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担当 有效教学的实现前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134833 上传时间:2021-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责任担当 有效教学的实现前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责任担当 有效教学的实现前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责任担当 有效教学的实现前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责任担当:有效教学的实现前提作者:何善亮摘 要: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自我建构的一种生存实践,于是,学习者勇于担当自己的学习责任便成为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条件。为此,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学生知道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值得去做,并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做、切实地去做,为自己和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也是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期待的根本保障。关键词:责任;责任感;责任感教育;责任担当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与途径,关涉人生幸福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教育并不是一种没有负担的轻而易举的活动,真正的教育中必须包含着求学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包含着学习过程中的焦虑与痛苦,包含着求而不得的失落与懊丧,教育应该使个体认识到这种苦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引导个体在苦中求乐,从求知探索中找到一种幸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从这一层面上说,有效教学的实现除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学习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有限度的),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以唤醒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逐渐形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坚韧。一、担当责任:人之为人的意义所在人是有责任的生命体,因为责任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必然性。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也正是对于责任的勇于担当,才构成了人之为人的意义所在。广义地讲,责任有两种,一种是主体一客体层面上的责任,是主体对客体负责,是“我”对“它”负责;另一种是主体间关系层面上的责任,是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负责,是“我”对“他”或他们负责(当然,相对于“为他的责任”,也还存在着“为己的责任”等,即“我”只关注“我”自己,保持“我”的存在的连续性,“我”为“我”自己负责)。翻开汉语大词典我们可以看到,责任就是:(1)使人担当某种职务和职责;(2)个人份内应做的事;(3)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简言之,任职、份内事、因过失而受查处等是责任的三层基本含义。人们按照责任所服务的对象,将责任分解为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两部分;按社会角度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两类。无论是家庭责任还是社会责任,就承担者来说,它意味着是承担责任者的个体担当,它包括职业责任和非职业责任两类。在具体的某个职业岗位上,应尽的职责和应完成的任务是职业责任。在职业活动范围外还有一些应负的社会利益要求,如遵守公共秩序、伸张正义、在突发事故中见义勇为等,这是非职业责任。从学习者个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责任心主要表现在学生能主动为自己的学习行为承担责任。换句话说,学生应该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和实施学习计划,监督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并经常进行自我评价,积极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从社会政治角度来看,学生的责任心还应该表现在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即自己在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根据其认识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同时能够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事实上,“所有的学习者,无论是青年还是成人,不仅应该在他们本身的教育中,而且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发挥他们负责任的作用”。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我们说,学习永远是学习者(学生、学习主体)自己的事,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可以指导、引领、促进、帮助、组织学生学习(实施有效教学),但无论如何,他无法代替学生的学习。生命的价值原本就在于责任的担当,后现代主义对人性本质的认识也有助于丰富我们对责任担当(一种动机)的理解。按照后现代思想,事情的真相应该是:我们受各式各样价值的驱动。因为从根本上说,我们是“创造性”的存在物,每一个人都体现了创造性的能量,人类作为整体显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种创造性的能量。我们从他人那里接受了创造性的奉献,这种接受同许许多多接受性价值(例如食物、水、空气、审美和性快感等)一起构成了我们本性的一个基本方面。但是,我们又是创造性的存在物,我们需要实现我们的潜能,依靠我们自己去获得某些东西。更进一步说,我们需要对他人作出贡献,需要担负社会的责任(人是要做事的)。这种动机(对于责任的担当)同接受性需要和成就需要一样,也是人类本性的基本方面。 二、有效教学:需要学习者责任担当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自我参与有关实践和自觉担当学习责任而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成为自己主动建构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而且,知识的构建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问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也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建构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在本质上,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心智结构进行改造和创新的过程。鲁洁先生说:“人的心智结构并非纯先天的、自我存在的、固定不变的,它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自身建构的过程。这是人通过他的自我意识,既将自己作为主体,又将自己作为客体,通过这样一种主客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他还不断地把已经形成的自我心智结构作为内在实践的客体,当这一客体不能满足作为主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时,他又会以一种主动的势态,把自己各方面的本质力量激发整合起来,积极推进已有心智结构按所需要的方向发生相应的变化,实现预期目的的对象化、现实化。原有的心智结构也就在这种新的互动关系中而失去其现实性。我们每个人就是在这种不断建构、不断改建中发展的。”事实上,人们学习和实践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自我和他人,最终更好地生活。而一切生活无不是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个人的行为,它最终指向个人的生活和创造。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和创造者。人有时可能被动地服从于他人,但是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是被动无奈的,他们总会以各种方式实现着自己的追求。“生物的最小行动都以我运算为前提;通过这个运算,个体自我中心地根据它自己来处理所有的对象和材料。主体就是这样一个进行运算的存在。”就是这样一个对于“最小行动的我运算”使得“个体的自主性是建构行为的支柱”。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说,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他们学会自主,学会负责地生活,这既在当下的意义上成立,也在未来的意义上成立。在日常用语中,学习主要指吸收知识或者是获得信息,然而这和真正的学习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因为这种学习能创造出生命的真正意义。人的自主学习正是人的真正学习的应有之意,甚至可以说是人的真正学习的前提。1996年4月11日,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十分明确地强调要通过持续的学习,让像“财富”一样的隐藏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全部才能(记忆、推理能力、想象、体力、审美观、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领导者的天然气质等)都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将“四个学会”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从根本上更新了学习的内涵,并将学会学习置于21世纪教育的核心。而这种学习革命的基本前提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自主地学习,能够自我负责任地学习,这是因为,“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志愿,这是不能够强迫的”。“凡是强迫孩子们去学习功课的人,他们便是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损害。”研究者发现,与“低学习成就”的学生进行比较,“高学习成就”的学生会为自己设置更为明确的具体目标,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有更多的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都能体会到自我效能,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而且能系统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调整所投入的精力。毕竟,“学业学习基本上是一种个体化的经验,是学习者个体独特的经历,它需要个体积极地、头脑清晰地、全身心地参与”。事实也表明,高成就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自我效能,并且能够提高当下学习的质量,其原因皆源于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起了责任。三、修齐治平:也是一种责任感教育人为什么而生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并不是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包括笔者)所能够完成的,但是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知道人生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去做、值得去做、也有责任去做并勇敢地担当自己的责任切实地去做是极为关键的,这也是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期待的根本保障。应当说,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就克服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消极态度,能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学习并实践儒家学说中最有意义的“教人如何做人”的内容是非常有益的。儒家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经世致用”,其核心精神可以概括为“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大学中按照朱熹排列次序,第一章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叫做“八条目”。不管是天子、庶人,一律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以上是“内圣”问题,“修身”以下则是“外王”问题,“内圣”也就是“超凡人圣”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而诚意、正心,身修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内圣外王之道(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用)”是中国思想之精华所在。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是一套相当系统的政治哲学理沦,直到今天它对中国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内圣”之学无疑对今日社会具有特殊的价值,而“内圣外王之道”则不能不说包含着某种严重的弊病,因为前者是如何成圣成贤、“超凡人圣”的问题,主要解决个人道德学问的提升问题;后者是企图把“圣人”造就成“圣王”,而由“圣王”来实现社会政治理想的问题。个人的道德学问和社会的理想、政治的事务虽说不是完全无关系,但它们毕竟是两个问题,如果把“内圣外王之道”理解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在适当的客观条件下便可以实现其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并努力去实现其理想,这也许是有意义的。但是,从现代社会看也没有必要都去“学而优则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可以不问世事而一心“为学术而学术”、“为艺术而艺术”,不必都趋向中心,也可以走向边缘,而作“边缘人”。因此,“内圣”(道德学问)可以与“外王”(事功)结合,但也可以不结合,也就是说,“内圣”不必“外王”,“内圣外王之道”只有非常有限的意义。如果我们从传统的一般意义上来了解“内圣外王之道”在理论上的弊病,那就更为明显,因为“身”之修是由个人的努力就可提高其道德学问的境界,而国之治、天下之太平,那就不仅仅是靠个人的道德学问了。盖因国家、天下之事不是由什么个人的“修身”可以解决的。当然,如果我们撇开“内圣外王之道”的社会政治理想一面,仅仅看它教人如何做人、教人如何承担个体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还是有它非常积极的一面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于学生学习责任感的教育,要么极度“虚浮”“假、大、空”,要么极度欠缺一只讲学习知识如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致使许多学生缺乏社会责任心,在学习上还是没能真正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这是非常遗憾的。事实上,责任心(也称为责任感)是个体对责任的感知、感受、态度和动作。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当然应该有对自己负责的成份,但是更应该有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担当。四、勇于负责:在担当实践中学习担当人与环境是相互建构的。起源于人类学的情境理论认为,与世界的互动不仅被认为形成了关于社会世界的意义,而且形成了人的身份。这就是说,个体从根本上是通过与世界的关系而被建构起来的。从学习的生态心理观看来,“智力不是个体的特质,而是源于行动者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与认知观认为的“人是老练的信息加工者”不同,学习生态理论认为,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是老练的信息探测(感知)者,而作为探测(感知)信息(以其意图所框定的限制为基础,以其原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为“底色”)和采取行动的个体,由于他改变了环境,因而使其感知出新的效能给养关系,并在这一新关系的基础上采取行动。正如人与环境是相互建构的一样,知与行也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而参与实践,促成了学习和理解。学习产生于对源于环境的给养的互动性感知以及作用于环境的行动。情境和人们从事的活动是真正重要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情境或者环境,也不能只看到个人:这样就破坏了恰恰是重要的现象。毕竟,真正重要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协调,所以只孤立地把重点放在某一方面就破坏了互动,抹杀了情境对认知和行动的作用。本着这一思维方式,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和想象责任感教育与责任担当实践的互动或互相构成关系。迄今为止,在几乎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社会个体的知行观都表现为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过程,认知和行为紧密地联系并结合在一起。某一成功的个体,其知行观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既能知又能行,并能做到知行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勇于担当自己的学习责任,主体性原则是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教师成功教学的依据,这是因为学生完成任何学习任务都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理想情况)发挥的基础之上的,建立在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负责任的基础之上。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别人可以驯服你的身体,但是不能驯服你的精神。”这句话提醒我们:你可以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但你不能控制学生的学习。在基础教育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仅仅靠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实现的,它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也需要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的实践。这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指出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往往崇尚人的自主性,因而他自己就富有主见,并对其他人的独立思想持同情的态度。他能使自己从狭隘的目的中超脱出来,并运用想象力去理解其他人的思想。”而主体性与责任性又恰恰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为他者的责任比为自己的责任更原始,负责任的主体性比占有性的主体性更本真。换句话说,为他负责的观念已经预先假设了“我”是一个可以担负责任也有能力负责的主体,这样一种担负责任的能力及其主体性在负责任的过程中真正被确立起来。当“我”在为他者负责的时候,“我”的主体性意识才被唤起,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道德的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中形成的学习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进而不知不觉地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自主学习作为自我教育、自我负责的一条基本途径,对于儿童将来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理解“自我教育”和“将来的生活”则是关注儿窟成长的一个关键。所谓自我教育,它是指主体理解自己所在的世界的过程,是主体理解历史与文化的过程,是理解他人并自我理解的过程。自我教育的展开要在具体的现实中进行,“一是要通过对人类大我的理解而理解自我,二是通过对自身现实境遇的理解而理解自我”。教学应该关涉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让主体回归感性的、具体的生活中,培养人的自我追求以及自我超越精神,理解自身存在的意义。自我教育根植于现实,也指向将来的存在,追问自身存在的意义,个体在这种价值的自我教育中发展成长。生活是需要责任担当的,因为生活终究是自己的创造;教育也是需要责任担当的,因为学习活动本质上就是人之自我建构的一种生存实践。毕竟,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一生唯一的创造,她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也需要对那一天负起责任。(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2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2)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3)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4)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5)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6)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