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一、 教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 A、理解、积累“萌发、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等词语。B、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C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二、教与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三、教与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四、 教与学方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3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教学设想:全文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文题和作者)、走近作者竺可桢。(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语言的课题,作者介绍。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学生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批注,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班上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中去发现,去品味,去表达。(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老师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温馨提示: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自由读6-10自然段。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 (3) 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追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6)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生)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四、布置作业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五、学后记六、教后记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通过检查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师: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本文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1、听读1-2自然段。2、多媒体出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3、让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点拨: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4、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下面请同学们精读1、2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给以适当的鼓励。)教师小结: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三、课堂练习积累与运用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竺可桢(zh zhn)翩然(pin)孕育(yn)B销声匿迹(xio n)农谚(yn)延迟(yn)C簌簌(s)风雪载途(zi)衰草连天(shui)D经度(jng)差别(ch)海棠(tng)2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是()A翩然(的样子)销声匿迹(隐藏)B次第(一个接一个地)风雪载途(装载)C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草木荣枯(茂盛)D悬殊(差异)周而复始(转一圈)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草长鹰飞衰草连天农谚灵敏B北雁南飞冰雪融化显著物侯C鸟语花香籁籁下落山脚丘陵D割麦插禾草木萌发内陆孕育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得多。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5调整句序:正确的句序应是: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扇蹦貌。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2)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阅读与品味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2文中第句中的“这个道理”是指_。3联系实际生活,举一个例子说明“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4选文在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正常情况(第句)仅一笔带过,而特殊情况却细细道来,且举例加以说明,这是不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谈谈你的理解。四、拓展延伸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五、教师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六、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2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3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七、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比较简便容易掌握避免损失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顺序: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八、学后记九、教后记课堂练习提示:积累与运用1A2B点拨:载,充满。3D点拨:A项鹰莺;B项侯候;C项籁簌。A项属同音字误用,BC两项属形似字误用。4(1)B(2)B5点拨:按一年四季中物候现象出现的顺序排序。这段文字可以说是按时间排序的一个典范,应认真研读。6(1)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点拨:举了逆温层的例子说明特殊情况;“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是在作比较,同时又对“逆温层”下了个定义。(2)打比方点拨:把这些自然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3)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点拨:“20天”、“10天”都是列数字。阅读与品味1先总后分,由一股到特殊。2山腰处于逆温层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3略4不是。因为正常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且有切身体验,故一笔带过;而特殊情况大家比较陌生,为了让读者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所以细细道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