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全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246909 上传时间:2021-10-06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学习指导一、学习目标1、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名篇。2、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化解自己不理解的问题。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现代诗的韵律、节奏;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领悟与鉴赏力。4、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意象:诗歌中涂抹了作者情感的外界景物,就是意象。 一般表现为名词或偏正短语),品味诗作表达的感情。5、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品味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美感的诗歌语言。6、体会四首诗歌中不同的写作特点,如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7、熟读成诵。二、学法指导1注重通过品读体会作家的思想情感。本单元主要是现代诗,3首现代诗时代基本相同,但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有所不同,大家要注意品读,在品读中披文入情,体验并理解诗歌中诗人所抒发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2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解读诗词。 学习诗歌,尤其是学习现代诗歌要注意寻找解读全诗的突破口,其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解读诗歌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学习沁园春 长沙,抓住“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以及本句中的“竞”字,对理解本词就很有作用。3积累相关词语。学习新课文,要注意积累,尤其是字音、字形和词语等基础知识,本单元虽然是诗歌,但仍有不少值得积累的内容,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为高三的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三、重难点提示1把握不同作者、不同诗作表达的独特情感。 沁园春 长沙刚健遒劲,大气包举,情采飞扬,读这首词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雨巷一诗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作者用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作为象征性的意象,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了三种情感: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大量排比句式、反复修辞的使用和铺陈手法,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2 学习通过意象解读诗歌。 诗歌是诗人情感与心志的表达,但又多不是直接抒发出来,经常是通过意象来体现。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如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就包含着一个个意象。我们通过想像,就能看到诗人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而这一幅秋景图,却是与诗人在在这种景色面前所产生的革命豪情溶合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一幅具有鼓舞力量的画面3把握诗歌的意境美。 本单元为现代诗歌鉴赏,意境美是鉴赏的重难点。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有以下几种技巧。技巧一:物象、色彩、感情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的特点是用形象来揭示抽象,诗歌创作也不例外,从物象入手感受图画美是进入意境的一条捷径。如读沁园春长沙,读者通过几个物象及它们的色彩可以形成自己是愉快还是悲哀的感受,进而把握“感情”。技巧二:作者背景象征 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要从作者和背景入手。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结合背景与作者身份就会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就会想到“勇敢,拼搏,迎难而上的英雄气概”,这样就会使诗歌意境扩大,领会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技巧三:习惯暗示诗眼 再别康桥选取了“金柳”,错误中选取了“柳絮”,这些意象都与表达习惯有关。因为“柳”与“留”为谐音,常常借“柳”来表达留别之意,惜别之情。文人常用“夕阳”表达凄凉,落寞之情,“落叶”表达悲伤之情,“鹧鸪”表达思念之情等,要经常积累,形成联系。诗人对思想感情的暗示,还常常表现在“诗眼”中,若能把住诗眼,就会揣摩出诗人的思想脉搏。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诗眼呢?1、反复出现的句子常为诗眼。2、全诗最后一节中常包含诗眼。沁园春长沙一、学习目标:1. 通过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远大的抱负和革命壮志。3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再现画面,提高形象思维能力。4 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尝试在写作中运用。5 诵读诗词,培养朗读能力。二、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 注意“看”、“怅”和“忆”三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3、 捕捉意象,品评鉴赏。三、课前自主预习指导:1. 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2.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尤其注意本文的倒装语言。3. 学习下面“知识链接”和“课文重难点提示”的相关内容,自主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4. 预习问题生成,小组长收集整理问题,提交老师。四、知识链接:1文体常识: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题材,萌芽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沁园春”是本词的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联系沁园春雪)。长沙是题目“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2背景介绍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五、课文重难点提示:1. 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寻找解读诗歌的突破口。 (1)本词中有哪些词语用得形象,富有表现力,找出来加以品味。 比如“独立”这个词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2)注意这些词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词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这首词写了哪些意象?它们对表现诗人情感有什么作用?六、课堂自主学习方案:(1) 预习目标达成检测:1、小组展示朗读成果2、检查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注音: 沁( )园春 百舸( ) 寥( )廓 姓廖( ) 峥( )嵘( ) 遒( )劲 遏( )制 (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 橘(j)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ng rng) 携(xi) 遏()制C漫江(满) 寥(lio)廊 挥斥(斥责)D惆怅(chng) 稠(chu)密 辟谣(p yo)(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峥嵘:意气:激扬:风华正茂:书生意气:(4)改正下面字形 针贬( )时弊 行踪鬼( )秘 挥斥方酋( ) 群英汇( )萃 布( )署已定 愤( )发图强 事( )态人情 和霭( )可 成群结对( ) 廖( )廓 铮( )嵘(二)重点问题思考:1、抓住关键词句:思考:整首词由“看”、“怅”、“忆”三个字贯穿。具体说明它们统领的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3、语言品味: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思考:具体分析“染”、“争” 、“击” 、“翔”、“万”、“遍”、“漫”、“争”等词语的作用。4、分析意象:讨论:这首词优美的意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词的景、情、志如何在意象的组合中融为一体?(三)难点问题探究: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思考:泌园春长沙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它们对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有什么作用?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思考: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古人写秋有什么特点?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七、反思与测评能级一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百舸(g) 漫溯(s) 抨击(png) B遒劲(qi) 漪沦(y) 强劲(jn) C遏制() 侵蚀(sh) 分外(fn) D碣石(ji) 眷属(jun) 猝然(c)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 飞翔(xing) 遒劲(qi) B.橘子(j) 寥廓(lio) 漫江(mn)C.携手(xi) 遏制() 沁园(qng) D.峥嵘(zng) 砥柱(d) 惆怅(chng)3、 根据所给出的汉语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寥(ku)_ 军(f)_ 凄(wn)_ (jio)_健 意(yn)_ 萧(s)_ 荡(yng)_ (bn)_斓 经济凋(b)_ 口诛笔(f)_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禅让 阐明 嬗变 煽风点火 潸然泪下B.庇荫 纰漏 毗连 筚路蓝缕 蚍蜉撼树C.侍奉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D.湍流 祥瑞 揣摩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一届政府似乎也已经意识到目前我国社会住房保障事业的严峻局面,“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之中。B.一贯以科技创新和技术领先而闻名的创想电子公司,在2010年后计划率先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C.如果美国政府不信守自己的承诺,切实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那么,任何人也不能保证中国不会减持美国国债。D.作为我市的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定性项目,我市领导和市民都十分关注千万吨钢铁厂建设的进展情况。能级二:1、沁园春 长沙下阙由_引出对_的回忆?上阙运用了_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情怀。沁园春 长沙下阙由_及_,围绕同学少年,形象地概括了一群_的形象,表现了词人与他同学的_情怀.含蓄巧妙地回答了上阙提出的_问题.这首词词风雄健,格调雄浑,意境壮阔,运用了_,情景理交融的艺术手法.词中不仅表现了词人的艺术才华,更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思想家的胸襟风度与斗志豪情,是一首_和_高度统一的不朽杰作。 2、从下面整首诗的语境和情境来看,最适合填入空白处的一项是( ) 虞美人 枕上 毛泽东(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_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_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_眼泪也无由。(离人: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1920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 A数 轮 滴 B观 钩 洒 C数 钩 抛 D看 轮 抛3、比较分析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和沁园春雪中“风流人物”的形象。4、 用下面的四个词语(次序不限)写出一段话。 峥嵘 意气 炫耀 慰藉5、以“青春”为主题,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青春是盛开的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_,_;_,_。能级三1、比较拓展: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诗歌“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下列各句对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等在季节里的容颜”是指苦苦等候远方的游子归家的人,下文中的“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B“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将“容颜”比喻为“莲花的开落”,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的情态神色由希望到失望的变化过程,极为巧妙动人。 C“青石的街道向晚”意即“向晚的青石的街道”,“向晚”是“临近傍晚、将近傍晚”的意思。 D“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为什么会“寂寞”呢?下文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就是对这一句的最好回答因为没有敞开心扉。下列对诗的艺术手法与思想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虽然是不讲求格律的自由诗,但同样做到了句式错落有致、音调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B诗开始以广大的江南为背景,然后焦点移至小城,随后是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由远而近。而在诗句的末尾,我们可以想象焦点又由窗扉、街道、小城回到广袤的江南,由近而远,与诗的首行呼应。 C“马蹄”的声音在等候游子归来的女子听来,是“美丽”动听的,因为她以为来者是“归人”;但“我”“是个过客”,这就是“错误”之所在。而这个错误是因为“我”骑马走错了道路所致,所以说“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D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诗的表现技巧,表达的主题却类似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闺怨,与唐朝词人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阅读拓展霜叶红于二月花撩起一帘秋雨,放眼望窗外,已经是层林尽染,滿山红遍。那片片红叶泛着灿烂的秋光,流泻着火焰的颜色。在广漠的原野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正是丰收的田野,这是正收获的季节,春风夏雨凝聚成秋的硕果,又一个激情燃烧的秋天。如火的红叶在抒写着迷人的秋韵。秋天迈着轻轻的脚步,从田野里庄稼地走来,从小河边柳树丛走来,从山谷中竹林里走来。秋叶如火,稻田金黄,树头硕果累累。秋天给勤劳者带来收获,给豁达者带来欢乐。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它同样能给你春天般的美丽,给你辛劳后的收获。即使窗外秋风萧瑟,看原野风景依旧如画。我爱秋天,更爱如火的红叶。枫树经历了寒冬的霜雪,在春风细雨的滋润下,饱受了夏天的酷暑烈日,终于在秋天里绽放出火的颜色,像鳯凰?槃,获得重生。在那一片片红叶上,深刻着蜕变的足印。千辛万苦凝聚成耀眼的红色。只为展示坚强者的性格。顽强生命中一抹亮丽的色彩。那是热烈的枫的颜色,如团团燃烧的火焰,凝聚着激情,升腾着自信。期待着,从这份浪漫中追寻美好,憧憬着,在惊叹的目光中闪烁辉煌。晚生红叶经霜久,昂首依然向翠微。在漫漫长路,从看见第一片红叶起,在人生不断领悟升华中,眼前的枫叶已经成为一首动人的赞歌,每个音符都饱含着生命的最強音。从那秋风里舞动的红叶上,依稀看见早已流逝的如火如荼的年代。在那难忘的知青岁月,伴随在身边的不仅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枣树梨花,枫叶似火。每当深秋,满树红叶在经霜的田野里,像火焰样在燃烧。给人希望,催人奋进。正是那时候我就对秋天的红叶情有独钟,记得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在秋天,我轻轻拾起一片红叶,久久的靜静的端详,叶子灿然一笑,用清晰的脉络书写出:如血如火如霞般的辉煌。这正是红叶传奇般的写照。一片小小的红叶,曾寄托着朋友对我的祝福。在翻看家里一本藏书的时候,一片红叶从书中滑落,是一片已经压干的枫叶,紅色的叶片还保留着斑斓的颜色,叶片中有一个小小的蛀孔,明眸似的向我凝视着,我沉思:我自己从未将红叶压在书里。这片红叶是谁放在这本书里,是在哪一个秋天。如今却像梦境般又来到身旁,从红叶凝视的眸子里看见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好友,在红叶一丝一缕的脉络里珍藏着难忘的往事。我想无论是谁为我珍藏那片红叶。都是对我的美好祝福和对往事的深深眷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爱红叶,更深深领悟红叶的意境。火红枫林耀眼,硕秋心中烂漫。愿心中珍藏的那片红叶,历经风雨,更加瑰丽。诗歌两首雨巷一 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2、 掌握现代诗歌的有关基础知识。3、通过赏析语言,提高对诗歌的感知、想象能力。4、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5、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美。二、学法指导:1、朗读品味,能够把握诗歌基调。2、捕捉意象,品评鉴赏。三、课前自主预习指导:1. 认真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2. 感受诗歌的朦胧美,把握诗歌的意境。3. 注意诗歌的象征手法,体会其象征意义。4. 预习问题生成,小组长收集整理问题,提交老师。四、知识链接:1、背景介绍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2、丁香花知识解说: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附全诗: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五、课文重难点提示:1、现代诗的音乐性可以增强诗歌的抒情性和表现力,思考本首诗是如何体现这种特点的?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2、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手法与比喻有什么不同?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六、课堂自主学习方案:(1) 预习目标达成检测:1、有感情朗读诗歌。2、字词积累彷徨彳亍 颓圮 寂寥解释下列词语彳亍颓圮寂寥4、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 5、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重点问题思考:思考1、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雨巷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这首诗,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2、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3、分析油纸伞、雨巷、丁香等意象的作用4、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三)难点问题探究:1、分析象征含义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讨论:诗歌中的“姑娘”“ 我 ”“雨巷”等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姑娘:我:雨巷 2、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3、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思考(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会有什么美的享受?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七、反思与测评能级一1、填空: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 (时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 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作“ ”。2、给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 彷徨( )徘徊( )彳( )亍( )惆怅( )颓废( )颓唐( )颓圮( )迷茫( ) 芒( )刺在背 雨巷( ) 巷( )道 走尽( )尽管(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肚子委屈 委曲求全 鸦鹊无声 冰雪溶化 水乳交溶 B.垂头丧气 擅自处理 出生在晚上 寻物启示 授予奖状 C.金榜提名 品味老师的话 情况相像 萧条 歪风斜气 D.模型 反省 生活必需品 旋律 炫耀 报仇雪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和祖国一起长大的这一代人,经历了风雨考验,在建设四化的伟大事业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B.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院演出,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C.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D.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还需要学习雷锋呢?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南京的首场古董挂表拍卖会结果差强人意,美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项明华收藏的23款古董挂表昨天仅仅拍出了一块华生1906年产的银壳钻挂表以底价1300元拍出。B姚明本赛季不仅能内线强打得分,而且也能外线投篮命中,表现近乎完美。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与他过去几个赛季的努力分不开的。C为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省交通厅去年11月专门出台河南省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业绩信誉动态管理暂行办法,旨在用“阳光作业”遏制“暗箱操作”。D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表里山河,藏在水下的更多”。能级二1、 说说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2、分析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说说这首诗歌的艺术特点。读课文,做后面的题目:4、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5、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 6、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能级三1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三弦沈尹默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的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A.诗中的“不能隔断”四个字把三弦声的美与力推向了极至:这声浪从土墙的阻拦下“鼓荡”出来,飞到墙外老年人的心中。B.诗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优美的三弦声反衬老年人的悲苦,正是这种不和谐给本诗增添了感人的力量。C.诗歌巧思独运,三组景物依次呈现,由长街写到残院,由残院写到老年人,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D.诗的音乐美令人称道,词语叠用让人听来如闻三弦弹拨,十分和谐入耳。2对何其芳的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河我散步的伴侣,我的河,你在歌唱着什么?我这是多么无意识的话啊,但是我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我们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我们在沉默的群山中间听着你,像听着大地的脉搏。我爱人的歌,也爱自然的歌,我知道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A第一诗节,描写了流淌的河水,给人以隽永的回味。B第二诗节,进一步写河与“我们”的关系,更真切地更直接地抒发了对河的赞美。C结尾两行诗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对山水的热爱。D“我知道”两句诗,饱含丰富的哲理,引起人们深深的联想。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红叶 (沙白)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句一个“风”字、一个“掷”字,写出了秋风吹拂、树叶稀疏之状。B.轻轻的一个“噢”字,便自然顺畅地引出了诗人的一番领悟。C.“绿色”常象征生命蓬蓬勃勃,“热血”则常使人想到流血牺牲,两者相去甚远,似乎不能相提并论,可诗人却独具慧眼,他从枫叶中发现了“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就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不再是单纯的咏物写景了。D.“经霜”一词语涉双关,它既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比喻诗人人生历程中经受了风吹雨打、霜欺雪压等考验。(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对“红叶”的领悟分两点:第一点是说“秋天到了”;第二点是诗人的最新感受,即“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这两点如鸟之双翼,大大升华了诗的思想境界。B.此诗写的是自然界的一个镜头,所抒发的是诗人瞬间的一种感受,所见者小,而所寓者大。C.红叶颇有古人绝句、小令般的风姿,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更难得的是诗中有迥异于前人的新发现。D.沙白写诗,很讲究精炼,其诗歌语言常节省到“字不得减”的地步。但只有在节省语言的同时充实诗的意蕴,才能打动读者。红叶就是这样的范例。八、阅读拓展人生的漫漫长路人生的路,漫漫而长,在这条路上有着无数的人,或与你是同行陌人,或是忠良伴友,或是苍颜长辈,或是寒窗良师,形形色色的人在这条路上与你相遇,但却走得愈远相遇的人就愈多,对你有用的人就愈少。但是因为有你和我在一起,让我懂得了无数人生道理。聒噪的蝉音在夏夜的来临中渐渐休止。一轮明月挂上了夜空,也行在那夏月的映衬下更是明亮。中考在即,你我为了驱走夏日的燥热,漫步在花园中。月光下,垂柳的身姿倒映在那平静的湖面上,柳条在微风的吹拂下微微荡动,也有几分迷人的意味。你曾告诉我:中考在即,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赢家。我紧记着这句话,因为这是你告诉我的逆耳忠言良友,有你和我在一起,真好。夏蝉依旧那样不知疲倦的叫着,飞翔在空中的鸟雀也因夏热而飞回荫下。考场外的那熙攘的人群,全然不顾头上那轮红日。在他们眼中只有对那考场内的儿女的期盼父母,有你和我在一起,真好。一抹朝阳从东方升起,树木上依旧挂着晶莹的露珠,那露珠在朝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耀眼。就在这时,我迈着自信而坚定的的步伐朝着学校的方向走去,我在那里度过了三年的学习时光,在哪里,有我的伴友,也有我的对手。但在那里我最怀念的不过是那位教我做人的人良师,有你和我在一起,真好。转眼间,时光飞逝,漫长的三年也匆匆逝去。在这三年中,我度过了无数的夏日,但在这个夏日,我将诀别我的良友老师,与我的父母继续顺着这条人生路走下去。我不有的想大喊一声有你和我在一起,真好。再别康桥一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且朗读成诵。 2、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3、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领悟作者营造意境的方法。5、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二、学法指导:1、朗读品味,能够把握诗歌基调。2、捕捉意象,品评鉴赏。三、课前自主预习指导:1. 认真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2. 注意学习这首诗中体现的“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三美)的创作理论。3. 本诗作者选用了非常丰富的意象,体会作者通过这些意象传达情感的方式。4. 预习问题生成,小组长收集整理问题,提交老师。四、知识链接:1、背景介绍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伏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2、相关知识:康桥: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具有生命、灵性,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也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许多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再别康桥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又在别离诗中,注入了现代人对自己生长的母校深情厚爱,并超越了一般离别眷恋人情感叹,更具有了现代知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谈谈的象征意蕴。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五、课文重难点提示:1、比较我们熟悉的离别诗,注意这些诗歌表达感情方式的异同。 比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卢纶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2、再别康桥的景因我着色,物我合一,体会作者与自然的这种感情。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3、学习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3、好的诗歌总是营造了令人难忘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作者用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思考再别康桥是怎样营造意境的?六、课堂自主学习方案:(1) 预习目标达成检测:1、朗诵检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词义: 青荇( ) 长篙( ) 漫溯( ) 笙( )箫3、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4、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二)重点问题思考:1、捕捉诗歌的意象,赏析诗歌: 思考: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2、整体感知,体会意境:思考:各个章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3、 品味语言:思考:本诗作者用词讲究,极富色彩,找出几个并分析它们的好处。(三)难点问题探究:1、比较再别康桥与传统离别诗,体会本诗是如何营造轻松的气氛的?2、这首新诗的音乐美体现在哪里? 七、反思与测评能级一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zhng)着 彷(png)徨 凄(q)清 巷(xing)道B彳亍(ch ch) 凄婉(wn) 颓圮(p) 迷茫(mng)C河畔(pn) 荡漾(yng) 青荇(xng) 长篙(go)D斑斓(ln) 沉淀(dng) 似(s)的 泥(n)古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退色/吝啬 笙箫/申诉 弄堂/舞文弄墨 B.飞镖/剽悍 蜿蜒/筵席 与会/与人为善C.奇数/跻身 骒马/恪守 癖好/穷乡僻壤 D.徜徉/偿还 炽热/敕造 抢球/呼天抢地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飘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4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5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6.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 )(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能级二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3、(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 ,第二层是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 的内心感受。(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 (当时、昔日)的梦。(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4、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