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公园项目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039561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湿地公园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国家湿地公园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国家湿地公园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市*区区*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国家湿地公园2001 年年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年年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实实施施方方案案 二零零一年三月二零零一年三月2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概要项目概要.1.11.1 项目概述项目概述 .1.21.2 实施依据和原则实施依据和原则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2.1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 .2.22.2 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条件.3.13.1 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 .3.23.2 生物多样性资源条件生物多样性资源条件 .3.33.3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43.4 问题和威胁问题和威胁 .3.53.5 总体评价总体评价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方案.4.14.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4.24.2 建设原则建设原则 .4.34.3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4.44.4 项目总体布局项目总体布局 .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5.15.1 湿地生态监测监控湿地生态监测监控 .5.25.2 湿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恢复 .35.35.3 物种保护物种保护第六章第六章 资金来源及实施计划资金来源及实施计划.6.16.1 资金来源资金来源6.26.2 资金使用内容资金使用内容6.16.1 资金使用范围资金使用范围6.16.1 资金使用进度资金使用进度第七章第七章 项目组织保障项目组织保障.7.17.1 组织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机构 .7.27.2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 .7.37.3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 .7.47.4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 .7.57.5 政策保障政策保障 .第八章第八章 效益评价效益评价.8.18.1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 .8.28.2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8.38.3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8.48.4 总体评价总体评价 . XXXXXX 湿地分布图湿地分布图湿地恢复示范点图湿地恢复示范点图4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概要项目概要1.1 项目概述*湖湿地公园属于湖泊湿地类型,位于*区西南部,东与*山接壤,南与南泥湾隔河相望,面积 40 平方公里,隶属于我国由镇级升格为享有县级管理权限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市*区集镇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是新安江流域中游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本项目属于*市 2001 年年度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项目。项目实施单位为藏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区*实验区内,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湖景区。在*县城西南 17 公里处,距*镇 3.4 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111640,北纬 32303232之间。项目总投资 638.85 万元,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400 万元,地方配套及项目单位自筹 238.85 万元。项目建设期一年,自 2001 年年 4 月-2100 年 4 月。1.2 项目实施内容1.2.11.2.1 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湿地恢复工程建设1.2.1.1*湖湖泊内植被恢复:包括*湖挺水植被恢复工程建设,面积 40hm2;浮叶植被恢复工程建设, 面积 40hm2;沉水植被恢复工程建设,20hm2。1.2.1.2*湖湖泊内渔网撤除:为保障*湖水系贯通,在建设期内对*湖周边各河汊区域内现有养鱼的围网栏约 10km 进行拆除,面积 3000 亩。1.2.1.3*湖湖泊周边坡地植被恢复:在湖区四周岸边 60 hm2坡地进行植被恢复达到湖泊周边坡地绿化、水保、观赏的目的。1.2.1.4 河口-湖泊湿地植被恢复示范:在*湖湖区东南5部的荷花淀进行水生植被恢复示范,面积 50 hm2。1.2.1.5 水禽栖息地恢复示范:在*湖芦苇荡进行水禽栖息地恢复示范,面积 100 hm2。1.2.21.2.2 湿地动植物保护建设湿地动植物保护建设1.2.2.1 湿地植物繁育:对*湖的荷花、芦苇、芡实、野菱等水生植物进行繁育;保护*湖水生经济植物。1.2.2.2 物种标识:实施生物标本制作,制作*湖水生动植物标本 200 件。1.2.2.3 湿地动物救护:购置相应的救护设施、对湿地动物实施救护,保护*湖湿地的野生动物。1.2.31.2.3 监测、监控设施维护监测、监控设施维护1.2.3.11.2.3.1 基础设施维护基础设施维护:对藏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管护站、码头设施进行维护、修复巡护道路,建设瞭望塔、界碑、界桩设置等基础设施,利于对*湖湿地的监测、监控。1.2.3.21.2.3.2 科研监测设备科研监测设备:购置高倍望远镜、双筒望远镜、标本保管设备、打印机、复印机、水文、水质质量监测等*湖湿地科研监测的必备设备。1.2.3.31.2.3.3 宣教设施宣教设施:购置标本陈列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信息栏、大型宣传牌匾、宣传资料等宣教设施,加大*湖湿地保护的宣教力度,提高宣教效果。1.2.3.41.2.3.4 管护科普管护科普:根据藏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对*湖湿地的保护需求,需要聘用有能力的临时管护人员加强对*湖湿地恢复和保护,并对*湖湿地的管理人员进行能力培训,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100 人次、行政管理能力培训 30 人次和对外交流考察访问 20 人次。通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保护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湖湿地的保护、管理、监测、科研和宣教能力。61.31.3 建设期限建设期限2001 年年 4 月 1 日2100 年 4 月 1 日1.4 项目总投资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 638.85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155.85万元,其它 483 万元,按投资构成分,建安投资 69.7 万元;设备投资 86.15 万元;其它 483 万元。1.2 实施依据和原则1.2.11.2.1 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年修正);(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年);(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6)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 年修正);(7)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997 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1992年) ;(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10)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CJJ5092) ;(11) 防洪标准(GB50201-94);(1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1.2.21.2.2 依据的政府相关文件及规划依据的政府相关文件及规划(1)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000 年) ;(2)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 年) ;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2004年) ;7(4)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 年2030 年);(5)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 年2010 年) ;(6) 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行)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25 号) ;(9) *市省湿地保护条例 ;(10)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06年2010 年) ;(11)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06年2010 年) ; (12) *实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06 年2010 年) ;(13)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年2010 年) ;(14)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2 年2020 年) ;(15) *区总体规划 (2003 年2020 年) ;(16) *市*区*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92020) 。1.2.31.2.3 实施原则实施原则根据“关于 2001 年年度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立项指南的通知”精神,遵循国家和地方生态保护有关规定,结合国家现有的湿地保护与利用政策;与目前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湿地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相衔接。项目实施既立足当前、讲求实效,又应有较强的超前意识和较高的科技含量,坚持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加快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轻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植被的依赖,减少对生态的压力,坚持生态8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占全球自然资源总值的 45。湿地在抵御洪水、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我国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孕育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造成了对湿地资源的破坏性利用,导致我国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普遍的威胁和破坏。为加强湿地保护,中国政府 1992 年 7 月 31 日正式加入湿地公约 ,并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列入中国 21 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优先发展领域。2001 年,由国家林业局牵头,17 个部(委、局)等共同编制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正式颁布。2001 年年初,中央发出的 2 号文件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国家领导人就湿地保护相继做出指示,要加强我国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2002 年,国家林业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中央领导指示,在综合考虑我国湿地面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年) 。该规划近期目标是要建立我国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和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湿地保护建设体系,使我国一些重要天然湿地得到全面保护,湿地面积萎缩和环境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2004 年 6 月,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年) 获得国务院的原则通过,并指示要国家林业局会同其他湿地保护部门尽快制定近期湿地保护的实施规划。同时,下发了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湿地保护的通知(国发办200450 号) ” 。强调各级行政部门要抢救性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根据国务院9的指示,2005 年国家林业局又会同湿地保护其他部门,一同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 年) ,对我国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目标、任务、项目等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同年 9 月,实施规划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本项目就是在依据实施规划的保护工程安徽藏西*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要求而开展的湿地保护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关于 2001 年年度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立项指南的通知”开展的项目工作。*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市*区*实验区境内,位于*县城西南 17 公里处,距*镇 3.4 公里,公园水系经由*闸入淮,与新安江仅一堤之隔。地理坐标为:东经 1163111640,北纬 32303232之间。*湖水源主要来自周边的积水,具备生活供水、调蓄、渔业、旅游、灌溉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过去长时间的围湖造田,*湖的湿地面积逐渐缩小,在加上当地居民生活废水、城镇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周边居民的高强度的生产,湿地生物多样性出现下降趋势,局部区域甚至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尽管从生态系统角度上看,*湖湿地生态环境未受到严重干扰,但由于周边人口增加和区域经济发展,仍受着湖泊沼泽化、生态功能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动植物种群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环境压力,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的水文功能,给新安江造成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为了使*湖湿地的保护工作得到各级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区管委会前期启动多项保护措施,对堤岸的绿化建设、限制渔民数量的扩展以及低洼地的移民安置,尤其是近几年来撤网还湖(撤除围网养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的批准和实施为*湖湿地保护建设10工程提供了契机。从*湖湿地现有生态环境及其受威胁状况来看,启动*湖湿地的保护工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任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下去,*湖湿地的湿地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少,其防洪能力将逐渐下降,生物多样性将逐渐减弱,如到那时治理恢复*湖湿地将会花上比现在多几十甚至几百倍的人力和物力,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改变*湖湿地退化和受威胁状况,遏制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逐步恢复*湖湿地的原有生态面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新安江流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示范、积累经验。综合考虑*湖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紧迫性,以及目前的投资力度,在*湖湿地范围内,为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更好地服务生态强省建设,本项目意义十分重大。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2.2.1 是新安江流域保护的需要是新安江流域保护的需要*湖湿地是新安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之一,也是新安江流域的一部分,同时*湖水系通过*闸与新安江直接连通,*湖湿地水质会影响到新安江的水质。作为*区最大的天然湖泊*湖,没有进行湿地公园建设,使新安江流域的建设和管理出现了明显的缺憾。*湖湿地保护建设工程能完善新安江的建设,进一步使新安江流域湿地保护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实现新安江沿岸可持续发展和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2.2.22.2.2 是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是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湖湿地承受着一系列的环境压力,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湖的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严峻的局面。11 *湖周边大面积裸露地的水土侵蚀使湿地面积减少、湖泊沼泽化和湿地的蓄水功能大为减弱。在*湖湿地的周边修建防洪堤坝,破坏了由陆地到湖泊的湿地过渡带植被,下雨将造成水土流失,促进湖泊的泥沙淤积,降低湖泊蓄水能力。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种群结构日趋不合理。由于过去过度的捕捞作业,尤其是使用 “拦网养殖” 、 “网箱养殖”等设施化养殖,破坏了鱼类的天然产卵场,对*湖现存的鱼类物种多样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使得*湖鱼类种群结构趋于单一,数量减少、产量下降、个体趋于小型化。近年来,*湖湿地水禽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主要有:湿地植被的覆盖率极低,如芦苇群落面积极少;人口持续增长,社区居民为了生存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采取高强度种植方式,使土地不断贫瘠,而且采用使用化肥、农药等掠夺式方法种植,形成农田面源污染进而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滥捕乱猎,导致水禽受到伤害和迁离,水禽取食的鱼类和底栖生物也相应减少。单一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湖周边地区生境均质化。湖泊的周边区域原本是鸟类、哺乳动物等的富集地带或栖息场所。*湖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早期开垦的水稻田,这导致生境均质化,破坏了原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结构,切断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造成物种多样性的较低,将进而影响到*湖本身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2.2.32.2.3 是是*湖湿地生态功能保护的需要湖湿地生态功能保护的需要*湖湿地是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各种生境分化明显,季相变化规律,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12珍稀濒危物种繁多,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调节藏西区域气候、净化和补充城市用水、特别是调洪蓄水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我国东南部湿地生态系统分布的重要区域。*湖湿地水量交换相对频繁,而且水生生物茂盛,具有巨大的自净和降解污染的功能。这就是*湖湿地至今水质保持良好的主要原因,但种种迹象表明,如果生态平衡的失调将会导致*湖湿地自净能力的减弱。因此,只有实施*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才可能维护其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2.2.42.2.4 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湖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湖是新安江最重要水系之一,*湖渔业生产潜力很大,这里不仅水域广阔,气候宜人,而且水生生物资源丰富,这些为发展渔业生产、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湖水产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湖水资源对于航运、灌溉等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直接影响到流域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其次,*湖湿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由于过去对湿地资源的滥用和过度的开发,*湖湿地一些天然水产品出现了枯竭的现象,天然的莲、菱、芡、芦苇越来越少,一些珍贵的鱼类资源面临灭绝。如果不对*湖湿地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利用,不对局部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几年之后,*湖湿地的经济价值将会大大降低,从而无法维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鉴于目前*湖湿地生态条件退化趋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资源环境容量,应该严格控制任何对*湖13湿地产生负面影响的生产活动。然而,*区的文化底蕴浓厚,文物古迹甚多。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着重发展不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生态旅游业,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2.2.52.2.5 是新安江流域周边湿地保护工程示范的需要是新安江流域周边湿地保护工程示范的需要开展全国湿地保护工程,需要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不特别严重,资金投入较少,而且见效较快的湿地进行工程示范。目前*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各类水生维管束植物 19 种,浮游植物共 5 门 25 属 45 种,野生动物 21 目 50 科 104 种。鸟类占野生动物的大多数,有 13 目 34科 77 种,其中有许多珍稀鸟类,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鹤、白枕鹤、白鹳、黑鹳、大鸨,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灰鹤、鸳鸯和白尾鹞等。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和乱采滥挖、乱捕滥猎,项目区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威胁,总体上生物多样性已明显衰退,一些种群数量锐减,甚至出现濒危。必须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加强对现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湿地环境。*湖湿地在新安江流域周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将会为新安江流域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成功的经验,并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第三章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条件3.13.1 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3.1.13.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湖湿地位于*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面积 60000 亩。*区地处淮北平原,位于*区西南部,新安江与*河的交汇处,东接风景秀丽的*山麓,南与*县隔新安江相望,西、北两面与99 县、33 毗邻。区域东西横长 22.75 公里,南北纵距 17.82 公里,总面积约为 201 平方公里。143.1.23.1.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1 1)地质与地形地貌:)地质与地形地貌:*实验区全境属华北地层区,次古老地层上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系层积物,土层深厚,并夹有多层流沙,地下水丰富。*实验区地处淮北平原,地形平坦,平均海拔高度23.0 米,由于河流变迁,交互沉积,以及历次新安江的侵蚀,加之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点,沿新安江和西淝河岸线,由于历次汛期涨水而沉积泥沙,形成了 0.5-2 公里的河漫滩涂。(2 2)气候:)气候:*实验区处于我国大陆的东南部,新安江中游,是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夏冬长,春秋短,光照充足,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造成局部洪涝干旱。无霜期较长,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全区年平均气温 15.1,月平均气温一月最低为 1.1、七月最高为 28;年平均无霜期 21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2323.1 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 52%;年均降水量为 902 mm,汛期为 5-9 月,最大年降水量为 1991 年,降水量为 1627.8mm。(3 3)水文:)水文:地表水,*实验区东临新安江,北依 36 河、南湖,南望*湖,境内主要水系有新安江、大新河、李明沟、凤形河等,详见表 1。表表 1 1 *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现状河流名河流名称称位置位置水域面积水域面积(亩)(亩)蓄水量蓄水量(万(万 m m3 3)灌溉面积灌溉面积(亩)(亩)新安江 *段442288440000河*段175025030000*湖*乡6000037003500015池塘全区42821282000地下水,据*市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资料表明,本区地下水含水组为裂隙含水层组成,形成深层承压自来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多为重碳酸钙型和局部重酸镁钠型,矿化度为0.5 克/升左右,均属淡水,宜人畜饮用及灌溉,南沧河沿岸为富水区,埋深 2 米左右。*实验区属强富水区,单井出水量为 80100 立方米/小时,宜井深度为-77 米至-86 米,本区地质由于第四纪覆盖较厚,在不同深度有较好的含水层,且有良好的隔水顶层,亦可采用大口井开采。(4 4)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实验区土壤类型有潮土、水稻土、石灰(岩)土,以及所属的亚类和土种,土壤肥沃,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综合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源。3.23.2 生物多样性资源条件生物多样性资源条件在我国植被分区中,*实验区地处新安江中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最南部,植物种类繁多。但由于农耕历史悠久,自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根据调查,现存树种主要有柳、杨、槐、椿、桑等;农业作物有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甘薯等;蔬菜主要有茄果、瓜类、根茎、水生蔬菜等;野生动物不多,饲养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等;境内有约 60000 多亩的*湖水面,水生资源丰富,有常见的草鱼、鲤鱼、鲢鱼、鳜鱼、螃蟹、青虾等。目前,*湖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条件较为丰富。3.33.3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3.13.3.1 具有国家生态建设的政策优势具有国家生态建设的政策优势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对湿地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发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号召,国务院提出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 32 字方16针,对湿地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2001 年年初,中央发出的 2 号文件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国家林业局已把湿地保护列入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之一)的主要内容。2000 年 11 月,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 17 个部委局颁布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002 年又制定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年) ,集中体现了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纲领和目标,是具体落实行动计划的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国家林业局又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 年) ,2005年 8 月,该规划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2005 年 10 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些重大举措为*区*湖的湿地保护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湖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工程,既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又能为新安江流域的湿地保护起到重要作用。3.3.23.3.2 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 年特大洪灾过后,中央、省和市级领导对*区湿地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和省市领导到藏西各湖泊湿地进行多次考察、调研。*区管委会对湖区的居民进行移民集中安置,贯彻落实退田还水的政策。*区管委会和区农业发展局也相应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确定编制和专职人员,协调全县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3.3.33.3.3 已具备的基础条件已具备的基础条件(1 1)*湖的水位可以人工调控:湖的水位可以人工调控:*湖的水主要是天然汇集而成,平时湖区进行适当的蓄水,当湖区内水位过17高时,将湖区内的水排放到新安江。这样可通过人工调控湖区内的水位,保证了湖区的水位平稳,有利于湖泊不同类群的生物在不同水位生长、繁殖。春、夏季该地区雨水充沛,所以*湖水位较高,有利于鱼类的产卵、繁衍和足够的生长空间,秋、冬季雨水较少,但通过人工调控,保持水位,对鱼类不造成影响。(2 2)*湖具备较好湿地生态环境条件:湖具备较好湿地生态环境条件:首先,*湖虽然承受着过度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威胁,但总体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逆转,尚属于天然湖泊,保护和恢复难度相对较小,工程见效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湖湿地具有丰富水生植物资源,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不同生态类型天然分布明显,有些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保护价值。丰富植物种类、群落类型以及野生分布状态为*湖湿地的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3 3)*湖湿地具备较好基础建设条件:湖湿地具备较好基础建设条件:首先,2003年特大洪灾过后,当地政府对*湖低洼地的居民已经实施了移民安置,为湿地保护与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次,*湖周边道路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湿地保护管理和巡护工作。第三,*湖湿地由*区农业发展局统一协调管理,使湖水污染及捕鱼影响减少到最小。(4 4)与周边社区关系融洽:)与周边社区关系融洽:*湖湿地保护工作人员与政府其它部门紧密配合,工作上互相支持,特别是加强了宣传工作,使当地居民认识到了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湖保护建设对周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当地居民对湿地保护各项工作非常重视,为今后项目工程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 5)本底基本清楚:)本底基本清楚:在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技术规18程 (1997 年试行本)的基础上,*区又组织了科研队伍,对*区的湿地进行了普查, 。目前对*湖的湿地面积、自然特征、主要湿地动物种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 、植物种类基本摸清,形成考察研究成果。3.43.4 问题和威胁问题和威胁3.4.13.4.1 自然因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自然因素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湖虽然是天然的湖泊湿地,其水来自周边地区汇集而成。虽然湿地周边建设了许多水利设施,但是一些自然因素还是对*湖湿地存在直接的影响,例如*市沿淮地区降雨量较大而且常有暴雨,湖泊沿岸裸露红壤面积大,下雨时易引起湖泊沿岸水土流失,引发湖泊泥沙淤积,进而导致湖泊沼泽化,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3.4.23.4.2 周边地区的发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周边地区的发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历史上,周边社区的农业、渔业生产直接影响到*湖湿地的自然生态状况;当地居民数量增长,使得周边农民不断的开发*湖周边的低洼地,使湿地的面积逐渐缩小,渔民数量的增加,渔民占用了大量的湖面,尤其是围网养殖,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所,也不利于水鸟的觅食和飞行,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周边社区居民数量增长,生产生活污水对*湖湿地的水质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影响湖泊水系的连贯性。3.4.33.4.3 保护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保护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湿地管理机构不健全,*湖湿地公园成立较晚,对湿地保护没有合理、合适的管理方法。由于以前没有专门的湿地保护项目,造成基础设施薄弱,投资力度小,经费不足,尤其是办公、交通、通讯等基础建设落后,更难保证有足够的投入进行管护建设和执法检查、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等。19管理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引进人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与专业结构。科研设施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监测和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适应不了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保护执法与宣传力度不够。执法人员缺少必要的装备与设施,缺乏有关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问题都是造成执法不力的原因。同时,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项目区内及周边地区群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够深入,乱采、乱挖、乱捕等现象有时存在,使珍稀动、植物及矿产资源仍受到威胁。宣教培训、对外联系与交流工作环节薄弱。目前,湿地保护管理站缺乏宣传教育必备的设施、设备;缺乏规范、系统的培训计划与措施;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的“窗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影响对外交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3.53.5 总体评价总体评价针对以上问题,特别是由于周边地区的发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以及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强对*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并对已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本项目将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1)希望国家加强对*湖湿地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加强*湖湿地保护管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资金投入。(2)对*湖湿地低洼地进行候鸟的栖息地恢复,保证项目区的湿地面积,增加和增强项目区行洪、蓄洪的能力。(3)开展*湖湿地保护的科研监测和宣教培训,全面提高保护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周边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4)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导和分流当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其它第三行业,减少对来源于*湖20湿地第一产业的依赖。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方案4.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 年) 为依据,以科技为支撑,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被恢复以及保护能力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执行“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加强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通过加强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区的能力建设以及典型区域的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推动*湖湿地保护,从而有效地保护*湖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野生动植物,缓解和遏制*湖湿地环境退化趋势,保障新安江流域的生态安全。4.24.2 建设原则建设原则4.2.14.2.1 政策一致性原则政策一致性原则遵循国家和地方生态保护有关规定,结合国家现有的湿地保护与利用政策;与目前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湿地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相衔接。4.2.24.2.2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抢救性保护珍稀物种和湿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对目前尚未遭到破坏的区域,通过加强保护设施建设,增强保护能力;对已造成生态功能破坏及退化的区域,采取适当的生物措施加以恢复和改善。 4.2.34.2.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项目区与实施内容的确定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考虑21自然资源、保护基础、恢复可能性和投资效益等综合因素。4.2.44.2.4 科技为本的原则科技为本的原则项目安排既要立足当前、讲求实效,又应有较强的超前意识和较高的科技含量。4.2.54.2.5 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坚持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加快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轻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植被的依赖,减少对生态的压力。4.3 建设目标在一年时间内,通过对*湖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以及植被恢复、监测和保护站点相关设施维护、湿地植物繁育等工程建设,较大程度的提高项目区的保护管理条件和效能,使*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植被保护、恢复与示范工程,恢复项目区的植被和湿地生态,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科研监测系统。其具体目标是:4.3.14.3.1 建设和改善建设和改善*湖湿地保护的基础设施湖湿地保护的基础设施包括*湖的界碑、界桩建设、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室建设,科研监测体系等建设。4.3.24.3.2 湿地植被恢复示范湿地植被恢复示范选择湿地退化和受到破坏的严重地区开展湿地恢复示范工程,为以后大规模的湿地恢复奠定基础,达到恢复*湖湿地生态功能,净化水质,提升*湖湿地生态质量,恢复*湖生物多样性,保持*湖湿地生态平衡。4.3.34.3.3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进行湿地保护管理处建设和科研宣教设施设备建设,包括管理办公区、科研宣教中心综合楼及配套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22和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较大程度地提高*湖湿地的保护、管理、监测、科研和宣教能力。4.4 项目总体布局按照上述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为有效保护*湖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功能,根据*区和*湖目前的生态状况和已有的保护基础,总体上将*湖湿地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域和一般保护区域,重点保护区域为*湖水体、沿岸水陆过渡带以及*湖的河口、河汊,一般保护区域为*湖沿岸坡地、周边的低洼地。重点保护区域以湿地保护和监测为主,一般保护区域以小规模恢复示范为主;同时,在整体上加强*湖湿地的保护、科研、宣教能力建设。*湖湿地公园管理站建于*区内,*湖湿地管护站及其它保护设施主要安排在*湖沿岸周边,科普宣教安排在*湖管理处(考虑到便于向公众和游客宣传湿地保护知识) ,湿地植被和水禽栖息地保护恢复示范区位于*湖湿地东部、南部。第五章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5.15.1 湿地生态监测监控湿地生态监测监控5.1.15.1.1 科研监测设备科研监测设备购置高倍望远镜 2 台、双筒望远镜 5 架、标本保管设备 2 套、打印机 1 台、复印机 1 台、水文、水质质量监测设备 1 套等*湖湿地科研监测的必备设备。在每个管护站附近,选择适宜地方建一个用于科研监测点,对*湖湿地进行定位观测,获取科研数据。监测点放置一些水文、水质监测的常用仪器和化学药品、植物取样的工具(锄头、样绳等)和观鸟常用设施等(如望远镜) 。定位监测的主要任23务和内容是监测*湖湿地水文及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动植物种类、种群数量变化、候鸟迁徙规律、繁殖鸟类习性,尤其是保护和恢复工程实施后对*湖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效果,为项目区管理与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科研监测主要有几方面内容:水文、水质和环境监测点建设,建设在管护站内,系统地监测*湖湿地项目区内水文、水质环境、气象动态等变化情况;鸟类、动物、植物监测点建设,设立固定样地定位观察包括栖息地生境调查,种类、数量、分布,特别是重点保护水禽数量、分布、生态习性等;水禽的疫源疫病和有害生物监测点建设。鉴于禽流感疫情预报的重要性,需要投资疫源疫病预报监测设备,以便对*湖湿地水禽和人畜进行有效的保护。此外,鉴于有害生物(如外来入侵植物水葫芦、水花生)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严重性,需要对有害生物进行监测预报,以便清除。5.1.25.1.2 监测、监控基础设施维护监测、监控基础设施维护对藏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管护站、2 座管护码头设施进行维护、修复 5km 巡护道路以及 1 座了望塔、3 个界碑、30个界桩设置等基础设施,更有利于对*湖湿地的监测、监控。对*湖湿地湖面水域的保护、管理和监测,进行动态连续监视,通过建设在视野开阔的瞭望塔安装摄像装置和微波传输监视设备,将微波接受站建在管护站内,这样瞭望塔的监视信号就可以通过微波传输到接受站用于监控的计算机屏幕上,监测人员在室内就可以了解湖面可能出现的主要情况,对各种破坏和偷猎现象进行及时制止,做到有效管理和及时执法。*湖湿地的日常巡护,在湖区的两个管护码头。码头适用于一般的摩托艇,港口水位在 1m 以上。码头靠水方设有安全24围栏。需对湖区南部一个高度 20m 的瞭望塔加以维护建设,以监测湖面的情况。为保护好周边社区的生产生活安全和管护的便利,本期工程需要对*湖周边堤坝约 5km 的进行维修。同时,在周边立*湖湿地公园的 3 个界碑,并在*湖沿岸堤坝上和周边建设 30 个界桩。在管护站设有监测点。5.1.35.1.3 宣教设施:宣教设施:*湖湿地保护的起步晚,沿河湖周边居民对湿地保护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本项目投资建设宣教中心,设置湿地宣教中心是提高*湖湿地宣教能力的关键。湿地宣教中心的建设,不但为当地群众以及学生的湿地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需要提供场所,而且为湿地管理人员、科研监测等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专业培训的场所。同时,通过宣教中心内标本、图片和多媒体展馆的建设,可以向人们展示*湖地区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众多珍贵的湿地动植物,展示湿地功能和效益,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资源的场景。从而使人们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参与到湿地与生态保护之中。为更进一步加大对*湖湿地保护的宣教力度,提高宣教的效果,项目主要购置标本陈列设备 2 套,多媒体展示设备 1套,录像机 1 台,摄像机 1 台等宣教仪器设备以及进行 10 块信息栏,4 座大型宣传牌匾等宣教设施建设。主要是在鸟类主要繁殖、栖息和越冬地、湿地恢复示范区、野外的宣教场所设置信息栏,告示群众有关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条款、措施。在*湖湿地周围主要路口和县城明显位置设置大型宣传牌匾,加大对湿地的宣传力度。其次为了加大*湖湿地保护的对外宣传,项目期内制作宣传册 2000 份,宣传*湖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资源概况、主要保护对象、湿地和森林景观、珍稀物种图片等内25容。5.1.45.1.4 管护科普:管护科普:为加强对*湖湿地保护能力建设,鉴于藏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对*湖湿地的保护需求,根据需要聘用有能力的临时管护人员 10 人加强对*湖湿地恢复和保护,重点在湿地植被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培训、湿地保护等方面。同时项目实施期间对*湖湿地的管理人员进行能力培训,安排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讲座 100 人次、行政管理能力培训 30 人次和对外考察访问、交流学习 20 人次。主要对象包括*湖湿地保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一线巡护人员、宣教讲解员,也包括转制干部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对保护行业知识了解较少的人员。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和保护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通过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湖湿地的保护、管理、监测、科研和宣教能力。5.2 湿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严格以湿地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按照湿地生态系统机理和演替规律进行。需要重点修复、培育、涵养、保护的对象与地区。*湖湿地恢生态复工程包括:*湖湖泊内植被恢复、湖泊内渔网撤除、湖泊周边坡地植被恢复、河口-湖泊湿地植被恢复示范、水禽栖息地恢复示范等工程。湿地植被对维护浅湖、湖滩沼泽生态系统功能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湖湿地植被丰富,分布面积很广,但由于过去长期围垦和过度的利用,植被结构很不合理。在生态类型上,主要是沉水植物,而湖滩、浅水区域的挺水和浮叶植物逐年减少,26湖岸与湖堤的湿地植被较少,大量的裸露地甚至还有周边社区居民的田地。如此下去,将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湖湿地项目区的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极为不利,使生态系统功能失调,加速*湖湿地的生态功能的退化进程。为了恢复*湖湿地植被的合理结构,必须对湖滩、浅地的挺水和浮叶植物进行恢复,同时加大湖堤、湖岸的植被恢复。5.2.1*湖湖泊内植被恢复工程建设5.2.1.1*湖挺水植被恢复工程建设, 在浅水湖滩种植芦苇、菰草植物群,面积 40hm2,要考虑芦苇、菰草原有自然分布,这样有利于植被的自然生长和扩散。5.2.1.2*湖浮叶植被恢复工程建设, 在地水位相对较深的湖区、河汊区,种植莲、菱、茭白等组成的挺水、浮叶混合植物群,面积 40hm2; 5.2.1.3 *湖沉水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在湖区四周水位较浅,离岸边近的区域移栽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面积20hm2。5.2.2*湖湖泊内渔网撤除:为保障*湖水系贯通,在建设期内对*湖周边各河汊区域内现有养鱼的围网栏约10km 进行拆除,面积 3000 亩,拆除禁渔区围网栏、竹竿等需要消耗人工费、运输费、油耗等费,其撤除成本约为 30 元/m,考虑到折旧因素,需要补助,共需投入补助资金 30 万元。5.2.3*湖湖泊周边坡地植被恢复:在湖区四周岸边水位较高裸地或人工堤坝的上方的裸地种植四季桂、女贞、樟树、夹竹桃等阔叶植物群,面积 60hm2,达到湖泊周边坡地绿化、水保、观赏的目的。5.2.4 河口-湖泊湿地植被恢复示范:在*湖湖区东南部的莲子淀进行水生植被恢复示范,面积 50 hm2,种植莲、菱、茭27白、慈菇等挺水植物;并将*湖湿地的水花生(外来物种)清除;通过对植物群落的恢复,不但可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还会给湖区带来相当的经济收入(如适当地采莲、观赏等) ,还能带来一定的旅游资源,起到湿地保护示范作用。5.2.5 水禽栖息地恢复示范:在*湖芦苇荡进行水禽栖息地恢复示范。*湖,鸟类资源丰富,有 13 目 34 科 77 种。为了充分利用湖区给鸟类营造适宜的栖息生境,在*湖芦苇荡建一个水禽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区。该区既有开阔的深水湖区,又有浅水滩和各种植物群落类型,营造一个适宜不同鸟类生存的环境。示范区的面积为 100hm2。具体的工程措施有:继续恢复和完善湿地植物类型,营造一个适宜不同鸟类生存的环境。将周边的弃耕地和鱼塘恢复成水陆交界过度带和浅水区,水深最多不超过 0.5m,从而吸引多种鸟类到此停留、取食、栖息。设置投饲点,定时投放水禽饲料,吸引更多的鸟类。人工提供庇护巢箱,确保水禽在环境恶劣时度过难关。5.35.3 物种保护物种保护5.3.15.3.1 湿地植物繁育通过对*湖的荷花、芦苇、芡实、野菱等水生植物繁育;使*湖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得以恢复和保护,不仅使*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而且还可以通过保护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5.3.25.3.2 物种标识实施生物标本制作,制作*湖水生动植物标本 200 件。 *湖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种类繁多,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已采集鱼类标本 38 种,隶属 12 科 32 属,已知各类水生28维管束植物有 19 种,其中挺水植物 7 种,浮叶植物 2 种,漂浮植物 1 种,沉水植物 9 种。浮游植物共 5 门 25 属;浮游动物共 45种,其中原生动物 12 属 16 种,轮虫 9 属 15 种,枝角类 5 属 6 种,桡足类 8 属 8 种。公园内有野生动物 21 目 50 科 104 种。鸟类占野生动物的大多数,有 13 目 34 科 77 种,其中有许多珍稀鸟类,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鹤、白枕鹤、白鹳、黑鹳、大鸨,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灰鹤、鸳鸯和白尾鹞等。收集*湖各类生物资料,进行标本制作,不仅有利于科普宣传,更可使广大群众提高对湿地的保护意识。5.3.35.3.3 湿地动物救护针对*湖湿地的动物资源,购置相应的救护设施、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实施救护,对保护*湖湿地的野生动物意义重大。第六章第六章 资金来源及实施计划资金来源及实施计划6.1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638.85 万元,其中申请国家 2001 年年度湿地保护补助资金 400 万元,地方配套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238.85 万元。6.26.2 资金使用内容项目资金使用内容主要为:湿地生态监测监控使用资金 219.85 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维护费 55.7 万元、科研监测设备费 59.55 万元、宣教设施费50.6 万元、管护科普费 54 万元) 。湿地生态恢复使用资金 359 万元(其中:湖泊内植被恢复费70 万元、湖泊内渔网撤除费 30 万元、湖泊周边坡地植被恢复费84 万元、河口-湖泊湿地植被恢复示范费 65 万元、水禽栖息地恢复示范费 110 万元) 。29湿地动植物保护(湿地物种保护)使用资金 48 万元(其中:湿地植物繁育费 30 万元、物种标识费 10 万元、湿地动物救护费8 万元) 。其他费用 12 万元(其中:技术、工程咨询费 3 万元、勘查设计费 3.8 万元、招投标、监理费 3 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 2.2万元) 。资金使用内容具体祥见资金使用内容具体祥见:附表-*湖湿地 2001 年年度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项目资金使用表。6.3 资金使用范围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国家补助资金国家补助资金 400400 万元使用范围:万元使用范围:用于*湖湿地生态监测、监控的设施维护和设备购置支出(其中包括:*湖湿地基础设施维护费、巡护道路维护、小型监测监控设备购置和监测运行维护等所需的专用材料费、购置费等) 、*湖湿地生态恢复支出(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水系贯通等设计费、施工费、材料费、评估费等) 、湿地物种保护支出(物种标识费、湿地植物繁育费、湿地动物救护费等)以及管护科普支出费(藏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必需的劳务费,以及科普宣教、培训费等)和项目勘查设计费。地方配套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地方配套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238.85238.85 万元使用范围:万元使用范围:用于*湖湿地管护码头维护、部分科研监测设备购置、生物标本制作、河汊区域渔网拆除(水系贯通)部分支出、*湖湿地生态恢复部分资金支出(包括湖泊内植被恢复费、湖泊周边坡地植被恢复费、河口-湖泊湿地植被恢复示范费、水禽栖息地恢复示范费)和其他费用支出(技术、工程咨询费、招投标、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具体祥见: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具体祥见:附表-*湖湿地 2001 年30年度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项目资金使用表。6.4 资金使用进度2001 年年 4-5 月:进行项目勘查设计、实施*湖湖泊内渔网撤除以及*湖湿地荷花、芦苇、芡实、野菱等水生植物繁育,共使用资金 48.8 万元。2001 年年 5-6 月:开展项目部分建设招投标使用资金 3 万元。2001 年年 4-9 月:河口-湖泊湿地植被恢复示范(荷花淀水生植被恢复示范) 、以及*湖湿地水花生(外来物种)清除使用资金 65 万元。2001 年年 4-10 月:*湖湖泊内植被恢复(挺水植被恢复、浮叶植被恢复、沉水植被恢复)工程建设使用资金 70 万元。2001 年年 5-8 月:购置高倍望远镜、双筒望远镜、标本保管设备、水文、水质质量监测设备等科研监测设备使用资金 59.55万元。2001 年年 4 月-2100 年 3 月:*湖湿地管护码头设施维护、修复巡护道路,瞭望塔、界碑、界桩设置等基础设施维护、湖泊周边坡地植被恢复以及项目技术、工程咨询,共使用资金142.7 万元。2001 年年 6 月-2100 年 3 月:*湖湿地芦苇荡水禽栖息地恢复示范使用资金 110 万元。2001 年年 4 月-2100 年 4 月:标本陈列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信息栏、大型宣传牌匾等宣教设施购置、设置,湿地聘用临时管护人员、科普宣教培训以及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共使用资金106.8 万元。2001 年年 5 月-2100 年 4 月:*湖湿地物种标识(生31物标本制作)使用资金 10 万元。2100 年 2 月-4 月:*湖湿地荷花、芦苇、芡实、野菱等水生植物繁育使用资金 20 万元。第七章第七章 项目组织保障项目组织保障7.1 组织管理机构项目管理机构为:藏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由于湿地所涉及的主管部门较多、范围大,其管理难度较大,为了理顺关系,加强本项目的管理力度,保证*湖湿地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建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成立*湖湿地保护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区农业发展局有关领导担任组长,加强对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藏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为项目具体建设和日常管理机构,行使具体的管理职能,负责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7.2 项目管理7.2.17.2.1 计划管理计划管理藏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为该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计划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该工程计划的组织实施。在该工程计划管理过程中,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大对该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的配套资金的争取力度,要向省林业厅、计划、财政部门申请加大对该工程项目加大投资力度。要加大对该工程计划的监管,以确保工程投资能够按照计划要求落到实处,体现“慎用钱”的原则。同时要维护该工程计划的严肃性,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更改工程任务。7.2.27.2.2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工程管理采用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大管理机制。 32 (1 1)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湖湿地保护管理处为该工程项目的法人,全面承担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管理,全面负责该工程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2 2)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招投标制:本项目中的建安工程(包括保护管理处、管护站建设工程、湿地示范工程以及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均采用招投标形式进行实施。仪器设备一般采用政府采购的形式进行采购。按照“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公正评标”的原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优秀的建筑承包商参与工程建设。为避免决策失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招标,聘请专家组进行独立评标,并根据专家组评标推荐意见,通过集体讨论确定中标单位。 (3 3)工程建设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