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6742890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重点: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教学难点: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简介三国演义的整理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2、掌握基础知识。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而这此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整理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整理。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整理罗贯中。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整理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导读中点明本文主要写曹操和刘备一场精彩的对话,这场对话既是智慧的较量,又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课文节选自第二十一回,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日日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课文就是从这里展开的。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到小亭畅谈,谈到天下英雄唯刘备和他两个,既表达了他称雄天下的野心,又是对刘备政治抱负的一次试探。因此,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牢牢抓住课题中的论字,体会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4、听录音,根据预习巩固字词知识,并思考小说情节可分成几部分。5、听写生字生词,并给生字注音,解释生词。玄唾酣淮樽俎家喻户晓韬晦之计面如土色色厉胆薄虚名无实血气方刚碌碌小人何足挂齿6、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明确课文分段。课文共三段,可以分成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刘备行韬晦之计。第二部分(第二、三段)写曹操煮酒论英雄。7、分析第一部分。(1)集体朗读。(2)根据问题,讨论: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明确:课文第一句点明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点明了行韬晦之计的原因。刘备参加了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123【韬晦之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不将此事告诉结拜兄弟?说明了什么?明确:具体内容指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意在表明自己胸无大志,非曹操对手。不对关羽、张飞说明,足见其韬晦之深,惟恐他俩在言语上、行动上有失,影响大计。这个细节表明刘备的深谋远虑。这一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明确:这一部分不仅对曹操、刘备关系作了必要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础,后来论英雄时,刘备的性格就在这样的基调上合乎逻辑地发展和变化。(3)根据课后练习预习第二部分。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精读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对话分析、了解曹刘两人的思想性格。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题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是论英雄,那么曹操、刘备两人论战的序幕是怎样拉开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3、分析第二段。(1)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明确:写刘备入府见操。(2)刘备在本节中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找出词语。明确:惊问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开情畅饮分析:曹操派许褚、张辽来请刘备,那言辞,那气势,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使刘备吃惊不小。入府见操时,曹操劈头一句在家干得好大事,大话吓人,借以试探。刘备猝不及防,以为心事已被发现,吓得面如土色,直到曹操点明煮酒相邀的意思,才心神方定;到了小亭,果见煮酒、青梅,更是疑虑尽消,可以开怀畅饮了。短短几分钟,刘备的内心已经历了生死的交战。(3)曹操趁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明确:望梅止渴这一故事,表明了曹操的多谋与自负。同时也暗示刘备,当世英雄非其莫属。(4)这一段在情节上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段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4、分析第三段。(1)概括本段意思。明确:曹操和刘备论英雄。(2)划分层次(课后练习一)。明确:本段可分三层,即曹刘论战可分三个回合。第一层:曹着意设问,刘权作不知。第二层:曹步步紧逼,刘乱论英雄。第三层:曹识破英雄,刘巧饰惊恐。(3)分析第一个回合。曹操既想试探刘备内心所想,又不想被刘察觉,因此他只能迂回出击。在酒至半酣之时,借天外龙挂起兴,着意设问:使君知龙之变化否?又借题发挥,以龙比世之英雄,并要刘备指明当世英雄。刘时而装呆,里面是兜圈子,始终不正面回答,跟曹操耍起了太极,你推我挡。这是试探与反试探的第一个回合。(4)分析第二个回合曹操见迂回战术不行,就改用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的正面出击。在曹操的逼问下,刘备只好顾左右而言其他,乱论一番。他列举了许多人,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备的所有出言,均不用肯定语气,而均是探询语气。这是他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自己缺乏英雄胆魄,缺乏主心骨。而曹操把刘所列举英雄,一概用非英雄也加以否定。两人语气完全不同。刘备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曹操锋芒毕露,藐视一切。语言截然不同,性格更是迥异:曹野心勃勃,有奸雄之气,似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大智若愚,内孕英雄之心,似隐伏于波涛之内潜龙。这是试探与反试探的第二个回合。曹操每次出击,都似打在了橡皮碉堡上,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结果。(5)分析第三个回合。曹操在正面出击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个定义,然后直言当世英雄惟刘备和自己两个。实际上是说刘备就是他唯一的对手,刘图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老谋深算的曹操一惊,焉能不意乱心慌,于是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上。如果此时刘备不加以掩饰,那么他的韬晦之计至此可说是功亏一篑。但就在那一瞬间,刘备急中生智,以一震之威,以至于此巧加掩饰,不仅与当时的情境相吻合,瞒过了多疑老练的曹操,又表明自己没有丈夫气概,不可能图谋霸业。,123【这一部分乃情节高潮,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在这一场试探与反试探中,最终以刘备的胜利告终。(6)小结第三段内容。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曹操先借龙设问,再步步紧逼,却偏偏不讲明谁是天下英雄,目的是让刘备说出。而刘明知天英雄是谁,但决不吐露。这一切都是他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这场试探与反试探的论战,双方各怀心机,表面上却谈笑风生,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2、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3、了解课文,理解重点句子。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刻画人物可以采用各种描写手法。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采用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疾恶如仇,不畏强暴的鲁智深。故乡采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截然不同的外貌和性格,从而揭示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在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中,主要采用了对话描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对话描写的具体作用。2、分四人小组讨论本对话描写的作用。明确:(1)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人物独特的性格。曹操的语言咄咄逼人,自负不凡,但又灵敏多变,表现了他骄纵多疑,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刘备的语言深藏不露,谨慎沉着,但又机警灵活,表现他善于忍耐,大智若愚的性格特点。在试探与反试探的过程中,双方的语言又揭示了他们内心世界。(2)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从故事的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例如第三段,先写曹操借看到龙挂而发的一段议论,有了这段议论才引起论天下英雄的一场对话,有了这场对话,才增强了这场论战的气氛,使下文刘备闻言失箸,而又能以闻雷失箸为由轻轻掩饰过去,使这个情节更合情合理。3、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4、四人小组讨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明确:(1)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2)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和情节气氛,是课文的一大特色。第一句环境描写出现在第三段,这句话明写天气,暗写人物情态和惊喜不定,忽惊忽喜。天上阴云漠漠,刘备心中也阴云笼罩。而天外龙挂又成了刘备借龙喻英雄的依据。等到曹操说破英雄突然天雨将至,雷声大大作。在刘备的心理上,曹操说破英雄才是惊天动地的灌耳惊雷,这雷声就成了影响人物心理变化的直接因素。同时雷声又成为刘备失箸的绝对掩饰,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5、完成课后练习三。(1)读背第一段话。(2)理解其意思。明确:本段话说在论英雄之始,意在以龙喻已,借题发挥,着意试探。(3)理解第二句话意思。明确:讲在论英雄之末,意在刺敌要害,试探真情,以求杀机。(4)读背曹操对英雄所下的定义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 2 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2、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 3、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学习应对技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学习应对技巧 2、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煮酒论英雄。 (二)、练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们看到练习,回顾前面的内容。抢答) 1、课文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时间 、 地点 和 缘由 ,拉开了曹刘论战的 序幕 。 2、曹操讲“当年之智”,表现出 洋洋自得 的心情,这个故事后被引申为成语 望梅止渴 。 (三)、 精读课文“论英雄”部分(我们知道在“煮酒论英雄”中,曹操一心想要试探刘备,而刘备处处掩饰才能,想要打消曹操的疑心。 2 接下来让我们看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细细品味曹操刘备的对话。) 1、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曹刘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学生分四组,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出评价。) 2、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别给各自的小组加分) 3、观看视频资料,与刚才自己和同学读的做比较,进一步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四)、分析课文“论英雄”部分(刚才同学们细细地品味了曹刘的对话,那么:)(PPT展示问题) 1、曹操和刘备的对话分为几个回合?请在文中标记出来。(三个) 2、你认为哪一个回合最精彩?为什么?(提示:曹操是怀着什么目的发问的,而刘备在被动的情况下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应对的呢?目的是什么?) 3、分组研读:在你最感兴趣的那一回合中,你觉得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分组讨论(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负责一个回合的分析),抓住重点。(提示:主要从应对技巧和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第一回合:(这一回合的重点你们都掌握了吗?那么,我可以检测一下吗?) 1)、曹操是如何发问的,目的是什么?(借龙发问,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曹操既想试探刘备内心所想,又不想被刘察觉,因此他只能迂回出击,旁敲侧击。) 板书:曹操 着意发问(迂回出击) 2)、刘备采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曹操的这一问呢?他为什么 3 不直言告诉曹操英雄是谁呢? (刘备权作不知,装不懂,采用的是避而不谈,以退为进的应对方法。他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当曹操试探他时,就来了个反试探 。 ) 板书:刘备 权作不知(避而不谈,以退为进) 5、分析第二回合(负责第二回合的小组刚才讨论的结果怎么样呢,我来检测一下,行吗?) 1)、这一回合曹操没有善罢甘休,他怎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这一回合曹操改变方法,来了个正面出击:“不识其面,亦闻其名”,步步紧逼刘备说出当世英雄。) 板书:曹操 步步逼问(正面出击) 2)、刘备怎么应对的呢?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 (这样一来,刘备在曹操的逼问之下,只好乱论英雄,避实就虚。 他采用这种应对方法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连用探询口气目的是表明自己无辨认之才,缺乏英雄胆魄,缺乏主心骨,只是一介碌碌无为之人。) 板书:刘备 乱论英雄(避实就虚) 3)、刘备分别指出了哪些英雄,曹操又是如何评价他们的?从中体现了曹操、刘备什么性格特点? 刘备 曹操 袁术,兵粮足备 冢中枯骨 袁绍,四世三公 色厉胆薄 4 刘表,威镇九州 虚名无实 孙策,血气方刚 藉父之名 刘璋,益州太守 守户之犬 张绣 张鲁 韩遂 碌碌小人 板书:曹操性格特点锋芒毕露,藐视一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奸雄之气。 板书:刘备性格特点不露声色,谦恭有加,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态,却内孕英雄之心 6、分析第三回合(负责第三回合的组我也要来检测一下了。) 1)、曹操在这一回合中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曹操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直接挑明了英雄是谁。) 板书:曹操 说破英雄(单刀直入) 2)、刘备有何反应,为什么? (刘备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他装了半天,就是要让曹操打消疑心,不要把自己看作对手,否则,自己就性命难保了。没想到自己苦心掩饰,却还是被曹操看破,心里一惊,把筷子也吓掉了。心想莫非曹操看出我的英雄之心,看出我的抱负。) 3)、刘备如何使自己九死一生? (刘备急中生智,拾起筷子,自言因雷受惊,在曹操的追问之下,又说孔圣人遇到疾雷都会改变容色,我怎么会不惧雷呢?回答得非常机智,既解释了落箸的原因,又显示了胆怯。于是曹操才不再怀疑他。) 5 板书:刘备 巧饰惊恐(随机应变) 7、小结:我们刚才细细品读了曹操刘备的对话,(PPT展示),这场试探与反试探的论战,双方各怀心机,表面上却谈笑风生,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曹刘的这段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心理战。 如果我们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龙? (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五)、总结: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提示:1、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里 2、刘备高超的应对技巧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再读一读三国演义 3、搜集巧妙应对的故事,学习应对技巧,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