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浅谈如何走好新时期特色精兵之路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183175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 浅谈如何走好新时期特色精兵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oc] 浅谈如何走好新时期特色精兵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oc] 浅谈如何走好新时期特色精兵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走好新时期特色精兵之路Vo2.No3戈御炳考LIBERALARTSFANS教育教学3浅谈如何走好新时期特色精兵之路刘宇轩(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研究生2队河北廊坊065000)【摘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既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我军的现实政策和根本方针,更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时代召唤.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既是对”量”的要求,更是对”质”的要求.【关键词】新时期;特色;精兵之路【中图分类号】E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O3一O0O502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既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我军的现实政策和根本方针,更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时代召唤.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根本上则是应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以胡锦涛军队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为本质,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中国特色之路.一,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涵义和特点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是我军建设的既定方针.在军队建设中,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对于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军队的质量对战争胜负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既是对”量”的要求,更是对“质”的要求.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军队内部结构,增大高科技含量,加强综合集成建设,逐步建立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体制编制.是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必然选择.就要认真贯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这一根本性方针,努力实现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安全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世界新军事变革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全面地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不仅事关世界人民的安全稳定,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才是适应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二,新时期,新形势下走特色精兵之路仍是军队建设根本方针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既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我军的现实政策,还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是时代的召唤,是我们军队新形势,新时期的发展的根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及时提出建立现代国防的战略任务.全面展开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确立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进行两次精简整编,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和军衔制三大制度.开展正规统一的军事训练,开始迈上精兵之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组建陆军合成集团军,进行诸军兵种的合成训练,重新启动依法治军进程.军队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求实现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继续进行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科学阐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明确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不同时期,不同的战略环境,中国人民解放军坚持着走符合中国国情,客观环境需要的特色的精兵之路,仍然是我们的根本方针.三,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途径(一)先进的军事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先进的理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具体实践.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战争需要.推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实现军队转型和保障打赢信息化,机械化战争.1.军事理论研究要具有全局性,创新性要善于大胆开拓创新,使理论更具有先导性,需要打破固有观念的枷锁,冲破原有理论的束缚,须首先对传统的思维观念进行深刻的变革,摆脱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观念的束缚,努力推动思想观念向信息化战争转型.注重发挥先进理论在其军队转型和作战实践中的牵引和导向作用,基本做到了创新一种理论.指导一场战争.实践表明,先进的指导思想和军事理论,是战争战役胜利的必要条件.科学的预测半段和对全局战略的设计是未来战争及其后勤保障,也是正在逐渐演变为当代军事理论变革新的特征.2.明确先进理论与战争实践的关系没有分清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不能确定是理论指导实践,还是战争实践决定理论.很多人认为实践是决定性的,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对军事变革的理论牵引作用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信息化,现在化,机械化战争特点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对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探索也比较肤浅,还没有从传统战争转变过来.对现代化军事理论意识还不强,这对迎接新军事变革挑战,推进军队全面转型,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开展能够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关系军队重大转型实践的理论创新研究必须十分重视理论的原创性研究和先导性研究,以科学的理论引导当前和未来新的军事变革实践.(二)武器装备,科技强军是走精兵之路的硬件基础自中国实行走精兵之路后.基本走出了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好,发展较快的中国特色科技强军之路.8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出了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好,发展较快的中国特色科技强军之路.军事和科技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军事需求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发展则必然酝酿和促进军事上的变革.(下转20页)一3一Vo2.N03.必科希LIBERALARTSFANS教育教学3泉映月,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尤其是在讲解作品结构时.学生较之就更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仲夏月之梦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3.由器乐独奏曲逐步过渡到交响音乐比较而言,器乐独奏曲所表现的主题,大多都较为单一,曲式相对也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欣赏时,更容易把握一些.比如在讲解和欣赏德国作曲家舒曼的钢琴独奏曲梦幻曲时,可以将此曲首先进行播放.待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讲解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即这首曲子是一首单主题音乐和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当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了什么单主题音乐以及什么是三部曲式.再讲解此曲的旋律及节奏的特征.并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旋律.之后再由独奏曲逐步过渡到管弦乐,多主题和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交响乐,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学会和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规律,学会欣赏音乐.基于音乐在人的教育领域里的多种功效,使得音乐美育越来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而对于学生这一主要受教群体而言,由于其理解能力强,但音乐素养普遍偏低,又急需艺术教育的营养,所以如何能有效地对普通的学生施以音乐鉴赏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美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课题,因为”对于一个不辨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美育也将随之而不断地进一步地深化,并将起到更为广泛而有效的作用【参考文献】1王伟任,王顺通编着.音乐欣赏教程【MJ.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2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3Y-Yl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中国音乐教育,2003(2).【作者简介】熊舜,女,助教,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师.(上接5页)1.先进的武器装备是精兵之路的必要保证武器装备落后.军事科研技术不够发达,缺少有效的制敌手段和杀手锏,在战争中要取胜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把武器装备,军事科研技术摆在现代化,信息化战争的首位,特别注重我们自己的”杀手锏”,增强我军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的为基础和砝码.同时建立完善的国防工业和高科技军工配套设备,形成推动国防科技建设的社会大协作体系.2.科学技术与科技练兵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军事思想阐释了科学技术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指引了:”科技强军”的探索之路.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深刻阐述了战争制胜的诸多因素,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他告诫部队:”如何加强技术装备以便战胜敌人,成为八路军在抗战新阶段中的严重任务”.进入新世纪,胡主席运用科学发展观深入思考与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和保障力.”基于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的正确判断,江泽民主持制定了”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科学军事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加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军事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是随着军事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坚持”训战一致”,促进军事训练的转型,才能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纵观世界军事革命的形势,立足我军建设的实际,着眼”打得赢的需要和建军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科技练兵之路,运用科技力量促使训练发生质的飞跃,增强部队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三)人才是科技强军的重要保证,教育是精兵的根本环节江泽民同志把提高军人素质摆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他指出:”军队的现代化,人员素质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我军80年的成长历程中,科技强军一直是伴随着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前进的,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为科技强军提供了坚强保证.1.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建设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客观要求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军事人才在建设信息化军队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必须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根本,全面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军事人才的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作为国家和军队发展的根本大计,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才极其缺乏,我军多渠道挖掘人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特别强调:”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客观要求.2.把院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在军事实践中提取出宝贵的经验,他十分重视提高官兵的科技文化水平,因地制宜地创办军事学校.适时创建科技含量高的军兵种.大力推动整体配套的现代国防工业建设,积极筹建完备的国防科研和军事教育体系,成为我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的伟大奠基人.”治军先治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调整院校体制,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科研创新的培训体制,完善军地并举,共同培养人才的方针,路线把建立和发展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科技强军战略中发挥重要基础作用.一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