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中考题集锦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5800322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中考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中考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中考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中考题集锦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欲穷其林( ) 便要还家( ) 处处志之( ) 欣然规往(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诣太守,说如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3、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4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2分)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下列句子。 (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6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答: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答:8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答: 9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3分)答:10、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答:11、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12、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答:陋室铭中考题集(一)2006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 名:()(2)惟吾德馨 德馨:()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答: (二)2008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阅读陋室铭,完成文后912题。 (15分)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答:(三)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 )(4)无案牍这劳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2)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2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6、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请仿照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句在括号内作批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孔子云:何陋之有?( )7、“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答: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答:爱莲说中考试题汇编(一)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宜乎众矣!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水陆草木之花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可爱者甚蕃 ( ) 濯清涟而不妖 ( )亭亭净植 ( ) 陶后鲜有闻 ( ) 宜乎众矣( )3、翻译句子。(4分)莲,花之君子者也。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翻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4、理解填空。(3分)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5、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3分)答:6、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3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7、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8、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答:(二)2005年福建省泉州市 阅读爱莲说,完成711题(16分)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水陆草木之花(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9.翻译句子。(4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 10.理解填空。(3分)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_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的生活态度。11.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3分)答: (三)浙江省丽水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阅读爱莲说,完成第 8 11 小题。(11分)水陆草木之花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宜乎众矣。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香远益清( ) 陶后鲜有闻(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译文: 10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 的生活态度。(4分)1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欢哪种花?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3分) (四)2006年湖北省襄樊市 阅读爱莲说,完成 11-15题。(l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可爱者甚蕃 ( ) 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答: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答: 核舟记中考题集锦(一)鄂州市(09湖北省)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022题。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神情与苏、黄不属(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4)珠可历历数也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苏、黄共阅一手卷。 翻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翻译: 22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二)青岛市(09山东省)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 (2分)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B.高可二黍许(上下) 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 D.若听茶声然(好像)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分)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翻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翻译: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船头坐三人,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峨冠gun B手卷jun C不属sh D矫ji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 ,以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字)答: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 _。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大道之行也中考题汇编(一)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选贤与能 与(j)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n)C男有分,女有归 分(f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xng)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3分) ; ;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8.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4分)选贤与能( ) 男有分,女有归。(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陶后鲜有闻( )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10品读全文,概要简答,选文先概述 ,后阐述 ,最后具体描述 表达了 的思想。(3分)11试结合本文和政治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谈谈“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和谐社会”的异同。(100字以内)(3分)我的分析: 三峡中考试题汇编自三峡七百里中,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良多趣味( ) 晴初霜旦(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间千二百里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而往,暮而归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寡人无疾 B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C哀转久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D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稍有一点点) B、至于夏水襄陵(漫上)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 D、每至晴初霜旦(结霜的早晨)5、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A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7、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 , ”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8、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的静景,也描写了“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9、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10、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答:11、文中表现三峡秋天景色的句子是: 它着力渲染了 。1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理由1:原句:理由2:原句:1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3分)答: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一)台州市(09 浙江省) (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下列问题:1.“书”的意思是_ 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答: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层,写出各层大意。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答:(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翻译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解释下面的加点词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用现代汉语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翻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答: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不以物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二、2003年广东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译文: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三、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四、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甲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答:(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认识。(2分)答:五、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719题。8分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18.翻译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答:六、2007年浙江衢州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怀民亦未寝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答:观潮习题精选一、词语练习题 1.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观:景象既望:农历十六日。B.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际天:连接着天。沃:吞掉。C.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岁:年。艨艟:战舰。D.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舸:船。逝:消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于:履:(2)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略:睹:二、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译文:然后渐渐临近,潮水就像白玉砌的城墙、大雪覆盖的山岭一样连接着天涌来,潮水奔腾的巨大声音如雷霆一般,震撼大地,激起浪花,喷射水雾,仿佛要吞没青天,沐浴白日,那气势极其雄壮豪迈。B.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译文: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在水面上,像踩在平地上一样。C.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译文:很快的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看不清楚,只听得水爆轰然震响,声音如同崩山一样。D. 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译文:车马堵塞了路途,饮食等各种食用之物都比平时价钱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三、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1.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_。“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_ _。2.第二段描写_,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 _ _。3.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作用是_。湖心亭看雪中考试题(一)阅读下列诗文,完成2024题(13分)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西湖 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翻译:(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翻译;21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2分)此 时 欲 下 一 语 描 写 不 得。22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23湖心亭看雪写雪后的西湖,西湖写春天的西湖,试比较两篇文章写景方法的不同。(2分)答:24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答:(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答: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答:(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 【甲】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乙】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6、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17、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18、【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答: 19、(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答: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答: 20、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2分)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822题。(甲)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翻译:21、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22、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答: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中考题集锦桃花源记中考试题汇编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