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26122131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 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 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戊戌变法 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 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严复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 A.B.C.D.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创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科举制度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D.精简机构 3.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定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C.“公车上书”D.天演论的发表 4.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座新式学堂,这座新式学堂是() A.万木草堂B.京师大学堂C.京师同文馆D.北京大学 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B.师夷长技以自强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明定国是”诏书颁布D.戊戌政变的发生 7.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D.主张机器生产 8.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A.变法的目的不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不能得到广泛支持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破坏C.变法不够彻底D.变法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9.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A.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效率D.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10.拉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B.虎门销烟C.兴办民用工业D.创办海军 11.直接引发“公车上书”事件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B.马关条约的签订C.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 12.百日维新期间,发布的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项措施是() A.发展农工商业B.训练新式陆海军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13.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 A.詹天佑-福州船政局B.谭嗣同-创办新青年C.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D.张之洞-创办大生纱厂 1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D.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15.康有为说:“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学外国”指的是学习() A.西方的科学技术B.西方的教育C.西方的思想文化D.西方的政治制度 1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材料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诏令有关的内容是() A.发展农工商业B.创办报刊,开放言论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7.在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A.训练新式军队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D.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8.1895年, _ 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请求变法维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_ 。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错误: _ 理由: _ 。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2)你认为“贼”是指谁? (3)为什么说“无力回天”? (4)你认为他“死得其所”吗? 【答案】1.B2.B3.C4.B5.C6.B7.B8.B9.B10.A11.B12.A13.C14.A15.D16.B17.C18.康有为;公车上书1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1895年,公车上书20.(1)据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知,材料出谭嗣同之口 (2)这里的“贼”是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变法法令,百日维新开始,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 (4)可以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故答案为: (1)谭嗣同 (2)“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3)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 (4)可以有不同看法: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解析】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在京应试的举子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组织下向光绪帝上书,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故选B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公车上书的掌握情况,要识记这一事件的时间、发起人,理解其在戊戌变法中所处的地位 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所以ACD是“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B废除科举制度是1905年,“百日维新”发生在1898年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点,重点掌握其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3.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C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4.1898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5.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可知,这与戊戌变法有关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6.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故选B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要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知识 7.据“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的关键信息“今为机器之世”“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康有为赞同“今为机器之世”,认为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说明他主张废除旧的思想主张,其实质即仿照欧美模式,吸收世界文明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 8.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破坏,各省总督巡抚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因而变法注定会失败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掌握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时间、任务及特点 9.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当时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故选C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掌握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时间、任务及特点 10.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故拉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公车上书 故选A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1.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直接引发“公车上书”事件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1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这些措施中,对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条是发展农工商业 故选A 本题考查百日维新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百日维新的知识点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掌握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1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历史人物及其相关的事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开始、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14.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说法错误,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说法正确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说法正确 D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说法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开始、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15.康有为说:“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学外国”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是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目的是通过变法改良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制度近代化和民族富强 故选D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开始、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16.据“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可知,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封章(上书)”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诏令有关的内容是创办报刊,“直达于上(皇上)”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诏令有关的内容是开放言论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诏令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7.ABCD都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触动了顽固派利益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 故选C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1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故答案为: 康有为;公车上书 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要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知识点 19.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 故答案为:错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理由: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20.本题考查谭嗣同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初中历史试卷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