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九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31897395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九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九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九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九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小学数学教案 篇1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认识直角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教材P7780。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教学准备:三角板、纸片、钟、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认识直角。1、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角,现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几局部组成吗?(指名汇报)2、谈话:看看这个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吗?(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个同样的角)在纸工袋上有几个这样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3、谈话: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角都有一个一起的名称,叫“直角”。一般我们还要在直角上标上一个符号来表示直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角。二、折角。1、 谈话:那么你想自身来折一个直角吗?(课件出示例2)(同学用圆形纸和不规则纸折角)2、 提问:比较你折的两个直角,有什么发现?再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同学分别比较后汇报)3、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直角都是一样大小的)三、找角。1、谈话: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直角,你能从教室里找到其他的直角吗?等会儿要请你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同学找直角)2、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3、谈话: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实啊,在我们经常看见的钟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例1想一想)(同学交流,教师在钟面上拨一拨,并验证)4、谈话:当然在我们数学书的封面上也有直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同学汇报,两种方法。)下面就请你用自身喜欢的方法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同学活动)5、提问:你找到几个直角?谁来指一指?(指名上前指一指)6、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用任意两块三角板拼出一个直角吗?(同桌合作拼直角。指名汇报,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请生验证。)四、画角。谈话: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画下来吗?(同学在书本P74点子图上画一个直角。指名展示,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怎样验证?教师在点子图上示范画直角,同学再画一个直角)五、认识锐角、钝角。1、 谈话:刚才我们折了直角,画了直角,并知道在生活中 有许多直角。请你再看看这几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一个是直角呢?这个角比直角(小),它也有一个名称,叫锐角。那么这个角比直角(大),名字叫钝角。看一看你们的三角板上有锐角和钝角吗?谁来指一指?(指名上前指一指)1、想想做做第4题。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同学独立完成,指名汇报。1、想想做做第5题。照下面左图的样子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同学独立完成,指名展示、汇报。六、练习。1、想想做做第6题。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1、想想做做第7题。在右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七、总结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三第915题及思考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知道和的变化规律与差的变化规律,能说出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以及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时两道算式结果的大小,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简便计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计算的合理、灵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加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知识的应用。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加、减法计算的一些综合练习(板书课题),并且进行一些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二、计算练习1口算。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指名学生口算。2练习十三第10题。(1)计算a+b的和。小黑板出示,说明上一格的数是a,下一格的数是b,要求a+b是多少。提问:这里求的是两个数的什么?a表示的数叫什么数?b表示的数叫什么数?a+b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把a和b表示的两个数相加,求出a+b的和填在书上的空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2)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提问:这里哪个加数不变,哪个加数变化了?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如果从左往右看,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现在我们看出,当一个加数不变,另二个加数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和会怎样变化?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多少。(3)判断下面每组中哪个得数大,大多少,并说明理由。126+97 135+198 178+299 254+96126+100 135+200 178+300 254+100(评析:这里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是为后面学习加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作准备的。通过这里的判断,有利于在学习教科书第70页的简便算法时理解算理。本节课下面认识差的变化规律的安排也有同样的作用。)(4)计算a一b的差。小黑板出示。提问:a表示什么数?b表示什么数?a一b表示什么?请同学们根据表里每格中a和b对应的数,求出a一b的差填在书上的空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2)初步认识差的变化规律。提问:在表里被减数变化了没有?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左往右看,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现在我们看出,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时,差怎样变化?减数减少时呢?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反而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3)下面每组中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比较,差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小多少?为什么?15196 342298= 246199= 24597=151100 342300= 246200= 245200=4练习十三第11题。小黑板出示,指名回答每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并要求说明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简便。小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把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十分简便,很快算出结果。这种简便方法主要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然后接着计算。5练习十三第12题。读题后提问:表里是哪几户人家?“合计”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简便方法算出每户的合计数?让学生口算合计数填在表里。指名口答结果,集体订正。三、应用题练习练习十三第14、15题。1读题后,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2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四、思考题1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样变化的。(1) 10+20=15+20(2) 10+205+20 。提问:和与加数是怎样变化的?指出:当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一个加数减少,和也减少2用这样的方法去想一想思考题,说一说要怎样做。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提问:是怎样想的?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1题。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13题。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学目的: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联系,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教具学具:课件 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故事导入: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兔哥哥兔姐姐兔弟弟准备为妈妈庆祝生日。他们来到大街上,各自去买一些东西。兔弟弟到了小猴开的一家“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开心极了,就对小猴说:“猴哥哥,我想买一些逃。”小猴说:“可爱的小兔,我只剩下一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桃?”兔弟弟说:“猴哥哥,我想买9个。”小朋友,小猴一共有几个桃?兔弟弟要买几个?你能把这些告诉同学吗?(学生交流)听了说的,你想提什么问题?谁能用三句话连起来说。(指名说)你们能用一个算式把小猴买桃的事表示出来?(学生回答后板书:13-9=4)那小猴是怎么从13个桃里拿出9个给了兔弟弟自已还剩4个的?让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猴吧!二主动探索,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1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操作。以小棒代桃,先摆10个,再摆3个,在13个桃中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2小组合作。边操作边说。3班级交流。你组什么好办法请介绍听听?(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操作边交流。)4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5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小猴只有12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2-9=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计算。有困难的可用小棒摆摆。那如果小猴有16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6-9=,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三巩固深化,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兔弟弟买了桃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看到兔哥哥买回了方糕,买了几块方糕?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兔姐姐买了一些黄瓜,有几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这时,妈妈出来了,看到孩子们这么乖非常高兴,就拿出三个苹果奖励他们。小朋友你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吗?你只要答出苹果上的两道题那那个苹果就归你了。9+2= 9+5= 9+9=11-9= 14-9= 18-9=这三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显示蚂蚁图)看,谁来了?他呀想跟我们玩游戏呢?你知道这个游戏怎么做的?(游戏)海洋里的鲸鱼也来凑热闹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要考考我们呢,你们有信心通过吗?做了这些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学生谈自已的发现教师随机揭题:十几减9)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看,兔妈妈捧着一个大蛋糕走来了,你发现蛋糕上插着什么?能用几句话告诉大家吗?同桌列式。四今天我们一起参加了兔妈妈的生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你有学到了什么?小学数学教案 篇4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1、认一认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2、选物体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二、(揭示课题)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三、(实践操作)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1、用钉子板围。2、用小棒摆。四、(课间活动)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3、数一数。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去过峨山的临江公园吧!那里的苗圃经过扩建显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气经过参观后带来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二、引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呢?(师张贴问题)生齐读题目。(下面同学们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三、探究问题1、你能写出算式吗?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154 22 =2、估一估(1)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2) 指3名学生回答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3、用竖式计算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2 2 1 5 4(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师问(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师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4、峨山的园艺师听说老师要到你们易门来上课,特地让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请你们帮帮忙。(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把你的估算结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合理,就点点头。(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4)验算一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评:怎样验算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四、总结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2、屏幕出示;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评价一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材说明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自制实验工具。学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具体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2收集实验数据。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3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根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整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经历从收集实验数据、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到根据统计结果推理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全过程,而且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教学建议1 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2 这个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尝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关键处予以一定的引导和点拨。3在制作实验工具部分,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制作简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么具体要求,启发学生选择弹性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称量6本数学书时不会超出弹性限度或发生永久变形;选择的木棒要尽量做到长度适中、粗细均匀,在称量时不会弯曲、变形。此外,拴盘子时要注意拴的角度和拴绳的长度,使托盘在称量时保持水平、稳定。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如可用弹簧来代替橡皮筋,在制作时用铁钩等代替木棒达到称量的目的。4在收集实验数据部分,教师可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明确书本第77页中统计表中要求采集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要明确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测量皮筋长度时要等橡皮筋和秤盘均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测;称量时要设法使木棒保持水平这样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具体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5在分析数据部分,教师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表,想一想统计图表呈现的特点,并讨论它们传达出的信息。然后,对应统计图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如果要称量7本书,皮筋会伸长多少?8本呢?10本呢?”6在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部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向学生初步渗透函数的。如果有的小组实验数据与理论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长,b代表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张的长度)的关系存在一定误差,老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学生客观说明。7在学生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后,老师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称量的课本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发生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二者的关系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弹性限度之内的,反之,二者的关系不存在。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4456 3723 18020 42810120 017 386124 1242352、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二、探究新知(一)教学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1)例1 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铁路长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是把13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教师提示:把137与357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板书:加法的意义)(2)练习:小强有125枚邮票,小明有75枚邮票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说明理由:已知小强与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与小明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两人的邮票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 加数 和)3、有关0的加法教师提问: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呢?有关0的加法可有哪几种情况呢?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二)教学加法交换律1、教师谈话: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法的意义,加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有关0的加法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关于加法的运算还有一些基本性质,它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将起到很大的作用2、教师提问:13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357137494(千米)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教师板书:137357357134、出示例2,引导学生归纳规律18171718124235235124025250规律: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教师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强调:我们要看一些等式哪些符号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就必须看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不变,它们的和变不变当然前提是等号两边的两个加数必须相同5、练习:判断:下面各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对吗?为什么?9779 101101208226 2002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指出:以上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并运用它做了练习,这一定律若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这一运算定律更简单清楚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注意:a、b是拉丁字母),在这我们读作ei和bi,(教师领读几遍,提醒学生不要按汉语拼音来读)教师板书:abba提醒注意:a与b可以表示0、1、2、3、中任意整数,如1221,920209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效的位置,和不变而像这些(指其中的等式)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这一公式表示的一类所有符合条件的式子,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7、学生分组自由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8、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计算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换律呢?(验算)9、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766589589 257474257 a1515三、巩固发展1、填空(1)把( )数合并成( )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一个数加0,还得( )如120(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a10100a 230420430220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五、布置作业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4872 293529a38 5555422、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918911 8541155916825032 282533718六、板书设计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37357494(千米)357137494(千米)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707 077 000例2 加法交换律:137357357137181717182423523524小学数学教案 篇8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上的例1例5,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梨。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2分绳子。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3分铅笔。提问:把 3枝铅笔平均分给 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二、新课1教学例1。(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平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平均分成了两块。(2)把一个饼(实物图)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提问:可不可以说是平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板书)。(3)指导学生读。(4)指导学生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其中的1块,在横线上面写1,写作。(教师在两块半个饼上分别写上。)(5)涂色练习。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上。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6)指导练习。教师拿出画有下面几个图形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2教学例2。(1)先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2)指导学生写出。(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标上。3教学例3。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提问: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把这个分数写出来。(一人板书,全班齐练。)数一数这张长方形纸上有几个。4教学例4。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 ,再填空: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5教学例5。(1)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提问: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3)数一数这条线段一上有几个。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教师指出上面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都是分数。(2)结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回答:分母表示什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三、课堂练习1做一做中的第1题。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让一些先折出来的同学示范怎么折。分数的折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折出最常见的几种折法就行了。2做一做中的第2题。这道题是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要说一说为什么。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四、课外作业用正方形纸片分别折出它的、。小学数学教案 篇9学习目标1、 理解积的乘方法则。2、 会计算积的乘方。3、 会进行简单的幂的混合运算。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的乘方法则。难点: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自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一、看一看1、积的乘方法则:2、完成课堂作业部分(写在预习本上)二、做一做:1、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ab)2=(ab)(ab)=(aa)(bb)=a( )b( )(ab)3=_=_=a( )b( )(ab)n=(ab)(ab)(ab)=aaabbb=anbn即:(ab)n=_(n为正整数)2、计算:(1)(2a)3= (2) (5b)3=(3) (xy2)2= (4) (2x3)4=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1)b3b3=2b3(2) x4x4=x16(3)(a5)2=a7(4)(a3)2a4=a9(5)(a3)2a4=a9(6)(ab2)3=ab6(7) (2a)2= 4a2(8)x3+x4=x7(9) y22y2=2y4(10) (a2b)3=a6b3(11) a42a3=3a74、计算:(1)(x5)2+(x2)5=_(2) (3102)2=_(3) (x3)( )x2=x14(4) (2a2y4)3=(5) m2m3=(6) (a2b2)m=(7) (2104)2=(8) (6xy)2=(9) (x2y)3(xy3)2=(10) (x2y3)4(x)8(y6)2=5、( )20xx(-3)20xx =6、0.12530(-8)30=7、2444(-0.125)4=8、若xn=2,yn=5,则 (xy)n=_9、已知 48m16m=29 求m的值10、已知 x+y=a求(x+y)3(2x+2y)3(3x+3y)3的值三、想一想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请写出来。_预习展示:1、根据乘方的意义(幂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46)3表示什么?2、那(46)5,(ab)3又等于什么?由特殊的(ab)3=a3b3出发,你能想到一般的公式吗?猜想:(ab)n=anbn(abc)n= (n为正整数),为什么?应用探究: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D、2.计算下列各题3.计算下列各题4、用简便的方法计算:5、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木星可以近似地看成球体。已知木星的半径大约是7104km,木星的体积大约是多少km3(取3.14)。拓展提高:若n为正整数,且 ,求的值.堂堂清:1. 若(9 ) =3 ,则正整数m的值为 .2.若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切成8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倍; 若将棱长为3的正方体切成27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倍; 若将棱长为n(n1,且为整数)的正方体切成n3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倍.3. 化简求值:(-3a2b)3 -8(a2)2(-b)2(-a2b),其中a=1,b=-1.4. 已知xn=2,yn=3,求(x2y)2n的值.教后反思 这节课又学习了一节新的运算:积的乘方,有了前面学习的过程,那么这几课也采用前面的教学过程,学生接受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对于单独的一种运算还可以做的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多种运算在一起的混合运算就有点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