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464598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习目标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三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异同。3.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农业集体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造成粮食产量低。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2措施农业方面(改革重点)(1)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2)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方面(1)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2)给企业部分权利(3)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1)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2结果(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易错提醒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使苏联实力超过美国,只是军事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匹敌,而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相当的距离。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成效不大。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3)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2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后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00“学思之窗”,思考:对比新经济政策,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提示】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改变国家垄断贸易。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模式僵化。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由于没有科学理论和配套措施而失败。2.勃列日涅夫改革因没有突破原有体制、个人专断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而失败。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史料一(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史料解读抓住史料一中关键信息:“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美国”。抓住史料二中的关键时间和年均增长率,通过对比数字的变化,来分析工业发展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2)根据上述史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提示】(1)错误: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说明: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2)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 归纳总结_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项目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同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的不足之处及经验教训1不足之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斯大林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 【导学号:07182203】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D从示意图中可看出,拖拉机、谷物收割机、卡车及对农庄长期贷款等数据有较大增长,表明了19531964年苏联农业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选D项。新经济政策推行于20世纪20年代,与示意图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B、C两项在题干与示意图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2018全国卷)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导学号:07182204】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A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计划,故C项错误;1959年的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是要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故D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材料中的“计划”突出发展钢铁等重工业,与斯大林模式一致,故A项正确。3苏联某领导人在他任期内,将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并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是苏联军事工业发展的重点。苏联由此取得了对美国的战略均势地位,逐步改变了美苏军事力量的对比。该苏联领导人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D从题干材料可看出,当时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在军事实力上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这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及成就,故选D项。4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D勃列日涅夫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故选D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A、C两项;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故排除。5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引起过社会思想混乱B都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C都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D都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D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初是在经济领域,在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将重心转向政治领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6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为挽救面临危机的苏联经济,都进行了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导学号:07182205】A对工业结构未能合理调整B未能打破长期僵化的斯大林模式C没有改变农民被掠夺的局面D企业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扩大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都未能打破长期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而导致失败,故选B项。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材料二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竭力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的基本态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相似的局限性。【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改革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答案】(1)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基本态度:持否定态度,认为勃列日涅夫在走回头路。局限:虽然都开展了改革,但是都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回到了斯大林模式的老路上去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