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00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616446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 页数:252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0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2页
2021年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0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2页
2021年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0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案2021年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00篇幼儿园名称:XXXX班级: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幼儿园教案2021年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00篇这是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00篇,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手环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1猜谜激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1)区别左右手。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只手,招招手。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伸出左手摇一摇。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2)区别左右脚。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小结:左手的这边是左边,右手的这边是右边。3感知左、右边。(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4游戏:我说你做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5 竞赛游戏:我说你做(1)按手环颜色分组进行比赛(2)比赛中用五角星进行评价6评出冠军组。活动反思: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给幼儿充分互动的空间、时间与机会,达到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本课的目标是通过律动、游戏等活动,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并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关系,能准确的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教案反思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3、培养观察、比较和逆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图片、扑克牌若张、地垫10块、烟灰壳若个、数字卡若张。活动过程 1、学习10以内的顺数。 (1)以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楼梯图,引导幼儿懂得观察数字与楼梯砖块数量关系。 (2)教师示范搭楼梯,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上阶梯的时候,砖块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上一级比下一级多1块)教师指着阶梯旁边的数让幼儿练习顺数。 (3)教师小结:1、2、3……10,像这样数数就叫顺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学习10以内的倒数。 出示ppt图片。幼儿边观察小猴吃桃子边结合数字学习倒数10、9、8……1,像这样数数就叫倒数。倒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 3、练习顺数和倒数。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接着往后数到10(或倒数到1)。 4、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熟悉玩法后分组游戏。 第一组:跳房子幼儿从数字1-10或10-1有序双脚、单脚、小兔、蛙跳。 第二组:翻数字卡幼儿俩人合作幼儿一人持有卡片数字1-10放在桌面另一人翻,翻到数字几就顺数到10或倒数到1。 第三组:抽扑克牌幼儿俩人合作一人持有数字1-10的扑克由另一人抽俩次再进行顺数和倒数。 第四组:搭楼梯巩固顺数逐一增加和倒数逐一递减。 活动延伸 数学区:把材料放在数学区让幼儿玩区域时可以继续练习顺数和倒数。 活动反思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排排队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照片,寻找规律。尝试发现身体动作能够表现同一种模式规律(ABABAB)。2、在排排队的游戏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男孩女孩所站位置表现出来的同一模式的不同方位排列,理解物体排列的空间关系。3、积极参加操作活动,感受同一模式不同方位排列的规律美。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难点重点:发现身体动作能够表现同一种模式。难点:自选材料进行同一模式不同方位的操作探索活动。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玩具、工具等。2、相关的模式排序照片若干张。活动过程一、尝试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同一模式。1、出示幼儿排序的照片,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ABABAB)。2、小结:我们平时用很多种材料表现过这样的排律规律,它的规律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二、看动作,找规律。1、今天我们不用材料,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试一试,有哪些身体动作可以表现这个规律。2、幼儿尝试发现用身体动作表现规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3、请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站成圆圈,集体验证,相互学习。4、小结: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不同动作都能表示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原来,排列可以有这么多形式。三、利用队列队形进行不同方位的同一模式表征。1、请你们用男孩女孩,男孩女孩来进行六路纵队的规律排队。要求:第一队和第二队男孩女孩不能重复。2、用手中的海绵纸色块,代表男孩女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同一模式不同方位的模式表征。3、小结:看来小朋友们不但发现了每一横排和每一竖排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而且还发现了斜着看也是这样的规律。四、寻找材料,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已获得经验进行不同方位的同一模式排列表征。1、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排序,讲解规则。2、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目的的选择材料进行表征。3、组织幼儿分享交流验证。4、小结:孩子们,我们所学到的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竟然可以排出这么有趣的图案。五、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模式;尝试用其他规律进行不同方位的排列活动。活动反思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数积木教案反思设计思路: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经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为什么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积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积木比我多。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针对孩子空间逻辑的发展,设计了这节以培养孩子有条理推测数量和挑战空间逻辑的活动。我觉得这个题材对发展幼儿空间方面的计算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想针对我部目前还不配备白板的情况下,对教案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梳理,继续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目标:1、 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2、 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3、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活动过程:一、 话建筑,赢积木导语: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欢怎样的房子,为什么呢?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二、 争回答,数积木(一) 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导语:听清题目哟!(出示相同数量积木建造的不同房子)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导语:有的小组领先了,有的小组暂时落后,不过没关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积木很顽皮,像玩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让我们仔细观察,把藏起来的积木找出来。出题:准备好了吗?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三、 造房子,数砖块(一) 造幢房子把分数导语:经过两轮的比赛,哪一队的领先了呢?请每组朋友用你们现有的积木造一幢房子,然后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房子由几块积木建成,共得到了几分。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集体点数时一层一层数清楚(二) 学做小小建筑师导语:(出示建房图纸)你们造房子、数积木的本领都那么大。那你们能不能在根据图纸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钟内造出与图上一模一样的房子,并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他是由几块积木建成的呢?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活动反思: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5篇、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教案反思设计意图: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的方法。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小棒、磁带。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幼儿分组材料: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活动过程: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1、师: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幼儿做开火车律动入室)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小棒测量大门。3、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小结。示范讲解用小棒测量大门的方法及记录的方法。4、教师让小动物学习用笔测量自己坐的积木椅子,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5、教师提问:你测量的椅子有几根笔这么长?为什么用一样的笔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积木,积木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多,积木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二、教师指导幼儿在自由分组活动中继续学习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A组:让小动物们用吸管棒测量小熊家里的桌椅和床铺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B组:请小动物们分别用长短不同的小棒分别测量一下大门的一块砖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纸上。C组:小动物们可以自由选择盘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小熊火车的一节车厢有多长,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比较方便测量。2、教师交待分组活动的要求。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在B组活动的幼儿思考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三、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1、教师展示A组幼儿的测量结果。2、教师根据B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一块砖测量的次数会不同?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砖块时使用的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工具短,测量次数就多。3、教师提问:你选择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火车的车厢,你喜欢用哪种工具进行测量?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为测量工具?4、师:小动物们测量了小熊乐园里的这么多东西,现在知道怎么建造动物乐园了吧,让我们回到森林里动起手来,建造我们的动物乐园。幼儿律动出室四、延伸活动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2、寻找哪些工具进行测量更方便。活动反思: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第6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和半点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活动重难点:重点: 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 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ppt ;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是谁呢? (二)图文共读 1. 鼓励幼儿观察时钟钟面,大胆说出时钟钟面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一共有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以及其特点。) 2.帮助幼儿回忆时针、分针的不同点。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时钟上有分针和时针,那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 引导幼儿说出长短、粗细的不同特征)(三)认识整点 1.通过展示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认识整点 (1)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学会认识整点。 (2)教师通过各种时钟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整点时间的规律。 规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整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整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半点的时钟与整点时钟的不同,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半点时间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时钟的分针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6) 2帮助幼儿梳理清楚:半点的时候,时针指向两数字中间时,算数字小的时间。 规律: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半。 3请你试一试 (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半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 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半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五)回顾梳理 小组合作游戏:请你来帮忙 师:这些时间,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事情呢?王老师有点儿糊涂了。请你赶快帮帮我吧! 1.教师分别出示时间,小组进行讨论。(时间5分钟) 2.小组分享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教师总结,并帮助幼儿体会时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活动反思: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7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习9的组成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3、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活动重难点: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活动过程: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4和5。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活动反思: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第8篇、大班数学活动长短、宽窄、厚薄排序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2. 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3. 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活动准备1. 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2. 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3. 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活动过程1. 集体活动: 游戏:说相反。2. 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3. 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4. 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5. 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再让幼儿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6. 区别厚薄:1. 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块片片厚,哪一块片片薄。2.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3.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宝。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1. 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2. 小结。 游戏活动 彩布排序。活动结束: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活动反思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第9篇、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单双数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2、能正确判断身体器官的单、双数。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1、图片十张(每张图片上不规则地画有110个圆点),110的数字贴绒教具一套,水笔一支。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筐内分别装有雪花片510片不等。3、铅笔每人一支,记录卡每人一张。活动过程:1、两个两个圈起来。教师展示十张圆点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圆点数,贴上相应的数卡。请十名幼儿上来给圆点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圈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圆点都是被圈起来了?哪几张图片是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哪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告诉幼儿1、3、5、7、9叫单数,2、4、6、8、10叫双数。2、判断单、双数幼儿数自己筐里的雪花片,先点数总数,再两个两个数。请部分幼儿说出雪花片的总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将雪花片两个两个排列,再次验证自己对单、双数的判断。3、身体上的单、双数。请幼儿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幼儿观察自己身体上的某些器官的数量,判断是单数还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一只手的五个手指是单数,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就是双数,等等)。请幼儿将观察的结果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其他幼儿说明。我把十张圆点图片过了塑,是为了怕幼儿在画圈的时候画错了,便与改正,事实上在活动中的确有幼儿画错了活动结尾在原教案里是没有记录这一环节的,我自己添加上去的,活动后我觉得效果不错,巩固了幼儿的单、双数的概念。活动反思:通过先游戏后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幼儿学习起来很轻松很开心,延伸活动也是利用幼儿喜欢的玩具作为操作材料,使幼儿感觉一直在游戏,幼儿动手操作时,积极性特别高。真正摆脱了填鸭式教育,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设计适合6岁的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游戏做巩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速度特别快,没有出现混乱的现象,本节活动的效果也特别好。第10篇、大班数学活动分礼物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在二等分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妈妈和长辈的情感。2、初步尝试把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原来的那一份,原来的那一份大于部分。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图、几何图形纸4张、剪刀浆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笔、抹布。活动过程:1、老师讲述小朋友很喜欢自己的妈妈,妈妈也有自己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爸爸也有自己的妈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养大。 熊妈妈有两张圆形纸,两张圆形纸一样大。她拿一张给两只小熊,要小熊把圆形纸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一份给奶奶,一分给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两只小熊用什么办法分这张纸?2、幼儿讲述讲解:小熊把纸对折后打开,中间有一根折线,沿着折线剪成两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比,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 熊妈妈还有四张漂亮的纸片,熊妈妈请小熊把每张纸片都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分,一份送给奶奶,一份送给外婆。请幼儿示范剪好后粘贴在背景图上。小朋友想不想帮小熊一个忙。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动作快的幼儿在形上加根线再等分。熊妈妈又拿出小螃蟹的画,小螃蟹画了什么形?4、幼儿说一说熊妈妈请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线的办法,把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熊妈妈有四粒糖,四粒糖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一块巧克力,一块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5、幼儿讲述老师按照其中的一种方法切糕。熊妈妈把两块巧克力糕给小熊吃,两只小熊一起说,问小熊说什么?送给奶奶外婆吃。活动反思: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第11篇、大班数学活动我们一起去旅游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感知3以内的加减法。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了解3以内的实际含义。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感知3以内的加减法活动难点: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含义活动准备:1.课件我们一起去旅游2.数字卡3.自制的加减算式卡片活动过程:一、谈话1.教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旅游见闻吗?(幼儿依据自己实际经验介绍。)你们知道中国还有哪些有名的地方吗?(出示图片或者照片)2.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著名城市和风景名胜,幼儿通过图片,了解我们国家著名的城市和 风景名胜。二、游戏1.教师:这里有一些旅游卡片,你们可以两个人一起玩。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进行数物对应练习,两人结伴。规则:两张卡片出现的加号,则数字相加,按得数取雪花片;若两张卡片出现的是减号,则数字相减。三、游戏我们一起去旅游1.教师:我们到了那么多地方旅游了,你们都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呢?(教师逐一出示自制的有交通工具的图片。)我们一起乘坐交通工具去旅行好不好?2.每个幼儿手持写有数字的票子(或写有算式的票子),以票上的数字(或票上算式答案的数字), 去寻找贴在画有交通工具的图片上的相应式题的答案的数字,以寻找旅游中自己将乘坐哪种交通工具。3.让5个幼儿分别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站立在交通工具前,发出指令,如嘿嘿!我的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就要开,开到北京去,有票的乘客请上来。持有该试题得数票子的幼儿,凭票上车, 直至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开走,游戏结束。四、活动延伸1.相减,按得数行棋。活动反思: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12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会认时钟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进一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半点。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3、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1、时钟模型每人一个,112的数字头饰一套。2、大时钟两个。活动过程:1、拨钟听时间,复习整点及对表盘结构的认识。2、学习看半点。(1)动画城每天什么时间播出?引出半点。(2)出示两个大时钟,一个是整点,一个是半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二者指针的不同,认识半点。(3)拨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3、幼儿操作。(1)幼儿验证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2)教师说出一日活动的安排时间,让幼儿练习拨整点,和半点。4、游戏巩固分针带着时针转。12名幼儿戴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2名幼儿扮分针,1名幼儿扮时针,在圆内边念儿歌边转圈。儿歌结束两针要指向教师事先要求的时间,扮数字的幼儿当裁判看是否正确。儿歌:小钟表啊,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睁大眼睛仔细看,现在究竟是几点?活动延伸: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回家和家长共同制作小钟表。活动反思:此活动虽然是个旧题目,但设计者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理解,最后得出结论。比如掌握难点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都是主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拨针,亲自尝试,验证得出结论。结尾部分也比较新颖,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一步掌握了学习内容。延伸活动中制作小钟表也是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第13篇、大班数学活动分苹果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少大小。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活动过程: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幼儿;喜欢。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幼:苹果、香蕉、杏、还有.。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幼:好看。教:想要吗?幼:想。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幼;有苹果.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幼:好。(1、2、3、4、5、6、.)教;哦 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活动延伸:看见这些水果,我们想象一下,苹果象什么呀?梨象什么呀?.我还会想到一首歌谣:排排坐,吃果果分果果,吃果果,大的给奶奶,小的留给我。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活动反思: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14篇、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5的组成,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5的4种分解图各一张,数字卡14各2张,挂图1张,小鸡图片5张。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挂图1、草地上来了几只小鸡?数一数。2、小鸡找不到家,引导幼儿帮忙分在两个房间里。怎么分?说明要求和记录方式。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找出了几种方法,然后让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分的,请幼儿到黑板上演示分法。三、师幼共同总结。5可以分成几和几?有几种分法?(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教师用数字将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 5 5 5 5 ∧ ∧ ∧ ∧1 4 4 1 2 3 3 2四、引导幼儿再次讨论。1、按照那种顺序分容易看得清,又不漏掉?(一边的数字从1开始,依次越来越大,每次增加1,另一边的数字依次越来越小,每次减少1)。2、引导幼儿将5的4种分合方法记录在纸上。 5 ∧ 1 4 2 3 3 2 4 1五、游戏拍手对数。如教师说:对5我拍1,幼儿:我拍4,1和4组成5;对5我拍2幼儿我拍3,2和3组成5;边拍手,边对数,游戏继续进行。活动反思数的组成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具有探索性。孩子们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设计的组成这节教学活动,要注意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用不同学具进行探索、演练数的组成。在新要求与旧经验中引领幼儿,让幼儿学习、发现。第15篇、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数字0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懂得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故事探索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数卡若干、直尺、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引入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学习0的含义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提问: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形状。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师小结: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2.播放课件,进一步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二)0的减法。1出图,师出示猴子吃桃,问:盘子里有几颗桃子,吃了几颗,还剩几颗?让幼儿列一个算式出来。2出图,荷叶上有只青蛙,跳下水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3树上有只鸟,只一起飞走了,树上还有几只鸟?4小朋友想一想:7-7=?5.小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三)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1.寻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点的作用。)2.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3.观察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2.幼儿自由讲。3.播放课件,拓宽知识面。(五)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0的奥秘。三、活动结束请小朋友收拾好学具,随着音乐排队到室外游戏。活动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0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还比较零散、不完整。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本周安排了数学活动0,带领孩子一起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分成三大块,分别是:认识0、0的减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认识0的环节中,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游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掉时,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没有东西了,是0。就这样,活动自然的引入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及其启发性问题的创设,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 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意义,孩子们都能较好的借助生活经验来表达出他们对0的认识: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盘子里就没有了桃子,就是用0来表示……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0也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我借助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引导孩子们按顺数、倒数排队,使得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进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义。最后在探索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出与0有关系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反思活动,我发现: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孩子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索操作,去参与活动;游戏性的环节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孩子们能自主的探究游戏玩法,从中学到知识;在探索环节中,可借助课前课件的制作进行闯关游戏互动环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第16篇、大班数学活动水果超市教案反思设计意图:中班的幼儿已能说出许多水果名称,并初步积累了一些有关超市的知识及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也非常乐意去超市逛逛或购物。通过水果超市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及游戏中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是他们最为乐意的。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能大方地与同伴和老师交往。4、有规律点数,丰富点数经验。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活动准备: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a、请小朋友按袋上数字将水果装进袋子里b、请小朋友将装错量的水果按正确的数量装好。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活动反思: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第17篇、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反思活动分析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活动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活动准备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3、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活动过程 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后,调查家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完成调查表。活动反思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第18篇、大班数学活动鱼儿游游游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2、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