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7课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27281591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第7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上历史第7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上历史第7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2、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导学过程:一、目标引领,自主学习(14分钟)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一)公车上书1、发生的时间 ,发起者是 。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 ,目的是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继续宣传变法。他们在北京组织 ,把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 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2、戊戌变法的时间是 年6月到9月。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3、1898年9月, 发动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不肯逃走,最后被杀害。二、交流释疑,合作互学(15分钟)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如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上书”皇帝吗?为什么?2、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思路点拨:从根本原因、次要原因方面去分析)3、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课堂总结:三、练习反馈,展示评学(16分钟)(一)达标检测:1、“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德国“强租”胶州湾 D.“门户政策”的提出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3、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事宜 D、中外纪闻的出版4、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训练新式军队5、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但在位期间,中国却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皇帝是( )A、慈禧 B、光绪帝 C、道光帝 D、溥仪6、光绪帝颁布诏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国侵略7、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是的目的是( )(1)推翻清政府 (2)发展资本主义 (3)救亡图存A、(!)(2)(3) B、(1)(2) C、(1)(3) D、 (2)(3)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哪位维新志士说的话( )A康有为 B 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请求光绪帝当机立断,“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请回答:(1)“公车上书”发生在哪一年?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材料中的“拒和”主要指什么/? (3)你认为康有为提出的建议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二)、展示评学(2分钟)(1)小组间相互评价,本组同学一节课的表现情况;(2)小组间相互评价,本节课那一个小组表现最积极;(3)教师总体评价,本节课哪几个小组、那几个同学表现最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