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工作的原理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1436645 上传时间:2021-11-2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工作的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肌肉工作的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肌肉工作的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讲第四讲 肌肉工作的基肌肉工作的基本理论本理论2第三讲第三讲 肌肉工作的基本理论肌肉工作的基本理论3肌肉工作的力学原理3.1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3.2肌肉收缩过程中力的变化4肌肉的协作关系和工作分类4. 1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4. 2肌肉收缩的形式4. 3肌肉工作性质的分类4. 4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4.4.1单关节肌4.4.2多关节肌4.4.3多关节肌的特点4.4.4多关节肌和单关节肌的协作关系33肌肉工作的力学原理 3.1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 3.2肌肉收缩过程中力的变化43.1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 人体运动中的骨杠杆 在力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点转动的棒叫做杠杆。在人体运动中,骨在肌肉拉力的作用下,能绕关节轴转动并克服阻力作功。因此,我们可将骨视为骨杠杆。5骨杠杆作功的常用名词概念如下: 1.支点杠杆转动时的支撑点,称为支点。骨杠杆的支点位于关节的中心,支点一般用“0”表示(图2-3)。 2.力点动力作用点叫力点。骨杆杆的力点就是原动肌的动点附着点,力点通常用“F”表示。(图2-3)3.阻力点一阻力作用点叫阻力点。骨杠杆上所受的阻力,包括环节自身的重力和环节负荷的阻力(重力及其他对抗力)等。这些阻力的合力作用点就是阻力点,阻力点通常用“R”表示(图2-3)。 4.力臂从支点到肌拉力线的垂直距离,叫力臂。骨杠杆的力臂,是从关节中心到肌拉力线的垂直距离(图2-3中的OA),力臂通常用“d”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骨杠杆的阻力臂,是从关节中心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图2-3中的OR)。阻力臂通常用“dR”表示。 6.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叫力矩。力矩越大,对杠杆转动的作用就越大,转动速度就快。力矩用“M”表示,F代表力,代表力臂。则力矩公式如下: M=Fd 7.阻力矩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叫阻力矩。阻力矩用“MR ”表示,用R代表阻力,dR 代表阻力臂。则阻力矩的公式如下:MR =RdR 6人体骨杠杆的分类 1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之间的杠杆称平衡杠杆。例如,头与寰椎的连结,支点在寰枕关节,阻力点为头的重心点位于支点前面,力点在枕外隆凸斜方肌上部的起点。斜方肌上部纤维的收缩力可以平衡头的重力,使头处于平衡位(图4)。7人体骨杠杆的分类 2省力杠杆: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的杠杆称省力杠杆。例如,站立提踵时,以跖趾关节为支点,力点在跟结节的小腿三头肌止点,阻力点在重心垂线上,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图4)。8人体骨杠杆的分类 3速度杠杆:力点在支点和阻力点之间的杠杆称速度杠杆。例如,负重弯举动作,以肘关节为支点,重物、前臂和手的合重心为阻力点,肱二头肌的止点桡骨粗隆是力点,位于支点和阻力点之间(图)。9杠杆原理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 1省力: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要想达到省力的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增大力臂和缩短阻力臂。 2获得较大速度:在体育运动中,许多动作不是要求省力,而是要获得更大速度。通常采用增大阻力臂的方法,来达到获得速度的目的。 3.有时还可利用增大阻力臂的方法,来增大动作难度,提高训练效果。如用仰卧起坐练习训练腹肌力量,可选用手抱头的方法来提高训练效果(图)。 103.2肌肉收缩过程中力的变化 肌拉力的分解与合成 肌拉力的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了肌拉力对骨杠杆的作用,有必要对肌拉力进行分解研究,肌拉力线可能在一个基本平面内,也可能不在一个基本平面内。 11肌拉力线在一个基本平面内的分解: 当肌拉力线在某一基本平面时,可以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其中一个分力沿着骨杠杆指向关节中心,叫做法向分力,法向分力有加固关节的作用,所以又叫加固分力。另一个分力叫做切向分力,该分力使骨杠杆绕关节轴转动,所以又叫转动分力(图2-9)。转动分力是关节运动的动力。12肌拉力不在一个基本平面内的分解: 当肌拉力线不在一个基本平面内时,可分解成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三个分力,分别位于三个基本平面内。例如,三角肌前部肌纤维的拉力线,就不在一个基本平面内,它可以分解成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一个向的分力;一个向内的分力;一个向前的分力。向上的分力有外展作用;向前的分力有屈是臂的作用;向内的分力有使上臂旋内和内收(标准姿势时)的作用,此外,向上和向内的分力还有加固肩关节的作用。 13肌拉力的合成: 单头肌的拉力方向与肌腱方向一致。多头肌的各头拉力向虽然不完全一致,但都集中在合并腱上,也就是说已经自然合成了,如股四头的四个腱首先集中在骼骨上,形成一条肌腱。 对不同拉力方向的肌肉之间,可采用平行四边形法进行合成,以求出它们的合力作用线,从合力作用线到关节中心的垂直距离,叫做合力力臂。合力与合力力臂的乘积,叫做合力矩。但拉力方向不同,就可采用平行四边形法进行合成。以确定两肌的合力作用线(图2-10)。aC为胸大肌的拉力线,ab为背阔肌的拉力线,ad为胸大肌和背阔肌和背阔肌的合力作用线。14肌拉力两个分力比值的变化 1肌拉力角的概念:从肌肉的动点(肌肉的运动骨上的附着点)到关节中心(转动支点)连一直线,该直线与肌拉力线之间的夹角,叫肌拉力角(图2-)。 肌拉力角大,力臂就大,力矩就会相应增大,骨杠杆的转动效率就高。 在进化过程中,一些大块肌肉通过突起的骨结构(如结节、粗隆、嵴和籽骨等)来增大肌拉力角,以提高环节的转动效应。15肌拉力两个分力比值的变化 2肌拉力角与两个分力比值变化的关系: 肌拉力两个分力的比值,总是随着肌拉力角的变化而改变。 当肌拉力角从0向45变化时,转动分力渐增大而加固分力逐渐减小,但转动分力总是小于加固分力,直到45时,两个分力才正好相等。 在肌拉力角由45增至90时,转动分力逐渐增大,加固分力逐渐变小,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转动分力始终大于加固分力,到90时,转动分力达到最大值,等于肌拉力,而加固分力则降为零。 当肌拉力角大于90以后,转动分力开始逐渐减小,而加固分力则成为负值(起分离关节的作用)。16阻力矩的变化 当阻力不变时,阻力矩随着阻力臂的变化而变化。在骨杠杆绕关节轴转动时,阻力臂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现以肘关节的运动为例说明之。前臂绕肘关节额状轴转动,从0到90时,阻力臂会逐渐增大,90时达最大值,90以后阻力矩又会逐渐变小。 174肌肉的协作关系和工作分类 4. 1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 4. 2肌肉收缩的形式 4. 3肌肉工作性质的分类 4. 4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184. 1肌肉在运动中的不同作用 每个体育动作,都是在许多肌肉的参与下完成的,这些肌肉在运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发挥原动肌的作用,有的成为对抗肌,有的则起固定肌或中和肌的作用。19原动肌 在完成某一动作中,直接发挥动力作用,引起环节运动的肌肉,称为原动肌,根据所起作用的主次,可分为主动肌和副动肌。例如,伸肘关节的原动肌是肱三头肌和肘肌,其中的肱三头肌是主动肌,而肘肌则为副动肌。20对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称为对抗肌,它能使环节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也可以原动肌起制动作用,例如,在作负重弯举运动时,肱二头肌是原动肌,而肱三头肌则为对抗肌。 但是,原动肌和对抗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动作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例如,在作俯卧撑时,肱三头肌又成为原动肌,而肱二头肌则转化为对抗肌。21固定肌 当肌肉收缩时,其拉力可使该肌所附着的两块骨发生相向运动。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动点骨的作用,就需要有其它肌肉来固定定点骨(支撑骨)。那些对支撑骨起固定作用的肌肉,就称为固定肌,例如,在作负重弯举时,用来固定上臂的胸大肌和背阔肌,就是固定肌。22中和肌 如果原动肌对运动环节具有多种功能的话,为了充分发挥其中的某种功能,就需要另外的肌肉来抵消那此必要的功能,这些用来抑制原动肌多余功能的肌肉,就是中和肌,如用臀中肌前部的旋内作用来抵消髂腰肌的旋外作用,使步态正常。234. 2肌肉收缩的形式 向心收缩 离心收缩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24向心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肉两端逐渐靠拢,紧张度增强,长度变短,称为向心收缩。25离心收缩 肌肉兴奋、紧张,但肌肉两端逐渐分离,由缩短状态逐渐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离心收缩。26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如果长度不变,称为等长收缩,这种收缩只表现为肌肉紧张度的增强而没有工的变化。27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长度发生变化,但收缩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这种收缩形式,只在离体肌肉的实验中测得,在正常人体上不存在,在正常活体上,肌拉力在开始阶段较大,以后逐渐减小,形成一条走下势的曲线。 284. 3肌肉工作性质的分类 肌肉收缩能产生拉力,这种力能克服阻力引起环节运动,或用来平衡阻力使力肢保持某种姿势,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肌肉工作。 肌肉工作性质分两大类,即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29动力性工作 动力性工作的特点是:肌肉长度发生变化,运动环节产生位移,力矩和阻力矩不平衡。动和性工作又可分为克制性工作和退让性工作。30克制性工作 其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作向心收缩,长度缩短,环节沿肌拉力方向运动。绝大多数的体育动作都属于此类工作。例如,负重弯举的上举阶段,就是肱二头肌和肱肌等屈肘作克制性工作的结果,再如纵跳的跳起阶段,下肢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肌群,作克制性工作的例子。3132退让性工作其特点是,肌肉的拉力矩小于阻力矩,作离心收缩,肌肉逐渐被拉长,环节沿肌拉力的反方向运动,例如,负重弯举的下降阶段,正是肱二头肌和肱肌等屈肘肌作退让性工作的表现。肌肉的这种工作具有保护关节不受损伤的作用,再如纵跳的落地动作,也是退让性工作,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都要保持紧张度,以缓冲落地时的震动,保护人体不受损伤。33静力性工作 静力性工作的特点是:肌肉拉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持续收缩,但长度不变。 静力性工作又可分为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和加固工作三种类型。34支持工作 肌肉持续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人体保持一定的姿态,称为支持工作,支持工作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肌肉保持缩短状态的支持工作,如作直角支撑时,腹直肌、髂腰肌和股直肌均作缩短状态的支持工作(图2-14)。 第二种:肌肉保持伸长状态的支持工作,如作马步站桩时,股四头肌作伸长状态的支持工作。353637固定工作 作用相反的两群肌肉共同收缩,使环节固定不动,称为固定工作。例如,作直角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共同收缩,将肘关节固定在伸直状态;前臂的屈腕肌和伸腕肌共同收缩,将腕关节固定在伸直状态。38加固工作 当环节受到外力的牵拉时,关节周围的肌肉就会持续收缩,防止关节被拉脱位。 394.4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 4. 1单关节肌 4. 2多关节肌 4. 3多关节肌的特点 4. 4多关节肌和单关节肌的协作关系404. 1单关节肌 一块肌肉的肌腹或肌腱,如果只跨过一个关节,就称为单关节肌。单关节肌一向都比较粗短,作用力集中,收缩力大,成为环节运动的主要原动肌。如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和臀大肌。414. 2多关节肌 跨过两个或两上以上关节的肌肉,称为多关节肌。 多关节肌中的大块肌肉一般只跨过两个关节,如肱二头肌、股直肌和股后肌群等,而分布在前臂和小腿的较小肌肉,一般都跨过多个关节,如指浅屈肌、指伸肌和拇长屈肌等。多关节肌一般都细而长,有的肌腱很长。424. 3多关节肌的特点 1功能性“主动不足”: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后,对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就称为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 2功能性“被动不足”:当多关节肌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时,在其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这种现象就称为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43444. 4多关节肌和单关节肌的协作关系 在一些大关节周围,往往同时配布有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它们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以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单关节肌发力集中,率效高,但收缩幅度较小,而多关节肌一般都较长,在运动幅度方面可以弥补单关节肌的不足,同时,多关节肌还可引起相邻关节的运动,进一步增大运动幅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