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共6篇)(精简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699990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共6篇)(精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共6篇)(精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共6篇)(精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共6篇)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共6篇) 篇一:初一地理学习方法初一地理学习方法 初一地理近两个星期以来的学习,知识点比较难,学生学习程度也有所差距,在此,向大家一下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知识点非常繁杂,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只背诵不一定会做题,所以,还需要督促孩子在背诵记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多做相关题目,首先要做的题目就是伴你学和地理填充图册上的题目,其次,有学习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可以适当寻找相关课外拓展题目来做。地理只会背书,不会做题就不会考试。 在今后的每节地理课上我都会进行一次小测,小测的成绩会及时批改出来,敬请各位家长关注。 课下请家长监督孩子认真按时完成地理作业。每周会有三次地理背诵作业,周末有一次书面作业。 中秋地理作业:把课本13页之前划下来的背下来。请各位家长监督。 篇二:初中地理学习方法1以我的切身体会,就是一定要看地图,做题时也要有一幅地图在脑子里,多练练 ,要理解。 初中阶段要想学地理,除了“预习-专心听课-认真巩固”这一般的学习方法之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 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篇三: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经验技巧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地理真的很难吗?以前我觉得地理真的挺难的,怎么学都学不好,都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背过的内容,到了考试还是错,要不就是记不住,我想跟我一样苦根儿的同学很多吧!有时候真的觉得好无助,也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后来我才明白学习地理也没那么难背,其实要想学好地理,除了上课认真背,这些基本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遵循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进步的,那到底怎么才能进步呢?我把在中考状元李晓鹏新浪博客里看到的关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正在为学习地理而苦恼的学生。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 ?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同学们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话可以亲自去李晓鹏新浪博客看看,他的博客里面有对地理知识的不同见解和学习方法,我自己从中就受益很多。 ? ? 篇四: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浅谈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浅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如下。 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二、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篇五: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第一步: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时区、区时;海拔、相对高度;天气、气候;寒潮、寒流;内流河、外流河、;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步:读书、读复习纲要、要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第三步: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二步的复习,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四步: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然与地理有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 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转绘教材。这样就能进一步加强你的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学习的目的。 篇六: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坟理学科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目的是掌握地理环境要素的形成、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为实现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地理课程是由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几部分组成,并附设有乡土地理(如山东地理)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获取能力,同时逐渐形成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等基本观点,进而关心谋求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情感,用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行动来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 一、如何读好地理教材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是我们全体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必须认真思考的。 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学好地理可以使我们知道整个地球的面貌,了解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差异,了解世界各国的民族风情、秀丽河山,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难解的自然现象:日月星辰为什么东升西落?为什么有些地方山岭众多,有些地方地势坦荡?有些地方荒无人烟,而有的地方人口稠密?为什么南方山青水秀、流水潺潺,而北方山峰雄伟,河流干涸等。 古代人们形容人的知识广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好地理,使我们加深认识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地理环境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更好地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利于人类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怎样学好地理?学习好地理的方法很多。通过对学生学习地理的调研,总结出下列步骤可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学习什么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内容?是区域地理,还是综合地理? (二)在什么地方?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政区位置等,要搞清所学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与联系,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办法得到巩固与提高。 (三)为什么有这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要知道某一区域中为什么有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及其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学习时应认真听课,特别注意老师的启发、引导与指导的内容,结合课本“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认真观察、探索、思考,用发散性思维创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规律。 (四)将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现象的发生与人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将地理现象与人类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分析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哪些不利影响。 (五)掌握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好人类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人类怎样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怎样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或免受损失?怎样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习地理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图表的技能与方法,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理清地理区域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和社会地理现象,多动脑去想一想、多动手画一画、做一做,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多参与地理研究性学习,多阅读地理书籍、报刊,多看地理节目,多收集有关地理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增加自己的才智,使自己对大自然奥秘产生极大兴趣。在学中用,用中学,这样一切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将迎刃而解了。 二、运用地图学习地理 同学们从小学开始,就已了解到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不但展示了各个区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还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会阅读地图是无法学好地理的。那么应当怎样阅读地图呢? 一般说来,阅读一幅地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汾一步,认识地图。这是阅读地图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课上老师一定按这样的步骤教同学们认识地图: 1,在各种地图上判断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2通过对比例尺的运用量算地理事物间的大致直线距离。 3了解各种表示地形的图,从而推断地势的大致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4通过对各种图例的了解,在地图上认识和查找各种地理事物。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知道“认识地图”的意思就是要能够在各种地图上判方向、量距离、明高低、识事物。这项读图基本功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 汾二步,熟悉地图。在认识地图的基础上,同学们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自行根据课文有关文字内容对地图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了。 阅读地图时,要尽量将有关的地理事物一一落实在图上,以便了解和熟悉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必要时可以用红蓝铅笔进行描绘。如海岸线描绘成蓝色,地区之间的分界线描绘成红色,山脉走向按文字注记描成红色等。例如学习我国北方地理时,就可在“我国北方”的地图上了解以下几项内容。 1从多种角度如全国、纬度、海陆、山河、邻国等,来判断我国北方所处的位置。 2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组成。 3耕地和草原的分布。 4主要河流湖泊和水电站。 5主要矿产分布。 6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 7主要铁路线及港口等。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一一落实和查找,对我国北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不应离开地图去死记硬背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这样学到的地理知识就容易巩固。如果同学们能够和语文课、政治课、历史课上所学的内容相联系,那么读地图的兴趣就更浓。 汾三步,分析地图。这是阅读地图的较高要求了。 认识地图,熟悉地图,只不过是从外部表面现象上认识地理事物。而分析地图是要对这些表面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 例如,结合课文内容阅读“西亚和北非”图,可以分析出从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最近水道,从而加深了解土耳其海峡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交通要冲,了解了苏伊士运河连结的海洋一得出本区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对“五海、三洲、二洋”之地的战略地位有了突出的印象。 通过对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资源分布的观察,会对该地区石油在世界上所处的重要地位有明确的认识。 循着“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可以了解四个海峡和一条运河在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性。 又如,我们通过文字介绍,知道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工业、金融、商业、对外贸易、科技信息等方面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读图分析,我们还可以对上海有更深人的了解: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周围农业基础优越。 3上海濒海临江,地处我国“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 纺交汇处,又有腹地广阔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了远洋、沿海、内河、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方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上海市黄浦江以东),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飞腾。同学们,这样“图文结合”学习地理,是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繁然,以上只是介绍了阅读地图的一般方法。各种各样的地图包罗万象,每一种都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有些地图的下方,还附有读图提示和要求,这些往往是读图的重点所在,带有导向性质,千万不可忽视。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于通过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地理 队漫长的地质时代到未来,从地球到浩瀚的宇宙空间,从国际上的种种新闻到身边的天气变化?和地理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太多了。如果同学们能够利用实践活动学习地理知识,或者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我们的学习就会更加生动活泼。坟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地理课外活动有些可以在校内开展,有些可以在校外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有丰富知识性质的,有动手操作性质的;有全体同学参加的,有个别自愿参加的;有普及型的,有提高型的。归纳起来,地理课外活动有以下儿种。 (一)观测预报。主要内容有气象、物候观测预报,天文、地震观测预报,环境观测预报等。 例如,用家用温度计测量早、午、晚气温并记录下来与当日气温部门发布的数据对照;还可用地温计观测地温;用空盒气压计观测气压;用小旗、树枝、炊烟、大树等摇动状态估测风力。 时间长了,有了积累,就可以试着做补充天气预报。还可以观测星空,认识恒星、行星、星座、彗星;观测日食、月食等各种天文现象并记录或拍照。不间断地观察井水的情况、动植物的情况,可以发展地震前兆。注意观察某些敏感花草、树木的变化,可以发现环境质量状况的变化等等。 (二)考察旅游。主要指在老师带领和指导下进行地理野外考察或旅游活动。如地貌类型的辨认,地质构造的观察,矿物和岩石的判断,土壤植被类型的辨认,河流湖泊的观察,海岸类型的观察,名胜古迹、奇峰异洞的探访等等。 (三)参观调查。主要是指对人文、经济活动的参观调查。 例如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工厂、矿山、码头、农村、牧区、车站、飞机场、博物馆、展览会进行有目的的参观活动,以及乡土地理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等等。 (四)制作和操作。主要是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如制作矿物、土壤、岩石标本;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制作火山构造和地震构造模型;制作等高线原理教具;制作乒乓球地球仪;制作课堂教学用的投影图片;利用电脑演示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程序编制和操作等。 (五)阅读写作。主要是对地理科普广播、电视的收听收看;地理杂志、书籍的阅读;地理小论文、地理调查报告的撰写;地理橱窗、地理画廊的布置;地理黑板报、墙报的编写设计一等等。 (六)竞赛演讲。主要包括各种地理知识和地理演示和操作的竞赛。如国情知识、环保知识、气象知识、世界地理知识、铁路航线知识的竞赛活动等。 (七)集会游戏。如组织地理晚会,表演与地理有关的文娱节目,举行地理猜谜活动,举行拼图游戏,举行与地理知识有关的邮票展览等等。 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地理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同学们独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丰富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这样课堂内外结合,因地制宜地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地理,特别有利于我们的全面发展。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小结 发布时间:2016/10/10 浏览人数:1029 本文编辑:czxx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小结 学习地理,首先就要对所学的内容多动脑筋,想一想:“它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为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 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 初中地理学习主要有两个目的:1、建立高中地理学习的地理背景知识:我国及世界主要地区(国家)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特征,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农业、工业、交通、商贸、旅游、人口及民族、城市、科技、市场、国家政策等。2、培养高中地理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读图提取信息、地理特征描述的基本术语、地理研究的基本思路等。 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初中地理重点在于理解我国和世界的基本地理特征,在于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如果平时能够注意知识的及时落实、课外知识的及时积累,实际上没有太大的难度,而且如果平时能够记忆一些知识,课堂上多理解一切知识,在考前复习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内容太多,无法记忆了。(2)可能由于小学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学习过程,因此有许多学生可能无法快速适应,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能给地理以一定的重视程度,加上认真努力的记忆,掌握好初中地理知识是不难的。按照以往的经验,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最大的难处在两个方面:不重视,怕背书。 建议:1、课上听讲效率必须保证,这是前提条件。2、课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多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好的学习方式。3、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报纸、网络、聊天等)进行知识积累,这是最有效的捷径。4、平时可以通过积少成多的方式,加强知识的记忆。即平时不断记忆,而每次记忆时不要贪多,但必须保证记忆的效率。(例如:每周记忆一至两次,每次15到20分钟左右即可)给你一句忠告: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事情就是考前突击。(许多初中的学生就是因为养成了这一不良习惯而在高中阶段吃到了苦果,这是我多年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切记) 最后,祝你成功! 初 中地理学习方法问题探究 摘要:地理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现状,地理学科的特点及新形势下的地理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的特色及现有形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文着重以发展学生主动学习为探究目标、培养学生地理理念的形成及地理技能掌握为主,从而探究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生;地理方法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订并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俄国教育学家可夫在新教学论中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我国新课程改革精神不谋而合:教育要以人为本,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 “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从地方、区域乃至全球视野看待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辩能力和创造素质。为了实现地理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功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法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2 我国研究进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学习原苏联的地理教学法著作,如: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对我国地理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一段时段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方法的重要性,轻能力培养。对学习地理方法的探讨尚显不足。 20世纪7080年代,地理教育事业快速,地理教法的研究渐渐繁荣。较有影响的著作有:褚绍唐的地理教学法、褚亚平的中学地理教学法等等。其中地理教学法仍坚持以教师、教材为中学,对地理学习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 20世纪8090年代初,由褚亚平等学者创立了地理教育法课程。开始涉及地理教育的全方位。重点研究地理学习论、地理教学论等。对我国地理学习方法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92年,设立了地理理论知识和实践并重的“地理教学论”课程,重学生能力培养,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1996年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实验用)、2000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这一时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深化阶段”即注重学生个人发展、可操作性强的目标,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2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分析 2.1 现状分析2.1.1预习效果差强人意 教学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1至2分钟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习,可大部分学生阅读教材时走马观花,对新知识了解十分的模糊,没有思考过哪些知识可通过自己探究便能掌握,哪些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哪些知识又是难以理解的,更无法抓不住要点,自习的效果不佳。 2.1.2未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眼睛”,可见地图是地理信息非常重要的载体。在教科书中有着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这些地图几乎能把所有的地理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形象、直观、生动的呈现出来,易于理解。而学生利用地图的情况却是差强人意。学生往往会忽视了配合相应的地图去学习,文字和地图脱节,使得知识抽象化,内容枯燥,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 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往往需要直接笔记在相应的图上,可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未认识到这一点,做笔记时都很随意,随便在书本上的一块空白处写。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 2.1.3知识“死记硬背”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迅速,但仍是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难以弄明白,只有选择死记硬背知识,经常会出现学生把知识点弄混淆。甚至,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地理的关键就是靠谁的“背”功厉害。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到头疼,也由此严重影响了地理学科的吸引力。 2.2 原因分析 2.2.1学校、社会及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 素质教育的推行遇到层层问题。受到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很多学校,一些所谓的“副科”如:初中地理,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对象。从学校的领导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自身均对地理学科不重视。 2.2.2教育者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传统知识观和认识论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组织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灌输知识,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束缚学生思维发散,遮蔽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学生扮演的角色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认识过程的被引导者。教师忽视对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法的能力的培养。久之,学生滋生了厌学情绪,开始被动地接受学习。 2.2.3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兴趣,这样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学生“学”轻松,教师“教”轻松。但是,肯定会存在有学生对地理知识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机,对这门学科持有一种“无所谓”的心态,从不会考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是合适自己的,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别的同学是怎样做的等等。 3 提高初中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对策措施 3.1 学会使用教材 地理教材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工具,又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应该重视教材,学生在课堂上认真阅读课本,习惯做自学笔记,回答一些问题等不同的途径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的考虑,学会使用教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1 “语意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来阅读地理学科的相关内容。它适宜于课本中那些篇幅较长,知识点却不多,层次较清楚的章节。用一至两分钟的时间来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阅读,先找出一些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有必要时可以简单做读书笔记。勾画出关键词,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试着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括。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自学前提出一两个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有针对性,目的性阅读;自学完后,老师通过一两个问题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采取“语意式”阅读的方法不仅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3.1.2“提纲式”阅读 阅读法,即引导学生疏理出主要知识点,列出提纲,读懂教学整个内容,多看深思,为其指出思路,使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培养自学能力。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无论是“语意式”阅读法还是“提纲式”阅读法,预习教材时都必须做到“三读”、“四到”、“五边”的原则:简单知识需快读,重点知识需反复读,疑点知识需慢读;阅读时要时时做到心到、口到、眼到和手到;边阅读,边读图,边思考,边总结,边笔记;预习的方法:圈、点、批、注、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2 图文结合 读图,用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文字是思想意识的反映, “无文之图”便是学生的难以理解的“天书”,“无图之文”则是毫无生气的说教。只有图与文字的配合,方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等。文字依托地图,方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2.1重视地图作用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类插图课堂上的常见工具地图册,一定要学会把知识点落实在图中,例如:把学习中出现的重要地理名称在地图中圈出来,易懂易记。有时可以动手绘制简单的示意图 ,呈现出相应知识。课后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分析地图,学会认识 地理特征、原理、成因等。努力做到“心中有图”。 3.2.2学会读图 直观读图法:各种地图中,有些地图信息是可以很直观提取的,而直观读图法多适用于讲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在讲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时,可先让学生在地图上分别找到1月份气温最高、最低的地区,再观察从北向南气温的变化规律,算出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温差。便可很轻松地知道“我国1月南北温差大,相差近50摄氏度”。 纵向联系法:地理知识也和其它学科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过程。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读地图,便可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如在学习中国气候特点之一 “气候复杂多样”时,联系以前所学习的“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中国干湿地区 和“中国地形图 等诸多影响气候的诸因素,便可得出结论:“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海远近差别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形类型齐全、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横向对比法:进行地理学习的横向比较时,往往需借助地图,这样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 3.2.3简单填图、绘图 培养学生获得地图知识,关键能记图,只看图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记住地图中的有效信息。因此会填图和绘图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勾画轮廓:将较薄的纸(或画图本的纸张)放到大洲(区域或国家)的图上,将边缘轮廓复印到纸上勾画,同时还要勾画出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大洲,以便初步确定空间位置。轮廓勾画好之后,可以练练自己眼力,看看这些轮廓像什么:如我国大陆象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渐渐培养学生地理形象感。 一些重要的山河分布,可用简单绘图的方法把它们描出来,理解记忆。如:讲到长江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地图上描出长江主干流,同时画出长江流域的简图,是由 “”加”V”字形组成。再把知识标注在简图中。知识清晰,明了。 填绘图:填绘是用符号或颜色将地理知识绘到图中。填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出,体现重要知识点;运用符号时,无论是点、线、面都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在彩绘时,还可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可以用 “点”来表示,有时可以选择划斜线等。一定要有注记即配上相应的文字。如这个“点”为“成都”,这条“线”是沪杭线,这片“面”(区域)是四川盆地。而彩绘某一区域图,至少需要填绘这几方面: A位置:填上相邻的大洲和海洋(海洋一般用蓝色) B 地形:一般用棕色表示高原,绿色为平原,褐色为山地,三角形代表山峰,旁边最好总结出地势的高低分布状况, C河流:一般用蓝色表示,在河流沿岸标注名称。 D城市:首都、省会城市和港口等用不同的符号圈来表示。 E工农业:绘出重要的农作物分布区及重要的工业区。 填绘地图时最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填写。如在填绘分区地图时,按照顺时针方向,先填周围一圈,再“填充”其它。最初绘图时,学生应该照着课本地图,将重要知识有条理地绘到画图本上,边图边记。等到基本掌握了绘图步骤后,就可以关着书填绘。如果某一项的内容记得不全,先“空”一下,绘其他的,再复习课本知识之后进行默绘刚才“空”下的,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地学生会对地图的归纳与总结能力提高,同时也会改变知识的记忆方式,不是机械地记忆,而是图文合一,学生会发现知识变得形象而生动,记忆的速度也会大大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学会听课 在地理课堂上,思路紧跟随老师,思维发散,具有创新性;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及时做标记;识图时注意顺序:读名称,看图例,再读图。 3.4 知识层次 掌握地理知识主要有四层次,分别为:了解、记住、理解和应用,如:课本中阅读材料的内容,了解即可;对于某些非常重要的地理事物名称或其他,不仅要记住,还要记准;抽象的知识需要理解记忆,而非机械记忆;把知识内化后,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每一层次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辅助工具地图的使用。 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避免了知识的枯燥无味,知识点易张冠李戴的弊病,知识记忆深刻。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 3.5 勤做笔记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相互活动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位学生来说,听课当然不能仅仅是单纯的用耳,这样往往很容易注意发生转移,听课质量不高。必须要动脑、动手、动口,适时地做些听课的笔记,这是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勤做笔记非常重要,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有助于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有助于增强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课后复习,起到消化巩固的作用。特别注意:地理学科的笔记最好做在课本上,选在课本适当位置上,做到笔记的内容是有使用价值,简明、扼要、整洁,千万不要耽误听讲。而做笔记内容在三个方面最有价值。 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在讲课时,一般都会把本课的知识要点加以归纳总结,以提纲式的板书形式条理化展现出来。这是笔记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可以把它抄在每课课题的上面,形成本课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各节的重难点知识:在很认真听教师讲课的同时,对于老师讲授的重要知识内容,应该马上在课本文字相应处用自己喜欢的“固定的符号”加以标注,引起注意。一般难点的知识较为抽象,这时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基础,理解掌握。 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有些时候教师会选择进行知识延伸,这些内容在教科书中没有,这时,学生更应该认真地听并且做好笔记。例如:在学习“判断方向”时,一般都会拓展到“两极地区特殊的东西方向判断法”即北极按逆时针的方向自西向东转,南极按顺时针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转,就需要学生马上在“方向”这一段旁边记录下来,理解记忆,以便复习巩固。 地理学科很特殊,笔记不光可以用文字来表示,对于较难的知识,可以用简图的形式画出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更利于知识的形象掌握。例如,在学习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时,关于地形雨的知识,初一的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绘一幅地形雨的简图,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就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迎风坡”,什么是“背风坡”,还把“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不同”直观展示出来了;再如 关于“南北两极的东西方向判断”的知识,也可以用简图的形式来做笔记:画上一点,字母表示北(或南)极,周围画出逆(或顺)时针箭头,写上东西方向,这样简单又很直观,有利于对难点知识的形象理解;又如区分山谷和山脊时,把规律性的“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用示意图画出来,这是既方便又形象的记忆方法(见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