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引导儿童有效审题【论文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自然不能脱离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等内容的学习。当然也就不可能没有考试。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测试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学生把应该做对的题目做错了,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给予评价。可是不管你怎么教育学生:要认真,要仔细,同样的问题依然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种情况的不断重复引起了我的反复思考,经与学生交流分析产生此情况的原因,并学习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再经过深入分析发现:在粗心、毛糙的背后显露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呢?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认为:首先,有意训练,强化儿童的审题意识;其次,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儿童有效审题;最后,持之以恒,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关键词】:多元智能 引导 有效审题【正 文】: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自然不能脱离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等内容的学习。这当然也就不可能没有考试。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测试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只要教师把试卷发还给学生要求订正,学生马上就会纠正原来的错误,或是要求学生把题目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给予评价。可是不管你怎么教育学生:要认真,要仔细,同样的问题依然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种情况的不断重复引起了我的反复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情况不断重复呢?我越来越觉得这不是简单的“粗心、毛糙”的问题。于是一边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交流分析产生此情况的原因,一边寻找理论书籍进行学习,其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对我的启发很大,按照该书理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流-人际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学了该书后,再经过深入分析,我认为:在粗心、毛糙的背后显露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真正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学生从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呢?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方法,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将我尝试的方法作一简单介绍。一、运用语言智能读、写、听、说引导儿童有效审题1审题从“读”开始,要求学生做到解题必须首先读题,并要学会读题。古人云:读“题”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我有意识的让学生把科学题目中每一个字都读出来,让学生自己读,分男女读,同桌相互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出重点。学生在这样的“读题环境”中一点点感受到题目中每一个字都是重要的,决不能有一点儿忽视。在读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一些很长的题目,做了前半题,忘了后半题。那这个时候怎么引导呢?在读较长的句子时,我通常引导孩子半句半句读,半句半句的理解,也就是读到逗号的地方停一停,说说这半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读读整个题目,想一想是否还有未完成的地方,再说说整个题目到底有几个小题,每个小题我是否都完成了。这样训练久了,孩子会对包含很多小题的长题目,也会静下心来,读完整题再做。例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中的图表题(如下图)2、你认识右图的实验仪器吗?请在相应的横线上写上该仪器的名称。 。该装置是一个 实验装置。 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至少写两条。当时测验完成后我统计了一下全班有10个同学漏写了注意事项,其实写注意事项很简单,只要有心去把整个题目念完,确定要完成哪几个小题,而后一一完成,就不会出现这种明明会做而偏偏漏题的现象了。 2写下关键字,圈出关键字、词,帮助审题许多学生审题不着要领,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学生在读题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错误。对于这类题目,我采用写下关键字,圈出关键字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在看题目的同时,圈出关键字、词帮助自己审题,留下了痕迹后更有助于二次检查。写关键字是人类在思考一些复杂问题时常用方法,学生做题时亦是如此,这样可以加强记忆,避免漏题,还可以帮助理解题目的结构和意思。举例1: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作业本11页中的一题:4.简答题。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有什么相同的生长需要。陆生水生省这题中应圈出的关键词是“水生、陆生、相同”这六个字;写关键字的话可以在相同点草稿纸上写作 来加强理解。举例2: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作业本25页中的一题:1.给铁、木头、塑料这三种材料从硬到软排序。这题中应圈出的关键词是“硬到软”这三个字;写关键字的话可以在草稿纸上写作“硬 软” 来加强理解。3听说结合审题训练课堂化我常利用科学新课学习中的一些重要提问进行这方面的审题训练。提问开始时,首先要求学生每位学生能够倾听,不管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回答都要用心去听,然后用自己的话把问题的基本意思按自己的理解重现出来。可以教师提问全体学生听,然后指名重述问题,还可以进一步由那些稍不认真的同学再次重述问题,最后才回答这个问题。也可以由一组同学提问,另一组同学重述问题,下一组同学再重述问题,最后一组同学来回答,相互提问和回答等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不必啰嗦重复问题,而且能加强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能有意识的去找出题目的核心,帮助其有效审题。有时我也会安排一个大题包含两到三个小题,这样的听说审题训练要求更高,如果有三个小题,学生则要找出三个问题的核心,结合之前学习的写关键字训练,快速用自己方法记录下三个小问题“核心”,可以用简洁的词语,或者图示等方法。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重现问题。二、运用音乐节奏智能创设轻松音乐环境引导儿童有效审题1播放有助于审题训练练习和调节状态的音乐 人们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或思考问题时,播放音乐往往能够激活大脑和身体,使之兴奋,富有节奏,提高效率和正确率。比如打字、抄写、做饭、运动、体操、制作、读书等活动时。所以,当进行审题训练时,不妨播放合适的音乐,特别是有节奏感的音乐。 此外,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需要身体和大脑的工作状态,这时,音乐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方面,已经有大量的实验和成功的例子。音乐可以使人头脑清醒、身体放松、反应迅速、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进而提高审题的效率。 坎贝尔在多元智能教育学的策略中推荐了若干音乐: 用于放松的音乐:维瓦尔第的四季,德彪西的牧神的午后,旺恩威廉姆斯的绿叶幻想曲。 用于集中注意力的有:维瓦尔第的长笛协奏曲,莫扎特的 C 大调钢琴协奏曲。 用于振奋精神的音乐有:巴赫的好性情的键盘手,莫扎特的嬉游曲。2把题目的内容填入乐曲或创编成富有节奏的歌词 不是什么时候你都要去放音乐的,有时条件所限无法播放,有时不适宜播放音乐。所以审题训练时欣赏音乐只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我们还可以借助音乐的形式,把要问题中的内容经过创造,编进现有的乐谱中,如果老师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以直接创作跟歌曲节奏一致的题目。即“把题目中的内容,用音乐的节奏和形式展现换种方式来审题” 如:我以拍手歌一曲为旋律,填写了三年级上册科学关于“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三项特点对比的审题训练的题目。你拍一,我拍一,蜗牛、蚯蚓怎么运动的?你拍二,我拍二,蚂蚁、金鱼怎么运动的?你拍三,我拍三,它们遇到危险作何反应?你拍四,我拍四,它们的食物分别有哪些?三、运用数理逻辑智能洞察关系科学分析引导儿童有效审题当学生开始审题时,一串一串的字符首先映入眼帘,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输入及过滤,并将这些信息迅速的收集,这个过程便是初步感知题目。之后借助积累的学习知识和经验对题目进行处理及判断和推理,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果我们的小学生能在初步感知题目后,能用上一些合适的数理逻辑推理的方法,那么审题将变得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审题的效率!以下是我归纳的几条简单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审题和解题。1假设法假设法是解答科学是非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的“假设法”就是依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设想,然后按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例如:小学科学教科版四上作业本身体的结构中的一题判断题2.人体的特点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审题时可以顺着题目的意思假设成人体的特点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那么再进行推算时就会发现人体的内脏等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这样就很容易判断了。 2排除法我们的小学科学考试中有些较难的选择题,学生在审题时不能直接凭借掌握的知识选出正确答案,或者孩子自己也已经“墙头草两边倒”,不知道选哪个答案好。这时最好是用排除法。排除法就是从排除谬误入手,逐步缩小范围,去伪存真,最后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例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单项选择题中的一题单项选择题2.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是( )。A、小虫子 B、植物的叶 C 、植物的根 D、稻谷和小麦审题时我是这样来让学生思考的,首先可以排除的是A 小虫子,因为蜗牛是吃素的,接下来可以排除的是C 植物的根,因为一般植物的根都较硬,蜗牛牙齿虽多但不适宜吃这种硬度的食物。接下来剩下稍有难度的B和D了。也有同学会选D,因为选项D稻谷和小麦,不知道是说整个植株呢,还是指它们的果实。想成整个植株的话,那就包括它的叶了,也对啊。如果是果实的话就不成立了,最终排除选项D,因为D含有多重意思容易误解。而剩下的选项B无疑就是最好的答案了。3比较法即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找出正确的答案。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题目中的两者,另一种是比较题内和题外的两者(反比)。以下分别举例说明。比较题目中的两者 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作业本32页中连线题中的两项请把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用线连接起来耳道 传递振动到内耳听小骨 传递声波到中耳审题时我们发现要比较的两者是耳道和听小骨,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比较的。耳道是在外耳上的,因此它的功能是传递声波到中耳;听小骨是在中耳上的,因此它的功能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这是位置的比较)。还可以这样比较,耳道只是一个中空的通道只能传递声波,听小骨是个实体结构,具备传递振动的功能(这是功能的比较)。是比较题内和题外的两者(反比)例如:在学习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时有这样一道判断题判断题 1.所有的两性花都是完全花。( )审题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做反比思考的。所有的两性花都是完全花。反过来就是所有的完全花都是两性花。反过来分析之后可知完全花包括了两性花,但两性花不能包括完全花。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晰的搞清楚题目的意思了,判断也更容易些。 四、用视觉-空间智能打开形象思维的大门引导儿童有效审题小学生的思维有形象性的特点,年级越低越明显,他们往往会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在我们的教学时就应该注意这一点,不符儿童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将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学习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我认为对引导儿童有效审题时也应遵循这个规律,必要时可利用看、画、幻想、想象、目测、涂色,想象游戏,打比喻等方法将题目视觉化,将题目变成图像,变成他脑中的视频,形象的来审题。只有把抽象思维和形象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题意,提高审题的效果。以下举三个我常用的方法。1画画画画不仅仅是美术课的特权,在其它学科中使用它可以帮助理解知识,而在审题时的巧妙运用可以帮助理解题意。如: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作业本17页中的一题蚂蚁的身体可分成 、 、 三部分,有 条腿,都长在 。审题时可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笔画或者用自己的方式画出蚂蚁的样子。(如右图)2.想象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的一个过程。在有些科学习题中,学生审题时需要把题目想象成具体的画画,更容易理解。例如: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作业本8页中的一题多项选择题1.秋天,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植物的变化有( )A多数都落叶了 B有些树的树叶变红变黄了C花的花蕾长大,并开花了 D柳树发芽了,桃树也发芽了E樟树的树干变粗了,树冠变大了 F狗尾草枯黄了审题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每个选项中的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看一个选项想象一个。哪些选项中的画面呈现的才是秋天的,而另外一些选项的画面应是什么季节的。3. 打比喻打比喻就是用与其有相似之处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审题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地方时,可以借住打比喻呈现一个较熟悉的场景,降低题目理解的难度,使之接近日常生活,变得易于理解,从而提高审题的效果。如:沉和浮单元学习中有这样一题学生常出错的题。填“大于”, “小于”, “等于”浮力( )重力时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浮力( )重力时物体下沉浮力( )重力时物体上浮审题时我引导学生首先画一个简单的物体在水中的受力图,把浮力和重力想象成面对面的两队人,打比方就好像是在拔河比赛。如果哪一方的力气大,物体就往那个方向运动。如果双方力量均等,就会静止不动,物体则表现为静止浮在水面上五、运用身体-动觉智能通过肢体语言来思考引导儿童有效审题身体动觉智能是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每次科学实验时几乎都会用到这种智能,在解答这类科学实验题时,如果能够回忆起课堂实验的细节,用手再比划比划实验的过程等。通过回忆实验的过程,想象实验的情景,再配合肢体动作来思考审题,这应该是做科学实验题最好的方法。如:小学科学教科版四上作业本20页中的一题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一、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二、准备的物品三、研究的步骤1、2、3、四、研究结果我们小组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克食盐。审查这类题时我引导学生先回忆课堂实验的情景,想一想摆在桌面上供这个实验使用的共有哪些实验器材,然后借助身边的学习用品来暂代实验器 材,如铅笔替代搅拌棒,笔筒或文具盒替代烧杯,橡皮等小物品替代食盐,最后通过动手操作模拟整个实验的过程,达到更好的审题效果。六、运用交流-人际智能不懂要问相互交流引导儿童有效审题人际智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传达、交流和交往。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往是各方对事物的意义的双向理解与交流,涉及到人的本质性存在状态,关系到主体间的沟通。人际交往是人们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与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敞亮、相互作用的生存状态。对于儿童而言,我认为人际智能表现为善于体察家长的喜怒及心情,懂得察言观色,能识别他人的情绪变化,善于与他人合作等能力。儿童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与人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发展,他们与人交往的意识不断增强,交往策略也不断丰富和恰当。在我们科学课的分组实验过程中很多问题都需要相互交流解决。那我们可不可以把这种相互交流的策略延伸到审题训练上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小组对题目的讨论和学习,不但能帮助那些学习较薄弱的同学找到审题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优秀同学的审题能力。正所谓“小老师” 为了教会同学,他必然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弄懂题目的结构和意思,他们得到的好处比向他来请教的学生更多。常言道:不懂就问,审题也是如此。只不过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转变一种思维观念,向优秀同学或老师请教的时候,问的不应答案是什么,问的而是问题究竟是什么。七、运用自知-自省智能反思过错扬长避短引导儿童有效审题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简而言之,我认为这种智能是指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知道自己的需要和才能。那这种智能怎么和审题训练结合起来呢?在我看来引导儿童有效审题的各种智能中最重要的要数内省智能。它就像一个领导者,管理着其他各项智能。内省智能高的儿童,他能清楚什么时候、怎么样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里使用其他的几种智能帮助他来审题;从而找到完美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运用好内省智能,能帮助儿童克服审题时的缺点,避免他一次又一次地继续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得适合的提醒学生,不断的反思自己审题时的错误,运用合理的审题方法,逐渐提高审题能力,最终达到审题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结语】:实践证明人的每一种智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地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些智能,他们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当人们运用智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包括审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智能的合作。作为家长或老师,不应该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在训练儿童审题能力时就一味的靠读,读题是审题的主要方式,但不应该成为审题的唯一方式。我以拙劣的文笔,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和科学教学中碰到的审题实例,浅薄的阐述如何多样化的引导儿童有效审题。就像每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每个儿童也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着各自的强项和弱项。父母或老师应在尊重这种不同、了解这种不同的基础上,多元化的培养儿童的审题能力,引导儿童有效审题。【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的“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2.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