的落幅。 运动形式相同、方向相反的镜头,留起、落幅。 3、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连接 一般保留运动镜头的起、落幅。 表现呼应关系(如某人看+看到的内容): 运动镜头是移动、升降、甩、跟等运动形式,可去除运动镜头的起幅和落幅; 运动镜头是推、拉、摇镜头,留起落幅。三、景别的安排 1、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功能 2、景别的视觉效果 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在表现快节奏和强烈动感的电视片、广告片时,选用小景别表现动作是一个剪辑的基本法则。 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景别越小,时间感越长。3、景别的组合规律 同一主体(或相似主体)在角度不变或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或过大,都会导致视觉跳动感强烈。一般的解决办法是插入其他镜头作为过渡,或者变化角度。 2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或对比效应,可以营造情绪氛围。 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用来造成一种积累效应。两极景别的对比连接,比如大远景与近景特写的组接,形式的对比反差容易加剧视觉的震惊感。 4、特写在剪辑中的使用 特写有切入特写和旁跳特写,使用时作用不同。切入特写:接入的特写是前面较大场景中的一部分。 突出重点,放大细节。 压缩时间,省略过程。 弥补看不见的动作过程。特写由于表现的是最富有典型性的动作部分或事物局部,因此常常可以起到以局部代替整体,激发联想的作用。 旁跳特写:接入的特写画面与前面场景有关,但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显示屏幕外其他人的反应。 暗示观众应作何反应,引导观众接受作者意图。 旁跳特写表现出的情绪,如紧张、怜悯等,让观众激起同样的感觉。 对前一画面进行“注释”。 用来代替不宜表现的场景。 分散观众注意力,使观众对前一画面的注意力集中转移到特定内容上,因此,常被用来作为间隔镜头来弱化剪辑上的某些失误,弥补镜头衔接中的问题。如轴线问题、视线不当、讲话接点等而导致的视觉跳动感。 四、运动的剪辑 构成屏幕运动的方式有三类: 画面内部主体的运动 画面外部镜头的运动 剪辑率 描述运动状态的变量是: 速度 方向 动势:推动位移的动力,受速度、方向双重制约 要保持动作连贯和谐,可以遵循以下技巧: 等速度连接:上下镜头尽可能速度一致。 同趋向(动势)连接:上下镜头趋向一致。 五、匹配原则 剪接的匹配原则:上下镜头中人物的位置、动作、视线应该统一或呼应,以保持视觉上的连贯和符合生活中的逻辑和心理感受。 主要包括:位置匹配、方向匹配、色调和影调的匹配、声音的匹配等。 位置的匹配:上下镜头的同一主体在同角度或同方向变化景别时,要保持在上下画面中大致相似的位置上;具有对应关系的不同主体应放在相反的位置上。 上下镜头中的同一主体,在画面的位置一般应保持在画面的同一侧; 当主体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剪接点的位置应选择在上下镜头主体形象重合的时候或者在同一区域中的时候。 方向的匹配: 剪辑时需符合轴线规律:轴线一侧,方向和位置是统一的。 画面物体运动方向的统一-运动轴线 人物视线的一致性-方向轴线 人与人、人与物关系轴线的一致性 合理越轴的方法: (1)插入中性方向镜头(轴线上拍摄镜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