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法对黑面包试验最佳条件的研究

上传人:w****1 文档编号:46368555 上传时间:2021-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交试验法对黑面包试验最佳条件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正交试验法对黑面包试验最佳条件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正交试验法对黑面包试验最佳条件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交实验法对“黑面包实验”最佳条件的研究摘要:运用正交实验法,找出浓硫酸和蔗糖脱水碳化 的最佳实验条件。关键词:正交实验;浓硫酸和蔗糖;脱水碳化;最佳条件文章编号: 1008-0546( 2015)10-0083-02 中图分类号: G632.41 文献标识码: 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0.029化学必修 1 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中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2 浓硫酸和蔗糖的反应(俗称黑面 包实验)(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 氨”中浓硫酸和蔗糖的反应)是高一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如图 1)。该实验反应现象为蔗糖变黑、放热、形成疏松多 孔的黑色面包状物质。用此反应来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实 验中水量未标明,且实际教学时室温在10 度左右反应温度太低,因此极易失败;同时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对环境及 学生均有一定的影响。在苏教版 2012 年 6 月第 7 次印刷的 教材中把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 2),2克蔗糖与 5 毫升浓硫 酸混合后迅速搅拌。这样改进的优点是可以验证浓硫酸的脱 水性、强氧化性;可以兼顾二氧化硫的尾气吸收较环保;缺点是搅拌操作不仅实施不便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搅拌在10 c温度下反应缓慢且极易失败。在知网上查阅 1990 年至 2015 的期刊,有关浓硫酸与蔗 糖(俗称黑面包实验)反应相关的文献共 3 篇。均是对实验 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检验和尾气处理等进行的实验改 进。本文探究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影响黑面包实验成功的 因素有多方面, 如: 反应物的用量、 实验加水量、 反应温度、 糖的颗粒大小等。从影响该实验的几个主要因素出发,通过 正交实验法研究该实验的最佳实验条件,从而确保实验的成 功,实验现象的明显。一、实验指标的确定 本文从实验成功的特征现象出发,选取黑面包高度,膨 胀时间。二、实验方案设计1. 因素的确定 在实验中,对实验指标发生影响的原因称为因素。本文 在控制蔗糖的颗粒大小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程度的对比、筛 选,采用 3 个因素加以分析比较以便好中选优。这 3 个因素 分别是: 反应物用量、水的用量、反应温度。2. 水平的确定 在实验中,由于因素所处的状态和条件的不同,可能引 起指标的变化,因素的这些状态的条件称为水平。根据教材及可操作性在本实验的正交设计中,对反应物用量、水的用 量、反应温度(考虑反应温度过低实验不易成功故在原实验 装置上加上水浴加热如图 3,通过对比试验温度过高反应太 快太剧烈存在危险) 。分别选择三种水平,见表1。本实验为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 可以选用 L9( 34)正交 表,并对相应的数字用实验值进行代换,形成完整的实验方 案。该实验设计的正交表,见表2。注: 本实验中使用蔗糖均为普通白砂糖质量 2 克,胶 头滴管每一滴为 0.05 毫升。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记录根据表 2 按顺序逐一完成实验。每个实验做 3 次,取其 平均值,并记录好各个实验的结果。每次实验中黑面包的高 度以蔗糖的高度为起点,反应时间以加入浓硫酸后开始计时 开始剧烈膨胀结束。实验现象见表3,实验记录见表 4。四、实验数据的分析及验证1.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表 4 中 R 值的大小可知本实验因素显著性顺序为: C、A、B(R 值越大因素的影响越显著) ,即反应温度对实 验影响最为显著,反应物浓硫酸与蔗糖的用量次之,加水量 再次之。根据实验的数据分析,本实验的最佳条件是A3B3C1。即m蔗糖(克):v浓硫酸(毫升)的质量比为2: 6;加水量为10滴;反应温度为20 C,实验效果最好。2. 验证实验选出最佳条件由于该最佳条件不是在 9 次实验中产生的,而是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因此还要追加一组验证性实验(见表 5 )。经实验: 实验现象为迅速变黄变黑, 黑面包均匀无断层, 底部有液体剩余, 故 A3B3C1 为本文探究所得实验的最佳条 件。条件允许可以更深入的研究。五、几点说明1. 实验装置:18x 18mm试管,单孔塞及导管,电子天平(精确到 0.001g ),称量纸,药匙, 10mL 量筒(精确到 0.1mL ),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架台,标签,15 厘米直尺,秒表。2.实验试剂:南通威尔特化工厂试剂有限公司500mL(920g)分析纯(A.R )硫酸;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 公司500g分析纯(A.R)蔗糖,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 品红溶液,均直接应用,没有再做处理。参考文献1 沈理明 . 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 M.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4, 72 王海琴, 谢云英 . 浓硫酸脱水实验的改进 J. 中国校 外教育杂志教学方法, 2008,( 1 )3 斯琴毕力格,双和尔,哈申高娃 . 浓硫酸与蔗糖的反 应及产物的检验 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 7):4-154 冀向飞 .浅谈浓硫酸与蔗糖反应试验中忽视的问题及 实验改进 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课堂教学, 2012,( 10):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