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支持系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42754593 上传时间:2021-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社会支持系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社会支持系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社会支持系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社会支持系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 上海市朱泾中学 王秀美摘要 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教师与这些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学校中融洽的人际关系、家庭中美满的婚姻与温馨的亲情、社会各方与教师的密切交流等都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旨在对教师的社会支持资源作一整体描述,以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和教师的重视,并希望中小学教师进一步加强认识,充分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关键词 社会支持系统 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教师需要理解和帮助,教师的成长需要支持性的环境,关心教师的幸福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关心学生的幸福和发展”,这是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董奇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历时三年进行“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探索后带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1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之际,研究教师所需要的社会支持性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于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改善教师的人际交往、提高教师的应对能力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保证。本文试图就社会支持系统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一分析,提出一些优化社会支持系统、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和调适方法,以引起更多中小学教师与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一、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 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经历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或客观的影响。 2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有了社会支持,也就意味着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其基础就是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大量研究表明,在压力情境下,那些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高心理或物理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 (Brodhead,1983;Leavy,1983;Mithchell,1982)。 3社会支持系统( social support network)则重在社会支持的系统结构,是指由专家、家庭、邻居、朋友和其他对处于困难之中的人或家庭起重要影响作用的人们所组成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系统。 4对教师而言,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就是以教师(被支持者个体)为中心,教师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教师与这些人(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支持性活动)所构成的系统。概括起来,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教师的支持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系统,如教师在学校内的领导关系、同事关系和学生关系等,在家庭里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等,以及和社会接触中的朋友关系、合作关系、咨询关系等。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教师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方面,将其划分为六种形式:( 1)相互依存关系,如夫妻、亲子间的相互依赖和关心;( 2)可靠的结盟,如亲属、挚友、师生的无私援助;( 3)社会整合,指社交往来中的支持;( 4)信任与安全,指个人在教学、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稳定性,能获得人们的信任,具有安全感;( 5)抚育机会,指生育子女、教育学生的机会,能够服务于人;( 6)获得指引,即在教育教学或生活中产生需要时,能及时获得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总之,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仅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学校的物质条件或教师的荣誉地位,它应该是一个涵盖着与教师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系统,它使教师处在一个更富有支持性条件的立体的社会网络之中。二、社会支持系统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较其他的群体而言有自己的特殊性。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关心不足,或者即使有关心,也仅限于学校的微薄力量。人们将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为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蜡烛,视为桃李满天下的园丁。一切的赞颂与期望都表明教师的伟大与职业的崇高。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在他们有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主任俞国良就曾将“人际关系症状”列为教师心理问题的四大症状之一。事实表明,教师的心理问题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教师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社会性无助、缺乏社会支持造成的。 51.学校中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降低中小学教师因工作紧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教师的工作场所主要在学校,学校是教师心理最根本的支持因素,因此学校心理环境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教师工作充满竞争与压力的今天,如果学校中的领导、同事、学生包括家长都能对教师多给予理解与支持,使教师处于融洽的人际氛围中,感到始终有人在关心、爱护自己,就会大大增强教师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减轻由工作紧张带给教师的心理压力。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同一个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互相支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和热爱都是教师工作与生活的源动力,使教师巨大的工作压力在学校这块“心的绿洲”中得以缓解与释放。然而据调查, 29%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学校人际关系不正常。 6其中,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尤其突出。在与领导的关系上,有的领导对教师冷漠、不负责任,有的领导搞“家长制”、“一言堂”,有的却热衷于拉私人关系,使得有些教师或目无领导、不服从,或唯唯诺诺、无主见,或阿谀奉承、拍马屁。在与同事的关系上,部分教师之间或文人相轻、自命清高,或拉帮结派、钻营取巧,不良的人际关系使同事之间处处设防,缺乏深厚的友谊。此外,教师的偏见或过分的师道尊严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间的对立情绪,使教师更加孤立。2.家庭中婚姻的美满与亲情的温馨有助于弥补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失衡上海教科院研究员、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会长吴增强认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除了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外,个人婚姻、子女成长等家庭因素也不容忽视。 7“家,是人们心灵的港湾”,家庭环境更是教师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家庭的教育功能、情感功能、经济功能、保障功能等都与教师的事业发展、生理发展息息相关。美满的婚姻、温馨的亲情能使教师的情感得到归依与寄托,从而以一种恬静而愉悦的心态来从事教育教学,并能抵御挫折、克服困难、协调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失调。如果教师在家庭中能将工作、家务与休闲事务,父母、子女与亲属等关系处理得比较合理的话,他们必将得到家人的积极支持与帮助,也必然会从爱家人的角度出发,调整心态去爱更多的学生或朋友。然而,有不少事业型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工作繁忙,责任心强,事事不甘落后,习惯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工作中,常常忽略了自己家庭生活中的许多美好感受。甚至于有极少数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是以牺牲身心健康、牺牲家庭为代价的。婚姻危机、家庭破裂、亲情的离散与疏远导致一部分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心理失衡,不良的心态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有些教师往往出现角色期望与角色扮演的“窄化”现象,即无论在学校或在家里,总是“好为人师”,喜欢扮演“教师”的角色,缺乏正常的角色转换意识与行为,使家庭内部产生矛盾,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3.社会各方与教师间的密切交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生活应对能力与自信心人是社会的动物,其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结点。教师与社会上的其他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各种各样的交流,积极向上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归属感。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在一起交流,不仅有益于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会有益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上不足能激发教师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比下有余则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事实上,一个有着高尚而广泛社交群的教师,很少拘泥于学校或家庭的一些不利的心理氛围,会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各方的支持网络中学会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难题。然而,沉重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社会交流,许多教师生活在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之间,课余不是忙着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就是忙着“充电”、参加各种各样的继续教育,这种半封闭的生活状态使许多教师对周围事物与朋友缺乏深入的了解。除了学生家长、亲属和勉强维持着的几个朋友(主要是教师朋友)外,教师的社交圈越来越小,朋友群越来越少。“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旦教师遇到一些生活中的难题,其应对能力就将受到考验。此外,社会的急剧变化、对教师的不信任以及不恰当的要求与期望等,也使教师对自己与社会的交流感到茫然,自信心大大降低。三、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在充分认识和理解了社会支持系统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后,就要切实地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以及教师自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网状防卫机制,牢固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1.优化学校的心理氛围,使教师“心有所属”这里的“心有所属”,是使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同属于一个集体的心理感觉、对事物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会使教师的行为表现出更多的协调与一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心理氛围,首先,学校领导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意识,应尽量满足教师自我提高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特别是校长的领导行为,少一点放任与专制、多一些关心与体谅会直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8学校党支部、工会的领导,在做新时期教师思想工作时,也应更多地研究教师的心理,避免将教师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师德问题。其次,学校的同事要有宽容、合作的态度,破除固有的一些鄙俗,重友谊,轻名利,乐于接受、悦纳他人,善于发现、欣赏同事的长处,开诚布公、平心静气地与同事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集体当中去。最后,学生和家长也应更多地理解和体谅教师工作的辛苦。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有意识的活动,使他们之间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埋怨,积极地交朋友,共同应对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由此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压力,使师生双方在愉悦的气氛中提高教育质量。除了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等各方作出主观支持之外,也不能忽视学校客观支持的力度。在为教师服务的硬件建设方面也应做到“以教师为本”,为教师提供身心休养、恢复的场所,教师在学校的午餐饮食质量,教室环境、教学仪器设备的状况,教师教学或进修中所必需的图书资料等都要尽学校最大可能予以改善,以降低因这些因素给教师带来的不快或不适应。2.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使教师“心有所依”这里的“心有所依”,是使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与依赖感,经营一份快乐美满的生活,赢得家庭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从而使教师的工作更具创造性与活力。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家庭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婚姻是构成家庭的轴心,也是维持最长并且最重要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夫妻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作为教师的一方或双教师家庭,更需要及时转换角色,在辛勤工作之余兼顾家庭的责任,互相尊重、包容与沟通;亲子关系对教师心理也极具影响,长辈民主的教养方式、亲子之间及时的代际沟通可以增强家庭的和睦气氛;亲属关系、朋友关系能对教师家庭产生间接影响,亲密的交往、共同的爱好等会给予教师精神上的放松。教师维护家庭健康之道在于:在认知上,要有维护家庭健康的意愿,要理解家庭生活必须在成长中发展,要有对家庭的认同感;在态度上,应处处以家为第一优先,应尊重彼此的差异且无条件彼此接纳,应彼此信任,同舟共济;在行动上,要建立并善用支持系统,寻找保持自我成长以提高家庭生活品质的方法,不断检视家庭品质,善于沟通。 9此外,还应重视教师家庭生活中的休闲质量,充分利用休闲这一“人生的润滑剂”,平衡教师的身心,丰富教师的认知。如国外的一种“ FUN”家庭生活方式,就是将健身 (Fitness)、和谐 (Unity)、营养 (Nutrition)结合起来,特别是其中的“和谐”,是指采取心理放松的方法,定期举行家庭聚会与交流,组织家庭游戏,外出郊游,共同准备晚餐等,这将有益于教师的休养生息。3.丰富社会的支持资源,使教师“心有所系”这里的“心有所系”,是使社会的支持资源成为一张网,教师在这张网的中间“心有千千结”,通过一个个“结点”与社会上尽可能多的支持资源联系,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由于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每天面对着繁忙的教学工作,时间一长,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应积极提倡教师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拓宽教师的社交圈,以避免教师对学校生活感到单调与厌倦。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艺术陶冶等是教师心理保健的重要途径,“会玩的教师,心灵才会丰富”,“得到生活喜悦,才会关怀学生”。 10许多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网上联盟”,这不仅仅改变了传统意识中对“活动”、“朋友”与“交往”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教师因现实环境中活动与交流范围狭窄而带来的心理问题。此外,教师所在的社区也应成为一种很好的社会支持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邻里交往以及为所在社区做一定的教育工作来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另一方面,邻里与社区中的其他专家、服务人员和普通百姓又都可以与教师形成丰富的咨询关系与合作关系,使教师在学校之外有一片更宽广的活动天地。这样,通过教师与活动、活动与朋友、朋友与机构等关系,形成许多有交叉的“结点”,通过各“结点”的不断延续,使教师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支持资源结成网状联络,有利于这些社会资源对教师作出及时的心理支持。4.强化教师的自我意识,使教师“心有所享” 这里的“心有所享”,是使教师懂得享受社会对自己的支持与关怀,提高教师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充分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之中,降低教师的无助感。事实表明,教师的自我意识、自身的某些人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社会支持的正确感知与利用。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互助系统,你要别人多理解、多奉献,首先自己要先理解、先奉献。在 董奇教授主持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改变教师的心态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工作。许多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学会对女儿微笑,学会表扬丈夫(妻子)、赞美同事,由此改善了与家人、孩子、同事、学生、家长等的交往方式。同时,教师也通过悦纳自己、赞美亲人、欣赏孩子,提高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使家庭充满温馨快乐。另有研究表明,人格因素可能是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中介变量(宫宇轩, 1994)。有较高社会支持感的教师,能积极地估计别人的人际关系特征和社会应对能力,而且认为自己是个具有独特价值、值得关注的个体,相信自己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低社会支持感的教师不仅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消极,对自己也有人际无能感和焦虑感,觉得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因素。教师必须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活动环境,反省自己意识和行为上的失误,积极地采取措施优化并利用社会支持资源。只有当教师充分认识并主动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后,它的积极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既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支持资源协同起来,优化社会支持的系统资源,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利用度,才能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期待对这一领域的认识与研究不断深入,使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更积极、有效。参考文献:1 李建平 .“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带来的启示 N.中国教育报, 2001, 1(30)-2(5).2 刘维良 .教师心理卫生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1999: 109.3 宫宇轩 .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 J.心理学动态, 1994(2).4 俞国良: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9: 183.5 张世平 .教师的心理教育 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 7.6 徐学礼,魏礼飞 .论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 J.教育科学研究, 2001(1).7 何连弟 .专家呼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 N.文汇报, 2000, 9(26).8 张忠山,吴志宏 .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 J.心理科学, 2001(1).9 王以仁等 .教师心理卫生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330-331.10 徐光兴 .学校心理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