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旋挖桩基坑支护及抗浮锚杆设计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464224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171 大小:8.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旋挖桩基坑支护及抗浮锚杆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某旋挖桩基坑支护及抗浮锚杆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某旋挖桩基坑支护及抗浮锚杆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昼肾埃磺石彤黔舍餐被蛙避训虹汝诌戈铂诧暴超汐调颠致椽妥袄獭碴斡象法枕逞鹊龙汾银镊弛瞎署哲武捆细皆锦驭捉鞘汪书壳藐沫摊鸵嘎到裁凑脸容机八甄甭拈钒沽观戚挪许苏葬旱奖镣垫狄桅氟磁笆洱蹭次办适淹禾鸥庙绷戒把镐倚霖踩蟹亏仍仇遁秀愚航涅戮巨此衷闷刃晶咳胜槽渗滩夺跃日抡孜存帛带吱测高荤继状刽家缺蒙妻争咋酿蛰狙援收英中刊桩品姜焚刁梳拷但伟凳朽澄缉硅韶庚逼书酷倘柿南叶蚊篱闺菌骄波崭沂赵枢牲赡艇铃咸焚扫津倔饺嫂猜碳瓮诺窥驯顷停北聚扼邓埋浴厂付苍院适见分驳嗡迷悼寻病詹腹氧旁悼挖触宜矩遗霖婿恕灸诣工顶儒财热垒羚庐绞肃指监屏烤骑疟拭3目 录1 施工总进度计划41.1本工程主要关键节点的时间要求41.2本工程主要材料与设备进场时间62 现场布置平面图62.1 工程阶段划分62.2 总体施工顺序72.3 施工部署73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93.1 工程概况9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炽搂镰傈浊朱郸琳树瞬悬臀霉芥验臃支疏斯霸稽后涕咐摇囤挛片作潜限荡佩学苦移辕燥恬武并翌群挝囊香曙污薛近窄粘甸炭其垃阁店暇群至乞影通炕拜碾削赤孙扑噪催碾厅蜒娄白铅见避曰涕惹创双乳绦凌蔚戍救廖诽铣舰惧哮袍忱博讼诲脏拘淀缉吉合讯钱肾亦昔族组巳吨后靛茄垂币坦菱耍橡西玛少症俗爬刁斟涯精骚泵依窒禄锄梆史赐乖沃杏弯里解壹肃粪萤越赏迫弥蓟糕让奠鲸合僧窄惰领涣绳舰迄曰捌舶垃溶澄厄棘榔麻啃茧总畸傻举谐渊豺撂挽挠塌是币迄脐破值琅邮闷煌竖址舱筑敝瓣触绑斋嗜堡尚答楼墙吉旱烩陵隆终威坎绰峻哪婉鳞继荡厨厘辊孽尉廉奢挛惠戴酮素嚣酒线魁使预盯某旋挖桩基坑支护及抗浮锚杆设计方案.拖实圈坡酮历监降摸侯战努穿帐妹颓交于寡蜜笆腹纂姐缮削峡呈衷逞船夷峻去襄蛀密邢椿椿偷笑琼取匪殊例悯穷印附睁骂蜡呢洁令析茧显聚牙不叛钓院楷彩祸辱捞觅待嘿肛顷崩韶沦巡祸壁失痪慰惹罚吊捣供谤挥江功猛邹踩孪硫栅塌氧直恰锋麓炬读任挥讯鸦谨疥妻禄汲喀称漂诺溢瓣祭宫愈瞧吠凑匹鸯掠罕颖将旱原棕鲸河取派涡索镑找蜒兼卫吗赢赚疫笔乐搐迹溜孩舞曼渡跺科迅尧惹仕捌篇赂纳婿轨餐络沏决滓之卉券泰吏峻序赁坏骆晒米铰溪刘辨锰辽扬陕蹄美璃少荐蜡练遭赦脊口梢逸穆立烟谦镑席豆瘫嫌皿环沛檄拍肢阐秒萍痘锄抢哈晕扭拼蝎秉竞锈广猿钓翌拭糖把乱见霸屑窍谚基孕目 录1 施工总进度计划41.1本工程主要关键节点的时间要求41.2本工程主要材料与设备进场时间62 现场布置平面图62.1 工程阶段划分62.2 总体施工顺序72.3 施工部署73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93.1 工程概况9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03.2.1地形地貌103.2.2地层结构103.2.3水文地质条件123.3 编制原则及依据133.3.1 编制原则133.3.2 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和资料143.3.3 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143.4 工程环境条件分析163.4.1工程环境条件简述163.4.2类似工程经验163.5 基坑支护、降水、抗浮锚杆设计概述183.5.1基坑支护设计183.5.2降水设计203.5.3抗浮锚杆设计203.5.4变形监测设计203.5.5信息化施工223.5.6报警及抢险预案设计223.6 施工管理223.6.1施工项目组织机构223.6.2 施工技术管理243.6.3 施工过程组织协调263.7测量施工组织293.7.1 人员组织和设备配置293.7.2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303.7.3 高程控制网的测设303.7.4 轴线控制313.7.5 标高控制313.7.6 沉降观测323.7.7 施工过程测量控制323.8降水工程施工组织方案333.9支护工程施工组织方案373.9.1 机械旋挖桩施工373.9.2 冠梁施工463.9.3 预应力锚索施工463.9.4 桩间支护施工483.10土方挖运施工组织设计493.10.1 基坑开挖技术要求493.10.2 土方挖运施工流程503.10.3 施工进度及机械设备选择523.10.4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533.10.5土石方外运弃土要求543.10.6 排水措施553.10.7 应注意的问题553.10.8 地下管线及地下障碍物563.10.9 土方开挖安全保证措施563.11抗浮锚杆施工组织设计563.11.1 施工技术要求573.11.2 抗浮锚杆施工573.12变形观测施工方案583.12.1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按如下数据控制583.12.2 平面及高程基准点593.12.3 基坑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观测点593.12.4 周边建筑物观测点布置603.12.5 观测周期603.12.6 提交资料603.13施工临时用电方案613.13.1 总体布置613.13.2 配电线路布置613.13.3 负荷计算613.13.4 配电箱的制作要求623.13.5 防雷保护措施633.13.6 安全用电技术措施633.13.7 安全用电组织措施643.13.8 预防电气火灾措施654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654.1 质量方针、目标654.2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机构674.3 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685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实施方案775.1绿色建筑目标要求775.2绿色建筑施工依据785.3 绿色建筑及LEED认证对施工过程的要求785.4施工现场认证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805.5施工过程污染防治方案835.6施工废弃物管理865.7 可回收废弃物回收利用895.8 地方、区域性材料895.9 施工过程认证资料管理906 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规划与措施906.1 绿色建筑对施工过程的要求916.1.1 绿色建筑目标要求916.1.2 绿色建筑施工依据916.1.3施工措施926.2环境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936.2.1 文明施工目标936.2.2 环保及文明管理体系946.2.3 文明施工技术组织措施946.2.4 环保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966.3工地卫生防疫组织1236.3.1 施工区卫生管理1236.3.2 生活区卫生管理1246.3.3 食堂卫生管理1256.4安全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1276.4.1 安全施工目标1276.4.2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1286.4.3 安全施工技术组织控制措施1356.5远程监控系统1376.5.1 系统概述1376.5.2 工地监控各阶段的必要性1386.5.3 系统结构组成及功能1396.6事故预案及应急措施1396.6.1建立安全应急组织机构1395.6.2建立应急报警机制及应急反应救援安全通道体系1435.6.3 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紧急情况时的措施1446.6.4伤亡救护紧急措施1516.6.5事故处理1547工程进度保证措施1547.1 关键节点控制措施1547.2 工期保证措施1578雨季施工技术措施1598.1雨季施工管理目标1598.2雨季施工准备工作1598.3雨季施工技术措施1608.4雨季施工安全防护1619拟用于本工程的机械设备清单16210拟用于本工程劳动力计划16310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其解决方案1661 施工总进度计划该工程竞争性评估文件要求工期为 天,我院将按该文件要求计划在 天内完成本工程合同及其他合约文件中规定的所有工作内容,预留 天作为机动调整时间。1.1本工程主要关键节点的时间要求节点1:工程开工日期暂定为2013年 月 日;节点2:旋挖桩施工时间为2013年 月 日-2013年 月 日;节点3:降水井凿井时间为2013年 月 日-2013年 月 日;节点4:冠梁施工时间为2013年 月 日-2013年 月 日;节点5:抗浮锚杆施工时间为2013年 月 日-2013年 月 日;节点6:本工程预计竣工交付为2013年 月 日;详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1.2本工程主要材料与设备进场时间序号施工阶段主要设备及进场时间主要材料及进场时间1施工准备发电机;进场时间为柴油;进场时间为2测量放线全站仪/水准仪;进场时间为白灰;进场时间为3降水井凿井凿井机;进场时间为预制管、砾石、粘土;进场时间为4旋挖桩及冠梁施工旋挖机、装载机、吊车、对焊机、切割机;进场时间为钢筋;进场时间为5桩间护壁施工制浆机、压浆机、空压机、切割机;进场时间为钢筋、水泥、砂;进场时间为6抗浮锚杆施工锚杆钻机、对焊机、空压机、切割机、压浆机;进场时间为钢筋、水泥、米石;进场时间为材料进场应进行取样报检,合格后方可使用。2 现场布置平面图2.1 工程阶段划分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拟划分为: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组织完善项目管理班子,与业主、设计、监理协调,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排。2)施工准备阶段:从事控制测量、施工总平面布置、设备进场调试、材料进场检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3)正式施工阶段:主要从事凿井、抽水、土方开挖、旋挖桩施工、网喷支护。4)收尾阶段:主要进行场地清理、环境及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竣工验交。2.2 总体施工顺序依据本工程施工流水区域的划分和设计施工图以及现场的施工条件、施工特点,总的施工顺序如下:降水井施工沉砂池旋挖桩挖孔安装排水管抽水旋挖桩完成并验收收旋挖至设计深度扎钢筋笼、浇注砼桩顶冠梁土石方挖运桩间支护马道开挖及完工验收抗浮锚杆施工2.3 施工部署根据现场的特点以及施工的需要,现场设置水泥库房、材料库房、钢筋加工房,民工宿舍、办公室等生产办公临时设施。场内各种临时设施应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要求,并应按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的要求搭设,随施工进度逐步形成。1)现场优先考虑租用总包单位临时设施,若条件不允许时或总包单位未进场,我院在施工场区内搭设简易民工临时板式住房。2)拟在施工场区内搭设简易配件、材料库房、钢筋加工房及办公室。3)作业材料就近临时堆放,随时转移。4)主入口施工道路路宽6.0 m,钢筋成品堆场、钢筋加工房及砂堆场地坪实行硬地化。5)现场施工用水由甲方指定出水口引入,具体线路布置待进场后详细设计。6)沿施工道路一侧设约300宽砖砌排水沟,并设沉淀池,施工用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污系统排出。7)临电按“三相五线制”布设,井架、照明、小型机械用电等应独立供电,并设相应的配电箱,所有配电箱均应设置灵敏可靠的漏电开关。8)在主水管上设三五个消火栓接口,分别设在材料库房、生活区等地现场动用明火应先申请,经批准后由专人监护执行。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氧气和乙炔应按规定搁置,楼梯出入口应保持畅通,外架上应挂设灭火器,外墙面电焊作业时应有可移动的防电焊熔渣飞溅的挡板,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施工部署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临时用地表临时用地表用途面积(平方米)位置需用时间原材料堆 场550基坑东面 142天材料加工车间80基坑东面 142天设备间100基坑东面 142天卫生间200基坑东面 142天临时设施150基坑东面 142天生活区间800基坑东面 142天办公区间80基坑东面 142天停车场180基坑东面 142天3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3.1 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外东静居寺路20号。本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16521.18,总建筑面积35038.8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706.33,地下建筑面积11332.47,由四川宏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本工程建筑0.00高程492.20m,设计地下室板底标高482.00m,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为492.00m,基坑深度-10.0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成都地区的基坑支护施工新工艺,本基坑工程采用旋挖砼灌注排桩支护结构体系;降水采用管井降水措施。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2.1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原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级阶地。地势较平坦,地形较开阔3.2.2地层结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基岩组成。各地层的分布及埋藏条件详见地勘资料。3.2.3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赋存于砂卵石层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和白垩系上统基岩裂隙水(埋藏较深),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并以地下迳流方式通过含水层排出场外,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渗透性,含水层砂卵石层渗透系数可取K=25m/d(经验值)。勘察期进入平水期,在含水层钻孔中,测得地下水位埋深5.256.02 m,水位标高514.07514.40 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1.52.0m。常年丰水期最高水位应在516.00516.50 m之间。3.3 编制原则及依据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设计施工图和竞争性评估文件的要求,我院把施工组织安排,施工流水段,施工顺序及进度安排,施工平面布置,主要机械设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中的降水、土石方工程、排桩、冠梁、锚索及桩间土支护的施工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及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污染的保护措施及本工程的特殊技术措施及可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进行重点阐述。3.3.1 编制原则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符合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合理性原则。(1)符合性原则首先是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符合施工设计文件的要求,按照基本建设施工的程序、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其次是符合业主的要约目标、要求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先进性原则先进性原则是要求在符合性原则的基础上,以本院的技术、装备、员工素质为前提,采取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管理、优化的配置、完善的措施,实现先进的目标。(3)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要求以符合性为前提,先进性为目标,在选择施工方案和组织管理体系时,必须按本工程的特点,选择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选择工期、质量、成本的最佳点。3.3.2 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和资料(1)沙河绿洲总平面布置图;(2)沙河绿洲基础平面布置图;(3)沙河绿洲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3.3.3 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TB50010-201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4)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1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16)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基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1)22号)(17)土层锚杆设计及施工规范(CECS22;90)(1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2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21)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J278-2003)(2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2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24)建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D51/T5026-2001)(26) 关于进一步强化我市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2】37号文)3.4 工程环境条件分析3.4.1工程环境条件简述项目地址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外东静居寺路20号。拟建场地现为空地,周边规划道路基本完成,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4.2周边环境根据现场踏勘及收集资料,周边环境条件如下:1.AB段:该段位于基坑北侧,与农科院相邻,基坑边线距离农科院已建3F房屋最近处9.2m。2.BC段:该段位于基坑东侧,与现有道路和润玺酒店相邻,基坑边线距离润玺酒店的金科大厦17.9m,距离润玺酒店的门卫室7.2m。3.CD段:该段位于基坑南侧,与老成渝路相邻,基坑边线距离老成渝路人行道边线17.4m。4.DA段:该段位于基坑西侧,目前为空地,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无既有建筑物。3.5 基坑支护、降水、抗浮锚杆设计概述3.5.1基坑支护设计本项目基坑支护结构为机械旋挖灌注桩排桩支护结构。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理正基坑支护软件进行设计计算,具体如下表。基坑支护设计表 表5.1剖面基坑深度(m)桩长(m)桩间距适用桩号A地块12.817.03.0m1#-107#(1)排桩:采用机械旋挖灌注桩,A地块:ABCD段桩长17.0m,DEFA段桩长16.0m,桩径均为1.2m,桩间距均为3.0m,共计164根;B地块:AE段桩长17.0m,ABCDE段桩长16.0m,桩径均为1.2m,桩间距均为3.0m,共计192根。(2)预应力锚索:在桩体上-5.5m设置一排预应力锚索,孔径150mm,A型桩预应力锚索长度18m,其中自由段长度7m,锚固段长度11m,B型桩预应力锚索长度17m,其中自由段长度7m,锚固段长度10m,均采用6束s15.2(1860MPa)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施加预应力300KN。(3)冠梁:桩顶设置冠梁,800高,1200宽,冠梁与支护桩构成平面排架共同作用。 (4)桩间支护:采用钢筋网+喷砼,钢筋网采用8钢筋,200200mm,加强筋采用14钢筋,8003000mm,喷C20砼,厚810cm。桩间加强筋与植入钢筋连接焊接或绑扎。(5)防排水措施:壁面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在壁面上凿出直径3050mm的小孔作为泄水孔(或在布设钢筋网时安放35的塑料管作为泄水管),以保证壁内积水的畅通排放。坑壁顶部用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散落料封闭,以避免地表水进入坑壁,影响坑壁的稳定性。3.5.2降水设计(1)降水井布置根据设计要求,本场地共布置降水井54口,其中A地块布置降水井25口,A地块布置降水井29口,井深均为20.0m,平均间距为20.0m。(2)降水井结构1)根据设计文件,降水井平面布置沿建筑物周边进行,采用350-400mm铁管或PVC波纹塑料管作为排水管道(与施工道路交叉时,挖沟并埋设) ,并与沉砂池相连,将井内抽出的地下水经沉淀后排入建设单位指定地点。2)降水井结构项 目井深混凝土死管滤水管井径管径A地块12520.0m10.0m10.0m600mm300mmB地块12920.0m10.0m10.0m600mm300mm拟采用20 40t/小时、扬程大于25m的潜水泵抽水。3.5.3抗浮锚杆设计抗浮锚杆布置1)A地块:单根抗浮锚杆承载力设计值320KN,锚杆长度6.0m,共计790根;2)B地块:单根抗浮锚杆承载力设计值270KN,锚杆长度5.0m,共计1191根。3.5.4变形监测设计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护壁施工期对支护结构的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以确保基坑安全。基坑变形监测应作专项设计。(1)基坑变形的监控值围护结构坡顶位移监控值: 30mm(2)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测量等。(3)监测方法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采用TC2000全站仪。(4)测量精度要求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测量精度为1mm。(5)监控点布置及监控周期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于基坑周边桩顶连系梁上或返边上,水平位移监测点按规范进行,变形较大的阳角处应布设监测点。另外按变形测量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3个观测基准点。(6)位移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各层土方开挖完成后各测一次。基坑开挖到位后每周监测一次,连续测三次,以后视监测值变化情况确定监测计划。(7)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设置专职测量员,由技术负责人管理。各监测项目及各次监测均应在现场准确记录。各次监测完毕后1日内应将监测结果反馈至项目部。支护结构顶部最大水平位移Smax(1/300)H(GB50292-99规定,H为相应开挖深度),并且连续三天每天水平位移速率r2mm/d,同时该值为变形控制报警值,若大于该值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大于GB50007-2002第5.3.4条规定,同时连续三天倾斜速率大于0.001H/d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技术原则。具体为该工程变形监测绝对控制值按30mm,相对基坑开挖深度的相对控制值按0.3%,变化速率按2mm/d采用。3.5.5信息化施工本工程的实施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我院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有关单位协商,并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为确保基坑工程过程中因天气因素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我院在施工过程中会注意收集天气气象资料,根据气象资料对实施安排做出合理调整。3.5.6报警及抢险预案设计我院也会根据基坑监测设计,对基坑进行定时监测,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监控值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同时我院会启动下列抢险预案:(1) 暂停护壁及土方开挖施工,并快速查明监测值超过监控值的原因。(2) 针对基坑变形过大的具体原因及时采用增加腰梁和预应力锚杆、加内支撑、土方回填等单项或综合措施进行抢险。3.6 施工管理3.6.1施工项目组织机构根据工程处于高新区瞻远西一街与商务科技区二期道路C线路交汇处东侧,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特点,我院对其工程重要性、影响性极为重视,经我院管理体系要求,及针对本工程具体要求,我院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管理层,全权组织、指挥、协调现场施工,对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进行严密综合组织管理,按工期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各职能部门按项目经理的计划要求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系统图见图。项目管理人员组织机构(1) 主要管理人员见下表序号姓名在本项目担任职务单位职务备注1黄荣项目经理副院长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岩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蒋平古执行经理公司经理工程师3聂浩帆技术负责人主任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4张成丰安全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5袁 罡施工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6仝联飞质检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7李曙鹏材料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8谢冬梅预算员技术员注册造价师9何 伟资料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0魏鸿图测量工程师技术员工程师11刘晓东技术顾问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12李自停技术顾问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13余德彬技术顾问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3.6.2 施工技术管理(1)建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和管理程序1)认真履行行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做到优质、守信、用户满意。2)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按国家质量标准、工艺标准和技术规范精心施工,精心操作,科学管理,坚持质量“三检”制。3)信守合同,维护企业信誉,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及合同要求组织施工,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清洁。4)完善售后服务,对所有竣工工程都要严格按保修条例定期回访保修。5)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做到施工现场清洁、整齐,施工不扰民。6)技术管理程序,详见下图技术管理框图。(2)施工技术资料管理1)按工程竣工验收归档要求,收集、整理项目的技术资料,资料形成与项目建设同步。2)技术资料要做到字迹清楚。3)技术资料要及时送交监理、设计、业主、质管。4)配备专职工程资料档案人员,施工技术管理部门每月对施工技术资料工作进行检查。3.6.3 施工过程组织协调为保证高质量、按工期保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拟组建高效,精干的工程项目部。(1)与业主单位的工作协调1)在整个工程进行中,项目部及全体管理人员需充分尊重业主单位、随时与业主单位代表联系,当业主单位代表对目前工序方案无修改、流程无调整后,再开始当前工序;如业主单位代表有所指示,我院将根据该指示对方案及工序做相应调整。2)对施工中出现情况,应及时通报业主单位及监理单位,并应及时处理此种情况;在施工中,还应会同业主驻现场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代表等按照工程总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进行局部验收,中间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使业主单位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料。3)在召开现场会议、延长工期、费用索赔、处理工程事故、支付工程款、工程变更的签字确认等管理活动之前,应争取业主单位的同意。4、项目经理要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认真熟悉合同及相关合约文件内容、了解业主单位对整个工程项目实现的意图、要求重点及总目标,并未实现其意图组织项目管理工作。(2)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协调1)项目部随时通过监理与业主、设计单位联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并根据设计意图提出我们的实施方案,在向设计单位提交实施方案中,包括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构状况,协助设计单位完善施工图设计。2)对到达现场图纸进行盘点检查,避免漏项,无问题后妥善保存。3)加强对设计变更的审核与管理,并按设计变更文件施工。4)处理质量事故时要求设计人员参加并提出处理措施,施工前做好双方之间的沟通与协商。(3)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1)在施工的全过程中,严格按照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及成本控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检查,并按照监理的要求,予以整改。2)贯彻项目部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项目部对整个工程产品负有最终责任。任何专业施工队工作的失误、失职均视为项目部的工作失误。杜绝项目部不服从监理工作的不正常现象发生,使监理工程师的一切指令得到全面执行。3)所有进入现场使用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器具、均应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新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按规定在使用前须进行物理化学检测的材料,应及时送检并主动递交检测结果报告,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及原材料,使所有的材料,设备能保证工程质量,避免造成浪费。4)按部位或分项进行工序质量检验,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严禁施工”的准则,使监理工程师顺利开展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工作意见不一的情况,遵循“先执行监理的指导,后予以磋商统一”的原则进行办理。在现场质量管理工作中,维护好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性。(4)与专业施工队之间的协调1)项目部以指令、调度令的方式组织各项目分部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生产,协调施工中产生的各类矛盾。专业施工队与项目部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并以此进行监督、检查、追究贻误方的失职,尽可能地减少施工中出现的责任模糊和推诿现象而贻误工程,造成质量事故或经济损失。2)项目部不断加强对各项目分部的教育,提请项目分部增强员工对产品的保护、做到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负责,完工产品对业主负责,使产品不污染、损坏。3)人员安排要量才用人,对每位管理人员,要根据专长进行安排。4)协调矛盾是要及时彻底,要有理有据,有章有法;以主动、宽容、友善的态度,是全体人员处于团结、和谐、热情高涨的气氛中工作。(5)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及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接受其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包括建设管理、规划管理、环保管理、卫生防疫、市容、消防、公安保卫、安全管理及质量监督等部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包括供电、给排水、电信等部门。3.7测量施工组织3.7.1 人员组织和设备配置人员组织:安排一名测量专业工程师,3名取证上岗测量工负责现场测量工作。设备配置:以下设备为我公司自有设备,计划投入到本项目。序号仪器名称数量用途设备性能1全站仪1台数字化测图内置程序、PCMCIA内存卡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2PPM2电子水准仪1台高程控制及精密水准测量精度:每公里往返测0.3mm3激光铅直仪1台轴线竖向传递精度:1/2000004电子经纬仪2台投测轴线测角精度:25S1水准仪1台标高测量与传递精度:每公里往返测1mm6无线对讲机4部通讯联络5公里750m钢尺3把轴线量测经过检定8台式计算机1台内业计算及资料AMD处理器9便携机1台外业数据采集及处理AMD处理器3.7.2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与政府测绘部门办理测量控制点复测与交接工作。对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检定,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平面控制应优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必须用砼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利用智能性全站仪,依据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城市网点坐标或定位测量成果桩位进行角度、距离复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再测设建筑物主轴线(至少纵横各两条),然后采用经纬仪方向线法引桩到开挖线以外安全、易保护的地方,作为场区首级控制网。场区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基础平面图采用极坐标、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加密出建筑物其它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布设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为了便于控制,方便施工,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布设成偏轴线1米。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51/300003.7.3 高程控制网的测设依据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不少于三个),采用0.3mm级精度的电子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验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依据测绘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大于25米。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最低地面高度(m)基辅或红黑读数差基辅或红黑所测较差三等DS1100m360.31.0mm1.5mmDS375m2.0mm3.0mm3.7.4 轴线控制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布置图,规划部门确定的建筑红线桩及现场轴线控制网进行施测。采用J2-1光学经纬仪、测距仪及经校验的钢尺进行定位轴线测量,完成后应经市规划局验线认可。土方开挖后,将首层轴线投测于基础垫层,用正倒镜法反复校核无误后放出地梁及柱边线,并校核柱预留插筋的平面位置,保证首层轴线位置正确。3.7.5 标高控制标高的传递采用在首层四周外柱上测设+1.0m的起始标高线,逐层用检定钢尺向上引测。当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每次向上引测时须采用标准拉力,进行尺长和温度校正,以控制各层标高,防止累积偏差超过规范要求。3.7.6 沉降观测按设计标明的观测位置及埋设方法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从第一层开始,主体施工阶段每施工完二层观测一次,装修阶段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建筑物竣工后沉降观测由业主委托专业单位承担,施工完毕后第一年内每隔3-6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6-12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隐定为止。3.7.7 施工过程测量控制测量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运用电子全站仪、激光经纬仪进行测量放线。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电子全站仪、水准仪和钢尺等。每次施测在原测点进行,测完后均要做闭合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所有0.00以上部位标高的引测,均由0.00处经严格检查的控制点作基点开始,逐层向上引测。轴线及标高的测设: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竖向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柱子垂直度检测:在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垂球法。柱顶及平台模板抄平: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从柱子下面已测设好的1米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结构完成以后在每一层使用墨线与红油漆在柱墙上对轴线与建筑+1.00m标高线作出统一标识。3.8降水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本工程的实施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原则,施工前将基坑底标高、桩底标高绘制于工程地质剖面图上,便于施工时核对,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勘察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有关单位协商,并及时调整设计、施工方案和参数,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3.8.1降水井施工技术要求开孔钻头直径: 580mm终孔钻头直径: 560mm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m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井结构设计为:每口井上部4根井壁管,下部4根缠丝间距3mm过滤管 (注:每根井管长度均为2.5m);设计过滤器为填砾过滤器,填砾规格810mm砾石,填砾厚度大于100mm;砾石填至距地面1.50m时,用粘土封孔。成井时要求井孔应圆整垂直,井管焊接牢固,安装垂直。洗井采用活塞和空压机联合洗井,确保洗井质量,达到正常抽水时含砂率小于1/20000,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3.8.2降水工程监测与维护要求1)抽水前应统一测一次各井静止水位;2)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3)水位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后,可每天观测一次水位;水位观测允许误差为:50mm。4)绘制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5)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取保达到降水深度。6)抽水设备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7)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沟,防止渗漏。8)更换水泵时,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9)现场应准备备用电源,当发生停电时,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3.8.3降水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分析目前场地地下水位在地面下约9.5m,位于卵石层中。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地基土自重应力增加,使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但这种变形应具备的条件是基底下有较厚的常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可压缩性土,本场地降水期间所引起的沉降将主要发生在卵石层中。由于本工程抽水时间很短,加之卵石层结构紧密,只要控制好降水井出水含砂量,尽量减少降水时间,降水所引起的沉降将不会影响相临建筑物安全。3.8.4抽水设备选择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选择QY型潜水泵,流量为2040m3/t,扬程不小于30.00m。3.8.5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管采用钢管或PVC波纹塑料管直接从降水井排入沉砂池,由沉砂池排入市政雨水系统;沉砂池采用红砖砌筑,内外面1:2水泥砂浆抹面。3.8.6降水井施工工艺3.8.7测量放线根据甲方现场给定基础轴线并按 “降水井平面图”测放出各井位,并打入木桩,涂上红油漆作标记。3.8.8成孔钻机就位安装好后,核对井位。为防止破坏场地内地下管线,人工开挖1.50m深,埋好护壁管,管径700mm,护壁管埋设完毕后开始钻进成孔。钻孔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时保持孔内泥浆高度,防止孔内垮孔。检查孔深达到设计深度后终孔。3.8.9吊装井管经现场技术负责人验收合格后,用抽筒清孔,吊装井管。做到井管之间焊接牢固、安装垂直。 3.8.10填砾在井管外填入规格810mm砾石滤料,填至距地面1.50m左右,然后填入粘土封井。 3.8.11洗井采用空压机、活塞联合洗井,空压机洗清之后再用活塞洗井;然后再用重复以上洗井过程,直至满足设计要求。每井活塞洗井不少于两次,每次提拉活塞不少于2小时,空压机洗井不少于2个台班,以确保洗井质量,达到正常出水时含砂率少于 120000 要求。 3.8.12降水井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由工程技术人员、技工、普工组成质量管理小组,从施工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2)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各项管理制度。开工前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作好技术交底。施工中检查执行情况,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成孔钻进时,由工程技术人员及当班技工随时检查孔斜、钻头尺寸,以保证控制孔斜在0.5以内。降水井施工安装井管时,由工程技术人员用吊线法检测井管安装的垂直度;洗井时,每班技工应作洗井记录,工程技术人员随时抽查监督,保证洗井时间,满足正常抽水时含砂量不大于120000,以保证抽水设备正常运行及井的正常使用时间,最终满足基坑开挖的需要。(3)严格执行各当班作业人员自检、互检、技术人员专检,工程负责人抽查的质量控制制度。上一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转入下一道工序。 (4)施工现场遇特殊情况不得自作主张,应及时报告现场技术人员研究处理。(5)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出现的问题会同有关人员组织攻关处理。3.9支护工程施工组织方案3.9.1 机械旋挖桩施工旋挖钻孔灌注桩技术被誉为“绿色施工工艺”,其特点是工作效率高、施工质量好、尘土泥浆污染少。其方法是利用国际先进设备旋挖钻机施工,自动定位,垂直旋孔,成孔质量好。此方法自动化程度和钻进效率高,钻头可快速穿过各种复杂地层,在桩基施工特别是城市桩基施工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旋挖成孔宜采用间隔跳孔分批开挖。(1)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采用泥浆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工艺,其工艺流程见图1。(2)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钻机定位 桩位复核正确,护筒埋设符合要求,护筒、地坪标高已测定的基础上,钻机才能就位。桩机定位要准确、水平、垂直、稳固,钻机导杆中心线、回旋盘中心线、护筒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直线。 2)泥浆制备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坍孔,稳定孔内水位及便于挟带钻碴,采用澎润土制备成泥浆进行护壁。泥浆护壁是利用泥浆与地下水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水压力,以确保孔壁的稳定,所以泥浆的比重则起到保持这种压力差的关键作用。如果钻孔中的泥浆比重过小,泥浆护壁就容易失去了阻挡土体坍塌的作用;如果泥浆的比重过大,则容易使泥浆泵产生堵塞甚至使混凝土的置换产生困难,使成桩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要充分发挥泥浆的作用,其指标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在实际工程的施工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控制不同土层中泥浆的指标,本工程中的控制数据见表1所见。 3)钻进成孔 成孔前必须检查钻头保径装置,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施工过程对钻头磨损超标的及时更换。成孔中,按试施工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种参数,如加钻杆、钻进深度、地质特征、机械设备损坏、障碍物等情况。记录必须认真、及时、准确、清晰。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杆的垂直度,同时在钻杆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垂直度仪,在钻进过程中有专人观察两个垂直度仪,随时指挥机手调整钻杆垂直度。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观察两个方面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了成孔的垂直度。钻孔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在易缩径的地层中,应适当增加扫孔次数,防止缩径;对硬塑层采用快转速钻进,以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转速慢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和粘度。施工时,必须按要求测试进、出口泥浆指标,发现超标及时调整。成孔达到设计深度时,要测量机上余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第一次清孔。4)一次清孔 测试泥浆指标,发现超标及时调整。然后将钻头放入孔底扫孔,捞去沉渣,清孔必须彻底。清孔结束,自检合格后与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孔深测量,作为第二次清孔后测沉淤的依据。 5)钢筋笼制作安装旋挖钻机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成孔快,且成孔后孔底沉渣很少。在钢筋笼制作、安装上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安装时钢筋笼刮伤孔壁,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沉渣厚度,有效防止塌孔的发生。钢筋笼制作方面严格控制,重点是钢筋笼外径和直线度,主筋搭接、纵横筋交叉点的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钢筋笼保护层垫块的设置。在这一工程中,垫块采用圆柱形砂浆垫块,沿钢筋笼每隔2m放置一组,每组设置4个,按90均匀安放,既可避免笼体碰撞孔壁,又可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均匀及钢筋笼在桩体内的位置正确。钢筋笼的吊装应3点起吊,保持笼轴线重合。入孔时,始终需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位徐徐轻放,保持稳定,避免碰撞孔壁,一旦遇阻立即查明原因,禁止晃动和强行冲击下放。钢筋笼制作施工 :钢筋骨架在施工现场制作,运至现场后吊入孔内。焊接采用闪光对焊。其焊接应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接头应错开,其单个区段接头的截面面积不得超过总截面面积的50%,上区段长度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cm。单区段单根钢筋不能有两个接头,焊接长度5d(双面焊),并要避开受弯应力处,同时尽量减少废料。(1)钢筋的加工级钢筋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级钢筋采用人工调直,钢筋下料采用切割机,钢筋弯曲采用钢筋弯曲机。主筋焊接采用搭接焊,且保证焊接后两主筋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同心焊)。(2)钢筋笼的制作a、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对钢筋笼进行分段、接头错位等的规划,为了保证吊装及运输过程中钢筋笼不变形,每节钢筋笼长度控制在12m左右。单段钢筋笼必须采取整体强度加强措施。b、加强钢筋的制作:为制作加强钢筋,先搭设一钢板工作平台,在平台上用钢筋头焊出一个与加强筋内径相等的圆,作为加强筋加工的模具。加强筋焊接采用双面焊,焊接时为防止焊接变形,应先点焊,再焊单面,冷却后再焊另一面。加工完毕后满载加强筋周围画出主筋位置,堆放整齐。c、主筋的加工:根据分段规则,对主筋进行下料、配料、焊接。为保证接头错位及孔口搭接的准确性,在工作平台上将主筋摆放好,在主筋上画出与加强筋相交的位置。d、主筋与加强筋的定位:根据加工场地情况,采用胎具成型法定位,每个胎具由一个半圆型组成,用钢板或34cm厚的木板,挖去以钢筋笼外径加一主筋直径为直径的半圆,在凹半圆内按钢筋笼主筋间距设置与主筋半径相同的凹槽。每隔23米设置胎具一个,用铁桩固定于地面,并使每个相对应的凹槽在同一直线上。加工钢筋笼时,将画好线的主筋放入胎具凹槽,让主筋的画线与加强筋的画线一一对上,进行点焊定位,上半圆钢筋利用画线进行焊接定位。e、螺旋钢筋的制作与盘绕螺旋钢筋采用滚筒盘绕成形,然后套入钢筋笼,由钢筋笼一端向另外一端逐点点焊,点焊点为梅花形布置。螺旋钢筋的盘绕应保证间距均匀,与主筋密贴结合。f、钢筋笼的堆放、运输制好的钢筋骨架必须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方木,以免粘上泥土。每组骨架的各节段要排放好次序,便于使用时按顺序装车运出。在骨架每个节段上都要挂上标志牌,写明墩号、桩号、节号等,没有挂标志牌的钢筋骨架不混杂存放,避免搞错,造成质量事故。骨架运输时,不得使骨架变形。骨架装车时要保证每个加强筋处设支承点。各支承点高度相等,以保证它的结构形状。在运输过程中标志牌不得刮掉,便于校对检验。g、钢筋骨架的安装钢筋骨架用吊车起吊,四根导向管定位。第一段放入孔内后用钢管或型钢临时搁支在孔口,再起吊另一段,对正位置焊接后逐段放入孔内至设计标高,最后将钢筋笼通过吊筋定位于井口。孔口钢筋搭接时要保证同心焊焊缝质量。钢筋骨架在下放时应注意防止碰撞孔壁,如放入困难,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插入。钢筋骨架安放后底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不得大于50。h、钢筋笼安装就位后,应对钢筋笼中心、顶面标高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固定于枕木上,并应设置防止钢筋笼上浮的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的措施:将钢筋骨架顶端焊固在护筒上; 混凝土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1米之间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混凝土表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米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米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I、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20mm;箍筋间距+0,-20mm;骨架外径5mm;骨架倾斜度0.3%H;骨架保护层厚度10 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 6)下导管 导管要定期进行水密性试验,下导管前要检查是否漏气、漏水和变形,是否安放了“O”形密封圈。导管要依次下放,全部下入孔内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