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及论述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46741244 上传时间:2021-1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及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及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及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填选题: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2.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3.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4.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5. 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情绪和意志对认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还有情绪与意志也密切相关。6.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7.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8.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也是人格的核心。9. 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10. 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11.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2. 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13.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14.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5.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最早的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16.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7 / 7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17.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 高等教育的科学问题;2) 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3) 教学心理研究;4) 德育心理研究;5)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18.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发展性原则;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 教育性原则。19. 一切研究都应以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前提,体现了教育性原则。20.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21.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22. 角色(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23. 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24.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25.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26. 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27. 教学反思的方法:1) 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4)行动研究。28.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产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29. 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重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30. 广义的学习(一般意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31. 学习: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32. 加涅的学习有8种。33. 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34. 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35.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36.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37. 泛化律:指作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38.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有阳性强化与阴性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39. 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40.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41.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42.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 知识观;2) 学习观;3) 学生观。44. 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 发现问题;2) 明确问题;3) 提出假设;4) 检验假设。45.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46.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7.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48. 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49.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50.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51.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2.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53.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就是追求成功,获取成就的动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的一种内在驱动力。54. 力求成功者(高成就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55. 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1) 生理的需要;2) 安全的需要;3) 归属的需要;4) 尊重的需要;5) 自我实现的需要。56. 强化分为三种:1) 直接强化;2) 替代性强化;3) 自我强化。57. 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58.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定律(简称倒“U”曲线)。59.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60. 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61. 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62. 形式训练说最早的系统的迁移理论。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63. 形式训练说的观点: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64. 定势(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65. 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66. 教材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67. 正例(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68. 反例(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产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69. 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70.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71.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72.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过程;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和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73. 记忆的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74. 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59个组块。75. 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76. 无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须特殊努力,不用专门方法,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识记。77. 有意识记:指具有明确目的,采取一定方法,并需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78. 意义识记:指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识记。79. 机械识记:指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80.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81.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件后慢,呈负加速型。82. 前摄抵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材料的干扰。83. 倒摄抵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84.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忆得牢一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学的慢、记得差一些。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差,是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最前部与最后部的记忆效果较好,是由于仅受到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的结果。85.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86. 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一切活动。87. 心智技能(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88. 记忆术:是典型的精细加工技术。它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89. 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且是感到疑难的情境。90.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91. 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92. 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93. 灵活性:指对某个给定的问题产生可供选择的多种解决方案,思维变化多端,且不易受功能固着和习惯定势等的影响。94. 独特性: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95.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96.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97.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有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98.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99.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100.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01.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102. 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103. 道德情感的形式主要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104. 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个转化过程须经历醒悟、转变以及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105. 醒悟:指道德品质不良学生开始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愿望。106. 群体(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107. 社会助长(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108.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109.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10. 教学媒体: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111. 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提结果的客观描述,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112. 教学评价: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不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113. 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114. 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