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共5页)

上传人:_impsvz****pswzcf... 文档编号:45952791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橡树》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致橡树》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致橡树》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职高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诵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时代、题材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也比较明显,但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一首当代朦胧诗,与学生的时代比较贴近,鉴赏它,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共性,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职中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外阅读量少,阅读鉴赏诗歌的基础极为薄弱。但这首诗的内容与爱情相关,跟生活贴近,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所以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进而提高理解能力。同时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并逐步确立的阶段,怎样生动形象地启发、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是我们职教语文“合格”“够用”的一种诠释,这个“合格”,关乎做人的合格;这个“够用”,需要为学生的一辈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诗句。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学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3、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依据:本诗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诗人追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了解了诗人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 2.教学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 (依据:本诗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正是诗人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简单的自我观照,而通过感情化的具体意象,使感情的积淀与理智的渗透相结合,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难点了。) 四、教法、学法: 我所教的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据此以及本诗的特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环境下激情诵读-讨论交流-理解领悟-拓展创新的自主探索学习方式,运用反馈法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学本文的关键是阅读、欣赏、讨论,即在反复诵读的同时,以讨论探究比较的方式感悟、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因此,我把教学步骤设置为情景导入-以疑促学-自主探索-拓展创新-巩固练习。 1、情景导入:好的导语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让学生欣赏画面,同时齐背诗词,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 2、以疑促学: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他们从课题、作者等进行多角度质疑,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3、自主探索: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在自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边操作,边学习,边思考,在总结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1)听读:让学生在配乐范读中接受语感的熏陶,引起情感的共鸣。 (2)品读:让学生初步品味全诗的情感,逐步明确意象的内涵和诗人的态度。 (3)交流:学生自学后,相互传递信息。教师捕捉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并抓住最佳契机,对学生的思路,表达等方面个别点拨,再在众多的反馈信息中,提取有争议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做集体指导,以突破重难点。如本文着重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作者否定的爱情是什么?这样的爱情,你能从生活中找到例子吗?对此,你怎样看?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诗人向往的爱情是什么?你最认同哪一点? (4)激情诵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朗读。至此,学生必能表达出诗的节奏、音韵、情感,达到旁若无人、如痴如醉的忘我境界。 5、拓展创新: (1)欣赏裴多菲的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比较阅读,这两首爱情诗在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上有何异同? (2)花季雨季,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 这一环节最具创新,在学生热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并以两首精心准备的诗妙?不妙、十七岁的爱情送给学生,在师生齐诵声中结束。 6、巩固练习: 学生以诗的形式写并交流:凌霄花,我想对你说 或:绿阴下的小鸟,我想对你说 妈妈(外婆、),我想对你说 舒婷,我想对你说 蒋欣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