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传统文化形态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6369487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传统文化形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传统文化形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传统文化形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关于传统文化的界定1.1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传统文化是由“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复合而成。1.1.1关于传统 “传统”由“传”和“统”两个字构成的, 纵向曰“传”,为时间上的历时性、延续性,是指那些过去有的,现在仍然在起作用的东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活的东西。横向曰“统”,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空间的拓展,二是指权威性。所以,传统不仅仅只是指过去存在过的东西,它更是指活在现在的过去。现按照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传统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学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2页)1.1.2关于文化文化的原始含义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的彖传中,其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一个是天文,一个是人文。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要搞好农业生产,就要了解天文历法,了解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和天文相对的,是人文,意为让好的思想、好的制度为天下人接受,就能够脱离野蛮,走向文明,而人人懂得道德礼义,就可以教化天下,这也是文化在中国的最原始含义。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文化,与它的原始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文化概念、含义由于在不同的学科里其目的及看法不尽一致,定义有二百多种。比如考古学、社会学与人类学中的文化概念就不一致。考古学把文化理解为某个民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东西,就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社会学的目的是认识社会问题和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为此文化主要是研究社会与人的关系,探索精神对人与社会群体的作用,因而,要维持一个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必须对其施加两种控制。一为外部的控制,如规章制度、法律等,它是维持正常的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二为内在的、精神的控制力量,如道德、准则等,它既是自我的精神控制力量,也是环境存在的精神控制力量,它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起作用,但又不依赖于社会的个体成员的生命,它是持续存在的,因而是一个社会群体的标志。如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古代的道德中,就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个人习惯和道德标准;道家融合到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上,则使人追求和谐宁静,表现在文学艺术上则是追求超脱世俗的意境。文化的这种精神控制力量既体现在每一个成员的内心,也反映在制定其法律等背后的目的、艺术作品背后的创作动机,以及建筑、媒体、生活方式背后的目的动机。即文化是有目的的,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群体的生存。所以,社会学中把“精神对人的作用”看作文化研究的核心。当前,我国进入大规模的工业经济发展时期,在文化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从精神角度看,新问题集中体现在价值观的转变、道德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已经不完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开拓农业文化转变到工业时代的文化。文化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所以“变化”或“发展”是当代西方文化中出现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综上归结起来,文化不外三种内涵: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二是指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历史遗迹、典章制度、文献典籍、信仰习俗、宗教艺术等;三是指与政治、经济、军事相并列的一种形态。核心是反映在它的群体价值观念、群体道德和群体行为准则。1.2传统文化的界定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一般人们是从以下视角来看待和界定。第一,从实物的层面(譬如故宫、长城以及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等)、制度的层面(如各种机构和制度等)以及思想文化的层面来理解和界定传统文化。 第二,从传统文化的内在构成上来理解和界定传统文化。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黄土地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从社会性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第三,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来理解和界定传统文化。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天人合一的科学;从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人际和谐的学问;从人的身与心(形与神)之间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身心(形神)平衡之学;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知行合一之学。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直线的系统,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包罗万象的系统,有些我们可以直观地说是好还是坏,如古代的人殉制度、一夫多妻多妾制、妇女裹小脚和男人留长辫等等,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极端残酷落后愚昧的内容,经过历史的选择,这类腐朽落后的内容被历史淘汰了;有些我们则不能笼统地说传统文化是好是坏、是优是劣,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必须具体分析,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不能笼统回答是或否。1.3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中国的文化、阿拉伯文化、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2陕西传统文化形态探索陕西传统文化形态应是基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之中,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学术参照视野之上,即局部与全部、个性与共性、微观与宏观等逻辑关系和分析角度,探索陕西传统文化才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才能将陕西的地域文化形态放置在更为广阔的参照领域和学术视野之内加以较为客观、真实的考量和评判。2.1陕西传统文化的成因陕西传统文化的形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源于二个方面的因素。一为自然地理的因素,二为历史发展的因素,前者为空间的要素,后者为时间的要素。在这种时空的复杂交错、必然与偶然的交融,在复杂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绵长而又悠久的历史分异与文化整合之中,形成了陕西的历史与地理文化,形成了陕西传统文化的多彩多姿形态。(1)陕西自然地理状况及其文化区分布陕西位于北纬31043,-39034,东经105029,-111014,之间,处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总面积为198570平方公里。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自然景观带有明显的半干旱地区色彩。在全国西高东低的梯形地势中,陕西位于地势参差的第二阶梯上,地势总特点是南北两边高,中间相对低。自北向南可明显划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三个自然地貌区。北部是由深厚的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5%,中部是由河流冲击和黄土沉淀为主的关中平原,约占全省面积的19%,南部是由变质岩、杂岩构成的构造上升运动强烈的陕西山地,占全省土地的36%,从如上地理分布比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黄土层覆盖的陕北高原和黄土沉淀为主的关中平原,均以地表黄土为主要特征,两项合计要占到陕西这个内陆省份土地面积的64%,因此,无论是陕西本省人还是外省市人看来,将陕西的主流地域文化命名为“黄土地文化”是具有较为充分的自然地理的科学依据。源于这样的地缘特征,陕西的文学艺术因此带有了浓郁的“黄土地文化”气息和强烈的“黄土地文化”情结。(2)从文化的历史性坐标来看,汉唐因子对陕西传统文化影响最大我们知道,陕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十三朝故都的悠久历史,周秦汉唐的繁华胜地,红色文化的革命圣地,现代科技的聚集地之一,都构成了陕西文学艺术家心理深层的精神骄傲,然而这其中最为深层的地域文化影响,应主要还是来源于汉唐因子的精神塑造。因为,在历史上,秦至汉,是中华文化形成大一统而并具多元性的重要时期,国家观念、社会秩序、道德意识、学术思想、市井风俗等等均已相对成型,相对稳定,至于唐朝而跃入辉煌,这种思想、文化与精神的薪火相传便形成所谓的汉唐雄风,它渗透于陕西文化的意识与血脉,由此,汉唐因子便构成了对陕西文化形态最为重要的影响元素。具体表现在:“文以载道”意识,艺术为人生、为社会、为时代服务的功利意识,具有关照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世界意识强烈地影响了陕西文艺家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价值取向,致使陕西文艺作品大都关注于人生、社会和时代。普遍追求一种史诗性风格,追求宏大叙事的构建,主要美学特征雄浑、博大。2.2陕西传统文化中的主要艺术形态就总体上来说,陕西的艺术主要为两大类别,一类是世俗的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另一类是艺术家、官方机构所创造的“高雅”艺术。当然俗与雅,民间与官方、大众与精英是相对的,在多数情况下,二者相互交融,互为影响,互为转换,尤其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长河发展之中,其流变迁异颇多,体现出复杂而多变的态势。(一)陕西“雅”文化的美学核心思想 “美”,不是中国古典美学思考的核心,核心是如何通过“象”与“境”去接近“道”。“道”,在中国为“万物之宗”,但它却无形无限无名,所以语言概念无法言说,逻辑思维无法接近,体“道”最好的途径是立“象”造“境”,以象、境通向“道”。为此,如何通向“道”,就成为中国美学的核心,也是中国美学的独特思想。如林庚在说木叶一文,就从战国到宋代,或诗或词,无论是大诗人还是无名氏,多达20处的引文,旁征博引地论证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即如何通过“象”,达到“境”,得到“道”。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中国的古陶瓷艺术表现的尤为突出。如陕西耀州窑青瓷,代表的是“道”的人格与“天工”的自然效果,所以其创作思维完全是在追求坯与釉在窑火中的熔融、流动、渗透而产生的“玉”的天工效果。例1:关于“天工”的创作本质宋以前的人们为何会对“天工”的青色那般如痴如醉?这就与古人特有的审美观及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从审美角度看,古人最初对瓷器釉色选择的倾向性是受视觉器官生理特性支配的,“青色”实际上反映的是视觉器官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人们懂得真正永恒的美是大自然的美,所以把大自然幽雅的青绿色溶入人造物品的釉层里。其次,西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春秋战国以后又进行了一次文艺思想的大变革,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艺术等,都经历了明显的转折,人们的审美情趣转向自然,由经学转向艺术,道家思想盛行,产生了对“无为”之美的追求。所谓“无为”之美,即是清虚、朴素、恬淡之美。这种思想反映在陶瓷上,则追求清静幽玄的格调,因而出现了清冷、幽远,崇尚青色的青釉陶瓷。如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晶莹明彻,光润如玉”、“姿如圭璧,色似烟岚”,等等,虽其产品各具特色,但审美基础均是基于对自然界中的美玉的再现,基于对自然的再现,以探求形式美中的非秩序性和偶然随机性,即使耀州窑生产的釉下刻画青瓷,都是纹样与器物紧密结合浑然一体的,给人一种含蓄、高雅、内在的美感。3.3陕西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取向众所周知,文化具有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等等。更内层的是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等。最深层的是思想、信仰、道德等等。综合5千年的陕西传统文化,陕西、西安不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道、儒、释精神的重要策源地,而且一度是三者的中心舞台。从文化形态留存看,周的礼乐文化,秦的制度文化,汉唐创造有为、开放交汇的社会文化,以及相应的艺术文化结晶,早已渗进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处。其核心价值取向可以归纳为:基于地域(传统)文化的商品(产品)开发研究提 纲一、(旅游)商品(产品)现状1、(旅游)商品(产品)单调雷同,创意不够,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陕西目前已经开发的(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和创意,具有本地特色和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太少,旅游商品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文化品位不高,一些常见的纪念品、工艺品,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不精、不高,而价格又不菲,难以满足游客购物与纪念的文化需求,所以很难赢得市场。2、研究开发力量薄弱,规模化程度低。陕西目前还没有一家进行旅游商品研究开发设计的组织,高层次的研究设计专门人才也极为缺乏,推出系列产品、精品和名牌产品困难重重。旅游商品开发销售完全处于自发、分散的民间小作坊或家庭式生产状态,生产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现代化生产企业。3、旅游业整体规划中对旅游商品的开发重视不够。陕西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然而旅游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业发展的六大要素缺乏系统配套和协调规划,旅游开发的主要力量投向了景区、景点、旅游酒店、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旅游商品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政府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旅游商品开发规划以及必要的组织、引导和支持,投入不足,使得陕西旅游商品开发滞后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基于此,为了适应旅游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层面旅游消费者的需求,陕西必须开发符合陕西实际情况的、适应游客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的、独具特色的、创意新颖而且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旅游商品。二、(旅游)商品(产品)开发的地域文化特色游客出去旅游,从浅表层次看,是出于领略异域或异地独特风情、自然风貌和特殊人文气息的需要;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是对一种独具特色、耐人寻味而又在其他地方难以捕捉到的文化底蕴的追求,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成分。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内文化的总和。旅游商品,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并让人铭记于心的商品。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地方文化和风物的缩影;文化的挖掘,是通过实物的研究和认证来实现的;如特色的原料、特色的设计、特色的工艺、特色的包装反映着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历史文化,能够引起旅游者美好的回忆。三、(旅游)商品开发思路1、依托深厚的黄土文化、长安文化和民族文化背景,并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旅游商品的开发中。2、创新开发和深度开发相结合。遵循“新、特、优”的原则,使其向“小巧、精致”方向发展。另外,注重样式新颖、包装别致。例如,收集关中地区的一些器物造型、纹饰、民歌、民谣、民间传说等,将其精神、观念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购物品开发要根据旅游地的特点,游客的购物要求及购买群体的差异性,实现旅游购物品开发的系列化、多样化和配套化。表现在旅游购物品的题材、式样、规格、原料、色彩、包装、价格、功能等方面要求新、求变、多样、系列、配套。对收集传统剪纸图案进行分析,根据传统剪纸的共性归纳出组成剪纸的符号。四、(旅游)商品开发注意的几个问题1.设计定位2.内部机制(1)原理 (2)材料及工艺 (3)构造2.3外部环境人的因素文化层次使用对象 愿望3.设计草案及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