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数控恒流源设计论文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37242431 上传时间:2021-11-0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精度数控恒流源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精度数控恒流源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精度数控恒流源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梧州学院I 摘要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开环智能数控直流电流源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案,该方案采用 D/A(MAX531)转换器、运算放大器等器件来控制场效应管导通状态的原理,达到了输出恒流的目的。整个系统采用 AT89S52 单片机作为主控部件,将预置电流值数据送入 D/A 转换器(MAX531) ,经硬件电路变换为恒定的直流输出,同时采用基本没有温度漂移的康锰铜电阻丝作为精密采样电阻。采用性能优于普通晶体管的场效应管作为恒流源的主要部件,大功率晶体管作为扩流电路的主要器件,结合三端稳压管和多层滤波使得整个系统性能提升了一个层次,从而实现了高精度恒流源的目的。系统还对输出电压进行实时采样,通过 A/D 转换器采样回单片机与用户给定的限压值进行比较,从而监控了输出电压。同时通过键盘的控制,实现了输出电流值和限压值可预置,可步进调整、输出的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可直接数字显示的功能,并具有输出电压实时监控限压报警并自动降低输出电流等功能。与以往的直流恒流源相比,此次所设计的恒流源具有精度高、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带负载能力强等优点。关键词: 恒流源 AT89S52 单片机 MAX531 MAX187 梧州学院II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mart NC open-loop DC current source design principl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me, using the D / A (MAX531) converters, op amp, and other devices to control FET on-state principle, the output reached constant current purposes. AT89S52 the entire system uses a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components, preferences current value data will be sent to the D / A converters (MAX531), the hardware circuit for the constant transformation of DC output, but not using the basic temperature drift Concord Manganin resistor Silk as a sophisticated sampling resistor.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the ordinary use of the FET transistor as a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of major components, high-power transistors as expanding the main circuit device,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terminal regulators and the multi-filter makes the whole system a performance boost levels to achieve a high-precision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purposes. Output voltage of the system to conduct real-time sampling, through the A / D converters with sampling to MCU users to set limit values to compare pressure to control the output vol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keyboard control and realized the value of output current and voltage-limiting values can be preset, stepping adjustment, the current signal and the output voltage signal can be directly figures show that the function,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output voltage, such as over-voltage alarm function. In the past compared to DC current source, the design of a high-precision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simple structure and work stability, and easy to operate, low cost, with a payload capacity, and other advantages.Key words: : Current source AT89S52MCU MAX531 MAX187 梧州学院III 目录摘要 .I前言 .1第一章 系统结构及功能介绍 .21.1 系统工作原理概述.21.2 系统的特点和使用.21.2.1 系统的特点.21.2.2 系统的使用说明.3第二章 设计方案 .42.1 方案比较.42.1.1 整体方案 .42.1.1.1 方案一.42.1.1.2 方案二.52.1.1.3 方案三.52.1.2 恒流源方案 .62.1.2.1 方案一.62.1.2.2 方案二.62.1.2.3 方案三.72.2 最终选用方案.7第三章 硬件系统设计 .83.1 系统硬件基本组成.83.2 各模块单元电路设计.83.2.1 电源电路.83.2.2 扩流电路.93.2.2.1 电路的优点.93.2.2.2 电路工作原理.103.2.3 恒流电路.103.2.4 采样电路.113.3 系统主要芯片介绍.123.3.1 AT89S52 单片机 .123.3.2 MAX531.123.3.3 MAX187.133.3.4 AT24C16.14梧州学院IV 第四章 软件设计 .184.1 概述.184.2 主程序结构.184.3 各模块子程序设计原理.204.3.1 MAX531 工作原理 .204.3.2 MAX187 工作原理 .204.3.2 键盘扫描原理.214.3.3 LCD 12864 显示 .22第五章 系统调试 .235.1 硬件设计要点.235.1.1 共地问题.235.1.2 采样电阻选择.235.1.3 D/A 及 A/D 电路处理 .24第六章 数据测试及分析 .256.1 输出电流测试 .256.2 步进电流测试 .266.3工作时间测试 .276.4负载阻值变化测试 .286.5输出电压值测试 .29第七章 结束语 .31参考文献 .32附录 .33一、 系统电路原理图: .33图 1.1 系统电源原理图 .33图 1.2 系统恒流源电路原理图 .33图 1.3 系统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 .34图 1.4 系统 D/A、A/D 原理图 .34图 1.5 系统显示电路及存储电路 .35二、系统部分程序设计 .3521 MAX531 子程序 .3522 MAX187 子程序 .3623 键盘扫描子程序.3724 AT24C16 子程序 .3825 LCD12864 子程序 .42致谢 .45梧州学院1 前言前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应用领域的扩展,现今社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设备的性能、价格、发展空间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对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稳定度最为关注。性能好的电子设备,首先离不开稳定的电源,电源稳定度越高,设备和外围条件越优越,那么设备的寿命更长。普通直流恒流稳压电源品种很多, 但均存在以下问题: 输出电压是通过粗调(波段开关)及细调(电位器)来调节。1这样, 当输出电压需要精确输出, 或需要在一个小范围内改变时(如1.051.07V),困难就较大。另外,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波段开关及电位器难免接触不良, 对输出会有影响。因此,人们对数控稳定电源器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基于此,人们对数控恒定电流器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今社会,数控恒压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恒流方面特别是数控恒流的技术才刚刚起步且有待发展,高性能的数控恒流器件的开发和应用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正是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研制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高精度数控直流恒流源。本数控直流恒流源系统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流可在 1mA2500mA 范围内任意设定,不随负载和环境温度变化,并具有很高的精度,输出电流误差范围为1mA,因而可实际应用于需要高稳定度小功率直流恒流源的领域。梧州学院2 第一章 系统结构及功能介绍1.1 系统工作原理概述本系统以 Atmel 公司生产的 AT89S52 单片机为控制中心,用 D/A 输出可调的模拟量来控制场效应管 IRF640 的导通状态,并控制保持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形成数控压控恒流源。开机首先读出前一次设定的电流值和限压值作为这一次的电流输出值和限压值。经过 D/A 转换器(MAX531)输出模拟量,再经过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控制输出功率管的基极,随着场效应功率管基极电压的变化而输出不同的恒定电流。采样电路采样回来的电压值通过 A/D 转换把模拟量转化为数据量并显示出输出的电压值,和所设定的限压值进行比较,如果大于限压值则启动报警电路进行报警提示用户进行电流设定或限压值设定,若报警数秒后电压值仍高于限压值,系统则自动把输出电流值降为 10mA 的微小电流,以免长时间工作在限压状态损坏用电器。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有效应用于需要高稳定度的恒流源的领域。通过键盘用户可以方便的输入所需电流值和限压值。并可以通过按键“+”和键“-”进行微调。从而省去了每次都要手动输入进行微调的工作。1.2 系统的特点和使用1.2.1 系统的特点用户可以通过键盘直接输入所需电流值和限流值。 用户可以通过键盘上的“+”和“-”键进行电流值和限压值进行微调。 单键模式转换“M”可以随时对电流值和限压值进行设定,方便使用。 显示实时输出电压值,并能对输出电压值设上限值,超出上限值则报警。梧州学院3 系统处于限压状态数秒后自动将输出电流值降低,保护用电器。 额定功率可达到 20W。1.2.2 系统的使用说明启动电源,系统开启散热系统并进入工作状态,系统先自动读出存储器保存的前一次设定数据进行输出。若用户需要不同的电流值和限压值,可以通过按键进行输入或按键盘上的“+” 、 “-”键对当前值进行电流加 1、减 1 微调和限压值加 10、减 10 微调。按下键盘上方的“M”模式转换键即可以在电流值设定与限压值设定之间进行切换,省去用户多次按键的麻烦。每当输完设定值后用户要按下键盘上的“E”Enter 确定为用户所需值。当用户设定好所需的电流值和限压值后,屏幕上会显示用户所设的值,同时屏幕上还显示此时系统的输出电压值方便用户随时查看。系统按键说明系统按键说明09数字输入键C数字清除键M输入电流值和输入限压值转换键+电流值加 1 或 限压值加 10 微调键-电流值减 1 或 限压值减 10 微调键E确定键表 1-1 系统按键说明系统显示屏显示区说明系统显示屏显示区说明电流/限压设定: 输入数值显示区电流值:输出电流值显示区单位符限压值:限压值显示区单位符电压值:输出电压值显示区单位符表 1-2 系统显示屏显示区说明梧州学院4 第二章 设计方案本项目要求设计一种电流源,要想实现电流源必须先设计一个稳定的电压源,其次再设计一个恒流源,因此电压源、恒流源是本项目的核心硬件基础。本项目同时要求电流源可数控,实现数控的常规方法有:数字逻辑器件构成、可编程器件 CPLD/FPGA、单片机等。具体方案的对比和选择如下。2.12.1 方案比较方案比较2.1.12.1.1 整体方案整体方案2.1.1.1 方案一方案一如图 2-1 所示,采用计数器、EPROM 和 D/A 转换器等数字逻辑器件完成系统的控制2。此方案使用一套十进制计数器,一方面完成电压的译码显示,另一方面其输出作为 EPROM 的地址输入,而由 EPROM 的输出经 D/A 变换后控制误差放大的基准电压来实现输出步进。但由于此方案使用开环控制策略,电路简单,成本低,但是对最后的输出结果不能进行较好的调整和修正,使得输出电流精度不高,且控制数据烧录在 EPROM 中,使系统设计灵活性降低,自适应能力差。 图 2-1 方案一电压源调整管误差放大步进加步进减计数器译码显示EPROMD/A 转换梧州学院5 2.1.1.2 方案二此方案如图 2-2 所示,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构建控制器,通过键盘对电流值进行预置,单片机输出相应的数字信号,经过 D/A 转换、信号放大、电平转换、压控恒流源,输出电流信号。实际输出的电流再利用精密电阻采样变成电压信号,经过高输入阻抗差动放大器、A/D 转换,将信号反馈到单片机将输出反馈信号再与预置值比较,送出调整信号,再输出新的电流,这样就形成了闭环调节,锁定输出电流,提高了输出电流的精度和稳定度。本方案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显示、预置数,使得系统灵活方便,电流输出精度和稳定度较高。但此方案存在稳定性受限于单片机处理数据的能力。 图 2-2 方案二键盘显示单片机D/AA/ D放大压控恒流源采样电阻负载差动放大稳压源梧州学院6 2.1.1.3 方案三 此方案如图 2-3 所示,整体原理框图与方案二大致相同,采用 Altera公司的 cyclone EP1C6T144C8 FPGA 芯片构成 sopc 片上系统,利用NIOS32 位嵌入式软核处理器进行总体控制、算法运算、显示和置数等功能,配合 VHDL 语言设计数字硬件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具有运行速度快,工作稳定可靠的特点3。图 2-3 方案三2.1.22.1.2 恒流源方案恒流源方案2.1.2.1 方案一采用恒流二极管或者恒流三极管,精度比较高,但这种电路能实现的显示FPGA键盘NIOS处理器D/AA/ D放大压控恒流源采样电阻负载差动放 大数字硬件外围电路控制模块稳压源梧州学院7 恒流范围很小,只能达到十几毫安,不能达到题目的要求4。2.1.2.2 方案二采用四端可调恒流源,这种器件靠改变外围电阻元件参数,从而使电流达到可调的目的,这种器件能够达到 12200 毫安的输出电流。改变输出电流,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手动调节来改变输出电流,这种方法不能满足题目的数控调节要求;二是通过数字电位器来改变需要的电阻参数,虽然可以达到数控的目的,但数字电位器的每一级步进电阻比较大,很难调节输出电流。 2.1.2.3 方案三压控恒流源,通过改变恒流源的外围电压,利用电压的大小来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电压控制电路采用数控的方式,利用单片机送出数字量,经过 D/A 转换转变成模拟信号,再送到大功率三极管进行放大。当改变负载大小时,基本上不影响电流的输出,使得系统一直在设定值维持电流恒定。该方案通过软件方法实现输出电流稳定,易于功能的实现,便于操作。2.22.2 最终选用方案最终选用方案以上三个整体方案各自的特点,经过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三是最优方案,但考虑到既要用 NIOS软核又要用数字硬件控制模块,设计工作量大、调试复杂,且 quartus5.0、SOPC5.0 与 IDE 开发系统调试速度不是很快,所以最终选择方案二。此设计在采用整体方案中的方案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恒流源方案的方案三相结合,构成了以单片机为核心构建控制器,通过键盘对电流值进行预置或按键逐步微调,单片机输出相应的数字信号,经过 D/A 转换、信号放大、压控恒流源,输出电流信号。实际输出的电压值利用精密电阻进行分压采样后,经过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跟随器、A/D 转换,将信号反馈到单片机将输出反馈信号再与预置限压值比较,构成了实时监梧州学院8 控的限压功能。因为在电流源方案中大功率三极管采用了场效应管,而且采样电阻使用了基本上没有温度漂移的康铜丝作为采样电阻,从而使整个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即使不用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形成闭环控制回路也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省去了不少硬件开支。本方案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显示、预置数还有单键模式转换,使得系统灵活方便,电流输出精度和稳定度较高。但此方案存在稳定性受限于单片机处理数据的能力。第三章第三章 硬件系统设计硬件系统设计3.13.1 系统硬件基本组成系统硬件基本组成系统原理总框图如下:D/AA/D电源系统恒流稳压输出单片机AT89S52系统限压报警系统设定状态输出电流限压值输出电压存储系统键盘模块工作状态显示电源输入采样电路图 3-1 系统原理框图系统主要包括 核心控制部分单片机电路4、D/A 转换电路、电源电路、恒流稳压电路、 电压采样电路、A/D 转换电路、存储电路、键盘输入电路梧州学院9 和报警电路及显示电路。3.23.2 各模块单元电路设计各模块单元电路设计3.2.13.2.1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为了使整个设计显得清洁美观,系统所需电源电路集成在同一块板上,因为恒流源部分所需电源要求是稳定的,所以在设计电源时应该注意对其进行足够的滤波和稳压,考虑到本系统所需功率比较大,所以避开普通整流桥堆的功率局限,采用了常用的低频整流管 IN5408,该整流管反向电压为 1000V,电流为 3A。可是满足本系统的需要。由于通过整流后的电压还不是很平稳,所以要有一定的滤波电路来平滑电压,这也为最后系统有较小的纹波电流和纹波电压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恒定的电压值也给系统提供了稳定,所以本系统采用了三端稳压管 7818 的 7918 即作为恒流源部分的电源供应,也可以作为运放所需的稳定双电源供电。3.2.23.2.2 扩流电路扩流电路本系统采用了三端稳压对电压进行稳压,但 7818 最大只能输出 1A 的电流,对本系统来说并不达到要求,为了保证能得到稳定的电压和足够大的电流,本系统使用了用三端稳压管进行稳压并在三端稳压的基础上进行扩流,扩流采用了大功率三极管6。原理图如下: C0110000uC03104VinVoutGNDVR17818Q2B817R0147+18C07104C090.33uFIcIREGIRIQIO7818IO梧州学院10 图 3-2 扩流电路原理图3.2.2.1 电路的优点.(1) 电路简单,稳定.调试方便(几乎不用调试).(2) 价格便宜,适合于对成本要求苛刻的产品.(3) 电路中几乎没有产生高频或者低频辐射信号的元件,工作频率低,EMI(电磁干扰)等方面易于控制.3.2.2.2 电路工作原理Io = Io7818 + Ic.Io7818= IREG IQ (IQ为 7818 的静态工作电流,通常为 4-8mA)IREG = IR + IB = IR + Ic/ ( 为 P817 的电流放大倍数)IR = VBE/R1 (VBE为 B817 的基极导通电压)所以 Io7818= IREGIQ = IR + IBIQ = VBE /R1 + Ic/- IQ由于 IQ很小,可略去,则: Io7818= VBE /R1 + Ic/其中 R 越大,则输出同样的电流的情况下流过 7818 的电流要小些,反之亦然。但是 R 的值不能过大,其条件是: R 0;i-)clk_531=0;if(in_data&0 x8000) din_531=1;else din_531=0;clk_531=1;梧州学院38 delay1(1);in_data=in_data1;cs_531=1;2 22 2 MAX187MAX187 子程序子程序unsigned int max187(void)char i;unsigned int result;unsigned int lbyte;cs_187=0;/开始转换delay1(1);/8.5us 等待转换结束clk_187=1;clk_187=0;/下降沿有效,开始读数据lbyte=0;for(i=0;i12;i+)clk_187=1;if(dout_187)lbyte|=0 x01;clk_187=0; if(i!=11)lbyte0;n-);return;/ = SPROM 开始位= void i2c_start(void)SDA=1;SCL=1;Sdelay();SDA=0; / Tsu:start=4.7uSSdelay();SCL=0; / Thd:start=4uS梧州学院41 / = SPROM 停止位=void i2c_stop(void)SDA=0;Sdelay();SCL=1;Sdelay();SDA=1; / Tsu:stop=4uS/=i2c_write(地址,数据),写一个字节=/发送接收确认信号bit i2c_ack(void)bit ack; SDA = 1; SCL = 1; if(SDA=1) ack = 1; else ack = 0; SCL = 0; return (ack);/=送八位数据=void i2c_send8bit(unsigned char ch)unsigned char i;for(i=0;i8;i+)SDA=(bit)(ch&0 x80);_nop_();梧州学院42 ch=1;SCL=1;_nop_();SCL=0;_nop_();return;/=接收八位数据=unsigned char i2c_receive8bit(void)unsigned char a;unsigned char b=0;for(a=0;a8;a+)SCL = 1;b=b1;if (SDA=1)b=b|0 x01; /按位或SCL = 0;return (b);/=i2c_write(地址,数据),写一个字节=void i2c_write(unsigned char Address,unsigned char *Data) /写时序: unsigned char i;for(i=0;i+) do梧州学院43 i2c_start(); /1 发送起始信号 i2c_send8bit(0 xA0); /2 发送从器件地址: while(i2c_ack(); /3 从器件发送应答信号 i2c_send8bit(Address+i);/4 发送数据在从器件 24CXX内的存储地址 i2c_ack(); /5 从器件发送应答信号 i2c_send8bit(*Data);/6 发送数据到被寻址单元 i2c_ack();/7 从器件发送应答信号 i2c_stop(); /8 从器件发送停止信号 Data+; if(*Data)=0)break;/=i2c_read(地址,数据),读一个字节=void i2c_read(unsigned char Address,unsigned char *p,unsigned char n) /读时序 unsigned char i,c;for(i=0;i2*n;i+) do i2c_start(); /1 发送起始信号 i2c_send8bit(0 xA0);/2 发送从器件地址 while(i2c_ack(); /3 从器件发送应答信号 /=1,表示无确认,再次发送 i2c_send8bit(Address+i); /4 发送被读的数据在 24CXX中的存储地址 i2c_ack(); /5 从器件发送应答信号梧州学院44 do i2c_start();/6 主器件再次发送起始信号 i2c_send8bit(0 xA1);/7 发送从器件地址(此时 R/W置 1) while(i2c_ack();/8 从器件发送应答信号 c=i2c_receive8bit();/9 从器件输出数据 i2c_ack();/10 主器件发送非应答信号 i2c_stop(); /11 主器件发送停止信号 *p=c; p+; 2 25 5 LCD12864LCD12864 子程序子程序/#include /=128*64 液晶端口定义=sbit LCD_RS=P02;sbit LCD_RW=P03;sbit LCD_E =P04;unsigned char code Hang=0 x80,0 x90,0 x88,0 x98; / 液晶屏地址/=写指令子程序=void LCD_Write_I(unsigned char x) unsigned char i; LCD_RS=0; LCD_RW=0;allout(x); LCD_E =1; 梧州学院45 i=10; /延时 while(i-); LCD_E=0;/=写数据子程序=void LCD_Write_Data(unsigned char k) unsigned char i; LCD_RS=1; LCD_RW=0;allout(k); LCD_E =1; i=10; /延时 while(i-); LCD_E=0;/=显示=void LCD_Display(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p,unsigned char y) if(x=0 x80)&(x=0 x9f) unsigned int i,k; k=x; LCD_Write_I(k); /写入地址 for(i=0;i20)delay_12864(20); p+;梧州学院46 void linit_12864(void) LCD_Write_I(0 x30); / 基本操作指令 LCD_Write_I(0 x0c); /开显示,关光标,不闪烁 LCD_Write_I(0 x01); /清除显示 LCD_Write_I(0 x06); /指定在资料写入或读取时,光标的移动方向 LCD_Write_I(0 x0c); /0 x0c/0X0f 光标闪烁梧州学院47 致谢致谢在本设计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学校、系、老师和同学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学校和系里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及其便利的工作环境,特别感谢钟乃元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休息时间,仔细耐心为我指导。同时感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的领导和老师,他们教我许多知识,他们课堂理论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在设计开发的同时,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探讨也给我得到了知识上的长进,他们在我的毕业设计调试过程中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特向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表示诚挚的谢意。论文可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和指导意见。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及对学生的耐心教诲、宽厚待人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都将是我以后工作和学习的榜样。最后,我还要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论文。09/20 11:46 102 机体齿飞面孔双卧多轴组合机床及 CAD 设计09/08 20:02 3kN 微型装载机设计09/20 15:09 45T 旋挖钻机变幅机构液压缸设计08/30 15:32 5 吨卷扬机设计10/30 17:12 C620 轴拨杆的工艺规程及钻 2-16 孔的钻床夹具设计09/21 13:39 CA6140 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83100308/30 15:37 CPU 风扇后盖的注塑模具设计09/20 16:19 GDC956160 工业对辊成型机设计08/30 15:45 LS 型螺旋输送机的设计10/07 23:43 LS 型螺旋输送机设计09/20 16:23 P-90B 型耙斗式装载机设计09/08 20:17 PE10 自行车无级变速器设计10/07 09:23 话机机座下壳模具的设计与制造09/08 20:20 T108 吨自卸车拐轴的断裂原因分析及优化设计09/21 13:39 X-Y 型数控铣床工作台的设计09/08 20:25 YD5141SYZ 后压缩式垃圾车的上装箱体设计10/07 09:20 ZH1115W 柴油机气缸体三面粗镗组合机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09/21 15:34 ZXT-06 型多臂机凸轮轴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10/30 16:04 三孔连杆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 35H6 孔的夹具设计08/30 17:57 三层货运电梯曳引机及传动系统设计10/29 14:08 上盖的工工艺规程及钻 6-4.5 孔的夹具设计梧州学院48 10/04 13:45 五吨单头液压放料机的设计10/04 13:44 五吨单头液压放料机设计09/09 23:40 仪表外壳塑料模设计09/08 20:57 传动盖冲压工艺制定及冲孔模具设计09/08 21:00 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设计10/07 23:46 保护罩模具结构设计09/20 15:30 保鲜膜机设计10/04 14:35 减速箱体数控加工工艺设计10/04 13:20 凿岩钎具钎尾的热处理工艺探索设计09/08 21:33 分离爪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设计10/30 15:26 制定左摆动杠杆的工工艺规程及钻 12 孔的夹具设计10/29 14:03 前盖板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 8-M16 深 29 孔的工装夹具设计10/07 08:44 加油机油枪手柄护套模具设计09/20 15:17 加热缸体注塑模设计10/07 09:17 动模底板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 52 孔的工装夹具设计10/08 20:23 包缝机机体钻孔组合机床总体及夹具设计09/21 15:19 升板机前后辅机的设计09/09 22:17 升降式止回阀的设计09/22 18:52 升降杆轴承座的夹具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09/09 16:41 升降杠杆轴承座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08/30 15:59 半自动锁盖机的设计(包装机机械设计)08/30 15:57 半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10/29 13:31 半轴零件钻 6-14 孔的工装夹具设计图纸09/26 13:53 单吊杆式镀板系统设计08/30 16:20 单级齿轮减速器模型优化设计08/30 16:24 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的设计09/09 23:08 卧式加工中心自动换刀机械手设计09/08 22:10 厚板扎机轴承系统设计09/18 20:56 叉杆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加工孔 20 的专用夹具设计08/30 19:32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机械部分设计09/09 22:33 双模轮胎硫化机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09/09 22:32 双辊驱动五辊冷轧机设计09/08 20:36 变位器工装设计-0.1t 普通座式焊接变位机09/28 16:50 叠层式物体制造快速成型机机械系统设计09/08 22:41 可急回抽油机速度分析及机械系统设计09/08 22:42 可移动的墙设计及三维建模10/04 13:25 右出线轴钻 2-8 夹具设计10/04 13:23 右出线轴钻 6-6 夹具设计09/08 22:36 咖啡杯盖注塑模具设计梧州学院49 10/07 08:33 咖啡粉枕式包装机总体设计及横封切断装置设计09/09 16:15 啤酒贴标机的设计(总体和后标部分的设计)10/29 13:58 喷油泵体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 14 通孔的工装夹具设计08/30 19:39 四工位的卧式组合机床设计及其控制系统设计09/21 13:39 四方罩模具设计08/30 19:42 四组调料盒注塑模具设计10/07 23:55 固定座的注塑模具设计09/09 23:52 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设计09/09 23:48 圆珠笔管注塑模工艺及模具设计10/13 16:36 圆盘剪切机设计09/21 13:25 基于 PLC 变频调速技术的供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09/08 22:20 基于 pro-E 的减速器箱体造型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设计08/30 18:00 基于 PROE 的果蔬篮注塑模具设计08/30 19:37 基于 UG 的 TGSS-50 型水平刮板输送机-机头段设计09/21 15:16 塑料油壶盖模具设计09/09 22:41 塑料胶卷盒注射模设计10/07 09:25 多功能推车梯子的设计09/08 21:25 多功能齿轮实验台的设计08/30 16:32 多层板连续排版方法及基于控制系统设计08/30 16:30 多层板连续排版方法毕业设计08/30 16:42 多用角架搁板的注塑模具设计及其仿真加工设计08/30 16:39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设计09/08 21:05 大型矿用自卸车静液压传动系统设计09/20 16:27 大型耙斗装岩机设计09/08 21:01 大批生产的汽车变速器左侧盖加工工艺及指定工序夹具设计10/30 15:42 套筒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攻 6-M8-6H 深 10 的夹具设计10/30 15:38 套筒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 40H7 孔的夹具设计10/29 14:13 套筒零件的工艺规程及钻 3-10 孔的工装夹具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