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前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6885384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前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前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前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武昌起义前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摘 要:作为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伟大的武装革命起义,武昌起义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拥有一支极具革命精神的军队。而这支极具革命精神的新军也是在革命党人长期以来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关键词:武昌起义 军队 思想政治工作自1894年上书李鸿章变法失败,孙中山就宣誓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而要实现这一主张,无疑就需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武装夺取政权。而这一切,又需要一支坚定的革命的队伍作为保障。资料显示,武昌起义前隶属于清政府的新军,在武器装备的配备以及训练的方式方法上都已经不是封建旧式军队的模式,即在硬件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式军队。因此,如何使一支隶属于统治阶级的革命队伍变成一支具有坚定的革命思想的革命军队,或者如何在旧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创建一支由新的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新式革命军队,就不能不成为革命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历代革命党人在吸取了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以后,总结经验,开始更加注重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1、 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各异的组织。武昌起义前期,湖北革命党人在军队中以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了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发动工作。总的来说,湖北革命组织发轫于花园山聚会,正式建立组织为科学补习所,再接于日知会,而由文学社、共进会收其成。11903年5月,吴禄贞等人在武昌花园山设立秘密机关,进行了颇有声色的开创性工作。虽然这次聚会没有正式名称和确定的组织形式,但实际上是湖北革命团体的源头。2武昌花园聚会的一项重要革命活动就是派遣知识青年潜入新军。聚会期间,吴禄贞经常与同志磋商,进一步确立了这样的方针:“以最好之同志,投入军中当兵,渐次输入士兵对满清之恶感情绪”,3“以改换新军脑筋为成事之根本,会党则可联络,令其为我所用,不致为彼用。”4以吴禄贞为代表的湖北革命党人较早的意识到“运动新军”的重要性,其“党人入新军”,实行“抬营主义”的活动,是辛亥革命能一举推翻清廷的重要原因。武昌花园山聚会解体以后,留在武汉的成员,以及受其影响着,继而起之,建立了具有较完备组织形式的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5科学补习所的活动,仍然坚持花园山聚会的方针,一方面开展反清政治宣传,一方面则不断输送知识青年加入新军。后一方面的工作做得尤其突出。科学补习所四、五个月即被查封,其后继组织为日知会。日知会的主要活动即是在军队中以讲演报告、撰文办报、教授讲课的方式进行革命宣传。由其成员张纯一填词成军歌一首:“愿同胞,团结牢,英雄气,唱军歌,一腔热血儿,意绪多,怎能坐视国步蹉跎?准备指日挥戈。好收拾,旧山河。从军乐,乐如何!”6此军歌不久就在武昌各军营传唱,宣传效果由此可见一端。与以上组织相比,对武昌起义的新军有着直接影响的共进会和文学社有着更加严密的组织形式和更有效的宣传手段。同盟会成立后两年,以孙武居正等为首的同盟会员和旅日学生就在东京成立了共进会。共进会湖北领导人孙武特别注意在军队的工作,到武昌起义前期,共进会员在军队约有一千四、五百人,而“排满革命”的号召更是使得这一有生力量在起义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在湖北新军中大规模发展组织的另一革命团体文学社在军队中的力量更加雄厚、机构设置也更加健全,社长下设文书、会计、评议等部,各级领导选任或推任,实现单线联系,减少了被破获的可能。党人又在队(连)一级建立基层组织,称之为组,还先后在各标(团)、营、队分设代表,一旦举义,各级代表即为各级军官,有完备的指挥系统。文学社的宗旨为“推翻清朝专制,反对康、梁的保皇政策,拥护孙文的革命主张”,因而对士兵有号召力,但其成员大都不甚关心政治问题,认为革新政治是同盟会的事,这又是文学社的一大弱点。当然,在以上影响较大的一些革命组织之外,还存在这很多对新军产生影响的小型组织,如黄冈军学界讲习社、铁血军、忠汉团、将校研究团、军队同盟振武学社等。虽然这些组织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但无论如何,经过湖北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卓绝的组织工作,到辛亥年间,湖北已经具备了举行暴动的最重要条件革命者实际上掌握了武装,并能够运用这个武装去打击当局的军政机器。2、 革命党各级领导者艰苦深入地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湖北党人并未产生著名的政治领袖和思想家,但他们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即所谓“鄂省党人,耻声华,厌标榜,木讷质直”。7他们长期深入下层,运动会党,发动新军,不厌其烦地从事具体的组织与教育群众的工作,最突出的,就表现在他们艰苦深入地从事新军的发动和组织工作上。1903年,吴禄贞等人聚会花园山时就确立了“运动新军”的方针,派遣知识青年潜入新军,宣传反青革命思想,为湖北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石。1904年,科学补习所骨干成员刘静庵等聚会武昌,几经研究,“皆主张从运动新军入手,不轻率发难”8,并一致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9。因此,刘静庵等先后投马队营、工程营为兵,开党人入伍的先河。在此前后的日知会、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等组织的骨干成员,也多由“莘莘学子”一变而为“桓桓武夫”,在新军中做了大量工作。如杨王鹏原在湖南入伍,因发动革命被驱逐,又到武昌入陆军四十一标三营为兵,以一介书生,长期过着艰辛的行伍生活,冒着巨大的危险,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正是这些青年知识分子长期在新军下层活动,历尽艰辛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使得新军中产生了一支具有坚定革命精神的队伍。三、革命党人利用各种革命报刊、杂志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革命党人经过多次武装起义失败以后,逐渐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更加注重深入军队,在军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注重运用各种杂志、报刊来进行革命思想的宣传。其中影响最早而且最大当然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1905年11月,他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l6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10这也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革命党人和新军的革命宗旨。针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湖北党人将宣传舆论工作的中心定为“救亡”。他们认为“拯救民族危亡”的号召最能拨动各阶层民众尤其是新军的心弦。然而湖北党人同时又意识到,要“唤起革命”,必须“灌输知识”,他们在新军中大量散发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黄帝魂等书刊,以致“各士兵每每读猛回头、警世钟诸书,即奉为至宝”,反清救亡的思想逐步在新军中普及。1909年以后,革命党人先后掌握了商务报、大江报等几种报纸,对新军内部的不法和贪污舞弊等现象详细报道、痛加抨击。如某标统(团长)克扣军饷,大江报将其劣迹形诸报端,军情哗然。大江报还给“各营队送义务报一份,以供同志阅览”。新军士兵接受这种切身的宣传教育,“遂无不乐入革命党者”11。詹大悲、黄季刚、何海鸣在大江报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亡中国者和平也等富于煽动性的文章,指出“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和平改革既为事理所必无”,“故大乱者实今日救中国之妙药也”,倡言推翻现存的清朝统治,在新军中引起强烈反响。12 而反动政府对这些革命报刊、杂志的封杀和对革命志士的逮捕,更激起革命队伍的怒火,整个武汉三镇的革命气氛也达到了爆发点。正是这些革命报刊、杂志,使新军中倾向革命的热血青年感受到一股革命的清新气息,看到中国的希望,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军”。参考文献: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辛亥革命在各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2 贺觉非 冯天瑜著:辛亥武昌首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6页3 朱和中:欧洲同盟会纪实,革命文献(台北)第2辑第113页4 朱和中:革命思想在湖北的传播与党人活动,建国月刊第二卷,第五期,民国十九年三月出版5 贺觉非 冯天瑜著:辛亥武昌首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页6 吴贡三编撰:孔孟心肝书尾附印有张纯一所作军歌歌词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辛亥革命在各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8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11页9 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10 周铁农: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团结2010年第5期11 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第23页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辛亥革命在各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