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1650269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大支模施工方案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依据4第1节 编制说明4第2节 编制依据4第二章 高支模概况4第三章 材料选用及技术要求6第1节 材料选用7第2节 技术要求7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7第1节 搭设顺序7第2节 支撑架构造要求8第五章 模板支撑架设计10第1节 结构大梁支设设计101.1 结构大梁高支模传力系统101.2 梁下部支撑设置111.3 梁侧向支撑设置111.4 梁支撑架设计121.5 支撑示意图12第2节 楼板高支模设计142.1 楼板支撑体系传力系统142.2 楼板支撑体系设计142.3 其他构造要求16第六章 施工过程控制16第1节 高大模板支撑架的验收16第2节 高大模板支撑架的使用管理规定17第3节 高支模拆除17第4节 混凝土浇筑及监测措施184.1 混凝土浇筑184.2 混凝土浇筑期间支撑体系监测19第七章 质量保证19第1节 质量保证措施19第2节 质量要求:20第八章 高大支模安全管理措施22第九章 应急救援预案23第1节 应急救援小组231.1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231.2 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与分工23第2节 急救医院联系方式24第3节 应急救援物资准备24第4节 应急救援程序24第5节 事故应急救援26第6节 应急救援培训27第十章 高大支模计算书28第1节 200300梁计算281.1 梁支撑架计算281.2 梁模板验算36第2节 300650梁计算392.1 梁支撑架计算392.2 梁模板验算48第3节 400600梁计算513.1 梁支撑架计算513.2 梁模板验算59第4节 400900梁计算634.1 梁支架计算634.2 梁模板验算71第5节 楼板高支撑架计算75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依据第1节 编制说明本方案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高大支模施工方案,主要为裙楼(AG)/(16)轴处的楼板模板支撑体系,本方案涵盖了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使用期间的管理、使用后的拆除等。第2节 编制依据序号类别名称编号1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6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7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0施工手册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1文件依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2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13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招标图纸14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创新中心施工图纸第二章 高支模概况本工程裙楼(AG)/(16)轴处的支模底部标高为-0.050m,楼板顶部标高为8.650m,楼板厚度100mm,支模高度H=8.650-0.100-(-0.050)=8.6m,属高大支模施工范畴。该部位的梁截面有400900,400800,300650,400850,400700,300500,350600,400600,200300,200250,400500等,板厚100mm居多,极少数部位板厚为120mm。高支模部位如下图所示:第三章 材料选用及技术要求第1节 材料选用本工程高大支模施工全部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支撑体系,选用钢管的规格为483.5,背楞木枋截面为50100,底模采用18mm厚木模板,顶托梁采用双钢管,立柱顶部采用高度可调支托。第2节 技术要求1、杆件材质要求:钢管应符合国家标准BG/T13293或BG/T3092。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和硬弯,两端面切斜的偏差1.7mm;壁厚允许偏差-0.35 mm,外径允许偏差0.50 mm,且必须涂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对于新管还同时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和钢管材质检验报告。钢管上严禁打孔。2、扣件为杆件的连接件,用可煅铸铁铸造,扣件不得有裂纹,并将影响其外观质量的粘砂、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扣件与钢管的贴和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 mm;新进的扣件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专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扣件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GB1583,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3、顶托必须逐个检查,对存在螺纹滑丝等现象的一律不得使用。方木开裂破损的一律不得使用。对高大支模中使用的模板、方木、钢管等材料,使用过一定周期不能确保符合原有力学性能的情况下,要选样做破坏性力学试验,确定能够满足使用承载要求。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第1节 搭设顺序放线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和横向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搭设,直至第一步支撑架交圈完成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并随搭设进行设置剪刀撑第2节 支撑架构造要求1、立杆(1)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出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2)立杆应采用对接接头,且接头位置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柱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3)钢管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300,且控制在50mm以内。(4)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2、纵向水平杆(1)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3、剪刀撑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围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接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说明:图示为剪刀撑的布置原则,工程中剪刀撑的布设一律遵照上图原则进行搭设。4、扣件(1)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扣件螺栓方向尽量一致。(2)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在45-60N.m。(3)在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4)抗滑扣件间应顶紧,安装完毕应由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复核验收。5、其它要求:(1)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2)泵送管道不能依附于满堂脚手架上,只能依附柱身另搭设支撑架。(3)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4)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式脚手架规范的要求。立杆支撑必须竖直(保证立杆轴心承载),禁止使用扭曲锈蚀严重的立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禁止错接。立杆承载要贯通,禁止出现立杆传载到横杆,横杆再传递到立杆的情况(保证受力明确)。支撑必须保证横平竖直,成排成列,以保证横杆与每一根立杆能够用扣件连接。阴阳角应采用木坊进行定位,以保证线条平顺及防止出现胀模现场发生。(5)顶托支座位置必须采用两根钢管并排传递承载的方式。顶托支撑插入长度应以保证顶托支撑稳定及不发生偏移为原则,一般以伸出长度不超过总长的1/3为宜。(6)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遇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据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7)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围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节点。(8)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在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 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第五章 模板支撑架设计本工程裙楼(AG)/(16)轴处的支模底部标高为-0.050m,楼板顶部标高为8.650m,楼板厚度100mm,支模高度H=8.650-0.100-(-0.050)=8.6m。第1节 结构大梁支设设计1.1 结构大梁高支模传力系统梁位置的高支模体系传力系统如下:现浇混凝土自重及施工等荷载 梁底模板 梁底纵向木枋 梁底横向钢管梁两侧立柱+梁底承重立杆承力结构层。1.2 梁下部支撑设置1.2.1 立杆间距及设置要求1、梁底中部沿纵向设置一道立柱顶托,横向间距不大于600、纵向间距不大于1000与其它支撑共同连接成整体。2、梁底所有支撑采用顶托,顶托上必须放置两根平直钢管,钢管上为50100木枋,木枋上铺设梁底模板。3、梁两侧沿梁纵向水平钢管作为承载钢管时,水平钢管与立杆钢管的连接必须采用双扣件。1.2.2 其他构造要求1、脚手架支撑体系水平横杆步距1500,同时在离地200范围内设置扫地杆。2、剪刀撑必须贯通连续设置,与地面交角45度60度,间距不超过5米(纵横两个方向),同时在架体两侧外围设置纵向剪刀撑进行封闭。3、立管底部垫方木或宽度不小于250的模板,利于荷载传递。1.3 梁侧向支撑设置1.3.1 支撑设置梁底的木枋(50100)一律垂直于梁截面放置,间距不大于200,方木搁置在下部支撑体系的横向支撑钢管上,支撑钢管与纵向水平杆采用扣件连接稳固,梁底及梁侧的模板均为18mm厚的木模板,对拉螺杆的直径为14mm。1.3.2 其他构造要求1、在安装模板时,梁底模端部必须在支撑立杆的内侧,不得有悬挑情况出现。2、梁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方上。3、竖向的梁侧模的拼缝也要用木枋的窄边压住。模边要压在柱的竖向模板上。在主梁梁端与次梁交接部位,要求次梁的底模、侧模压住主梁的侧模,以保证接缝严密及刚度要求。4、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于跨度L4m的梁,支模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L/10003L/1000。1.4 梁支撑架设计框架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参数汇总表分组设计验算截面BH立杆间距步距h(mm)梁底木枋数量梁侧面次背楞数量梁底承重立杆数量对拉螺杆道数纵距l(mm)梁两侧立杆间距b(mm)20030020025012001200150022无无20030012001200150022无无30065030050012001200150033无230060012001200150034123006501200120015003412400600400500120012001500432240060012001200150043224009004007001200120015004422400800120012001500442240085012001200150044224009001200120015004422注明:沿梁跨度方向的为纵距,梁两侧立杆间距。1.5 支撑示意图注明:图示中梁底横向钢管均采用双扣件与梁两侧立杆连接(余同)。第2节 楼板高支模设计2.1 楼板支撑体系传力系统传力系统如下:现浇混凝土自重及施工等荷载 梁底模板 模板次背楞木枋 顶托梁立杆承力结构层。2.2 楼板支撑体系设计1、立杆间距纵横均按不大于1200mm设置。2、楼板模板下部立柱采用顶托,其内必须搁置两根平直钢管并列承载。3、木枋搁置间距不大于200mm。4、脚手架支撑体系水平横杆步距1500,同时在离地200范围内设置扫地杆。4、剪刀撑必须贯通连续设置,与地面交角45度60度,间距不超过5米(纵横两个方向)。5、满堂架立杆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2.3 其他构造要求1、在安装模板时,底模其边端部离支撑立杆的悬挑长度不得大于100mm。2、平台模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并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方上。3、对于跨度L4m的板要求支模时应按规范起拱L/10003L/1000。板支模示意图参见梁支模示意图。高支撑楼板支架的设计验算详见后所附计算书。4、 楼板的厚度有100mm和120mm两种,100mm厚的板数量较多,120厚的板少部分集中于东南角处的圆形顶板处,故按照120mm厚的板进行楼板高支撑架的设计。5、 高支模参数:板厚100mm立杆间距横杆步距:h备注横距:l纵距:b裙楼1.2m1.2m1.5m离地200范围内设置扫地杆。剪刀撑必须贯通连续设置,与地面交角45度60度,间距不超过5米第六章 施工过程控制第1节 高大模板支撑架的验收高大支模搭设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工序交接验收,支撑系统未按技术方案要求完工前,不得进行模板安装,模板按作业流程要求全部或分部安装完毕后,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以书面形式主持分段或整体验收,并约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技术部门和安全部门的检查验收,并履行验收手续。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1、高大支模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技术操作责任人。2、高大支模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及架子工应有特殊人员操作证。3、高大支模施工必须按照经审批的技术方案要求施工,现场有变动,需要对方案进行修改,必须经过设计人员修改,经过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4、支模搭设必须经过交接验收,安装柱模和梁模应搭设工作台。第2节 高大模板支撑架的使用管理规定1、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严禁在架板上加垫器物或单块脚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2、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确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3、每班工人上架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可开始作业。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发现有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有架上人员撤离。4、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和倾倒垃圾。第3节 高支模拆除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1、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面受损后,方可拆除模板。2、底模:在砼强度符合下表后,方可拆除模板。构件类型结构跨度(m)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比计(%)板L2502L875L8100梁L875L8100悬臂构件/1003、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砼强度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4、高支模拆除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技术操作责任人。5、拆除4.5米以上模板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在四周设防护栏,任何人不得在正在搭设或拆除的支模下通行。6、高大支模应在日间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光线不足的地方应配备足够的灯光照明,作业过程应有质量和安全检查员在场监督。7、高支模应设爬梯,严禁操作人员爬支模上下。8、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 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指定地点堆放。9、当拆除木楞时,应在其下面临时搭设防护支架,使所拆楞梁先落在临时防护支架上。10、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他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11、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12、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式。第4节 混凝土浇筑及监测措施4.1 混凝土浇筑先浇筑柱混凝土,后浇筑梁板,楼板的梁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捣成阶梯形,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cm。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长,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筑方向相反。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可将局部钢筋解开振捣完毕后恢复。混凝土布料后及时摊开振捣。在浇筑过程中泵管布料后才开始进行振捣,尽量避免布料与振捣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可从高支模中部向两边对称浇筑,使架体上的荷载成对称分布,避免由于荷载集中使架体倾斜。4.2 混凝土浇筑期间支撑体系监测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场范围内支模人员动清场工作,并安排专人看管,防止混凝土浇筑期间有人进入支模下逗留歇息。2、在浇筑过程中,跟班木工及施工员随时观察模板体系变形情况,并用水准仪每30分钟观测一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特别是检查钢管有无局部弯曲而造成失稳以及木枋挠度过大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施工员立即指挥楼面工作人员撤离,经确认在安全威胁解除后方可进行正常施工。3、夜间混凝土施工应配备足够灯光照明及有关部门的抢险材料,以保证安全。4、在模板面不得超负荷堆放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及机械设备,以免支模局部沉陷。第七章 质量保证第1节 质量保证措施1、关柱模前,清理好基层,留好清灰槽。2、为保证结构位置断面准确,梁身平直,支模前应在模板表面弹出柱、梁构件边线控制线,故安装时带通线安装,放好支撑块(铁)。3、为防止保护层地过大或过小,应垫好保护层垫块。4、为防止模板漏浆,除严格控制接缝外向应用胶带纸封贴。5、为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固,浇筑前检查各扣件的坚固情况及剪力撑、保险卡等。6、为保证结构物件位置细部尺寸,平整度符合要求,模板支见后应根据校核线进行检查校核。7、浇筑前应有专人护模,随进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消险隐患。第2节 质量要求:1、表观检查:(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项目允许偏差(mm)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插筋中心线位置5外露长度+10,0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0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尺寸+10,0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钢尺检查。(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按下表规定: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钢尺检查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第八章 高大支模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完整的安全保障组织体系,项目部由项目经理、现场专职安全员、技术负责人负责具体落实,健全各级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2、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坚持每天安全主管现场巡察,专职安全员重点把关,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相关人员主持分段或整体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安装、拆除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向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操作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班组应对照书面交底进行上、下班的自检和互检。3、高支模搭设的所有架子工、木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工作包,将工具及零配件放于其内,以免高空坠落。4、钢管满堂架搭至2m以上必须张挂水平安全兜网,外侧张挂安全立网。5、搭设专用工作走道,以便作业人员进出并作为发生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通道。6、支模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7、混凝土浇筑时,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8、本工程高大支模部分混凝土采用梁、板、柱(浇筑高度5m)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方式,梁板砼浇筑顺序宜从中间向两边进行,防止施工荷载过分集中,而造成支撑架失稳。浇筑时需分块分层进行,速度不宜过快。9、浇筑砼的泵管需另行搭设支撑架,不得与模板支撑架相连,防止因泵管的冲击力,对支撑架造成冲击而失稳。10、拆模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有效和可靠,扳手等工具必须装入工具袋或系挂在身上,并应检查拆模场所范围内的安全措施。11、模板的拆除工作应设专人指挥,作业区应设围栏,其内不得有其他工种作业,并应设专人负责监护。拆下的模板、零配件严禁抛掷。第九章 应急救援预案高大模板工程在搭设和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坍塌事故,高空作业易发生坠落事故,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编制以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1节 应急救援小组1.1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书记、项目总工、生产经理、商务经理分组:紧急抢险组、技术检查组、物资供应组、质量安全组成员:项目各部门员工1.2 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与分工(1)领导组组长:主持领导小组会议,布置救护行动,全盘指挥救护工作,组织善后处理。(2)副组长:现场指挥抢险救助行动,协助小组组长善后处理。负责与相关单位联系,报告事故相关情况及抢险救助进度,有需要时寻求相关部门的协助。(3)其余成员职责:紧急抢险:第一时间赶赴处事地点实施抢险工作,防止事故加重扩大及蔓延。对场内场外交通及人员进行疏散协调,保持道路畅通,作好迎接援助机构车辆的准备;将现场人员的心理动态及时反馈给救援小组组长,以便做出相应调整。临时救护:组织人员将救护物资运至事故地点,对伤员进行临时救治,并随时反馈伤员的情况。通讯联络:负责通知救援小组成员,及联系附近医院让医院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4)安全总监负责事故情况报告,指导相关部门编制各种应急计划、现场指挥救助。(5)各组组员听从各分组负责人安排,组织相应施工队伍执行现场救援工作。第2节 急救医院联系方式序号医院地址急救电话备注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0351-4639120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市并州西街46号0351-46681113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市双塔东街99号0351-4960081 0351-4960130第3节 应急救援物资准备序号应急物资设备应急功能和作用存放位置数量备注1担架抢救伤员项目部10套2救援车救护车项目部1辆3灭火器发生火灾时灭火项目部若干4液压剪断器剪断钢筋项目部2台5氧立得制氧器抢救伤员项目部2台6铁锹清除混凝土项目部若干7急救箱急救药品项目部5个8应急灯应急照明项目部2个9对讲机应急联系项目部20部10警戒带布置警戒区域项目部200m第4节 应急救援程序(1)报告紧急状况通过电话报告 “具体情况”简单明了的重复二次。紧急电话受话人处理电话的原则:由电话知道发生了紧急事态;通过电话向报告人问清灾害现场;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向相关领导报告灾情。报告程序:事故发现者立即向管理人员或救援小组组长报告事故发生情况。救援小组组长在确定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有关部门或公司有关领导报告。(2)启动应急预案1)应急救援初期一旦发生事故,疏导警戒组组长立即关闭大门不容许任何人进出现场;组织人员在场内及场外的关键部位警戒,防止二次伤害;为保障场内及场外交通畅通,安排专人到场内及场外疏导交通;留下部分人员随时待命。紧急抢险组组长立即查明现场情况,并反馈情况;组织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赶赴出事地点实施抢险。疏导警戒组组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知:机电工长立即管理现场相关的机电设备,保证在实施救助过程中,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提供援助,不因机械设备而发生二次伤亡;材料负责人随时提供救灾所需工具、材料,相关材料的储放信息、及抢救物资的堆放位置;安全人员随时反馈被损事物或部位的原始安全风险等级,被损物体或部位的损坏严重程度,抢救人员在实施救助过程中是否发生二次伤亡,为如何实施救助提供方案;生产部门组织正常的施工生产,防止因人员围观产生混乱;组织部分人员参与抢险;组织部分人员参与被损部位的修复和加固;组织部分人员随时听候调度;要求所有人员严格遵守项目所要求的纪律,听从指挥。救护组组长立即组织人员将救护伤员所需医药物资运送至出事地点,成立临时救护所;初步判断伤员情况,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组织人员对伤员做临时有效的救护;组织人员将伤员安全、迅速转运至附近的医院;随时反馈伤员的救护情况。通讯联络组组长打电话到附近医院,让医院作好接受伤员准备;调动能调动的车辆(救护车、的士等)2-3台到施工现场随时等候。救援小组组长在第一时间向公司有关部门或领导汇报情况。救援小组组长根据紧急抢险组组长反馈的信息了解伤亡情况及灾害的大小,根据事故大小决定是否需要请求公司或社会援助机构的帮助。如果决定需要公司或社会援助机构的帮助,先打电话向公司说明事故的严重程度,存在的具体困难,所需的物资和人力的数量,请示公司是否需要求助社会援助机构,如公司决定无需求助社会援助机构,公司援助物资和人员立即赶到,救援小组组长应继续指挥项目实施抢救,在待援助同时随时将现场进展情况反馈公司领导。如果公司决定可以求助社会援助机构,救援小组组长通知通讯联络组,与社会救援机构取得联系,报告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大小、事故的性质,并请求援助;将与援助机构联系的情况随时反馈到救援小组组长。2)应急救援中期通知疏导警戒组:保持道路畅通,作好迎接援助机构车辆的准备;将现场人员的心理动态及时反馈给救援小组组长,以便做出相应调整。通知抢险组:如果灾情过大,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二次人员伤亡,应积极组织人员安全撤离现场,等待救援;在灾害区与安全区之间组织人员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安全区变成灾害区。3)应急救援后期事故控制后,救援小组组长通知紧急抢险组:组织或配合事故调查组查明原因;组织人员加固或拆除事故发生后遗留隐患;组织人员积极恢复生产。第5节 事故应急救援(1)坍塌事故发生时,安排专人及时切断有关闸门,并对现场进行声像资料的收集。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在半小时内到达现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在人员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扒物,防止误伤被埋人员。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2)事故现场周围设警戒线。(3)鉴于坍塌事故具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治快的目的。(4)解决坍塌事故要讲究科学,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生。(5)当现场遇有人员受到威胁时,首先任务是抢救人员。(6)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作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的治疗。(7)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8)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及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第6节 应急救援培训(1)全体应急救援人员应从思想上明确自己肩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光荣职责。听从项目统一调配,提高抢险救灾的技术水平,善于自我保护。(2)在施工开始前,对应急救援小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突发情况时各自的职责,(3)规定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配备,要落实专人负责,保证随时能投入使用,项目部组织削土施工开始前检查一次。(4)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开始时正式实施。第十章 高大支模计算书第1节 200300梁计算1.1 梁支撑架计算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杜荣军)。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6m, 梁截面 BD=200mm3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1.20m,立杆的步距 h=1.50m, 梁底增加0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5010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500.0N/mm2。 梁两侧立杆间距 1.20m。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2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3,施工活荷载4.50kN/m2。 梁两侧的楼板厚度0.10m,梁两侧的楼板计算长度0.60m。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计算中考虑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以集中力方式向下传递。 集中力大小为 F = 1.2025.5000.1000.6000.400=0.734kN。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5.5000.3000.400=3.06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5000.400(20.300+0.200)/0.200=0.80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500+2.000)0.2000.400=0.360kN 均布荷载 q = 1.203.060+1.200.800=4.632kN/m 集中荷载 P = 1.400.360=0.504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0.001.801.80/6 = 21.60cm3; I = 40.001.801.801.80/12 = 19.44cm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0.715kN N2=0.715kN 最大弯矩 M = 0.048kN.m 最大变形 V = 0.068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4810001000/21600=2.222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715.0/(2400.00018.000)=0.14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抗剪强度验算 T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06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0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一)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0.715/0.400=1.788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790.400.40=0.029kN.m 最大剪力 Q=0.60.4001.788=0.429kN 最大支座力 N=1.10.4001.788=0.787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029106/83333.3=0.34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429/(250100)=0.12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0.965kN/m 最大变形 v =0.6770.965400.04/(1009500.004166666.8)=0.004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250,满足要求! 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一)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548kN.m 最大变形 vmax=1.858mm 最大支座力 Qmax=1.177kN 抗弯计算强度 f=0.548106/5080.0=107.92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二)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377kN.m 最大变形 vmax=1.016mm 最大支座力 Qmax=3.846kN 抗弯计算强度 f=0.377106/5080.0=74.16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3.85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0.1298.600=1.332kN N = 3.846+1.332=5.178kN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7; 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50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l0=1.1671.7501.50=3.063m =3063/15.8=193.885 =0.193 =5178/(0.193489)=54.771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l0=1.500+20.300=2.100m =2100/15.8=132.911 =0.386 =5178/(0.386489)=27.401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16; 公式(3)的计算结果:l0=1.1671.016(1.500+20.300)=2.490m =2490/15.8=157.589 =0.284 =5178/(0.284489)=37.300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1.2 梁模板验算 一、梁模板基本参数 梁截面宽度 B=200mm, 梁截面高度 H=300mm, H方向对拉螺栓2道,对拉螺栓直径14mm, 对拉螺栓在垂直于梁截面方向距离(即计算跨度)500mm。 梁模板使用的木方截面50100mm, 梁模板截面侧面木方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