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思想的变化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39234984 上传时间:2021-1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思想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思想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思想的变化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思想的变化 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是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们的变化均根源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们之间也互为作用,社会生活的变迁会引起社会思想的变化,而社会思想的演变也反过来更加促进社会生活的进步。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在对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使社会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当时的很多学者,如王安石、欧阳修、陈亮、李觏等都对商品经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成型于宋代的新儒学也受商品经济的影响,对商业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一)对商业、商人作用的再认识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商业和商人的作用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显现出来,这自然在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当时一大批思想家开始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进行反省,重新认识商业和商人的社会作用,从商业亦为财富之源、商业富国、工商皆本、商人地位的提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第一,商业与农业一样,也是财富之源根植于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结构之上的中国古代社会,一向贱视商业,“重农抑商”的思想也始终占有主要地位,无论是历代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均视农业为本业而轻视商业的发展,甚至以经商为耻。降及宋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农业形态向工商业形态转变的过程,随之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商品交换的关系愈加密切,商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很大冲击。当时的思想家们认为,商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83,甚至还认识到了不发展商业的危害,“商贾不行,物价腾踊”84。而叶适更从古代政策入手,说明“重农抑商”观念的不合理性。他认为,早在春秋时期各国政府就能“通商惠工,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85,因此“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86。既然如此,就应视二者为同一,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不能轻视商业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繁荣市场,维持国家财政的正常运转。这里就涉及到农与商的关系问题。农业和商业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二者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更不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而是有着互相促进、互惠互利的关系。虽然农业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似乎可以不依赖商业而存在并得到发展,但那毕竟是落后时代落后政策的产物,甚至还可以说是中国封建时代一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承认农业的基础作用,但以农业取代商业来发展社会经济显然是不可取的,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就是夸大了农业的作用而忽视商业的发展,以为发展了商业就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实际上,农业生产的发展确实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也是商业繁荣的物质前提和保证,它为商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市场和劳动力,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商业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同时商业的繁荣也能为农业的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刺激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村市场的形成。首先,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甚至出现纯粹为商品交换而进行的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的农产品包括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其中粮食的商品化最为突出,“夫两浙之地,苏湖秀三州号为产米去处,丰年大抵舟车四出”87,将农民多余的粮食运到市场上出售,满足非农业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专业化生产的出现和加强也是商业繁荣的结果,正是由于商品交换的频繁和粮食生产的发展,能为非粮食生产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所以专业化生产如雨后春笋般萌生出来,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中,……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88,歙州农户“以茗、漆、纸、木行江西,仰其米自给”89,他们的生产行为已是一种明显的商业行为,以至于完全取代粮食种植,成为农民养家糊口的主要手段。其次,商业的发展也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如前所述,农民的很多生活必需品,甚至包括生产资料均须从市场获得,而农民也进行向市场出售产品的经济活动,显然,市场对农村的经济生活起着一定的支配和调节作用。再加很多农民直接进入市场从事商品交换,更加体现了商业繁荣对农业、农民的影响。再次,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统治秩序的稳定。由于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年成的丰歉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歉收之年很容易对政府的统治构成威胁。而商业则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其流通作用在丰年可避免谷贱伤农,在歉收之年又可互通有无,实则是稳定国家之上策。若行困商贾之策,则“平民日以困,货财日以削,卒有水旱,已无足依,而况于军旅乎”90,既不能抵御自然灾荒之患,也不能应付兵患战争,当然不可能保持统治的稳定。所以,发展商业可以增加百姓的物资储备,“富商大贾出其所有,亦足以应朝廷仓卒之须”91,从而提高国家的应变能力。如在南宋时期,两淮、两浙地区遇到灾荒,粮食不给,政府无力救济,王炎就提出:“不若设策以来商贾之贩,出大家温户之藏,可以免斯民之饥饿。”92显然,商业对国家的稳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既然商业的作用如此重要,传统的“重农抑商”观点就是不合时宜的了,宋代很多思想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业与农业均是经济繁荣的基础,二者地位相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是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上下相恤,有无相通,民病则求之官,国病则资诸民。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93,商业与农业一样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门,它在繁荣经济、互通有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应轻视商业的发展。商业虽然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但却能通过市场交换对社会财富实行再分配,在此过程中又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繁荣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94,所以不应厚此薄彼,扰乱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第二,发展商业以富国、富民富国富民思想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影响颇大,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孔子、荀子、商鞅等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富国富民主张,他们生活的时代,农业生产率还较低,人口也不多,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农业劳动力才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所需,若是大量人口弃农从商,则势必造成国家的贫困,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才产生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发展到两宋之时,在农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面前,传统思想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很多思想家提出了新的富国主张,其最基本的中心思想就是以通商来达到富民、富国、强兵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