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行对公业务营销丶风险控制指引细则[全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4560375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招行对公业务营销丶风险控制指引细则[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上海招行对公业务营销丶风险控制指引细则[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上海招行对公业务营销丶风险控制指引细则[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区域对公业务营销指引细则2006年上海招行对公业务营销、风控指引实施细则目 录1第一部分 上海区域经济运行及发展分析 1一、上海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1(一)总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2(二)对外开放继续深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3(三)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3(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4二、上海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4(一)上海已形成八大产业集群 5(二)信息产业居上海支柱产业之首 6(三)现代服务业是未来上海全方位发展的产业 8第二部分:上海地区区域及产业特征及风险分析 8一、上海地区区域、产业特征及风险分析 8(一)区域特征及风险分析 12(二)行业特征及风险分析 18第三部分:区域行业风险分析及重点风险防范客户 18一、上海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18(一)依托大基地、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18(二)区县工业增长加快 18(三)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快速增长 19(四)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19(五)制定的上海工业产业导向及布局指南 20二、上海市工业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22三、重点营销行业和重点风险控制行业的选择 23第四部分 上海行业投向指引及主要行业企业信息 23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 23(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25(二)行业融资特征 25(三)金融产品配置 25(四)信贷风险分析 26(五)行业销售收入前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27二、钢铁行业 27(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30(二)行业融资特征 31(三)金融产品配置 31(四)信贷风险分析 31(五)行业销售收入前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33三、烟草行业 33(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35(二)行业融资特征 36(三)金融产品配置 36(四)信贷风险分析 36(五)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38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8(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40(二)行业融资特征 41(三)金融产品配置 41(四)信贷风险分析 41(五)行业前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43五、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工业) 43(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46(二)行业融资特征 46(三)金融产品配置 47(四)信贷风险分析 47(五)行业前销售收入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49六、纺织服装 49(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52(二)行业融资特征 52(三)金融产品配置 52(四)信贷风险分析 53(五)行业销售收入前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55七、石油化工 55(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57(二)行业融资特征 58(三)金融产品配置 58(四)信贷风险分析 58(五)行业销售收入前10家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61八、通用机械制造业 61(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63(二)行业融资特征 64(三)金融产品配置 64(四)信贷风险分析 64(五)行业销售收入前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66九、生物制药 66(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69(二)行业融资特征 69(三)金融产品配置 70(四)信贷风险分析 70(五)行业销售收入前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72十、专用设备制造业 72(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75(二)行业融资特征 75(三)金融产品配置 75(四)信贷风险分析 76(五)行业前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78十一、食品业 78(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80(二)行业融资特征 80(三)金融产品配置 81(四)信贷风险分析 81(五)行业前销售收入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83十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83(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86(二)行业融资特征 86(三)金融产品配置 86(四)信贷风险分析 87(五)行业前10强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89第五部分 上海重点风险行业分析及重点风险防范客户 89一、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3. 89(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92(二)行业融资特征 92(三)金融产品配置 92(四)风险成因分析 93(五)信贷风险分析 94(六)风险规避策略 94(七)前十家重点风险防范客户资产结构分析 95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95(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98(二)行业融资特征 98(三)金融产品配置 98(四)风险成因分析 99(五)信贷风险分析 100(六)风险规避策略 100(七)前十家重点风险防范客户资产结构分析 102三、电力 102(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104(二)行业融资特征 105(三)金融产品配置 105(四)风险成因分析 106(五)信贷风险分析 107(六)风险规避策略 107(七)前十家重点风险防范客户资产结构分析 109四、造纸 109(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111(二)行业融资特征 111(三)金融产品配置 111(四)风险成因分析 112(五)信贷风险分析 112(六)风险规避策略 113(七)前十家重点风险防范客户资产结构分析 114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114(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116(二)行业融资特征 117(三)金融产品配置 117(四)风险成因分析 118(五)信贷风险分析 118(六)风险规避策略 118(七)前十家重点风险防范客户资产结构分析 120六、化学纤维制造 120(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122(二)行业融资特征 122(三)金融产品配置 122(四)风险成因分析 123(五)信贷风险分析 124(六)风险规避策略 124(七)前十家重点风险防范客户资产结构分析 125七、家具制造 125(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127(二)行业融资特征 128(三)金融产品配置 128(四)风险成因分析 129(五)信贷风险分析 129(六)风险规避策略 129(七)前十家重点风险防范客户资产结构分析 130八、塑料制品 130(一)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133(二)行业融资特征 133(三)金融产品配置 133(四)风险成因分析 134(五)信贷风险分析 134(六)风险规避策略 134(七)前十家重点风险防范客户资产结构分析 136第六部分 上海区域投向指引及区域信息 136一、上海经济开发区 136(一)张江高科技园区 136(二)上海紫竹科学园区 137(三)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137(四)外高桥保税区 137(五)金桥出口加工区 138(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138(七)上海多媒体产业园 139(八)浦东新区 140(九)国家级开发区 141(十)市级工业园区 144二、长三角地区分析 144(一)上海经济总量领先,其他城市发展加快 144(二)江苏经济整体发展普遍较好 144(三)长三角区域经济对全国的贡献继续提高 145附录一:经济、产业与信贷政策解读 145一、2006年经济政策解读 145二、2006年金融政策解读 146三、2006年产业政策解读 153二、上海地区经济金融政策风险解读 153(一)2006年上海经济发展政策风险解读 154(二)2006年上海区域发展政策风险解读 155(三)2006年上海产业发展政策风险解读 158(四)2006年上海金融政策风险解读 160附录二:上海信贷市场风险分析 160一、上海地区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160(一)金融机构加快集聚 160(二)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160(三)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创新,在改革和规范中稳定发展 161(四)上海金融行业远期预测 161二、上海地区信贷风险分析 161(一)“流动性陷阱” 162(二)上海房贷不良率趋升 163(三)金融犯罪问题突出 164附件三:上海地区重点营销行业依销售收入排序前100强企业名单及基本财务信息 164(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 168(2)钢铁行业 171(3)烟草行业 172(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17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 179(6)服装及其他化学纤维制造 183(7)石油化工 185(8)通用机械制造企业 189(9)生物制药 190(10)食品饮料企业 194(11)水的生产与供应企业 196(12)专用设备制造企业 201附件四:上海地区重点风险防范行业依销售收入排序前100强企业名单及基本财务信息 2011.电力行业 2012.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 2043.有色金属行业 2074.造纸 2095.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 2126.化学纤维制造 2137.家具制造 2168.塑料制品 219附件五:重点风险防范区域销售收入排序前100强企业名单及基本财务信息 219(1)宝山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21(2)长宁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24(3)崇明县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26(4)奉贤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28(5)虹口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31(6)黄埔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33(7)嘉定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36(8)金山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38(9)静安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40(10)卢湾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41(11)闵行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44(12)南汇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44(13)浦东新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47(14)普陀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50(15)青浦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50(16)松江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53(17)徐汇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55(18)杨浦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58(19)闸北区主要企业名单及财务指标 261附件六:2005年拟在建项目明细 第一部分 上海区域经济运行及发展分析一、上海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开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总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14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475.92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588.3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5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工业总产值16876.78亿元,增长13.9%。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总产值4826.67亿元,增长2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全年完成总产值9993.55亿元,增长1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4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885.74亿元,增长31.7%;工业投资1074.76亿元,增长7.3%;房地产开发投资1246.86亿元,增长6.1%。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餐饮业、家居和通信类商品消费增长强劲。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0.31亿元,增长25.4%;家居类商品零售额341.13亿元,增长22.5%;通信类商品零售额78.02亿元,增长25.4%。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907.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4%;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1.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0%。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收入40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433.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7%。 消费市场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水平分别上涨4.5%和2.9%,其他各类价格水平均基本持平或不同程度下跌。 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从上年的0.95吨标准煤降至0.93吨标准煤。 (二)对外开放继续深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38.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实际到位金额68.5亿美元,增长4.7%。外资加快向现代服务业领域拓展。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增长60.2%,占全市外资合同金额的52.9%。总部经济集聚功能增强。至年末,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124家、130家和170家。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8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320.86亿元,当年新增3142.83亿元;贷款余额16798.12亿元,新增1785.93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814.16亿元,新增141.5亿元。证券、外汇、期货等金融要素市场稳定发展,金融机构集聚加快。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527家,其中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123家。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4.43亿吨,比上年增长16.9%,跃居世界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1808.4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4.3%,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三位。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共起降航班37.5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3.9%;进出港旅客4139.16万人次,增长15.3%。 口岸贸易功能明显增强。全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3506.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进口总额1382.48亿美元,增长14%;出口总额2124.3亿美元,增长31.7%。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年内浦东铁路一期、轨道交通4号线、翔殷路隧道、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东海大桥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建成A6新卫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560公里。 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营运线路长度达到148公里。公交线路达到940条,公交运营车辆1.8万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44.0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0.3%,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5.94亿人次,增长23.8%。全年自来水售水总量22.8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5%。用电量921.97亿千瓦小时,增长12.2%。天然气售气量17.5亿立方米,增长78.6%。 城市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至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803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47.4万户,有线电视用户427.3万户,固定电话用户996.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44.2万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共采集618万市民的信用记录;社保卡累计发放963.67万张;交通卡累计销售1974.02万张。 城市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281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07%。中心城区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2%。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2%。城市绿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建绿地21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000公顷。至年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8645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342元,增长10.7%。居民储蓄持续增加。至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32.49亿元,当年新增1471.35亿元。居民居住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1.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9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3%。至年末,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达到18074户。 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继续显现。至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9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37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5.1万个,其中有15.2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4%。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全市已有734.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66.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713.6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参保人数达到110.16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7.65万人。 整合政府救济与社会帮困资源,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明显加大。至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74家,床位4.95万张。全市有55.23万人享受政府救助,低保家庭中有10.95万老幼病残人员享受粮油帮困。全年有7.7万人次的大病重病患者获得医疗救助。二、上海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一)上海已形成八大产业集群在上海市区的北面,精品钢材及延伸产业集群赫然成型。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宝钢与上钢联合重组,使200来家实现从冶炼、轧钢到各式管、线型材的产、销以及非钢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研发中心,聚集在以宝钢为龙头的钢 HYPERLINK " 铁产业链上,形成近600亿元的年产值和60多亿元的年纯利。在南面,多元投资的上海化工区先期形成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共享系统面向全球招标,BPBASF、BAYER两大国际化工巨头同时落户。上家的产品通过林立的管道,直接输送到下家作为原料。目前,化工区引资超过80亿美元,一个北连金山石化、南接吴泾化工、生态和谐的世界级化工产业带雏形已傲立于杭州湾畔。在东南,已形成国内微电子生产线最密集区。中央和上海两级政府数十亿元的投资带动了数十倍于国有资本的海外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先进技术与一流人才的进入。在英特尔、等国际巨头编织的产业群落里,近2000家企业的上中下游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在西北,集产、学、研、检测、展示、竞技、文化于一体的汽车城雄姿英发。根据统筹规划,国内唯一的轿车试验场、汽车测试中心崛起于此,汽车学院和1赛场兴建于此,整车与零部件厂商云集于此。在西南,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和航空航天等装备产业群声名远播,“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装备设备多由此出;三峡、秦山等超大型电站的主体设备在此生产。在长江口,外高桥、沪东中华船厂、振华港机濒海临江而立,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江南造船厂也将搬来布局扩产,一个造船及港口设备产业集群的“婴儿”初闻啼声。此外,临港集装箱、物流产业集群以及新兴的生物医药和中药产业集群也在形成中。(二)信息产业居上海支柱产业之首2005年,上海信息产业超越所有的传统产业,稳居6大支柱产业之首;而整个中心城区里,包含光纤的信息管线几乎完全覆盖每条道路,无线通信信号覆盖每一个空间。上海已经初具“数字城市”的雏形。信息化对上海的支撑作用,首先体现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上。根据刚刚出台的统计数据,上海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12%,同比增长达到25.7%。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因为其高科技含量的特性,素有“头脑”和“心脏”产业之称。在上海信息产业各大门类中,这两大产业的发展速度更是引人侧目。其中,软件产业已经连续5年保持50%以上的发展速度,而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108亿元,快速发展到2004年的300亿元。“心脑”强健,预示着上海信息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与上海信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相对应的,是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2005年末,上海互联网用户首次突破800万户,1年中增加了138万户,普及率达到45%。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的电脑数量,达到了惊人的81.1台,几乎绝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了计算机。其中,最能说明网络应用水平的指标家庭宽带用户数达到222万户,比2004年增长了55%,家庭宽带接入率达到了35%。互联网应用的提升,宽带的普及,为上海进一步发展信息设备和数字内容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仅仅互联网普及率也许还不能说明问题。目前,本市中心城区基本上可以称为“光纤上的城市”。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的信息化集约化管线长度达到1621公里,几乎覆盖了所有道路。在徐家汇、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主要商圈的商务楼宇,基本上都实现了光纤接入。在城市内部“信息高速公路”快速扩容的同时,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也超过了30千兆,同比增长62%。信息化对于上海的支撑作用,已经渗透到城市运行的各个层面。拿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来说,从2000年末挂牌以来,其主机运行速度已经从不到4000亿次/秒,快速发展到超过10万亿次/秒。目前使用率超过7成,有力地支撑了新药研发、天体物理等基础研究,以及汽车、飞机、隧道等重大工程科技的发展。而上海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公交一卡通、社会保障卡、银行卡等涉及全社会的重大信息化应用项目,不但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大大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2005年,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量,按照金额计算,达到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10%;建立信用档案的市民达到600多万人,企业信用档案入库量达60多万户。信息化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城市发展为信息产业创造机遇目前在上海,这样的良性互动已经显露端倪。权威部门的预测显示,未来几年,上海信息化指标有望全面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水平,而在国民经济格局中,软件、集成电路、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业态也有望迈上“千亿元”台阶,成为更重要的主导型产业。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上海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12%;目前上海信息产业已超越所有的传统产业,稳居6大支柱产业之首。(三)现代服务业是未来上海全方位发展的产业“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尽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 未来五年,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物流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以发展大型服务企业为龙头,加快构筑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推动以下六大领域加快发展:优先发展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积极发展专业服务业、会展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商贸、房地产等产业。 第二部分:上海地区区域及产业特征及风险分析一、上海地区区域、产业特征及风险分析(一)区域特征及风险分析1.区域特征上海未来将基本形成浦东南汇地区、中心城区、郊区和崇明三岛地区四大功能区。(1) 浦东南汇地区浦东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功能开发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区域经济已连续13年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区内张江高科技园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内微电子产业核心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出口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至2004年末,区内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10家。全年区内实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1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35.8亿元,增长18.3%。已形成34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用房,孵化企业达413个。世界十大集成电路设备制造企业有5家已落户园区。浦东软件园发展势头强劲,全年销售收入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至年末,已有花旗、索尼、毕博、京瓷等327家企业入驻浦东软件园。金桥出口加工区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是上海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至2004年末,已有41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金桥投资落户,投资总额110.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11亿美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34.07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57.5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3%。汽车及零部件、微电子和计算机、现代通信、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型家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基本奠定了区域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至2004年末,已有311家中外金融机构集聚贸易区。证券、期货、产权等要素市场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德国北意志银行上海分行、西门子、阿尔卡特、汤臣、华源、花旗银行亚太区总部、平安保险公司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相继进驻陆家嘴地区。贸易区的房产、商贸、旅游、会展功能进一步拓展。年末区内已建成或在建的高层楼宇1082幢,区内楼宇租售自用率达到91.7%。南汇南汇区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东临东海,南靠杭州湾与浙江宁波相望,北与浦东新区毗邻,西南与西部地区和奉贤、闵行交界。近年南汇通过努力逐渐形成了“一核三圈三带”的形态特色。港口经济圈依托深水港建设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的潜在优势,借助周边发达的集疏运网络,大力发展装备工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以海港新城城市化地区、现代物流园区及临港综合经济园区为主体的产业联动体系。周康综合经济圈依托浦东开发建设的强力辐射,借助康桥工业园区的先发优势,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加工业、电子电器制造业、医药康复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加快周浦老镇区改造步伐,积极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形成以康桥地区、周浦地区为主体的综合产业基地。惠南科教经济圈依托惠南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培训、旅游娱乐、物流配送、现代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加工业,形成以南汇科教园区、南汇工业园区、南六公路旅游线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外环线经济带以外环线5个节点为组团式经济增长点,加快杨高南路创业园和申江南路IT配套园区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十五”期间的主要经济发展带。远东大道经济带充分依托两港优势和综合交通体系,加快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和市级旅游区的景点开发,建成连接空港和海港的新型经济带。沪芦高速公路经济带以沪芦高速公路交通区位的优势,吸纳国内外资本在其沿线的4个节点的集中投入,使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迅速聚集,形成“高速公路产业带”。(2)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区域范围大,包括:上海中心城区的区位定位是中央商务区和高级商业区,在这里,现代服务业聚集,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值较高。(3) 郊区郊区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前三季度,上海郊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790.32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1.4%。外资工业企业生产增势强劲。前三季度,郊区已经投产的外资工业企业超过7500家,投产企业个数比2004年同期增长15%。郊区外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6.76亿元,增长42.9%,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全郊区工业增幅11.5个百分点。上海在四周的郊区地域已经形成了四大块特色产业集群:东北方是以宝钢为主的钢铁工业区,西边的嘉定是以上海大众为主的汽车工业区,东边是浦东张江的微电子工业区,东南杭州湾则是以金山石化和在建的上海化工区为主的化学工业区。这些产业正应对“六大支柱工业战略,它们一方面沿袭了上海工业“高、精、尖的传统,另一方面呈现高投资、高技术含量、高国际化程度的特色。单从投资主体看,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一半以上在上海投资,十多年来两万余外商投资项目带来了455亿美元的资金,通用汽车、克虏伯不锈钢、华虹NEC电子等都是其中引人注目的项目。目前,六大支柱工业和电子信息、现代生物与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一起,已经占据了上海工业的大半江山。以上海西部区域的嘉定汽车工业产业群为例。自上海大众汽车在嘉定形成庞大的生产基地后,汽车电器、线束、消声器、转向器、变速器、轮胎等汽车零配件生产及汽车销售、维修、售后服务等已形成完整体系。汽车生产、零配件配套在上海西部区域形成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产业群,大大拉动了地方经济。近年来,嘉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多项经济指标连年位列上海各区县前茅。而在上海北部郊区以宝钢为龙头的钢铁城,也成为上海东西南北郊区特色产业群中的一个亮点。宝钢是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也是世界上第四大钢铁企业,对上海宝山区乃至整个上海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上海以宝山为首的北部郊区未来发展依托宝钢、借势发展。目前宝山工业销售产值年均递增14左右,而冶金延伸业销售产值占宝山区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宝山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适合宝钢、宝山发展的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新型合作关系,通过冶金及配套延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形成特色。外来经济正在郊区迅速崛起。松江、金山、青浦三个郊区,属于上海的新兴区域,近几年这几个区的税收增幅明显加快,增幅平均达到3040。4. 崇明三岛地区崇明三岛地区包括崇明、长兴、横沙三大区域,是上海重要的生态产业地。目前划分为7个功能分区,包括以生态居住、休闲运动、门户景观为主的崇东分区,以田园式新城为主的崇南分区,以生态景湖区、国际会议办公区为主的崇西分区,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崇北分区,以中央森林区为主的崇中分区,以海洋装备区为主的长兴分区,以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为主的横沙分区。2005年11月各区县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序号单位出口交货值增长 (%)工业总产值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利润总额增长(%)1黄浦区1.7345.49.670.4111.291.13.39-17.22卢湾区3.1493.88.527.674.6519.41.55-43.93徐汇区23.48-19.651.96-1.5504.71-8.620.86-14.74长宁区1.1713.68.1218.958.213.02.37-36.85静安区0.2042.92.69-19.731.91-2.010.599.66普陀区3.369.816.791.8156.720.64.52-65.17闸北区2.1541.410.77-11.1103.3910.51.96-39.08虹口区1.42平5.818.962.73-7.32.25-30.79杨浦区3.3111.842.02-0.4388.036.564.25-9.610浦东新区108.2211.2324.478.73263.9811.5160.68-31.511闵行区61.6039.3182.5316.11695.7031.894.07-4.812嘉定区26.5410.8101.11-0.11040.37-3.448.13-44.813宝山区18.20-14.5129.267.41434.8635.2203.5626.214金山区9.4125.066.718.0603.6927.230.23-34.615松江区156.9021.1214.7326.31538.2034.039.49-2.016青浦区17.7917.159.1716.2518.9116.527.24.817南汇区10.2434.038.9412.0363.7918.921.17-4.218奉贤区7.85-8.738.1212.5313.8616.212.0040.719崇明区3.0153.67.55-5.170.812.72.701.52.区域风险分析上海各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处于雷同状态,电子信息、汽车、医药、房地产、化工、设备制造在许多区县都是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这就造成各区域难以发挥比较优势,因此在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发展态势。这也进一步表明,上海地区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拉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上海地区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整体领先地位,继续发挥经济增长极和“领头羊”作用,必须大力实施发展战略转变,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行业特征及风险分析1.行业特征2005年以来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重点发展行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9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2%,其新增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70.8%。全年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比上年增长13.2%,发电设备产量增长40.6%,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增长1.2倍,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35.8%,原油加工量增长7.3%,钢材产量增长8%,家用电冰箱产量增长28.8%,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11.6%,乙烯产量增长67.8%。(1)电子信息产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世纪年代上海发展最快的工业产业之一,已经形成数字程控交换机、光纤通信、无线通信、通信终端和通信配套器件等大类产品。重要的企业有上海贝尔公司、上海阿尔卡特光缆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等。上海主要电子信息产品在全国市场中居于重要地位,2004年打印机的市场占有率达48.6%,显象管玻壳占42.2%,笔记本电脑占29.2%,集成电路占25.9%,半导体分立器件占16.8%。但是,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也存在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的问题。2005年111月,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600.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但实现利润总额仅有79.5亿元,下降29.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只有2.2%,大大低于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5.6%的水平。(2)汽车产业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为核心的汽车制造业,是上海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主要企业有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齿轮总厂、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上海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上海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经营别克轿车、桑塔纳轿车、幸福牌摩托车、上海牌拖拉机、大通牌15吨载重车、上海牌客车等。 (3)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在上海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国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05年全市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总产值178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在全市六大支柱工业中仅次于电子信息制造业,排在第二位。这标志着上海石化产业从传统型化工向现代化化工的升级。十五期间,上海关闭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目前10家化肥厂全部退出,劳动力成本高、附加值低的胶鞋行业停产,染料、化学试剂行业萎缩,电石厂、铁合金厂关闭。市中心城区的原100多家化工和日化企业全部调整安置;市郊600多家乡镇化工小企业关停或转迁。目前,上海化工产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化工区、吴泾化工区、金山石化、高桥石化、金山化工分区、奉贤化工分区等。新建厂或搬迁厂全部建在工业园区内。(4)钢铁业上海是全国钢产量最大和钢材品种最多的钢铁工业基地。宝钢、一钢、浦钢、五钢、梅山、二钢、益昌等特大型和大型钢铁企业,以及一批专业生产各种钢材的中型钢铁企业,是上海钢铁工业的中坚。(5)医药业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资产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高成长性,为上海经济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了贡献,已经成为上海强势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上海医药业迅速发展,产值排全国首位,“张江药谷”的功劳不小。罗氏、史克、勃林格、奈科明、麒麟、美敦力、安替比奥、先锋、东昕、乔源等海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已在“药谷”建成或投产,交大昂立、复星实业、三九生化、绿谷、微创等也相继涌入。(6)房地产业经过20来年的发展,房地产业早已成为上海的支柱型产业。1985年,上海房地产业增加值仅0.58亿元,占全市GDP的0.12%,在经济中的地位微不足道。1996年,上海市“九五”规划明确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为上海房地产业向支柱产业挺进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和规划支撑。至1995年,增加值已经高达91.2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已经超过了3.71%。至2000年,增加值已经高达251.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已经达到了5.53%。一般认为,当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时,可以认定该产业进入了支柱产业的门槛。至2004年,增加值已经高达622.5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已经达到了8.4%。2005年上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42.55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46.86亿元,增长6.1%毫无疑问,上海房地产业不仅成为上海经济合格的支柱产业,而且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7)装备制造行业上海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突出。具体表现在家用电子电器制造业、船舶制造工业、电站设备等行业上。家用电子电器制造业主要企业分布在上海广电(集团)公司、仪电控股(集团)公司、轻工控股(集团)公司、电气(集团)总公司,许多区县也拥有一批生产各种家用电器的企业。照明电器待业的电光源、照明电器等大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电子元件待业的不少产品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家电待业的部分产品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优势,如永新公司的彩色显像管国内市场占有率为;旭电子玻璃公司的彩色显像管玻壳国内市场占有率居第二位;上海日立电器公司的空调压缩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索广映像公司的彩电、彩色显示器技术上有优势;上海夏普电器公司、上菱家用电器公司生产的多种品牌的家用空调器、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电熨斗等爱到消费者喜爱;金星彩色电视机近几年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产销量连年大幅度上升;德加拉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录音器材公司、上海红灯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者的、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船舶制造工业集中在江南、沪东、中华、求新及上海等大中型船厂里。电站设备主要企业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年产电站设备万千瓦,占全国同类产品生产能力的一半。2.行业风险分析(1)电子信息行业风险行业存在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大部分产品是通过引进外资或直接进口获得,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大量合资企业统领市场。国有企业利润受损。同时上海电子信息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上海信息产业仍未摆脱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上海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虽然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产总量大,但由于这类企业多以加工型为主,盈利能力相对较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1-11月,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600.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但实现利润总额仅有79.5亿元,下降29.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只有2.2%,大大低于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5.6%的水平。(2)汽车行业风险上海汽车行业面临的风险和全国一样。过去是出于扩大内需的需要,才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但是面对如此迅猛的汽车消费增长,政府准备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政策信号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居民消费倾向呈发散状,因此厂商投资风险很大。从目前来看上海汽车制造业正遭受挑战。它曾经是上海市工业领域最大的盈利点,如今的生产和利润却呈双降趋势。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2005年111月份上海市重点工业行业发展简况。数据显示,2005年111月,上海市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2.8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实现利润88.14亿元,下降51.3%。自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随着全国各地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增加,汽车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轿车价格不断下跌,上海市汽车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产量明显下降,利润大降。(3)石油化工行业风险资源短缺,原油价格不断上涨,油荒问题凸显,上海作为能源消耗大省,必要走节约性道路。这就需要在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中,必须投入资金加大技术改造。技术风险存在。且国家能源政策也在不断的限制非环保行业,行业发展需要的成本必然增多。(4)钢铁行业风险目前钢铁行业过剩,产品价格下跌,但是原材料价格却在上升。上海宝钢还需要在产品结构上不断优化,不断革新技术和装备,来降低能耗,这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压力。(5)医药行业风险由于上海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审查要求越来越严,在医药企业的GMP改及审查验收情况下,进一步大搞医药原料药基地已受到很大的限制,原来上海医药产业中内部配套的平衡被打破,原来上海原料药多品种的优势进一步削弱。上海医药制剂产品总体来说有所增长,但在主打产品与拳头产品以及特色产品的培育上,尚没有明显进展。为此,制剂出口产量下降。上海医药产业虽然实现了利润总额的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由于运作成本高,GMP改造也进入还贷期,设备的折旧及费用大大提高,在整个行业中,亏损面会增加。(6)房地产行业风险为抑制经济过热,中国政府实施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而上海则是又一个受其影响的城市。2005年6月,上海市政府为了打击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针对房地产交易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措施,上海市的房价出现下跌。未来政府调控将进一步加强。行业直接获利将下降。另外需要关注的是地产泡沫仍存在。上海房地产泡沫的核心问题是本土承接能力不足。楼价的飞涨已经远远脱离的普通上海市民的承接能力。将真正需要在上海居住的上海市民推向的郊区甚至远郊区,与本届政府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同时一旦价格出现回落,由于房价与本土承接能力之间的脱节甚大,加大了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幅度和不确定性。(7)装备制造行业风险上海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突出的集中在船舶制造、电站设备和电器设备上,成本比较高。且目前电站设备和电器设备公司多,大量的外国品牌也在不断的涌入上海,竞争激烈,市场已经供过于求。大量的中小企业必然受压。第三部分:区域行业风险分析及重点风险防范客户一、上海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一)依托大基地、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5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94.68亿元,增长12.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081.75亿元,增长9.6%;重工业增加值2912.93亿元,增长13.7%。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687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06.78亿元,增长13.9%。(二)区县工业增长加快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区县工业总产值917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区县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3个百分点。全年“1+3+9”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34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九个市级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99.77亿元,增长19.2%。(三)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重点发展行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99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2%,其新增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70.8%。(四)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全年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比上年增长13.2%,发电设备产量增长40.6%,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增长1.2倍,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35.8%,原油加工量增长7.3%,钢材产量增长8%,家用电冰箱产量增长28.8%,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11.6%,乙烯产量增长67.8%。 受成本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