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朗书声给语文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45951223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朗朗书声给语文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朗朗书声给语文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朗朗书声给语文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朗朗书声给语文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 有感于沉闷的语文公开课 丹阳市陵口中学 郦慧菊 邮编:212353 摘要:上课学生沉闷就读书?是吗?不是。 读什么、怎么读呢?随便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是。 朗读不是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缺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教材的特点,进行有效地朗读指导,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保驾护航。关键词:朗读 问题 措施又是一年职称季,鉴于政策要求:所有拟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均要上一节公开课,我应邀参与听评课活动。1节 课,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学生昏昏欲睡,总是那几个孩子在给老师救火,到最后也偃旗息鼓了。课后老师解释到:这届学生比较差,学生没有认真预习,所以学生没有什么反应。我感慨颇深:听课老师累,上课老师累,学生更累,唉。迫于一些原因,我还给了一个优秀的分数,但心里总有些不踏实,想:一节课如此,一学期,一年甚至更长,我不敢想象学生的语文能力。 另一个听课的教师说:有些地方你让学生读读嘛,读了,学生就活跃些了。我说:是的,让学生读读,那么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怎么读,你知道吗?他的回答:反正读了课堂就不死了,我一时也说不清。那么,难道语文课堂中的读,仅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的吗?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是啊!“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才是读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教师课堂价值的理想追求之一。然而,目前的朗读教学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1.喧宾夺主。 刚导入新课,教师就绘声绘色的读了起来,而且一读到底,过后,示意孩子学着老师朗读的样子读一读、练一练。可大部分的学生连生字关都未过,哪谈得上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又怎能达到教师范读时的效果,实现教师的预设目标呢?这种范读没有实质性的效果。2.放任自流。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是一句公开课上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立即七嘴八舌地读起课文来。一观察,有的孩子在大声读,有的在轻读,有的在看读。的确,“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是一种张扬个性的读书好方法,可学生还未了解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就一味的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地跟着感觉走,教师的美好预设终成为一句空谈,其教学效果也值得怀疑。3.昙花一现。 我发现老师公开课会有朗读这个环节,但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的时间往往只占5分钟左右。平时常态课教师报答案居多,学生朗读文本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理由是:快点把答案报完,留点时间给他们背背。试想:仅把如此少的时间与精力用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殊不知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蕴涵着极其深刻的道理,储备了巨大的向上发展的潜能!4. 好高鹜远 我们知道,朗读的目标总体有“正确、流利、有感情。”此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螺旋上升、缺一不可的。可是在现今的语文课堂里,轻“正确、流利”的读,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许多教师总花较少的时间来落实“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一目标,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孰不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训练时决不可“缺斤少两”“随意挪用”。否则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留下“后遗症”,表现在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既费时又费力,可大部分学生“依葫芦画瓢”,哪有感情?5.高耗低效 在指导有感情读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对朗读的效果不满意时,会出现连续叫好几位同学站起来重复朗读的场面“你读”,“你读”,“你来读读看”一直叫到满意的才停。这样的朗读既费时又低效。还有一些教师,虽注意了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却忽视了将之扩大到全体的;或是有进行指导,但训练未到位匆匆过场的,形式痕迹重,真正的效果欠缺。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读呢?我是从以下环节来尝试的:一、授之以渔。 我认为朗读的指导应包括:语调(反问、疑问等)、停顿(标点的停顿、逻辑的停顿等)、轻重音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与侧重。二、留足时间。 众所周知,朗读的目标总体讲有三个要素:正确、流利、有感情。然而,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却发现教师对这三个层面的目标并不是一视同仁,普遍存在重“感情”朗读,轻“正确、流利”朗读的现象。事实上,学生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流利朗读”的目标;只有奠实了“正确、流利”这两步,“有感情”朗读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扎扎实实的落实“正确、流利”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每一次朗读训练的具体要求,如:“请同学们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里,务必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特别是自由朗读时,要让全班学生都开口读、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有老师说:哪有这么多时间啊,要讲的东西太多了?那么,时间哪儿挤呢?精心设计问题,把老师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学生读;让有名无实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其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 三、有的放矢。 读的方式按音量大小划分,有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按速度快慢划分,有浏览、略读、精读等;按参与面划分,有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等;按思维运动划分,有自由读、带问题读、悟读等;按表现形式划分,有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此外还有老师的范读、带读、领读、引读等。 读的方式如此之多,许多老师常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那么,一节课教师要采用什么方式的读呢? 一切要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及适用范围。教师应有的放矢的根据实际做理性选择.如: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有齐读;当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时,宜用默读但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范读只能起到“示范启发”的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四、夯实过程。 朗读绝不是一道调味品,在教学实践中,我提倡把朗读的过程变成对课文深入理解的过程,把朗读与其他基础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这样实践着:1.读且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朗读”也要与“思”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但是这里讲到的“思”不仅仅是思考问题,尤其包含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想象与文本文字相对应的画面。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 如鲁迅雪一文,当学生读到描写江南雪景特点的一段时,教师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在脑子里“画画”,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处子的皮肤、蜜蜂采蜜等景象。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的“栩栩如生”了。2.读且品味。被选进现行教材的大部分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常有精确传神、恰到好处的神来之笔。朗读时,教师往往可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经典”词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涵咏品位其妙处,品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 如在台阶中, 描写父亲造新屋时,头发上的汗珠,“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教学时教师抓住“艰难”一词引导学生细品揣摩。先让学生了解其大概意思,再问学生为什么用“艰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艰难”一词恰到好处地表达了父亲造新屋时的艰难和快乐,最后,教师发动学生把“艰难”的意思读出来。的确,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一些词句的品读,就能为朗读指导打开一扇至美至情的窗,由此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文本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这样作答: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我们应该做到。是啊,我们语文教师只要充分的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我们的朗读必将会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