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6780886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创新 摘要:叶嘉莹提出了“兴发感动说的著名诗论。这一理论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兴论,又吸收了西方接受美学中对于读者地位的重视,同时该理论也是她个人多年来批评和创作诗词经验的总结。本文认为“兴发感动说的创新性在于将诗歌生命化。在运用这一理论时,叶嘉莹也有自己的特点。关键词:叶嘉莹;“兴发感动说;诗教叶嘉莹是中国诗词研究学者兼诗人,“兴发感动说是她最重要的诗词理论。本文将重点开掘“兴发感动说的创新性,探讨该理论如何将诗歌生命化,并结合具体的诗词评析看叶嘉莹运用该理论时的特点,从而对今天读诗带来启发。1“兴发感动说的含义及渊源1.1“兴发感动说的含义对于“兴发感动说,叶嘉莹没有具体下过定义,但这一理论在她的论述中随处可见,她说:“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在本质方面原是一直有着某些永恒不变之质素的缘故【1】,这种质素,就是“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因外物而“兴发,待作品创作出后,读者读了受到“感动的作用。兴发感动的生命是诗歌中最珍贵、最值得重视的方面,能从诗歌中体会到感发的生命,是评赏诗歌一项重要的能力。1.2“兴发感动说的来源1.对传统“兴论的继承“兴原本就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兴字本来有两种根本的含义,读一声时,是“兴、观、群、怨的兴,是讲文艺学术的社会功能,是一个动词。孔子认为的“兴是从接受的角度来谈的,注重读者的联想。“兴读四声时,是“赋“比“兴的“兴,是诗歌的一种创作手法,是一个名词。后世对“兴的解读层出不穷。现在用得最多的是朱熹的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但无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外物对内心的触动,引起心中的感发。在古人解释“兴的根底上,叶嘉莹把兴的两种含义结合在了一起,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来谈“兴:从读者方面来说,是阅读时引发的内心感受;从作者方面来说,是创作前的由外物所引起的感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接受美学理论在西方盛行。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对作品的重要性,叶嘉莹受到接受美学的影响,也在她的理论中突出了读者的作用。作品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才赋予作品生命,而不同的读者会给它不同的生命。这不仅是对诗人提出的要求,还是对读者提出的要求。读者参与了作品的创造。叶嘉莹说欣赏诗歌需要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叶嘉莹的一生经历丰富,历尽坎坷艰辛,她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举例,哪怕是平凡的生活中一点小事物都可能在她敏感的内心产生波动。她评诗时不仅仅是体味诗中表现的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把自己融入到诗词中所写的情境,更是将心比心,把自己当成作者,体会作者写诗词时的心情和当时的情景,从而体会其中的感发力量。叶嘉莹也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她出生于传统的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就教她识字背诗,十岁时就能填词写诗,大学时师从顾随,与老师写出了不少唱和之作,得到老师的赞赏。除了写诗词外,她还写散曲等。从早期到中年再到晚年,她的创作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内容丰富,流露着真挚的情感,都有一种感发的力量。她的评赏和创作都始终践行着“兴发感动说的理论。2“興发感动说的创新性将诗歌生命化将诗歌生命化,就是赋予诗歌生命。叶嘉莹认为,诗歌的根本生命力是感发的生命,读者是诗歌感发之生命的延续。欣赏诗歌,就要看它能否传达出感发的生命,以及能传达出多少。每一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对于不同诗中的相似之处,要仔细分辨其中细微的差异。如同样是“佳人,阮籍写“西方有佳人,曹植写“南国有佳人,李延年写“北方有佳人,可见“佳人在各个地方都有,但不同作者写的“佳人含义是大不一样的。李延年歌咏的“北方佳人是现实中的美丽女子,即他的妹妹李夫人。中国北方地势高且寒冷,这个“佳人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让人难以接近,所以她“遗世而独立;曹植写的“南国佳人是有喻托的,中国南方气候湿热,人的性格也是活泼的、热烈的,是作者自喻其才德之美,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阮籍笔下的西方“佳人是有出处的,即?诗经邶风简兮?中的“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叶嘉莹对“西方有佳人“南国有佳人“北方有佳人这几句相似的诗进行比拟,发现相似诗句中的不同之处,体会诗人细微的感情。诗歌具有活生生的生命,并且这种生命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叶嘉莹赏析诗词时不拘泥于字句,认为诗歌是可以多义的,她还凭借深厚的诗词和文化功底,能对某个不确定的字词句进行多种不同的解释,并根据推理选择其中一种合理的解释。她曾探求了?古诗十九首?的多义性,因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时间和创作地点都不确定,所以造成了里面的诗歌可以有多种解读。叶嘉莹不仅不追求确切的意义,还主张表现神光离合。“不管是人、是物、还是诗歌,如果你一眼就看透了,这就没什么意思和趣味了,神光离合是说这种美妙随时都在变化着【2】,这也许是?古诗十九首?的魅力之一。2.对不同的诗人,从不同的方面来评价诗歌有自己的生命,诗人更是独立的有感情的人。文学作品每一篇都有不同的风格,每一个作者都有他自己不同的风格。她对欣赏诗歌虽然有“兴发感动的标准,但具体到诗人个人来说,没有统一的、一定的标准,只要传达出了感发的生命,无论用什么方式来传达,就是好的作品。在赏析温庭筠的词时,叶嘉莹就注重欣赏其中感官形象的精致美以及声音美,又如大晏词境明媚闲雅,梦窗词境深幽高远,碧山词境沉郁低徊,“这种种风格上精微细致的分别,也都正由于每一位作者能感之与能写之的质素各有不同,因此其表现于作品中之兴发感动的生命,便在质与量的各方面也有了鲜明的差异【3】。叶嘉莹还善于结合自己独特的西方学术背景,运用西方文学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诗歌,但又不是全套照搬西方理论,而是比照西方诗歌理论中与中国传统理论中的不同之处。如西方诗歌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安排和技巧,中国传统诗歌更注重声律和情意在感发中的自然结合。叶嘉莹不主张闭关自守,也不盲目崇拜,而是学习别人的长处。西方的一些理论和术语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比方比喻、音节、韵律,这些是中西方文学所共同的质素。西方有一种“诗歌可以多义的理论,是值得我们拿来参考的。因为诗歌本身就可以引起读者的多种思考和联想,不同的读者可以从同一首诗歌中感发到不同的生命,甚至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间会对同一首诗歌产生不同的感发。追求真善美是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的终极目标,“善在中国传统看来,是要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一般人批判中国的古典诗词,认为写美女和爱情的,都是淫靡的,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他们看的只是外表。我们要呼吁“人们内心深处的最真诚的一份感情的感动所涌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的本能的向那高远的美好的那种完善的境界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的心意和感情,而这种向往追求的心意和感情,是可以相通的【4】。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原本是写对一个美丽女子的爱恋,为了这个女子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王国维从这句词里看到了人生做学问的三境界之一,我们可以把“伊当做一个美好的理想,这种为了理想努力追求的精神是美好的,不能只从诗词的外表来看它的好坏。“诗歌中这种感发之生命,原来也可以具有一种超越于外表的是非善恶之局限以外而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5】。诗歌的感发是正是邪,不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而是看其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善是要以“真为根底的。如果文学作品不以“真为根底来谈“善,那这种善就是一种“伪善,不是真正的善,更别谈“美了。3“兴发感动说的实践意义3.1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接受和批评提供了一定的标准叶嘉莹的这一理论首先对诗人提出了要求。诗人需要具备敏锐的感受,从外物中得到触动,获得感发之后,还要用适宜的方式把这种感发传达出来,需要有“才气,让读者得到他心中的感动。对于读者来说,欣赏作品时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读者欣赏诗歌时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偏好不可能完全一样。然而,很多读者并不知道如何欣赏诗歌,并且读者的欣赏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欣赏诗歌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那么好的诗歌可能会被读者忽略,感发的生命传达就不完整。叶嘉莹为读者欣赏诗歌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指出了一定的方向,提出欣赏诗歌需要理性与感性结合,帮助读者提升欣赏水平。对于广阔读者来说,传统诗词对于他们的作用莫过于从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并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就像2021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雷海为一样,做的工作与诗词毫无联系,但他的心灵总有一个地方是属于古诗词的,以至于在送外卖的间隙还要用来读书背诗。是古诗词让他心灵充实,在劳累时得以栖息。还有2021年的高中生冠军武亦姝,从小热爱古诗词,是真正从古诗词中吸取了营养。只要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这便是传统诗词的力量。读者是诗歌感发生命的延续,同时,读者与古诗词也是相辅相成的,古诗词浸润了读者的生命,带给读者力量,古诗词的生命也在读者的阅读和传播过程中越发蓬勃。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去体悟古诗词的生命,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局部的古诗词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开展。参考文献:【1】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第二版.河南教育出版社:3.【2】叶嘉莹.?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M.2021年1月北京第一版.北京:中华书局,2021年1月.249.【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2000年12月第二版.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7.【4】葉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2000年12月第二版.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29.【5】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2000年12月第二版.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大学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