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954545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 页数:264 大小:1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4页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4页
路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路*桥工程施工投标文件*市*路*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编制依据14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介绍161.2 主要设计指标161.3 主要材料171.4 设计要点171.5 气候及气象18第二章 工程目标2.1 质量目标192.2 工期目标192.3 安全施工目标192.4 文明施工目标192.5 效益目标19第三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3.1 施工布置及安排213.2 施工准备233.3 施工测量方案及措施253.4 桩基施工方案423.5 桥台、墩柱施工方案603.6 盖梁施工753.7 支座安装983.8 预应力空心板制作1003.9 预应力空心板吊装1043.10 桥面铺装1063.11 河道护砌施工1093.12 桥梁引道施工1093.13 沥青砼面层施工1153.14 人行道面层施工1203.15 桥体防渗施工1223.16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方案及措施125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4.1 确保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1274.2 分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414.3 专项质量的薄弱环节及预防措施1544.4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技术应用措施165第五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5.1 安全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1765.2 施工中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预防措施187第六章 文明及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6.1 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1926.2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206第七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7.1 工程进度计划2177.2 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2177.3 农忙季节及节假日正常施工保证措施2217.4 雨季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2227.5 高温季节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2267.6 影响工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2277.7 当工期出现偏差而应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230第八章 施工期间的保通措施8.1 保通实施方案2328.2 交通组织保通措施234第九章 配合措施9.1 建立配合组织机构2379.2 道路工程配合措施2379.3 管线工程配合措施2389.4 与设计的协调配合措施2399.5 与监理的协调配合措施2399.6 交通配合措施2409.7 与居民的协调措施2419.8 与其它单位和部门的协调配合措施2429.9 接口配合措施243第十章 资源配备计划10.1 主要施工机械计划24510.2 劳动力配备计划245第十一章 项目管理班子的配备11.1 人员组成名单24811.2 项目管理班子人员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249第十二章 降低工程造价的保证措施12.1 对全体员工进行效益意识和成本控制知识培训25412.2 建立成本控制组织体系25412.3 制定核算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经济责任制25412.4 建立健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保证体系25412.5 发挥技术管理龙头作用,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5512.6 科学组织,均衡生产25512.7 严格质量目标管理,避免返工浪费25512.8 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避免安全事故损失25512.9 在各个环节加强材料管理25612.10 严格控制“三材”消耗25612.11 组建精简高效的施工管理机构25712.12 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257第十三章 其它保证措施13.1 文物保护措施25813.2 地下管道保护措施25813.3 地上设施的保护措施259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年版)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范JGJ107-2003、J257-200310、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1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1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1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14、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9415、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7、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8、普通砼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1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2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1、土方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2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GJ/T111-9824、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2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26、*市*路跨*桥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7、*市*路跨*桥工程施工图纸及招标答疑28、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成果29、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最新颁布、执行的与本工程有关的规范和标准。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工程介绍*路位于*市区北部,道路呈东西走向,为城市级次干路。依据规划在*路*渠处设置桥梁一座,桥梁中心桩号1+380.1。桥梁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多柱式墩台,上部结构为3跨20米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位处*渠河道为梯形断面,河道开口宽68.5米,河底宽40米,河底高程87.55米,河道边坡1:4。*路*桥位于*渠与*河交汇处北侧约100米处,上跨*渠。在*河与*渠相交处*河以倒虹吸形式从*渠渠底通过,在倒虹吸入口处设置有闸门。规划桥位南侧约150米处已建成一座橡胶坝,桥梁西侧为现状*路,东侧为规划*路,*路规划红线宽40米,拓宽渠化段46米,两幅路形式,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为:40米(红线)-5米(人行道)-12.5米(车行道)-5米(中心花坛)-12.5米(车行道)-5米(人行道)。*路*桥位于拓宽渠化段,红线宽46米,中分带处于*路与*路拓宽渠化的渐变段,中分带宽2米,桥梁断面布置为:46.5米(桥梁总宽)-0.25米(人行护栏)-5米(人行道)-15.5米(车行道)-2米(中分带)-18.5米(车行道)-5米(人行道)-0.25米(人行护栏)。 1.2 主要设计指标(一) 桥跨为3X20米,新建桥宽为46.5米。(二) 设计荷载:公路-I级, 人群荷载:4.5KN/。 (三) 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四)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90.67m,设计洪水流量:72.3m/s(五)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1.3 主要材料(一)上部预制空心板采用C50砼。桥面铺装采用10cmC50防水砼+6cm(AC-16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4cm(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铰缝采用C50细石砼。(二)下部墩台盖梁及柱采用C35砼,桩采用C30水下砼。搭板及耳墙采用C35砼。(三)钢绞线采用s15.2mm,fpk=1860Mpa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四)普通钢筋采用HRB335钢筋,R235钢筋。(五)桥台支座采用:GYZF4200X44、桥墩支座采用:GYZ200X42(六)桥梁伸缩缝采用CD-60伸缩缝。1.4 设计要点(一)上部结构为3跨20米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二)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多柱式墩台。(三)桥梁伸缩缝采用CD-60伸缩缝,全桥共2道。(四)桥面设置双向0.5%横坡,有桥台柱顶的标高调节。(五)边坡采用30cm厚M7.5号砂浆砌Mu30号片石护砌,范围为在桥上游30米、下游30米内。(六)预制空心板采用刚性内膜。1.5 气候及气象工程所处地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西北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多东北风,易受季风寒流影响,气候多变。该区年平均气温14.3,极端气温-15.843;其冻结深度0.18m。该区年平均降水量640.0mm,最大月平均降水量502.2mm,雨量不均,集中在79月,占全年55%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2386.9mm;多年平均风速2.37.9米/秒;平均无霜期168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第二章 工程目标2.1 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目标合格,争创“优质工程”。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方面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2.2 工期目标*市*桥工程拟开工时间为20*年*月20日,竣工时间为20*年*月18日,施工总工期为90日历天。2.3 安全施工目标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保证项目达标,确保“市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争创“*杯”。2.4 文明施工目标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的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逐项检查均符合要求,减少施工噪音和环境污染,确保“市级文明工地”,争创“省级文明工地”。2.5 效益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各职能部门严格管理,合理降低工程成本,降低施工费用,用于缩短工期,提高质量的附加成本。在业务管理方面进一步积累市政桥梁工程建设经验和资料,总结新成果,向社会建造一项精品工程。我们将依靠本公司的管理、技术、装备的优势,遵循设计、恪守合同、精心组织,用我们的真诚和信心实现“铸精品工程,再创佳绩”。第三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3.1 施工布置及安排根据工程工期要求及该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时需要对桥两侧*渠渠段用围堰进行封闭,在围堰的中央设置一道导流渠将施工场地分成东西两部分。由于工期短,东西两个区段同时施工。在向*渠内推土形成土围堰的基础上,对围起的部分清淤至原渠底条石三合土层,确保场地无障碍时再进行桩基施工。桩基施工完成后,对原渠底夯实后浇筑混凝土垫层,搭设脚手架进行桥墩柱施工。然后进行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吊装施工。在6月份*地区降水量增大之前,桥梁的上部结构吊装已经完成,扒开两端挡水土围堰,不影响东风渠的泄洪流量。各施工段均采取流水作业进行施工;使工程始终在计划之中有步骤、有先后、有重点的进行。项目部定期对计划工期进行检查调整,项目经理牢牢抓住工程的主要矛盾,并做到有备无患。3.1.1 施工围堰的设置桥梁基础工程安排在非汛期施工。施工导流明渠洪水标准按河道非汛期5年一遇设计,根据现场勘查,现河水最深处约有3m。本工程施工部署:施工围堰将工程划分为两个东西区域,中间设置导流明渠,两个区可同时施工。施工围堰用土石堆砌(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局部可加设钢板桩等),高度设置为2m,围堰顶宽为4m(方便施工),临时边坡1:1.5,边坡临水面铺设塑料薄膜防护。施工围堰总长约330m。为安全度汛,在汛期来临前,必须把桥梁下部工程完成,施工围堰全部拆除,施工机械撤到行洪断面以外的安全地方,不阻挡洪水。施工完毕后,按照相关设计对河道进行恢复及防护,以免影响河道行洪。3.1.2 各分部工程施工顺序和流水段划分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桩基础桥墩、桥台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附属结构桥面竣工验收(一)基础施工阶段:桩基施工、桩检测(二)桥墩、桥台施工阶段:包括桥墩、桥台、支座安装(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施工阶段: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制作、运输、吊装(四)附属结构施工阶段:包括桥台背墙、填土、搭板、引道路面结构、绿化带结构、护坡砌筑(五)桥面结构施工阶段:包括路(桥)面层铺装、排水设施安装、栏杆安装、中央分隔带设置、伸缩缝安装。3.1.3 交叉作业安排本工程存在多项交叉作业,如桩基施工和桥墩、桥台施工的交叉,墩台施工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制作的交叉,模板支设和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的交叉等,交叉的时间和范围详见施工网络图。施工中要合理安排人员、资源,保证交叉作业得以顺利实现。本工程所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钢筋、预埋钢板、预埋管及铁件、构配件的加工先后工序必须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使交叉作业不受加工时间的影响而滞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施工与桥墩、桥台施工进行密切配合,各种预留洞、槽,预埋件都应严格按要求留置。各专业根据土建结构完成情况逐步进入安装阶段。工程可以分组施工,也可以统一调配,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而定。3.2 施工准备(一)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开工前邀请设计人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认清实地水准基点、导线桩和栓桩,做好“点之记”(桩位记录),对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措施妥善保护,以免由于施工不慎而受损坏。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桥位总平面图和测图控制网中所设置的基线桩,水准标点以及重要桩志的保护桩等资料,进行三角控制网的复测,并根据桥梁结构的精度要求和施工方案,补充加密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标桩,建立满足施工要求的平面和立面施工测量控制网。(二)核实施工范围内对施工有影响和需征地拆迁的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确切位置、结构和数量,需拆迁的各种公用设施的杆、线、管道和附属设备的情况、类别和数量以及树木的数量和情况,进行清点、丈量。(三)复测原地面、纵横断面与设计图进行比较,并核对土方数量。弄清沿线缺土、余土、借土和弃土的地段和数量,以便土方平衡调度。(四)查明沿线附近排水沟渠设置情况和以往暴雨后的积水情况,以便考虑施工期间的排水措施。(五)了解施工现场的给水、供电、电信设备及场内外运输路线等情况。搞好“四通一平”,水通、电通、通讯通、路通和平整场地。(六)绘制施工总平面图,以备施工申请临时占地。总平面图应满足下列要求:(1)临建地段,办公区、生活区、厕所、仓库、钢筋加工、机修等生产、生活设施的位置;(2)存放材料场,拌和场地。(3)施工现场运输路线。(4)水源和电源的线路和配电室的位置。(5)临时排水的布局。(七)施工准备工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和标高,并在图样上注明,以备施工交底。(2)对外露的检查井、消防栓、人防通气孔等应在图样上标明,以备核对,避免埋没或堵塞。(3)文物古迹、测量标志必须加以保护,园林绿地和公用设施等应避免污染损坏。(4)注意施工时的环境保护。(八)施工期间尽可能维护交通运输,必须中断交通时应先申报有关部门,做好断行,绕行准备,必要时还应修建辅道,以便维持交通。(九)工程中涉及到土方换填时,清出的土方应集中堆放,换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表面后,应整平压实到规定要求,才可能进行换填作业。(十)安装调试施工机具,所有机具都必须在开工之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十一)材料的试验和储存堆放,按照材料的需要量计划,应及时提供材料试验的的计划,如砼和砂浆的配合比和强度,钢材及焊接的试验,并组织材料进场,按规定的地点和指定的方式进行储存堆放。(十二)新技术项目的试制和试验,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认真组织新技术项目的试验研究。(十三)做好雨季的施工安排,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落实雨季施工的临时设施和技术措施,做好施工安排。(十四)提前制定消防、保安措施,建立消防、保安等组织机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布置安排好消防保安等措施。3.3 施工测量方案及措施本工程桥梁中心桩号1+380.1。桥位处*渠河道为梯形断面,河道开口宽68.5米,河底宽40米,河底高程87.55米,河道边坡1:4。*路规划红线宽40米,拓宽渠化段46米,两幅路形式,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为:40米(红线)-5米(人行道)-12.5米(车行道)-5米(中心花坛)-12.5米(车行道)-5米(人行道)。*路*桥位于拓宽渠化段,红线宽46米,中分带处于*路与*路拓宽渠化的渐变段,中分带宽2米,桥梁断面布置为:46.5米(桥梁总宽)-0.25米(人行护栏)-5米(人行道)-15.5米(车行道)-2米(中分带)-18.5米(车行道)-5米(人行道)-0.25米(人行护栏)。为确保工程达到创优目标的实际,特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3.3.1 建立施工测量小组建立施工测量小组负责整个桥梁工程定位放线、标高传递、变形观测等施工测量工作。人员由34名专业测量人员组成,项目技术科长任组长。要求施工测量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学习测量规范,熟悉设计文件,掌握施工计划,结合现场条件,精心放样,并随时检查、校核,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3.3.2 建立健全施工测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施工测量管理制度,是搞好施工测量和提高施工质量的前提和保障。管理制度包括:(一)施工测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二)各级岗位责任制度及职责分工。(三)测量成果及资料的管理制度。(四)自检复线及验线制度。(五)交接桩及护桩制度。(六)仪器检校及维护保管制度。(七)仪器操作及安全作业制度。(八)对施工测量记录、计算的基本要求3.3.3 对施工测量记录的要求:(一)测量记录应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二)记录应使用规定表格,表中项目要记录完整。(三)记录应在现场随测随记,不准转抄。(四)记录中数字的取位应一致,并反映观测精度。(五)应现场勾绘记录中的草图,并注记清楚、详细。(六)测量中的各种记录、计算手薄应妥善保管,工程结束后统归档。3.3.4 对施工测量计算的要求(一)施工测量的各种计算应依据可靠,方法正确,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二)在计算之前应对各种外业记录、计算进行检核,严防测错、记错或超限出现。(三)计算中应做到步步校核,校核的方法可采用复算校核、对算校核、总和校核、几何条件校核和改变计算方法校核。(四)计算中的数字取位,应与观测精度相适应,并遵守数字的“四舍、六入、逢五单进双不进”的取舍原则。3.3.5 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将直接影响测量放线的精度、速度,以致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因此,选择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并合理的的使用与保养将对工程的优质、高效完成起重要作用。测量仪器的选择:(一)选择日本尼康DTM-550型全站仪DTM-550型全站仪具有许多优秀实用的特点和测量功能。它结实、重量轻、操作简便,测角、测距精度高,能进行大量数据存贮,同时电池的使用时间较长。(1)人体工程学健盘设计,直接面谈式操作,数字和字母输入方便,适合外业工作;(2)采用“氮处理净零轴”设计,仪器性能稳定;(3)Nikon独有的红光导向系统带有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指示;(4)国际标准IP4防水设计,适应全天候作业;(5)高密度集成EDM,测距更快、更稳定。“闪电式”测距,精测测距仅需1.2秒(最小显示0.1mm),跟踪测距0.5秒/次;(6)超长电池使用时间,连续测距/测角长达10.5小时;(7)技术指标:测角精度:1角度显示:1/0.5(可切换)测程:3600m测距精度:2mm2ppm(MSR精确测距模式) 4mm2ppm(TPK跟踪测距模式)水准器灵敏度:管水准器20 /2mm 圆水准器10/2mm测距时间:MSR模式 1.2秒(初次2.5秒) TRK模式 0.5秒(初次1.5秒)(二)选择日本拓普康AT-G2自动安平水准仪(加装O.MICRO测微器,另配2m铟钢尺一对)。它具有如下特点及优点:(1)自动安平作用快速稳定TOPCON AT-G2自动安平水准仪内装有磁阻尼补偿器,它不受微小摆动的影响,具有十分稳定的精度,从而大大加快了自动安平的作用,使水准测量操作速度快、精度高。四根特殊的塑料带用来悬挂磁阻尼补偿系统,因而不会受到磁场的影响。(2)防水望远镜结构仪器上的望远镜是完全防水的,因此可以在各种潮湿环境下工作。望远镜内装有干燥氮气,如下小雨,可以有效防止水气凝结在透镜表面。(3)用瞄准器加快照准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准测量的操作速度。(4)无制动装置的水平微动螺旋无需制动即可在360度圆弧上的任一点处转动水平微动螺旋,因而加快了照准速度。水平微动螺旋可在其左、右端转动旋钮,使用方便,照准目标调节快。(5)技术指标:每公里往返测水准测量精度:0.4mm(加测微器)自动安平精度: 0.3补偿范围:15圆水准器灵敏度:8/2mm望远镜有效孔径:45mm望远镜放大倍数:32X(三)测量仪器的检校、维护保管及安全操作。(1)严格按照“检验、测量和试验控制程序”对测量仪器进行周期检定,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2)每次使用前对仪器进行常规检验。(3)仪器由专人保管,定人使用,定期进行清洁。(4)为了进行高精度测量,必须用遮阳篷或测伞遮挡仪器和三脚架,使其不受强烈的阳光照射。(5)为了获得较好的测角精度,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方法,以有效消除仪器常差。3.3.6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一)在施工准备阶段,测量人员要严格审查图纸,掌握工程建设的规模、要求,以及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关系,施工前认真察看和复核由设计单位移交的测量控制点点位、数据。一定要联测坐标及控制点高程,弄清主线与各道路之间的线形关系及各曲线要素,正确放样并检查与即有道路的关系是否正确,如有问题及时同设计部门联系。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要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对桩标不稳定,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的按施工测量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定,并制订严密的施工测量方案,确定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建立施工控制网。(二)对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全面的检修、检定,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水准标尺、钢卷尺等。(三)根据施工方案,计算测量放样数据,并进行校核。(四)准备测量放线用的工具,包括:钢卷尺、木桩、铁钉、锤、红蓝铅笔、线板、锯、对讲机、道钉、油漆、毛笔等。3.3.7 建立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是为本桥梁工程的施工放样而建立的,按三角网平面控制测量三等技术指标确定。本桥梁的放样,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通常首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由施工控制网放样桥梁的桩位,再根据桩位的几何关系,由主轴线放样出辅助轴线,最后放样出桥梁的细部位置。采用这样的放样程序,能保证放样的桥梁各元素间的几何关系,保证整个工程和各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流畅性。按照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桥位总平面图和测图控制网中新设置的基线桩、水准标点以及重要标志的保护桩,进行三角控制网的复测,并根据桥梁结构的精度要求和施工方案,补充加密施工所需要的各种标桩,建立满足施工要求的平面和高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并进行平差计算。(一)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是桥梁工程场区内桩位施工定位的基本依据。施工控制网点应位置恰当,坚固稳定,使用方便,便于保存且密度也应较大,以便使用时有灵活选择的余地。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施工现场条件,并充分考虑桥梁的分布、施工的顺序、施工的方法以及施工场地的布置情况,本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网布设为小三角控制网,并根据桥梁工程对控制点位埋设的要求,在桥梁两端适当位置分别埋设控制点,以便准确地标定工程的位置,减少放样测量的误差。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应严格按照桥梁的性质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网,并进行平差计算以满足工程桥梁限差的要求,保证工程质量。(2)为了能使三角点长期保存和使用,首先应根据总平面图进行选点设计,然后到实地核对并修改落实点位。(3)小三角点之间应保证通视良好,便于埋设标志和观测作业,并应考虑便于加密和扩展。(4)小三角点选定后,应埋设永久性标石一块,顶面需平整,且标志明显,并刻凿点号。标石埋设方法如下附图附图:三角控制点详图(5)为保证角度观测的质量,要选择较好的天气和成像良好的时间进行。观测前应检查目标是否偏心,全站仪在测站要精确对中、整平。(6)小三角网的角度观测应采用全圆测回法,其测回数及测量限差应符合JTT3.2.2-2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二)建立施工高程控制网利用设计院给出水准点为高程控制依据,并在现场四周不宜破坏的地方设立半准永久性水准点,从而形成闭合的水准测量控制网,并经常校核。(1)基准点和施工水准点的埋设形式:采用砼标石。(如图4.1.3)附图:水准基点详图(2)水准测量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测量前应检校好仪器及铟钢水准尺。应在坚实地面上设站和选定转点,并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视线长度一般在50m以内,视线高度高于地面一般不小于0.3,瞄准和读数时,要仔细对光,消除视差。读数前应严格检查管水准气泡居中,读数后应及时检查气泡位置,读数不要漏掉数或零。标尺要严格扶直,仪器搬站时,前视尺垫不能动,但可以将标尺取下,待下站观测时,再将标尺放上。观测时间应选在成像清晰稳定时,中午温度高、折光强时不宜观测,阳光较强时应使用测伞。观测时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人员五固定且遵循“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施进方向,均应为旋进。3.3.8 选点(一)选点员应接技术设计要求进行踏勘,并实地核对、调整确定点位。点应有利于采用其它测量方法扩展和联测,对需做水准联测的点位还应踏勘水准路线。(二)点位选在基础稳定,并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三)点位应便于放置仪器,视野开阔,现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度的成片障碍物,否则应绘制点位环视图。(四)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微波站、雷达站等)的距离不应小于400M,电源220KV以上电力线路的距离不小于50M。(五)点位应利于桥梁测量定位与施工放线,且距道路中心线不宜小于50M,并不大于300M。3.3.9 埋石(一)各级全站仪点的标石均应设有中心标志,中心标志用直径不小于14MM的钢筋制作,并用清晰、精细的十字线刻成直径小于1MM的中心点。标石表面应有点名及施测单位名称。(二)全站仪设置点的标石可按上图(标石规格)进行予制,亦可现浇制。埋设时坑底应填以砂石并捣固密实。本现浇200MM厚的混凝土。埋设的点应待沉降稳定后方可使用。(三)根据需要可埋设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3-4个。3.3.10 施工放样在进行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桥梁的总体布置图和细部结构设计图,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以控制网作为放样依据,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与控制点的分布,研究并采用适宜的放样方法。曲线的主点是整条曲线的控制点,因此放样曲线时首先要放样其主点。主点放样后应认真校核,检查无误后钉大方木桩或道钉表示各主点点位,旁边钉护桩注记上点名和里程。(一)内业:利用计算机与全站仪联接的网络将每根桩位的三维座标值输入计算机内,再通过通迅软件将相关数据转送到全站仪内。(二)外业:为提高测量精度,减少搬站次数,依次测出每根桩桩位。(三)复核:采用坐标测量软件对各个点进行复核,并按记录软件程序进行操作,及通过计算机对成果进行分析,其结果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等级时,方可进行引桩(十字控制)见如下附图。附图:十字控制桩3.3.11 高程放样桥涵结构物的高程放样,主要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有时也采用钢尺直接丈量竖直距离;对于高桥墩则可采用悬挂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或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一)应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放样高程时,首先应将高程控制点以必要的精度引测到施工区域,建立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的密度应保证只架设一次仪器就可以放样出所需要的高程。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放样设计高程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附图:高程放样图图中HA为已知水准点的高程,a为已知点上水准尺的读数,仪器的视线高Hi=HA+a。若待放样点的设计高程为H,则可计算出待放样点上水准尺的读数b=Hi-H,然后中下移动水准尺使仪器照准B尺上的读数为b,并将其零点标定出来,此点即为设计高程的放样点。当HBHi时,根据现场条件,可将尺子倒立,使视线对准B尺上的读数b,这时尺子零点的高程即为待放样点的高程。(二)用悬挂钢尺或三角高程放样的方法进行。悬挂钢尺法,所采用的钢尺应经过检定并有其尺长改正方程式,施测时应记录气温并对钢尺施加标准拉力。如下图所示:附图: 悬挂钢尺放样高程图A为已知水准点,钢尺悬挂完毕,置镜于I1点,观测A点的水准尺读数a,再观测钢尺上的读数c;将仪器转移到I2点,先观测钢尺读数d,再观测B点的水准尺读数b,则B点高程为:HB = HA b + a +(d c)每一悬挂钢尺水准测量应进行4测回观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4MD。 3.3.11 沉降观测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与规定,该桥梁工程在桩柱应设置沉降观测点。(一)沉降观测点的标志:其标志按螺栓式隐蔽标志埋设沉降观测点螺栓式标志(二)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1)施工阶段的观测:根据立交桥工程的施工特点,拟在下述阶段进行沉降观测:柱施工完作首次观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吊装完成(第二次)桥面铺装(第三次)交工(第四次)。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吊装完成(第二次),应设专人用仪器随时观测墩台变化情况,并作详细记录。(2)使用阶段的观测: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3)沉降观测使用的仪器选择日本TOPON AT-G2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配原装O.MICRO测微器)及铟钢尺按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仪器性能及技术参数。(4)沉降观测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面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建筑物等沉降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3.3.12 测量中应注意事项(一)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二)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固定观测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三)观测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或串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四)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五)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使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六)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七)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应立即重测;当迁站后发现超限时,应从水准点开始重测;(八)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3.4 桩基施工方案3.4.1 桩基施工准备(一)场地“四通一平”。(二)原材料进场,取样复验,委托试验室出具砼配合比,人员设备进场,并报监理验收合格。(三)收集地质资料,施工图纸及其它与工程施工的有关资料,编桩号,并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四)放线定位,按施工图纸实地测放桩位,并绘制平面图,让监理人员鉴证。(五)制作护筒,准备好粘土。(六)砌泥浆池:在每两组墩位间设泥浆池一个,其容积不得小于20m15m1.2m,应能容纳1.5-2根桩的沉渣,泥浆池采用砖砌(水泥砂浆砌筑)37砖墙(见图:材料采用多孔砖),每相距3-4m设加强垛一个(45度放脚),1:2水泥砂浆粉内面厚20mm。 附图:泥浆池平面、剖面图(七)各种工程材料要有标识牌,标明材料品种、规格、数量及生产厂家,且堆放整齐。(八)测量钻头及钻杆长度,作好文字记录并在钻杆上用红漆标明。(九)在正式施工前熟悉甲方提供的地质、市政和通信等资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桩位处探孔5m,查清是否有地下管线,发现管线及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报告甲方。3.4.2 施工方案(一)桩基施工现场布局及顺序施工现场的布局及施工顺序规划原则:保证施工现场的畅通,满足施工过程中车辆的进出与停放,提高场地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加快工程进度、保证现场整洁、有序、文明施工;统一安排现场制笼、施工材料堆放、钻机摆放、泥浆循环及排放存储问题。工程桩施工遵从先施工主桥后施工匝道桩。(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见施工现场平面位置示意图。(三)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1) 根据钻孔灌注桩的特点,其工艺流程见下图。(2)施工方法1)测量放样定位利用甲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高程点,测设轴线和控制点,采用全站仪和DS3级水准仪测量定位,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桩位放样,桩位误差小于10mm,高程误差小于10mm。本工程桩位放样,具体做法就是用14的1.5米左右的圆钢打入桩位,然后灌满滑石粉,为保证桩位的准确,沿法线方向定4个控制桩。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整个现场桩位的精确度,还便于护筒埋设校核工作。2)护筒埋设护筒采用钢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 ,埋设时,其中心轴线应对正孔位中心,偏差不大于50mm,并保持护筒垂直稳固,护筒上口高出地面200-300mm,护筒下部置于粉土层之上,护筒周围用粘性土分层夯实,防止泥浆从护筒下部和上口溢出,为避免钻孔时护筒下窜,护筒上口还可以固定在钻机底座上。护筒埋置方法如下图。附图: 护筒埋设图3)校核孔位护筒埋设后,测量人员应及时进行孔位复核,并用红漆在护筒边缘作十字交叉的四个点,以便钻机就位时能及时准确对正孔位,对孔精度要求小于10mm,并及时测量护筒标高,高程误差小于10mm。4)成孔钻机就位:桩位复核以后,钻机就位,钻头对准桩位,并使天车、转盘中心、孔位三点成一线,机台保持平稳。泥浆配制及应用:泥浆和主要作用是护壁,携带钻渣,减小钻进阻力,其主要性能指标要求如下:比重:1.05-1.20T/ m3粘度:16-22S含砂率:4-8%胶体率:大于等于96%在使用泥浆时,要注意保护,及时清砂,每次的泥浆测量结果均应及时记录在施工记录表中。钻头类型选择根据地质条件,采用单腰带梳齿式阶梯形钻头,排水口为中心管下端。钻进技术参数钻压12-20KN 转速13-45r/min 泵量108m3/h钻进工艺a、开钻时要轻压慢转,小泵量钻进,当钻头超过护筒底一定深度,钻具稳定后可转入正常钻进。b、严格按泥浆性能指标控制泥浆性能,及时清渣和出浆。c、合理控制起下钻速度,避免或减少钻具压力及水流对孔壁的影响。d、每孔都要对钻具进行检查,不用弯曲、偏心钻具。e、下钻时不得把钻头直接降至孔底,在启动泥浆泵前钻头离孔底钻渣面至少保持在0.2m以上,以防堵塞钻头的排水口。f、注意观察排渣种类,形状和大小,观察钻进仪表,判断地层变化情况和钻进动态,合理调整钻进参数,控制适当的钻进速度,当遇到砂层时要用慢转速,减少对地层的扰动,同时应适当加快给进速度,以便快速过砂层,避免孔壁在此地层出现坍塌。g、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时,施工技术人员应配合监理及其他有关人员确定终孔深度并鉴证。5)一次清孔对以原土造浆的钻孔,钻到设计孔深时,可使钻机空钻不进尺,循环出浆,排出泥浆比重小于1.15,含砂率(D2 /4)(H1+H2)+(d2/4) h1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首灌后,砼要连续灌注,导管埋深始终保持在砼面下2-6m,提升最后一节导管时,速度要慢并上下窜动几次,保证上部桩体质量。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盘料的初凝时间,必要时可加缓凝剂,初凝时间不宜小于6小时。灌注完毕后,及时清洗灌注工具,并堆放整齐。(四)泥浆的处理(1)钻进和砼灌注时应在井口上加一台泥浆泵,将井内泥浆抽入泥浆池,注意钻进,清孔。灌注时泥浆不得溢出井口。(2)清孔,灌注会置换出大量泥浆,应注意不得溢出泥浆池,要随时抽入泥浆运输车拉走。(3)钻进排出的大量沉渣约占钻孔出土的80%,靠泥浆灌车无法运走,可用挖掘机挖出装入封密较好的自卸翻头车运出现场,因现场设置泥浆池较多,挖掘机自卸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人工清池,将沉渣装入翻斗车运至现场其它地方临时存放,可人工清池,将沉渣装入翻斗车运至现场其它地方临时存放,小量沉渣可暂时堆放在泥浆池两边,但应在两边用尼龙带围住,避免泥浆四溢。如下图。附图: 泥浆池沉渣堆放图(4)泥浆和沉渣应尽量做到随时清运,机械挖泥浆池时,应注意泥浆池的保护,必要时可对池壁临时加固,以免倒塌,确保现场文明施工。(五)钢筋连接技术闪光对焊、电弧搭接焊;钢筋端头的锈、泥沙、油污等杂物应清理干净,最好将搭接段用物品包裹好,以免杂物污染。(六)各工序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见桩基工序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表。(七)钻孔灌注过程中常遇到问题的处理措施(1)坍孔:坍孔部位不深时,可改用深埋护筒周围回填土,夯实,重新钻孔;轻度坍孔,可加大泥浆相对密度和提高水位;严重坍孔,用粘土泥膏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提升钻头,下放钢筋笼应保持垂直,尽量不要碰撞孔壁;在松软砂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尽速度,并用较好泥浆护壁。(2)钻孔偏斜:检查、纠正桩架,使之垂直安置稳固,并对导架进行水平与垂直校正和对钻孔设备加以检修;偏斜过大时,填入土石(砂或砾石)重新钻进,控制钻速;如有探头石,宜用钻机钻透,用冲孔机时,用低速,将石打碎,倾斜基岩时,可用混凝土填平,待其凝固后再钻。(3)卡钻:对于向下能活动的上卡,可用上下提升法,即上、下提动钻头,并配以将钢丝绳左右拔移、旋转;卡钻后不宜强提,只宜轻提,经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锥冲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施工中注意保持护筒垂直,防止倾斜;钻头尺寸应统一,下钻应控制钻进速度,不要过猛过快。(4)掉钻:卡钻时应设有保护绳方能适度强提,严防钻头空打;经常检查钻具、钻杆、钢丝绳和联结装置;掉钻落物时,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沙埋住,则应用冲、吸的方法。工作内容质量标准检测方法责任者备注护筒埋设中心偏差5十字线法施工质检员监理工程师签认倾斜度1%线堕钢尺钻机立设钻架、钻杆、钻头偏移2cm线堕、十字线机长质检员签认钻架垂直偏差1.5cm线堕、钢尺机长钻机稳定无晃动观察机长监理工程师签认桩孔中心偏差5cm十字线机长、质检员孔径不小于设计孔径钢尺、测笼施工质检员桩孔倾斜1%桩长测笼检查施工质检员孔深设计桩长+0.5D测绳施工质检员沉渣小于等于50cm测绳施工质检员清孔后泥浆指标比重1.03-1.15砂率1.5m测绳施工质检员下钢筋笼钢筋笼上标高0.6MPa无渗漏压力泵施工质检员监理签认导管安放各节无渗漏,距孔底0.5D钢尺、测绳施工质检员灌注、拔管导管埋深1-6m测绳施工质检员桩基工序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表(5)扩孔及缩孔:注意采取防止坍孔和防止钻锥摆动过大的措施;注意及时焊补钻锥,并在软塑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已发生缩孔时,宜在该处用钻锥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6)灌注过程中导管进水: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进水时,应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拌合物及时吸出,再改正操作方法,重新进行灌注;在混凝土面处于井孔水面以下不很深的情况,导管进水时,可采用底塞隔水的方法,并外加一定压力重新插入导管,恢复灌注。(7)灌注过程中导管堵塞:灌注不久发生导管堵塞时,可用长杆冲捣或用振动器振动导管;处理无效时,应及时地将导管拔出,吸出已灌注的混凝土,抽出钢筋骨加架,然后重新清孔、吊放钢筋骨架和灌注混凝土;上述方法处理达不到要求时,应重钻补桩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救措施。(八)防止钢筋笼上浮措施(1)下导管及上提导管时应注意不要钩挂钢筋笼;(2)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严格控制灌注速度在1.25m3/min之内。3.4.3 工期保证措施通过施工管理部门相互协调,合理调配以及在业主、设计院、监理的大力支持下,力争在计划工期内有所提前,为此,制定如下保证措施:(一)在施工期间,确保各种施工设备、机具正常运转,如有问题应立即进行维修,并备足易损配件,保证随坏随换。(二)确保施工用各种材料及时到位,钢筋笼及声测管先行,并要做到有一定数量的储备。(三)确保成孔、钢筋笼及声测管的下放、混凝土灌注作业连续、紧凑,并做到24小时连续作业。(四)值班调度要合理调配,认真负责,确保每一道工序的正常作业。(五)质检员及施工员要认真把关,确保每道施工工序要有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任务书类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